第502章 一網大黃魚
重生長白山我靠神眼挖參打獵 作者:石門華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清點了一下,三斤以上大黃魚是五十多條,二斤以上的三百多條,一斤以下的沒有,因為網眼大。
劉夏蓮安排李虎:“三斤以上的這幾十條別賣了,迴頭安排送辦事處去,我有用。”
“好的,姐。”
二丫戴著手套,抓魚感覺不順手,想要摘掉,劉夏蓮連忙勸說:“都不要摘手套,海魚不比淡水魚,海魚的刺會傷害身體,千萬不要大意。”
“好吧。”
收了這一網大黃魚,今天下午就白來,油錢夠夠的了。
劉夏蓮提議:“這個季節天氣太冷,別的魚都藏起來了,咱們還去捕撈帶魚吧,價格好,量還大。”
大船加足馬力,朝著南方衝出去,劉夏蓮穿的跟個熊一樣,帶著大風鏡站在船頭說:“把兩個大拖網都放下去,咱們接著找魚群。”
其實劉夏蓮的眼睛看海水也就是看十米左右,得虧是渤海水比較淺,要是換了別的海那基本就沒啥用了。
前麵迎頭撞過來一群帶魚,帶魚是肉食性的魚類,喜歡成群結隊的捕獵,剛好撞進大拖網裏了。
這群帶魚真多,一直航行了十分鍾才通過魚群,足足有兩公裏長。
李虎納悶呢,沒收油門啊,怎麽船速變慢了。
劉夏蓮大喊:“停船,收網。”
這次是用的兩個大拖網,四十五米的大船,八百多馬力,價格也貴,頂的上三輛大卡車的價格,船上動力也充沛,拉網全部用的柴油機。
一個一個往上拖,很快第一個上來了,待遇鋪天蓋地的湧到了甲板上。
饒是見過大世麵的大丫都嚇的一屁股坐那了,天老爺,這是什麽情況。
水手們驚唿:“這一網最少有五噸。”
正常魚少的時候,還得排列整齊裝到周轉框裏,但是現在這情況壓根沒功夫裝箱子,直接往船艙裏推。
緊跟著第二網上來了,全是優質帶魚,有的還在相互撕咬,帶魚嘴巴裏的牙齒非常的鋒利,刺少肉厚,營養豐富。平常市場價七毛左右一斤,和豬肉差不多,但是過年帶魚漲價,怎麽也得一塊左右了。
李虎一陣無語,這就是差距,自己幹活五個多小時,才搞了不到兩千斤魚。跟著劉夏蓮出來,沒跑多遠,還是這個地方,前後不過一個小時的時間,一千多斤大黃魚,兩萬斤帶魚了。
李虎扯著嗓子大聲喊:“姐,咱們接著打撈還是返航?”
“這才剛出來,返航做什麽,現在這天氣又壞不了魚,咱們接著幹,傍晚再返航。”
不過渤海畢竟是內海,漁業資源沒有那麽豐富,接下來再也沒有遇到大規模的魚群。換成短拖網打撈了數百斤的鯛魚、黃菇魚,其中還有幾十條五六斤重的紅鯛魚。
紅鯛魚價格昂貴,甚至遠遠超過大黃魚,價格高達五六塊一斤。
不過李虎這個船老板顯然是不合格的,他連海魚都還認不全,船上雇傭來負責挑魚的老師傅可算是開眼了,五十多歲的老頭,就沒見過這麽打漁的,完全的撈錢。
劉夏蓮感覺差不多了:“咱迴吧,不能捕撈太多。”
大漁船調轉船頭返航,沒過多久,剛才停留過的地方突然出現巨大的漩渦,一條幾十米長的怪物衝出海麵,騰空而起。
非龍非蛟,頭上長著長長的兩根線一樣的東西,這怪物在天上飛了不過百餘米高,一個猛子栽進了海裏。
迴去的路上也沒閑著,本著有魚沒魚撈一網的原則,一直拖著兩個大網,走到半路上這才收了。
原本以為不會有什麽大收獲,沒想到拉上來居然還有兩千多斤藍點馬鮫魚。
李虎高興的合不攏嘴:“真是想啥來啥,這魚雖然便宜,但是年貨市場特別受歡迎,過冬年集能賣爆了。”
一行人高高興興的迴到港口,停船開始分揀魚。
這是個極其複雜且繁瑣的過程,兩萬多斤魚,十五六個人分揀了兩個多小時,才完成了三分之一,時間都六點多了。
二丫說:“餓了,不想幹了,趕海一點點都不好玩,風太大了,一撈就是網,沒意思。”
劉夏蓮也看出來了,大丫、二丫、李大牛好像對這個都不咋感興趣,這個工作相比起挖人參來實在是太枯燥了。
“李虎,我們就先迴招待所休息了,你和工人們也別加班太晚了,多注意休息,明天上午我再來一趟,下午就迴去了,大漁船就慢慢發展吧,不可能一口吃個胖子。”
“好的姐,我明白。”
李虎今天下午那兩網帶魚,高興的就跟中了五百萬一樣,完全的撿錢,不,比撿錢都快,十幾分鍾撿了一萬好幾,這得賣多少小家電啊。
劉夏蓮等四人迴招待所休息去了,李虎招唿了個手下:“去旁邊小吃點買些吃的過來,咱們今天晚上加班分裝好,明天大車運迴去。”
“好的老板,那我們今天的提成怎麽算?”
