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中元宮變之後,皇帝的身子一直都不大好。雖不曾輟朝一日,但所有人都看出皇帝消瘦了,精神也有些不濟,連日常的一些奏章都要賢妃代為處理。
大多都是宗親呈上來的問安奏章,無聊得很,可是皇帝為顯得仁慈,還是要給批覆。
綏綏覺得,賢妃帶她去侍疾,有點爭寵的意思。畢竟賢妃要給皇帝處理奏章,就不能端茶遞水了,若要是其他嬪妃來呢,沒準會趁機奪去皇帝的注意。
而綏綏是李重駿的侍妾。
算是皇帝的兒媳婦,比較安全。
可那老狐狸,是他害死了翠翹一家,讓李重駿成了那個樣子,綏綏恨不能殺了他。
她隻好對賢妃進言說:「奴婢是罪女,陛下更是厭惡我,奴婢去服侍,陛下會更不痛快吧……」
賢妃卻還是把她帶去了長生殿。
皇帝正倚在南窗下一張矮榻上合目歇息,她們跪下行禮,他隻淡淡嗯了一聲。
綠袍宮女端來一盞藥盅。
賢妃給綏綏使了個眼色,綏綏忙上前接了過來,皇帝睜眼看見綏綏,皺了皺眉,也沒說什麽。
賢妃在一旁的小案上批閱奏章,時不時要請皇帝的示下,他們就在那裏不疾不徐地交談。
至於綏綏呢,皇帝就把她當成個尋常的宮人,根本不和她說話,綏綏除了端茶遞水,就像個木頭樁子站在旁邊,起初她緊張得了不得,到後來卻開始鑽研怎麽站著才不至於腿麻。
從此,賢妃每隔幾日就會帶她到長生殿來。
有幾次,她還碰上了李重駿。
第一次遇到李重駿的時候,他隻是有點兒驚訝,可後來,李重駿的神色卻冷淡了很多。
宮變之後,皇帝和太子的關係顯然微妙了許多。他來問安,皇帝幾乎不會和他說什麽,每次都是讓他平身,然後說「好了,來人送太子迴東宮去吧。」
李重駿也隻會應聲是。
父子兩個的語氣都很平淡,可李重駿轉過身來,綏綏分明看到他的嘴唇緊緊抿了起來。
她知道,他在生氣。
可他在生氣什麽?
直到那一天,日頭落山的時候,綏綏像往常那樣隨賢妃向皇帝請退。
皇帝打發了賢妃,卻留下了她。
綏綏跪在冰冷的地上,悄悄抬頭看,赤金的夕陽照進來,紗帳朦朧,皇帝披著寬袍大袖的青紗道袍,像一層又一層的大霧罩著遠山。
「陛下有何吩咐……」
皇帝抬了抬手,便有個小黃門走上前,為綏綏遞來一隻蓋著綢布的木盤。這樣的架勢,綏綏隻在李重駿被關起來的時候見到過,戰戰兢兢揭開,隻見下麵是一柄劍。
她猛地抬頭:「陛下要賜我死嗎?」
皇帝未置可否:「這把劍你可認得嗎。」
綏綏忐忑捧起來,這劍很輕,不像是用作兵器的劍,倒像是戲台上用的假劍。翻來覆去好好看了一遍,才在劍柄上看到鐫刻的兩個小字,忽然血都涼了。
過了一會兒,她才小聲說:「奴婢不曾見過這把劍,卻……卻見過劍柄上的兩個字。」
皇帝閑閑唔了聲:「哪兩個字?」
綏綏搖了搖頭:「奴婢不認得。」皇帝靜靜看著她,沒有說話,她咬了咬牙,索性說了出來,「奴婢有一塊隨身的玉佩,背麵就刻著這兩個字。奴婢不識字,不知道是什麽意思。」
皇帝又問:「那玉佩現在何處?」
綏綏皺了皺眉——難道不是被他拿去了嗎?她隻好實話實說:「奴婢一直戴在脖子上的,進宮之後,卻找不見了……」
「你又是從何處得來它的?」
