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場詞念完,他拿出一張寫滿字的白宣,開始念孝子的名字。
四人一組,按照輩分依次向前,很快就輪到了程素。
「程清遠,程清文,程清靈,程素。」
程素和另外三人走上台階,進入堂屋,地上已經擺好了四個蒲團。
「孝子跪——」
「孝子起——」
「孝子請迴——」
這個流程結束得很快,陳卓從堂屋裏出來,讓大家站成兩列,安排了前排的兩個人高舉白幡,最後由二爺爺的兒子程興國捧著遺像站在最前麵。
程素其實沒怎麽見過程建國,但今天他很好認,作為逝者唯一的兒子,他的裝扮是最特殊最顯眼的。
除了標配的孝衫褂子、頭巾和胸花,他還有一根腰帶,和一頂帽子。
這個帽子的設計者或許有點抽象天賦,僅僅用四根木條,就做出了一頂誰也挑不出毛病的帽子。一個圓圈當底座,三根木條往後彎折,最後匯集於一點,固定在底座上,再用白色絹紙做成葉子的形狀,粘在木條上,就算做好了。
忽然一陣酷烈寒風穿堂而過,吹得紙葉子微微顫動,吹得白幡像試圖掙脫的亡魂,吹得程建國的脊柱深深彎了下去。
依舊伴隨著陳卓的高亢吟唱,隊伍開始緩緩移動。
先是圍繞著停放在堂屋內的棺木。
程素低著頭,試圖眼觀鼻鼻觀心,但餘光很難控製。她今天第一次看見了完整的棺木。
和殯儀館裏的不同,這具棺木稱得上漂亮,底座的弧度流暢,棺身滾圓微凸,比起棺材,更像一張小舟。通體刷了鋥亮的黑漆,燈光照射下,映出平滑的弧光,鋒利的邊角飾以金線,一頭用鮮紅的染料寫著大大的壽字。
棺木沒有封上,但也並非敞開,上麵蓋了一床有些年頭的棉被,紅底鴛鴦牡丹紋,是整間屋子裏最鮮亮的一處地方。
隊伍裏的腳步緩慢,雜亂而沉重,跨過門坎,走下台階,徐行到院子裏的供桌旁,桌前的盆裏,紙錢依舊燒得旺盛。
隊伍停下了,程建國在桌前跪下,接過紙錢,一迭迭往盆裏放,依舊佝僂著,嘴裏念念有詞。
他的聲音不大,程素的位置靠後,聽不太清。念著念著,程興國情緒有些失控,伏倒在地上,旁邊的人急忙將他拉起來。起身後程建國抹一把臉,打起精神念完剩下的詞。詞念完,隊伍繼續圍著供桌繞。
這樣算是一圈。
轉一圈,院外就會點一次鞭炮,三圈繞完,這一次哭靈就算結束了。
將近十一點了,虞雯莉和程勇軍打牌的打牌,搓麻將的搓麻將,爺爺作為親兄弟一直忙進忙出,程素照舊去了奶奶在的廂房。
一桌子都是老人,到了睡覺的點了都在打盹,程素輕手輕腳坐下,不敢再睡,打算玩會兒遊戲提提神。
沒信號。
山區就是這一點,運氣不好呆的地方就是信號死角,很不幸,好像這整個院子都是死角。
祠堂沒有wifi,她點開一個很久以前下載的單機遊戲,開始玩脫機模式。
十二點左右吃了一頓夜宵,中間又去哭了幾次靈,五點多的時候,天空還是一片濃黑,村裏的雞開始叫了。
院子裏又忙碌起來,程素以為要哭靈,出去了才發現不是。院子裏擺了好幾個大麻袋紙箱子,那個紙紮的漂亮豪宅也被人扛在肩上。
她找到同樣站在外麵的虞雯莉:「媽,這是幹什麽?」
虞雯莉的聲音裏是濃濃的睏倦:「給二爺爺燒東西,他以前的衣服啊什麽的都要燒了,陰宅這些也要燒掉。」
程素點點頭,問她:「可以去看嗎?」
老是坐在屋子裏憋得慌,她打算趁此機會出去走走。
虞雯莉打著哈欠點點頭:「記得打傘,別挨火太近。」
剛好爺爺就在燒東西的隊伍裏,程素跟了上去。
焚燒的地點選在祠堂附近一片空地上。一起出來的人不少,帶了鏟子和鋤頭,他們先將積雪鏟掃幹勁,再在周圍挖了一圈隔離帶。
即便做了這麽多準備工作,焚燒依舊進行得很不順利——風太大,把火苗吹滅了,雪太大,把火苗打熄了。最後他們幾個人圍在一起擋著風,打著傘才將火點燃。中間又熄了好幾次,花了將近一個小時才將這一堆易燃物燒光。
迴去的路上,人群有些躁動,討論的話題隻有一個。
雪這麽大,等會兒木頭怎麽上山。
本地方言,木頭指棺材,上山就是下葬。
鄉下還是土葬比較多,墳地一般選在半山,下葬的時候得找十幾個青壯力,用幾根拳頭粗的長木棒將棺材抬上去,要是天氣不好,確實比較困難。
好像感應到了他們的憂慮,進院子的時候,雪停了,大家擔心雪等會繼續下,打算將出柩的時間提前,等天亮到能看清路的時候就出發。
選的墳地離這裏還有一段路,走到那裏天剛好亮到能上山。
出柩之前還有一個遺體告別儀式,現在還留在這裏的人都圍到了棺材旁邊,虞雯莉問她去不去。
她不太想去,接了一杯薑糖茶站在外圍。
棺材還是用棉被蓋著,棉被掀開,棺蓋不會立刻合上釘死,而是留出一些時間供親屬告別。