“當然是按照規矩算,今天老板指揮,船長的提成咱們肯定不能拿。咱們一起分百分之六。今天一下午,趕上平常兩月的工資,都加油幹。”
“好嘞,保證完成任務。”眾人一聽獎金這麽多,立刻加快了速度,刷刷的分揀。
劉夏蓮迴到招待所,還是有些放心不下廠裏,打電話迴去給小馬助理。
小馬助理說:“生產一切正常,沒什麽意外情況發生。隻是那個叫七叔的人找你,說是要你迴個電話給他。”
“噢,七叔,好的,我知道了。”
劉夏蓮思索著掛斷了電話,七叔找自己那肯定是有要緊的事情,當即又給七叔打了過去。
“喂,七叔,是我,夏蓮,什麽事情。”
“你在哪裏,說話方便嗎?”
“我在郵電局,人多,不方便。”
“那我長話短說,有個緊急任務,你去趟連城,那邊海域發現了一條魚飛升到了天上,你明天過去看看情況。”
“哦,那太巧了,我就在連城,具體哪個位置?”
“人多嘴雜,別說了,明天一早我派人去接你。”
劉夏蓮安排李虎:“三斤以上的這幾十條別賣了,迴頭安排送辦事處去,我有用。”
“好的,姐。”
二丫戴著手套,抓魚感覺不順手,想要摘掉,劉夏蓮連忙勸說:“都不要摘手套,海魚不比淡水魚,海魚的刺會傷害身體,千萬不要大意。”
“好吧。”
收了這一網大黃魚,今天下午就白來,油錢夠夠的了。
劉夏蓮提議:“這個季節天氣太冷,別的魚都藏起來了,咱們還去捕撈帶魚吧,價格好,量還大。”
大船加足馬力,朝著南方衝出去,劉夏蓮穿的跟個熊一樣,帶著大風鏡站在船頭說:“把兩個大拖網都放下去,咱們接著找魚群。”
其實劉夏蓮的眼睛看海水也就是看十米左右,得虧是渤海水比較淺,要是換了別的海那基本就沒啥用了。
前麵迎頭撞過來一群帶魚,帶魚是肉食性的魚類,喜歡成群結隊的捕獵,剛好撞進大拖網裏了。
這群帶魚真多,一直航行了十分鍾才通過魚群,足足有兩公裏長。
李虎納悶呢,沒收油門啊,怎麽船速變慢了。
劉夏蓮大喊:“停船,收網。”
這次是用的兩個大拖網,四十五米的大船,八百多馬力,價格也貴,頂的上三輛大卡車的價格,船上動力也充沛,拉網全部用的柴油機。
一個一個往上拖,很快第一個上來了,待遇鋪天蓋地的湧到了甲板上。
饒是見過大世麵的大丫都嚇的一屁股坐那了,天老爺,這是什麽情況。
水手們驚唿:“這一網最少有五噸。”
正常魚少的時候,還得排列整齊裝到周轉框裏,但是現在這情況壓根沒功夫裝箱子,直接往船艙裏推。
緊跟著第二網上來了,全是優質帶魚,有的還在相互撕咬,帶魚嘴巴裏的牙齒非常的鋒利,刺少肉厚,營養豐富。平常市場價七毛左右一斤,和豬肉差不多,但是過年帶魚漲價,怎麽也得一塊左右了。
李虎一陣無語,這就是差距,自己幹活五個多小時,才搞了不到兩千斤魚。跟著劉夏蓮出來,沒跑多遠,還是這個地方,前後不過一個小時的時間,一千多斤大黃魚,兩萬斤帶魚了。
李虎扯著嗓子大聲喊:“姐,咱們接著打撈還是返航?”
