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不管天下百姓怎麽提心吊膽翹首以盼,南齊的天遲遲沒有塌。
氣氛就像冬天刮南風時候的天氣,一天到晚烏沉沉地陰著,誰都覺得它應當是在醞釀著一場狂風暴雪,它卻偏偏不肯利利索索地來,隻懸在頭頂上惹人焦躁。
如此一直到了三月初,終於有傳言說——
別誤會,新帝並未駕崩。
隻是永寧侯打過來了,距離上京隻差百餘裏,大約一兩天內就要攻城。
哦。
啊?!
天呐!
攻城,打仗……
那接下來是不是要城池失守民不聊生流離失所?
這還不如新帝駕崩了呢!
上京百姓加倍驚惶起來。一些富商大賈連夜收拾了細軟要跑路,卻發現城門已被金吾衛接管,貼出告示來說是京中百姓一律不得出城、不得聚眾、不得議論政事,如有違反,一律以附逆謀反論處。
謀反是株連全族的罪。
驚慌的百姓又隻得灰頭土臉地迴到家,之後才漸漸地意識到朝中權貴們並沒有跑。
這些日子,朝中權貴的反應很不尋常。他們看上去並不驚慌,隻是比平時格外忙碌。天不亮就去上朝,散朝之後緊接著便去做事,往往要到深夜才帶著一身疲憊驅車迴府。
當然,這樣的忙碌也有道理。
宮中皇帝生死不知,外麵永寧侯一路燒殺劫掠,北方災民尚未完全安置,南邊又因為陰雨連綿而耽誤了春耕。
這天下,終於還是要亂了。百姓們心中亂亂地想著。
而事實上,朝廷比百姓們以為的還要亂。
這日早朝時,殿中爆發了本朝以來最嚴重的一次爭吵,文臣武將都沒能壓住脾氣,終於在朝堂上上演了全武行。
打起來了。
欒中丞被安國公護在身後,看著對麵嘴角流血的王尚書,滿臉含怒:“旁人膽怯就罷了,你身為兵部之首,竟要率先投敵嗎!”
王尚書從袖中取出帕子來擦了擦嘴角,冷冷道:“下官一心為南齊安寧著想,耿耿忠心天日可鑒。”
“忠心,”欒中丞被他氣笑了,“你表達忠心的方式就是大開城門,把陛下的性命、把全城百姓的性命全都寄托在反賊的‘良心發現’上?”
王尚書不慌不忙道:“欒大人何必如此激憤?什麽反賊不反賊的,都是南齊的將士。若能不戰而屈人之兵,也是一段佳話。”
安國公冷冷道:“王尚書怕不是不戰而屈人之兵,而是打算不戰而降吧?你適才說朝中遣使前去招安,意思究竟是你替朝廷招安反賊,還是去求反賊收下你?”
說這個“你”字的時候,他抬頭向殿中環視了一圈。
剛才跟在王尚書後頭喊“附議”的大約有十來個,還有兩個比王尚書說的還早。
這些人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不怕死,自己提了建議也不推脫給別人,順便自告奮勇就說願意去見永寧侯,說服他重新歸降朝廷。
真有意思,平時可沒見他們獻計獻策身先士卒這樣殷勤過。
一番市井潑皮吵架般的對峙之後,王尚書忽然笑了:“欒中丞、安國公,咱們幹脆打開天窗說亮話——您二位一直瞞著我們,又不許朝中議論,以為能瞞多久?咱們陛下即便尚未晏駕,這些日子也全靠那小郡主的迴春妙手在吊著命吧?如今永寧侯已兵臨城下,您二位能不能給我們一個準話:陛下到底還有多少日子?”
話說到這份上,眾人也不再客氣,立刻七嘴八舌地接了上來:
眼瞅著陛下時日無多,這繁瑣的朝政總不能盡數推給朝臣們來處理吧?
新君的人選定了嗎?
如今可選的那幾位之中,一個過於耿直,一個有勇無謀,還有一個母族卑微,隻有最小的那一個聰慧過人,雖然才隻五歲,卻已經識得幾百個字、背過十多篇文,多次被上書房的師傅誇讚了。
所以,選哪個?