畢竟這一合上,就是真正的再也不會相見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四人一組,按照輩分依次向前,很快就輪到了程素。
「程清遠,程清文,程清靈,程素。」
程素和另外三人走上台階,進入堂屋,地上已經擺好了四個蒲團。
「孝子跪——」
「孝子起——」
「孝子請迴——」
這個流程結束得很快,陳卓從堂屋裏出來,讓大家站成兩列,安排了前排的兩個人高舉白幡,最後由二爺爺的兒子程興國捧著遺像站在最前麵。
程素其實沒怎麽見過程建國,但今天他很好認,作為逝者唯一的兒子,他的裝扮是最特殊最顯眼的。
除了標配的孝衫褂子、頭巾和胸花,他還有一根腰帶,和一頂帽子。
這個帽子的設計者或許有點抽象天賦,僅僅用四根木條,就做出了一頂誰也挑不出毛病的帽子。一個圓圈當底座,三根木條往後彎折,最後匯集於一點,固定在底座上,再用白色絹紙做成葉子的形狀,粘在木條上,就算做好了。
忽然一陣酷烈寒風穿堂而過,吹得紙葉子微微顫動,吹得白幡像試圖掙脫的亡魂,吹得程建國的脊柱深深彎了下去。
依舊伴隨著陳卓的高亢吟唱,隊伍開始緩緩移動。
先是圍繞著停放在堂屋內的棺木。
程素低著頭,試圖眼觀鼻鼻觀心,但餘光很難控製。她今天第一次看見了完整的棺木。
和殯儀館裏的不同,這具棺木稱得上漂亮,底座的弧度流暢,棺身滾圓微凸,比起棺材,更像一張小舟。通體刷了鋥亮的黑漆,燈光照射下,映出平滑的弧光,鋒利的邊角飾以金線,一頭用鮮紅的染料寫著大大的壽字。
棺木沒有封上,但也並非敞開,上麵蓋了一床有些年頭的棉被,紅底鴛鴦牡丹紋,是整間屋子裏最鮮亮的一處地方。
隊伍裏的腳步緩慢,雜亂而沉重,跨過門坎,走下台階,徐行到院子裏的供桌旁,桌前的盆裏,紙錢依舊燒得旺盛。
隊伍停下了,程建國在桌前跪下,接過紙錢,一迭迭往盆裏放,依舊佝僂著,嘴裏念念有詞。
他的聲音不大,程素的位置靠後,聽不太清。念著念著,程興國情緒有些失控,伏倒在地上,旁邊的人急忙將他拉起來。起身後程建國抹一把臉,打起精神念完剩下的詞。詞念完,隊伍繼續圍著供桌繞。
這樣算是一圈。
轉一圈,院外就會點一次鞭炮,三圈繞完,這一次哭靈就算結束了。
將近十一點了,虞雯莉和程勇軍打牌的打牌,搓麻將的搓麻將,爺爺作為親兄弟一直忙進忙出,程素照舊去了奶奶在的廂房。
一桌子都是老人,到了睡覺的點了都在打盹,程素輕手輕腳坐下,不敢再睡,打算玩會兒遊戲提提神。
沒信號。
山區就是這一點,運氣不好呆的地方就是信號死角,很不幸,好像這整個院子都是死角。
祠堂沒有wifi,她點開一個很久以前下載的單機遊戲,開始玩脫機模式。
十二點左右吃了一頓夜宵,中間又去哭了幾次靈,五點多的時候,天空還是一片濃黑,村裏的雞開始叫了。
院子裏又忙碌起來,程素以為要哭靈,出去了才發現不是。院子裏擺了好幾個大麻袋紙箱子,那個紙紮的漂亮豪宅也被人扛在肩上。
她找到同樣站在外麵的虞雯莉:「媽,這是幹什麽?」
虞雯莉的聲音裏是濃濃的睏倦:「給二爺爺燒東西,他以前的衣服啊什麽的都要燒了,陰宅這些也要燒掉。」
程素點點頭,問她:「可以去看嗎?」
老是坐在屋子裏憋得慌,她打算趁此機會出去走走。
虞雯莉打著哈欠點點頭:「記得打傘,別挨火太近。」
剛好爺爺就在燒東西的隊伍裏,程素跟了上去。
焚燒的地點選在祠堂附近一片空地上。一起出來的人不少,帶了鏟子和鋤頭,他們先將積雪鏟掃幹勁,再在周圍挖了一圈隔離帶。
即便做了這麽多準備工作,焚燒依舊進行得很不順利——風太大,把火苗吹滅了,雪太大,把火苗打熄了。最後他們幾個人圍在一起擋著風,打著傘才將火點燃。中間又熄了好幾次,花了將近一個小時才將這一堆易燃物燒光。
迴去的路上,人群有些躁動,討論的話題隻有一個。
雪這麽大,等會兒木頭怎麽上山。
本地方言,木頭指棺材,上山就是下葬。
鄉下還是土葬比較多,墳地一般選在半山,下葬的時候得找十幾個青壯力,用幾根拳頭粗的長木棒將棺材抬上去,要是天氣不好,確實比較困難。
好像感應到了他們的憂慮,進院子的時候,雪停了,大家擔心雪等會繼續下,打算將出柩的時間提前,等天亮到能看清路的時候就出發。
選的墳地離這裏還有一段路,走到那裏天剛好亮到能上山。
出柩之前還有一個遺體告別儀式,現在還留在這裏的人都圍到了棺材旁邊,虞雯莉問她去不去。
她不太想去,接了一杯薑糖茶站在外圍。
棺材還是用棉被蓋著,棉被掀開,棺蓋不會立刻合上釘死,而是留出一些時間供親屬告別。
畢竟這一合上,就是真正的再也不會相見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