綏綏怔了怔,她似乎明白了皇帝的意圖,鬼使神差般地說:「迴陛下……奴婢不知道。自從記事起,奴婢就戴著它,是塊破了的玉,沒人要,也就沒被搜颳了去。也許是爺娘把奴婢賣掉之前,給我係上……當個念想的。」
皇帝道:「既如此,就沒想過認出這兩個字,拿這塊玉佩去尋親麽。」
綏綏屏住了唿吸,慢吞吞道:「奴婢是被梨園戲班賣去的,倒了幾次手,人牙子四海遊走,單憑塊破了的玉佩,尋親談何容易。再說……爺娘賣了我,我就是尋迴去,也沒意思……」
皇帝果然認出了那塊玉,有個設想過無數遍的念頭閃過她的腦海,綏綏奮力抓住它,牢牢抓住了——
翠翹不在了,但她的身份也許可以保護她。
「那塊玉料隻有淮南的一座山上才有。」皇帝語氣淡淡,聽不出任何情緒,「你生得倒一點兒也不像江南人。」
綏綏心裏顫抖,可越是這樣,她越裝得理直氣壯,她眨眨眼睛,莫名其妙般道:「奴婢雖然沒去過江南……可江南人總不見得長一個樣子吧!就算這塊玉是淮南的,我爺娘又不一定是淮南人,就算爺娘是淮南人,我也不非得就像他們,兒女就一定要沿用爺娘的鼻子眼睛麽……太子殿下和陛下也不像呀——」
她說溜了嘴,意識到自己僭越了,忙低下頭不敢再說話,皇帝卻笑了笑。
他說:「太子是朕所有兒子裏,最像朕的。」
綏綏有點茫然,不知道皇帝是什麽意思,隻好小心翼翼地說:「是。」
那天,綏綏是抱著劍迴到明義殿的。
皇帝讓她把這柄劍帶迴去給賢妃看。
其實綏綏已經猜出來,這柄劍肯定和淮南王妃有關,卻沒想到賢妃見到那柄劍,竟然紅了眼睛。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大多都是宗親呈上來的問安奏章,無聊得很,可是皇帝為顯得仁慈,還是要給批覆。
綏綏覺得,賢妃帶她去侍疾,有點爭寵的意思。畢竟賢妃要給皇帝處理奏章,就不能端茶遞水了,若要是其他嬪妃來呢,沒準會趁機奪去皇帝的注意。
而綏綏是李重駿的侍妾。
算是皇帝的兒媳婦,比較安全。
可那老狐狸,是他害死了翠翹一家,讓李重駿成了那個樣子,綏綏恨不能殺了他。
她隻好對賢妃進言說:「奴婢是罪女,陛下更是厭惡我,奴婢去服侍,陛下會更不痛快吧……」
賢妃卻還是把她帶去了長生殿。
皇帝正倚在南窗下一張矮榻上合目歇息,她們跪下行禮,他隻淡淡嗯了一聲。
綠袍宮女端來一盞藥盅。
賢妃給綏綏使了個眼色,綏綏忙上前接了過來,皇帝睜眼看見綏綏,皺了皺眉,也沒說什麽。
賢妃在一旁的小案上批閱奏章,時不時要請皇帝的示下,他們就在那裏不疾不徐地交談。
至於綏綏呢,皇帝就把她當成個尋常的宮人,根本不和她說話,綏綏除了端茶遞水,就像個木頭樁子站在旁邊,起初她緊張得了不得,到後來卻開始鑽研怎麽站著才不至於腿麻。
從此,賢妃每隔幾日就會帶她到長生殿來。
有幾次,她還碰上了李重駿。
第一次遇到李重駿的時候,他隻是有點兒驚訝,可後來,李重駿的神色卻冷淡了很多。
宮變之後,皇帝和太子的關係顯然微妙了許多。他來問安,皇帝幾乎不會和他說什麽,每次都是讓他平身,然後說「好了,來人送太子迴東宮去吧。」
李重駿也隻會應聲是。
父子兩個的語氣都很平淡,可李重駿轉過身來,綏綏分明看到他的嘴唇緊緊抿了起來。
她知道,他在生氣。
可他在生氣什麽?