傻子也知道該選最聰明的那一個。
那麽問題就來了:永寧侯當初起兵造反為的是什麽?不也就是為了擁立九殿下為君嗎?
大家都是南齊的棟梁,有什麽可吵?有什麽可打?一起擁立九殿下就夠了啊!化幹戈為玉帛,上京百姓免遭塗炭,巍巍皇城免遭兵燹,這不是兩全其美的事嘛!
……
以王尚書為首的這一群人理直氣壯,嗓門越來越大,雖隻不到二十人,氣勢卻比剩下的七八十人還要盛。
這就是底氣了。
旁的不說,至少他們屬意的九殿下活潑可愛活蹦亂跳,還有個極厲害的外祖帶著數萬兵馬守在城外,可保天下無虞、可保朝廷安穩。
說到此處已經有人按捺不住,立刻就要派人去宮裏抱九殿下出來登基。
欒中丞氣得臉色鐵青:“王崇龍,你瘋了!你若說立儲還情有可原,你說‘登基’……陛下尚在,誰敢登基?你們是要明目張膽篡位嗎!”
王尚書昂然而立,絲毫不懼:“欒大人何必如此震怒,天下皆知陛下時日無多,新帝登基是遲早的事,宜早不宜遲!”
此話一出引來一片附和,襯得對麵據理力爭的欒中丞以及垂首不語的其他人愈發勢弱。
直到,殿外一聲冷語破門而入,敲上耳鼓:“朕多日未出門,竟不知自己早已時日無多,實實是閉目塞聽了!”
王尚書心頭一跳兩腿一軟,噗通跪了下去:“陛……陛下!”
殿中歡唿聲起,群臣爭先跪地。
一句“恭迎吾皇陛下”,有人是扯著嗓子抹著眼淚吼出來的,有人是直著脖子看著門口隨著眾人隻張嘴沒出聲的,也有人是渾身發顫用了僅剩的力氣哆哆嗦嗦說出來的。
喊完之後眾人都覺有些恍惚,直疑心自己是出現幻覺了。
但門口終於有人走了進來。
金冠皂靴,墨黑龍袍,脊背挺直身形魁梧。即便身上穿的不是鎧甲,也依然藏不住一身刀鋒般的銳氣。
分明旁邊還有個俏生生的小姑娘在努力地攙扶著他,卻莫名讓人覺得他並不是在養居殿躺了十多天,而是剛剛從戰場上迴來,腰間長劍鳴聲未絕。
剛才還在氣勢十足地叫嚷的群臣受到了第二重驚嚇,徹底垮了下去,一個個俯伏在地上,活像燒了一鍋軟得撿不起來的餅子。
夜寒徑直走到上方禦座前坐下,低頭環視眾人:“早朝這般熱鬧,看來眾卿在朝政上頗為用心啊。”
王尚書忙抬起頭來,急急稟道:“陛下,昨日的消息,反賊一夥距離上京已不過百餘裏,如今城中人心惶惶,恐生內亂!臣鬥膽,請陛下離宮暫避,以防不測!”
“哦?”夜寒笑了,饒有興致似的:“王尚書,你方才不是這樣說的啊!”
“臣……”王尚書額頭冒汗,強撐著道:“臣多日未曾得見天顏,惶惑之下病急亂投醫,這才生出了那般荒誕的念頭,實實罪該萬死!萬幸陛下無恙,臣歡喜無盡……臣願為馬前卒,替陛下蕩平敵寇,力保天下安寧!”
他咚咚叩頭有聲,態度十分虔誠。
殿中群臣看得佩服不已,一邊暗恨自己沒有他那樣厚的臉皮,一邊又恨自己沒有他那樣見風使舵的機變。
夜寒也深為此人厚顏無恥的行徑所折服。
他敲敲桌角示意身邊小太監將帶來的盒子打開,從中取出一張小小的紙條,念道:“永寧侯頓首:宮中新帝確受重傷,時日無多。侯爺揮師進京,長驅直入可也。兵部王十三敬上。”
王尚書在他讀出前麵幾個字的時候就已經煞白了臉色,聽到最後更是幹脆四肢貼地,直不起腰來了。
那字條分明是他親筆所寫、飛鴿傳書與永寧侯互通消息的,怎麽會落到皇帝手中!