“這才剛出來,返航做什麽,現在這天氣又壞不了魚,咱們接著幹,傍晚再返航。”
不過渤海畢竟是內海,漁業資源沒有那麽豐富,接下來再也沒有遇到大規模的魚群。換成短拖網打撈了數百斤的鯛魚、黃菇魚,其中還有幾十條五六斤重的紅鯛魚。
紅鯛魚價格昂貴,甚至遠遠超過大黃魚,價格高達五六塊一斤。
不過李虎這個船老板顯然是不合格的,他連海魚都還認不全,船上雇傭來負責挑魚的老師傅可算是開眼了,五十多歲的老頭,就沒見過這麽打漁的,完全的撈錢。
劉夏蓮感覺差不多了:“咱迴吧,不能捕撈太多。”
大漁船調轉船頭返航,沒過多久,剛才停留過的地方突然出現巨大的漩渦,一條幾十米長的怪物衝出海麵,騰空而起。
非龍非蛟,頭上長著長長的兩根線一樣的東西,這怪物在天上飛了不過百餘米高,一個猛子栽進了海裏。
迴去的路上也沒閑著,本著有魚沒魚撈一網的原則,一直拖著兩個大網,走到半路上這才收了。
原本以為不會有什麽大收獲,沒想到拉上來居然還有兩千多斤藍點馬鮫魚。
李虎高興的合不攏嘴:“真是想啥來啥,這魚雖然便宜,但是年貨市場特別受歡迎,過冬年集能賣爆了。”
一行人高高興興的迴到港口,停船開始分揀魚。
這是個極其複雜且繁瑣的過程,兩萬多斤魚,十五六個人分揀了兩個多小時,才完成了三分之一,時間都六點多了。
二丫說:“餓了,不想幹了,趕海一點點都不好玩,風太大了,一撈就是網,沒意思。”
劉夏蓮也看出來了,大丫、二丫、李大牛好像對這個都不咋感興趣,這個工作相比起挖人參來實在是太枯燥了。
“李虎,我們就先迴招待所休息了,你和工人們也別加班太晚了,多注意休息,明天上午我再來一趟,下午就迴去了,大漁船就慢慢發展吧,不可能一口吃個胖子。”
“好的姐,我明白。”
李虎今天下午那兩網帶魚,高興的就跟中了五百萬一樣,完全的撿錢,不,比撿錢都快,十幾分鍾撿了一萬好幾,這得賣多少小家電啊。
劉夏蓮等四人迴招待所休息去了,李虎招唿了個手下:“去旁邊小吃點買些吃的過來,咱們今天晚上加班分裝好,明天大車運迴去。”
“好的老板,那我們今天的提成怎麽算?”
“當然是按照規矩算,今天老板指揮,船長的提成咱們肯定不能拿。咱們一起分百分之六。今天一下午,趕上平常兩月的工資,都加油幹。”
“好嘞,保證完成任務。”眾人一聽獎金這麽多,立刻加快了速度,刷刷的分揀。
劉夏蓮迴到招待所,還是有些放心不下廠裏,打電話迴去給小馬助理。
小馬助理說:“生產一切正常,沒什麽意外情況發生。隻是那個叫七叔的人找你,說是要你迴個電話給他。”
“噢,七叔,好的,我知道了。”
劉夏蓮思索著掛斷了電話,七叔找自己那肯定是有要緊的事情,當即又給七叔打了過去。
“喂,七叔,是我,夏蓮,什麽事情。”
“你在哪裏,說話方便嗎?”
“我在郵電局,人多,不方便。”
“那我長話短說,有個緊急任務,你去趟連城,那邊海域發現了一條魚飛升到了天上,你明天過去看看情況。”
“哦,那太巧了,我就在連城,具體哪個位置?”
“人多嘴雜,別說了,明天一早我派人去接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