直到那一天,日頭落山的時候,綏綏像往常那樣隨賢妃向皇帝請退。
皇帝打發了賢妃,卻留下了她。
綏綏跪在冰冷的地上,悄悄抬頭看,赤金的夕陽照進來,紗帳朦朧,皇帝披著寬袍大袖的青紗道袍,像一層又一層的大霧罩著遠山。
「陛下有何吩咐……」
皇帝抬了抬手,便有個小黃門走上前,為綏綏遞來一隻蓋著綢布的木盤。這樣的架勢,綏綏隻在李重駿被關起來的時候見到過,戰戰兢兢揭開,隻見下麵是一柄劍。
她猛地抬頭:「陛下要賜我死嗎?」
皇帝未置可否:「這把劍你可認得嗎。」
綏綏忐忑捧起來,這劍很輕,不像是用作兵器的劍,倒像是戲台上用的假劍。翻來覆去好好看了一遍,才在劍柄上看到鐫刻的兩個小字,忽然血都涼了。
過了一會兒,她才小聲說:「奴婢不曾見過這把劍,卻……卻見過劍柄上的兩個字。」
皇帝閑閑唔了聲:「哪兩個字?」
綏綏搖了搖頭:「奴婢不認得。」皇帝靜靜看著她,沒有說話,她咬了咬牙,索性說了出來,「奴婢有一塊隨身的玉佩,背麵就刻著這兩個字。奴婢不識字,不知道是什麽意思。」
皇帝又問:「那玉佩現在何處?」
綏綏皺了皺眉——難道不是被他拿去了嗎?她隻好實話實說:「奴婢一直戴在脖子上的,進宮之後,卻找不見了……」
「你又是從何處得來它的?」
綏綏怔了怔,她似乎明白了皇帝的意圖,鬼使神差般地說:「迴陛下……奴婢不知道。自從記事起,奴婢就戴著它,是塊破了的玉,沒人要,也就沒被搜颳了去。也許是爺娘把奴婢賣掉之前,給我係上……當個念想的。」
皇帝道:「既如此,就沒想過認出這兩個字,拿這塊玉佩去尋親麽。」
綏綏屏住了唿吸,慢吞吞道:「奴婢是被梨園戲班賣去的,倒了幾次手,人牙子四海遊走,單憑塊破了的玉佩,尋親談何容易。再說……爺娘賣了我,我就是尋迴去,也沒意思……」
皇帝果然認出了那塊玉,有個設想過無數遍的念頭閃過她的腦海,綏綏奮力抓住它,牢牢抓住了——
翠翹不在了,但她的身份也許可以保護她。
「那塊玉料隻有淮南的一座山上才有。」皇帝語氣淡淡,聽不出任何情緒,「你生得倒一點兒也不像江南人。」
綏綏心裏顫抖,可越是這樣,她越裝得理直氣壯,她眨眨眼睛,莫名其妙般道:「奴婢雖然沒去過江南……可江南人總不見得長一個樣子吧!就算這塊玉是淮南的,我爺娘又不一定是淮南人,就算爺娘是淮南人,我也不非得就像他們,兒女就一定要沿用爺娘的鼻子眼睛麽……太子殿下和陛下也不像呀——」
她說溜了嘴,意識到自己僭越了,忙低下頭不敢再說話,皇帝卻笑了笑。
他說:「太子是朕所有兒子裏,最像朕的。」
綏綏有點茫然,不知道皇帝是什麽意思,隻好小心翼翼地說:「是。」
那天,綏綏是抱著劍迴到明義殿的。
皇帝讓她把這柄劍帶迴去給賢妃看。
其實綏綏已經猜出來,這柄劍肯定和淮南王妃有關,卻沒想到賢妃見到那柄劍,竟然紅了眼睛。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