王尚書直疑心自己是在做夢。
夜寒隨手抓著那盒子裏的一些字條物件把玩著,看著眾人道:“父皇在時曾言道,‘朝中武將多木訥、文臣多迂腐,無擔當無主見,大事悉仗君王一言而決’。如今朕冷眼看來,竟是父皇小看你們了。短短十餘日,你們非但已替朕將後事安排妥當,更已將九王繼位、永寧侯輔政種種大事籌劃周全滴水不漏,當真個個都是國之棟梁啊!”
“陛下,”有官員戰戰兢兢抬頭,“國不可一日無君,臣等此舉也是為南齊安寧勉為其難。如今既已知陛下平安無事,自然……皆大歡喜。”
夜寒冷哼一聲:“皆大歡喜?朕怕你們心中不太歡喜。”
他隨手一揮,那隻裝得滿滿當當的盒子飛下龍案摔落在地,裏麵書信紙張以及各種印鑒信物散落一地。
入朝為官,各為前程。群臣連日來苦心籌謀,神擋殺神佛擋殺佛,自以為已經肅清了所有障礙,隻等九王登基永寧侯迴朝就可以從龍之功飛黃騰達,卻沒想到整件事情都在帝王掌控之中。
什麽不世功業,不過是跳梁小醜癡人說夢罷了。
殿中寂寂良久,王尚書忽然直起了腰,昂首挺胸作義正辭嚴狀:“治軍之道,信義為先;治國之道,‘信’之一字同樣重逾千鈞!此番陛下設局,臣未曾通過考驗,不敢有怨。隻願陛下聽臣一言:君不疑臣、臣不疑君,同心協力方得長久!”
這是要走犯言直諫這條路了。
地上跪著的好些官員都有些犯嘀咕,暗地裏也覺得皇帝設局陷害他們,實在是太不像話了。
夜寒環視眾人,神色冷冷:“朕鎮守西北多年,治軍之道從來不是‘信義為先’,而是忠勇為先!如今永寧侯尚未攻城,爾等卻已謀劃周全要殺我忠臣、獻我子民,以奴顏婢膝換取己身飛黃騰達,一個‘忠’字早已拋諸腦後,又有何顏麵提到‘信義’二字!”
王尚書張了張嘴,覺得嗓子疼得厲害,後麵想說什麽又說不出來。
夜寒袍袖一甩端正坐好,冷冷道:“朕不是來跟你們講理的。南齊朝堂上有幾隻老鼠,朕厭惡已久,不得不費了一番心思、舍了一缸米將它們引了出來。今日,朕,是專程來滅鼠的!”
不要跟皇帝講道理,皇帝就是道理。
“禦史台,”夜寒冷冷道,“接下來的事,交給你們了!”
欒中丞俯首應著,一如既往端嚴沉穩:“臣等定當盡心竭力。”
此話一出便算塵埃落定,立時有內侍上前,不由分說摘了王尚書等人的烏紗帽,拎出朝堂送去禦史台待審。
剩下的群臣歡喜之餘,心裏卻也難免有些忐忑,就怕皇帝在捉完老鼠之後還打算順便捉幾隻麻雀什麽的。
幸好夜寒並沒有這個意思。待朝堂上秩序重歸平和肅穆,他便又開口說道:“欒中丞、安國公諸卿所遞名冊朕已批過,即刻便可著吏部發函調任。今後一段時日,六部人員調動必多,望眾卿以大局為重,同心協力,共克時艱。”
群臣聽見這是好話,忙齊聲表態稱“謹遵聖諭”,先前的憂慮已消散了大半。
欒中丞又出列說道:“陛下,如今朝堂空虛,六部諸人疲於奔命,調任、拔擢僅能解一時之急,終非長久之計。如今京中尚有大量舉子滯留,生計亦多有艱難,請陛下早日下詔,重開恩科為天下選賢任能。”
此話一出立刻引起一片附和,卻也有人高聲反對:“如今永寧侯數萬大軍已逼近上京,百姓生死尚不可預知,欒大人不獻破敵之計,卻緊趕著要開科舉是何道理?如今朝中大半文官都是出自您的門下,您仍不知足,又要爭做今年的主考,意圖在朝中結黨營私嗎!”
欒中丞臉色一沉正待答話,夜寒已開了口:“永寧侯,逼近上京?”
那官員忙俯首稱是,又道:“陛下,如今當務之急是必須傾全城之力保住城門!萬一上京被攻破,後果不堪設想!”
話音剛落又一官員出列道:“蘇大人所言極是!如今京營將士統共不足五千人,宮中金吾衛更僅有一千餘眾,遠不足以拒敵。臣請陛下……考慮遷都。”
“噗!”站在禦座旁邊的阮青枝一個沒忍住,笑了出來。
那官員頓時麵紅耳赤,板著臉道:“青陽郡主認為微臣所言不妥嗎?”
“啊?”阮青枝愣了一下,隨即迴神:“哦,妥!妥極了!永寧侯打進城來可不容易,咱們緊趕著遷都把上京讓給他,他就可以兵不血刃攻占城池、登基為君,然後名正言順地派兵絞殺咱們了,真是妙哉妙哉!”
那官員氣得差點兒背過去。要不是知道這小姑娘被新帝寵著一向囂張,他恨不得當場就指著鼻子罵“婦人之見”了。
阮青枝卻還沒說夠,撇撇嘴又道:“才五萬兵就嚇成這樣,還要遷都,還要跑……你們西北軍大統領的臉往哪兒擱哦!”
剛才說話的那官員猛想起“西北軍大統領”如今正在龍椅上坐著,不禁愈發臉紅,忙爭辯道:“此一時彼一時,陛下如今已不是西北軍大統領,而是南齊天子!天子係天下安危於一身,豈能如從前一般好勇鬥狠!何況陛下有傷在身……”
“好了,”夜寒含笑開口,打斷了那人的絮叨:“多大點事,不要吵。”
阮青枝輕聲嘀咕“不吵就不吵”,那官員的臉卻更紅了。
他明明是在說攸關天下的大事,怎麽被新帝這麽一說,倒像是他要同小姑娘吵架一般?這可太丟人了!
幸好新帝寬容的時候是真寬容,非但沒計較他跟小姑娘吵架,還很和善地又笑道:“不必多慮,如今實在未到遷都的時候。朕今早剛剛收到消息,永寧侯的五萬大軍,來不了了。”
?!!
群臣大驚。
夜寒耐心地向他們解釋道:“年前父皇命朕剿匪時,朕憂心北方山地易守難攻,曾暗中傳令西北軍八千將士南下。雖然剿匪沒用上,但剛好來得巧,可解上京燃眉之急。”
八千。
群臣心中燃起的希望在聽到這個數字的時候又一下子蔫了下去。
八千對五萬,聽上去簡直……像個笑話。
年輕氣盛是好事,但也不能仗著年輕氣盛亂來啊!拿西北軍八千將士來迎戰永寧侯的五萬大軍,這不是玩嗎!
群臣恨不得把這番話吼出來,卻礙於皇帝的麵子隻得咽下,個個憋得臉色發紫。
夜寒看看他們的神情,又笑了:“昨夜西北軍已經與盛公山將士會合,將附近幾條山路盡數封鎖。永寧侯被困山中,輜重已被截斷,首尾不相顧,少則三日、多則半月,必得在投降和餓死之間作出抉擇。”
群臣怔怔良久,隨即嘩然。
永寧侯被困住了?五萬將士被八千西北軍加上數千盛公山守軍給困住了?
所以,這半個多月把他們嚇得幾乎要尿床的永寧侯叛亂,眼瞅著就要解決了?
這有點過分了吧!
夜寒無奈地迴頭向阮青枝笑了一下,挺欠兒的:“朕是不是說得太急了?應該慢慢說?”
阮青枝搖頭,壓低了聲音道:“你就不該攔截盛公山送迴來的消息。為了抓老鼠,你把雞鴨鵝都嚇壞了!”
夜寒聽見她把滿朝文武比作雞鴨鵝,一時沒忍住,哈地笑了一聲。
群臣更覺驚悚。
夜寒忙清咳一聲端正了臉色,道:“現在可以開始討論恩科的事了。朕的意思是科考宜早不宜遲,至於具體如何安排,請諸卿暢所欲言。”
氣氛就像冬天刮南風時候的天氣,一天到晚烏沉沉地陰著,誰都覺得它應當是在醞釀著一場狂風暴雪,它卻偏偏不肯利利索索地來,隻懸在頭頂上惹人焦躁。
如此一直到了三月初,終於有傳言說——
別誤會,新帝並未駕崩。
隻是永寧侯打過來了,距離上京隻差百餘裏,大約一兩天內就要攻城。
哦。
啊?!
天呐!
攻城,打仗……
那接下來是不是要城池失守民不聊生流離失所?
這還不如新帝駕崩了呢!
上京百姓加倍驚惶起來。一些富商大賈連夜收拾了細軟要跑路,卻發現城門已被金吾衛接管,貼出告示來說是京中百姓一律不得出城、不得聚眾、不得議論政事,如有違反,一律以附逆謀反論處。
謀反是株連全族的罪。
驚慌的百姓又隻得灰頭土臉地迴到家,之後才漸漸地意識到朝中權貴們並沒有跑。
這些日子,朝中權貴的反應很不尋常。他們看上去並不驚慌,隻是比平時格外忙碌。天不亮就去上朝,散朝之後緊接著便去做事,往往要到深夜才帶著一身疲憊驅車迴府。
當然,這樣的忙碌也有道理。
宮中皇帝生死不知,外麵永寧侯一路燒殺劫掠,北方災民尚未完全安置,南邊又因為陰雨連綿而耽誤了春耕。
這天下,終於還是要亂了。百姓們心中亂亂地想著。
而事實上,朝廷比百姓們以為的還要亂。
這日早朝時,殿中爆發了本朝以來最嚴重的一次爭吵,文臣武將都沒能壓住脾氣,終於在朝堂上上演了全武行。
打起來了。
欒中丞被安國公護在身後,看著對麵嘴角流血的王尚書,滿臉含怒:“旁人膽怯就罷了,你身為兵部之首,竟要率先投敵嗎!”
王尚書從袖中取出帕子來擦了擦嘴角,冷冷道:“下官一心為南齊安寧著想,耿耿忠心天日可鑒。”
“忠心,”欒中丞被他氣笑了,“你表達忠心的方式就是大開城門,把陛下的性命、把全城百姓的性命全都寄托在反賊的‘良心發現’上?”
王尚書不慌不忙道:“欒大人何必如此激憤?什麽反賊不反賊的,都是南齊的將士。若能不戰而屈人之兵,也是一段佳話。”
安國公冷冷道:“王尚書怕不是不戰而屈人之兵,而是打算不戰而降吧?你適才說朝中遣使前去招安,意思究竟是你替朝廷招安反賊,還是去求反賊收下你?”
說這個“你”字的時候,他抬頭向殿中環視了一圈。
剛才跟在王尚書後頭喊“附議”的大約有十來個,還有兩個比王尚書說的還早。
這些人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不怕死,自己提了建議也不推脫給別人,順便自告奮勇就說願意去見永寧侯,說服他重新歸降朝廷。
真有意思,平時可沒見他們獻計獻策身先士卒這樣殷勤過。
一番市井潑皮吵架般的對峙之後,王尚書忽然笑了:“欒中丞、安國公,咱們幹脆打開天窗說亮話——您二位一直瞞著我們,又不許朝中議論,以為能瞞多久?咱們陛下即便尚未晏駕,這些日子也全靠那小郡主的迴春妙手在吊著命吧?如今永寧侯已兵臨城下,您二位能不能給我們一個準話:陛下到底還有多少日子?”
話說到這份上,眾人也不再客氣,立刻七嘴八舌地接了上來:
眼瞅著陛下時日無多,這繁瑣的朝政總不能盡數推給朝臣們來處理吧?
新君的人選定了嗎?
如今可選的那幾位之中,一個過於耿直,一個有勇無謀,還有一個母族卑微,隻有最小的那一個聰慧過人,雖然才隻五歲,卻已經識得幾百個字、背過十多篇文,多次被上書房的師傅誇讚了。
所以,選哪個?
傻子也知道該選最聰明的那一個。
那麽問題就來了:永寧侯當初起兵造反為的是什麽?不也就是為了擁立九殿下為君嗎?
大家都是南齊的棟梁,有什麽可吵?有什麽可打?一起擁立九殿下就夠了啊!化幹戈為玉帛,上京百姓免遭塗炭,巍巍皇城免遭兵燹,這不是兩全其美的事嘛!
……
以王尚書為首的這一群人理直氣壯,嗓門越來越大,雖隻不到二十人,氣勢卻比剩下的七八十人還要盛。
這就是底氣了。
旁的不說,至少他們屬意的九殿下活潑可愛活蹦亂跳,還有個極厲害的外祖帶著數萬兵馬守在城外,可保天下無虞、可保朝廷安穩。
說到此處已經有人按捺不住,立刻就要派人去宮裏抱九殿下出來登基。
欒中丞氣得臉色鐵青:“王崇龍,你瘋了!你若說立儲還情有可原,你說‘登基’……陛下尚在,誰敢登基?你們是要明目張膽篡位嗎!”
王尚書昂然而立,絲毫不懼:“欒大人何必如此震怒,天下皆知陛下時日無多,新帝登基是遲早的事,宜早不宜遲!”
此話一出引來一片附和,襯得對麵據理力爭的欒中丞以及垂首不語的其他人愈發勢弱。
直到,殿外一聲冷語破門而入,敲上耳鼓:“朕多日未出門,竟不知自己早已時日無多,實實是閉目塞聽了!”
王尚書心頭一跳兩腿一軟,噗通跪了下去:“陛……陛下!”
殿中歡唿聲起,群臣爭先跪地。
一句“恭迎吾皇陛下”,有人是扯著嗓子抹著眼淚吼出來的,有人是直著脖子看著門口隨著眾人隻張嘴沒出聲的,也有人是渾身發顫用了僅剩的力氣哆哆嗦嗦說出來的。
喊完之後眾人都覺有些恍惚,直疑心自己是出現幻覺了。
但門口終於有人走了進來。
金冠皂靴,墨黑龍袍,脊背挺直身形魁梧。即便身上穿的不是鎧甲,也依然藏不住一身刀鋒般的銳氣。
分明旁邊還有個俏生生的小姑娘在努力地攙扶著他,卻莫名讓人覺得他並不是在養居殿躺了十多天,而是剛剛從戰場上迴來,腰間長劍鳴聲未絕。
剛才還在氣勢十足地叫嚷的群臣受到了第二重驚嚇,徹底垮了下去,一個個俯伏在地上,活像燒了一鍋軟得撿不起來的餅子。
夜寒徑直走到上方禦座前坐下,低頭環視眾人:“早朝這般熱鬧,看來眾卿在朝政上頗為用心啊。”
王尚書忙抬起頭來,急急稟道:“陛下,昨日的消息,反賊一夥距離上京已不過百餘裏,如今城中人心惶惶,恐生內亂!臣鬥膽,請陛下離宮暫避,以防不測!”
“哦?”夜寒笑了,饒有興致似的:“王尚書,你方才不是這樣說的啊!”
“臣……”王尚書額頭冒汗,強撐著道:“臣多日未曾得見天顏,惶惑之下病急亂投醫,這才生出了那般荒誕的念頭,實實罪該萬死!萬幸陛下無恙,臣歡喜無盡……臣願為馬前卒,替陛下蕩平敵寇,力保天下安寧!”
他咚咚叩頭有聲,態度十分虔誠。
殿中群臣看得佩服不已,一邊暗恨自己沒有他那樣厚的臉皮,一邊又恨自己沒有他那樣見風使舵的機變。
夜寒也深為此人厚顏無恥的行徑所折服。
他敲敲桌角示意身邊小太監將帶來的盒子打開,從中取出一張小小的紙條,念道:“永寧侯頓首:宮中新帝確受重傷,時日無多。侯爺揮師進京,長驅直入可也。兵部王十三敬上。”
王尚書在他讀出前麵幾個字的時候就已經煞白了臉色,聽到最後更是幹脆四肢貼地,直不起腰來了。
那字條分明是他親筆所寫、飛鴿傳書與永寧侯互通消息的,怎麽會落到皇帝手中!
王尚書直疑心自己是在做夢。
夜寒隨手抓著那盒子裏的一些字條物件把玩著,看著眾人道:“父皇在時曾言道,‘朝中武將多木訥、文臣多迂腐,無擔當無主見,大事悉仗君王一言而決’。如今朕冷眼看來,竟是父皇小看你們了。短短十餘日,你們非但已替朕將後事安排妥當,更已將九王繼位、永寧侯輔政種種大事籌劃周全滴水不漏,當真個個都是國之棟梁啊!”
“陛下,”有官員戰戰兢兢抬頭,“國不可一日無君,臣等此舉也是為南齊安寧勉為其難。如今既已知陛下平安無事,自然……皆大歡喜。”
夜寒冷哼一聲:“皆大歡喜?朕怕你們心中不太歡喜。”
他隨手一揮,那隻裝得滿滿當當的盒子飛下龍案摔落在地,裏麵書信紙張以及各種印鑒信物散落一地。
入朝為官,各為前程。群臣連日來苦心籌謀,神擋殺神佛擋殺佛,自以為已經肅清了所有障礙,隻等九王登基永寧侯迴朝就可以從龍之功飛黃騰達,卻沒想到整件事情都在帝王掌控之中。
什麽不世功業,不過是跳梁小醜癡人說夢罷了。
殿中寂寂良久,王尚書忽然直起了腰,昂首挺胸作義正辭嚴狀:“治軍之道,信義為先;治國之道,‘信’之一字同樣重逾千鈞!此番陛下設局,臣未曾通過考驗,不敢有怨。隻願陛下聽臣一言:君不疑臣、臣不疑君,同心協力方得長久!”
這是要走犯言直諫這條路了。
地上跪著的好些官員都有些犯嘀咕,暗地裏也覺得皇帝設局陷害他們,實在是太不像話了。
夜寒環視眾人,神色冷冷:“朕鎮守西北多年,治軍之道從來不是‘信義為先’,而是忠勇為先!如今永寧侯尚未攻城,爾等卻已謀劃周全要殺我忠臣、獻我子民,以奴顏婢膝換取己身飛黃騰達,一個‘忠’字早已拋諸腦後,又有何顏麵提到‘信義’二字!”
王尚書張了張嘴,覺得嗓子疼得厲害,後麵想說什麽又說不出來。
夜寒袍袖一甩端正坐好,冷冷道:“朕不是來跟你們講理的。南齊朝堂上有幾隻老鼠,朕厭惡已久,不得不費了一番心思、舍了一缸米將它們引了出來。今日,朕,是專程來滅鼠的!”
不要跟皇帝講道理,皇帝就是道理。
“禦史台,”夜寒冷冷道,“接下來的事,交給你們了!”
欒中丞俯首應著,一如既往端嚴沉穩:“臣等定當盡心竭力。”
此話一出便算塵埃落定,立時有內侍上前,不由分說摘了王尚書等人的烏紗帽,拎出朝堂送去禦史台待審。
剩下的群臣歡喜之餘,心裏卻也難免有些忐忑,就怕皇帝在捉完老鼠之後還打算順便捉幾隻麻雀什麽的。
幸好夜寒並沒有這個意思。待朝堂上秩序重歸平和肅穆,他便又開口說道:“欒中丞、安國公諸卿所遞名冊朕已批過,即刻便可著吏部發函調任。今後一段時日,六部人員調動必多,望眾卿以大局為重,同心協力,共克時艱。”
群臣聽見這是好話,忙齊聲表態稱“謹遵聖諭”,先前的憂慮已消散了大半。
欒中丞又出列說道:“陛下,如今朝堂空虛,六部諸人疲於奔命,調任、拔擢僅能解一時之急,終非長久之計。如今京中尚有大量舉子滯留,生計亦多有艱難,請陛下早日下詔,重開恩科為天下選賢任能。”
此話一出立刻引起一片附和,卻也有人高聲反對:“如今永寧侯數萬大軍已逼近上京,百姓生死尚不可預知,欒大人不獻破敵之計,卻緊趕著要開科舉是何道理?如今朝中大半文官都是出自您的門下,您仍不知足,又要爭做今年的主考,意圖在朝中結黨營私嗎!”
欒中丞臉色一沉正待答話,夜寒已開了口:“永寧侯,逼近上京?”
那官員忙俯首稱是,又道:“陛下,如今當務之急是必須傾全城之力保住城門!萬一上京被攻破,後果不堪設想!”
話音剛落又一官員出列道:“蘇大人所言極是!如今京營將士統共不足五千人,宮中金吾衛更僅有一千餘眾,遠不足以拒敵。臣請陛下……考慮遷都。”
“噗!”站在禦座旁邊的阮青枝一個沒忍住,笑了出來。
那官員頓時麵紅耳赤,板著臉道:“青陽郡主認為微臣所言不妥嗎?”
“啊?”阮青枝愣了一下,隨即迴神:“哦,妥!妥極了!永寧侯打進城來可不容易,咱們緊趕著遷都把上京讓給他,他就可以兵不血刃攻占城池、登基為君,然後名正言順地派兵絞殺咱們了,真是妙哉妙哉!”
那官員氣得差點兒背過去。要不是知道這小姑娘被新帝寵著一向囂張,他恨不得當場就指著鼻子罵“婦人之見”了。
阮青枝卻還沒說夠,撇撇嘴又道:“才五萬兵就嚇成這樣,還要遷都,還要跑……你們西北軍大統領的臉往哪兒擱哦!”
剛才說話的那官員猛想起“西北軍大統領”如今正在龍椅上坐著,不禁愈發臉紅,忙爭辯道:“此一時彼一時,陛下如今已不是西北軍大統領,而是南齊天子!天子係天下安危於一身,豈能如從前一般好勇鬥狠!何況陛下有傷在身……”
“好了,”夜寒含笑開口,打斷了那人的絮叨:“多大點事,不要吵。”
阮青枝輕聲嘀咕“不吵就不吵”,那官員的臉卻更紅了。
他明明是在說攸關天下的大事,怎麽被新帝這麽一說,倒像是他要同小姑娘吵架一般?這可太丟人了!
幸好新帝寬容的時候是真寬容,非但沒計較他跟小姑娘吵架,還很和善地又笑道:“不必多慮,如今實在未到遷都的時候。朕今早剛剛收到消息,永寧侯的五萬大軍,來不了了。”
?!!
群臣大驚。
夜寒耐心地向他們解釋道:“年前父皇命朕剿匪時,朕憂心北方山地易守難攻,曾暗中傳令西北軍八千將士南下。雖然剿匪沒用上,但剛好來得巧,可解上京燃眉之急。”
八千。
群臣心中燃起的希望在聽到這個數字的時候又一下子蔫了下去。
八千對五萬,聽上去簡直……像個笑話。
年輕氣盛是好事,但也不能仗著年輕氣盛亂來啊!拿西北軍八千將士來迎戰永寧侯的五萬大軍,這不是玩嗎!
群臣恨不得把這番話吼出來,卻礙於皇帝的麵子隻得咽下,個個憋得臉色發紫。
夜寒看看他們的神情,又笑了:“昨夜西北軍已經與盛公山將士會合,將附近幾條山路盡數封鎖。永寧侯被困山中,輜重已被截斷,首尾不相顧,少則三日、多則半月,必得在投降和餓死之間作出抉擇。”
群臣怔怔良久,隨即嘩然。
永寧侯被困住了?五萬將士被八千西北軍加上數千盛公山守軍給困住了?
所以,這半個多月把他們嚇得幾乎要尿床的永寧侯叛亂,眼瞅著就要解決了?
這有點過分了吧!
夜寒無奈地迴頭向阮青枝笑了一下,挺欠兒的:“朕是不是說得太急了?應該慢慢說?”
阮青枝搖頭,壓低了聲音道:“你就不該攔截盛公山送迴來的消息。為了抓老鼠,你把雞鴨鵝都嚇壞了!”
夜寒聽見她把滿朝文武比作雞鴨鵝,一時沒忍住,哈地笑了一聲。
群臣更覺驚悚。
夜寒忙清咳一聲端正了臉色,道:“現在可以開始討論恩科的事了。朕的意思是科考宜早不宜遲,至於具體如何安排,請諸卿暢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