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瞻麵色無波,隻笑道:“他們自來到營地,還未經本王訓教,自然不能服氣。”
易禾在側看他,覺得殿下這個時候尤其好看。
嘴上說著打不過認慫的話,語氣裏卻有一絲絕世高人的淡泊。
仿佛那日的拂塵子見裴行拔出劍來,立時退後驚叫:做什麽舞槍弄劍的,嚇死個人了。
李闕顯然對這麽輕飄飄的推諉之辭不甚滿意,仍朝底下的人群喊道:
“晉王殿下在此,命你們列陣舞一套棍法,還不速速演來!”
他不提這話還好,言畢底下的人群開始有了些騷動。
他們圍攏在一人中間,開始排好隊列。
中間一人振臂高唿:“士可殺,不可辱!”
餘人隨他同喊:“士可殺,不可辱!”
這下可讓李闕一行人看了笑話,其餘幾人雖不露聲色,但是也同時停住了邁往大帳的步子。
天下無人不知晉王殿下的威名和殘虐,這群人當著外使的麵,故意給司馬瞻下馬威,想必待會就有好戲看了。
易禾心裏也十分清楚,這幾個老家夥算是請不動了。
……
司馬瞻迎著城樓的晨風,向著武場又眺了兩眼。
城樓上軍旗烈烈,他溫溫而言。
“諸位,你聽他們聲音洪亮舉臂有力,像是甘心赴死的麽?”
伯言接道:“殿下所言極是,這些人來到軍營已半年有餘,真想以死明誌,又怎會苟活到現在呢?”
李闕如何也掩蓋不住一臉幸災樂禍的笑意。
“說這些何用?得讓他們演啊……”
司馬瞻衝李闕點點頭:“是得演,否則豈不是掃了四皇子的興致?”
李闕愈加興奮。
“前幾年我聽聞殿下夜取應州時,曾在陣前斬將。”
司馬瞻點頭:“沒錯,本王是於馬上斬了一個叛軍。”
“我還聽聞,因為此叛軍私通敵國,致殿下陷入埋伏,失了四千精兵,後來多虧殿下勇武,以一誅百突出重圍。”
他話剛落地,餘人紛紛拱手:“殿下勇冠三軍,名不虛傳。”
司馬瞻抬手還禮,又解釋道:“本王雖擅戰,但也不能以一敵百,隻是訛傳罷了。”
李闕開始拚命追捧:“那日是殿下深陷埋伏,自然殺得艱難,今日這一百名手無寸鐵的戰俘,想必殿下一支箭就能製服。”
《風俗通》裏有一個詞,曰“捧殺”,與“罵殺”相對。
意為用假意吹噓的話或使人迷茫,或使人墮落,或使人激憤。
此番就是對司馬瞻的“捧殺”。
李闕小小年紀,倒是深諳攻心之術。
伯言和善地笑笑:“四皇子說笑了,就算殿下箭無虛發,可有何箭矢能以一製百呢……”
李闕一攤手:“我隻知同大啟一役,殿下十分勇武,那今日就承認徒有其名罷了。”
司馬瞻並不惱,甚至也笑了笑。
他朝身後伸了手出去。
城樓望哨的兵士馬上將自己的弓弩遞到他手中。
司馬瞻搭箭引弦,眯眼瞄準,而後射之。
箭矢似流星般飛出,不偏不倚,正中方才那名帶頭唿號的戰俘左心位置。
箭中人倒,毫無懸念。
眾人好一會兒才緩過神來,隨後不約而同的拊掌雀躍。
“殿下好箭法。”
易禾也使了好大勁在一旁鼓掌。
司馬瞻收了弓,又偏了頭看了眼李闕。
“方才中書監大人所言極是,本王力薄,確實無法一箭製服百人。”
“但是本王可以用一支箭,降服九十九人。”
李闕還不服氣,隻隨著眾人又看向底下的武場。
百餘名戰俘此時正將中箭倒地的頭目圍起來疾唿。
……
由於兩廂隔著距離太遠,城樓上的眾人無法聽見他們商議了什麽。
隻能看見短暫的混亂之後,他們已經列隊操練了起來。
棍法武得虎虎生風,十分提氣。
秦懷朝司馬瞻躬了躬身:“殿下方才所言差異,明明正是以一製百。”
司馬瞻搖了搖頭:“那一個勝之不武,不算。”
裴行趁機高喊了一聲:“四皇子,不知這套棍法,你看著可盡興了?”
李闕自然清楚演的如何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真的演了。
……
易禾心中暗自思忖,恐怕今日一事也能讓他們心生忌憚。
司馬瞻射殺了一個戰俘,也是一個警示。
雖然大晉暫時沒有可能誅盡四國,但是殺雞儆猴卻易如反掌。
那個帶頭振臂挑釁的大啟戰俘,就類今日的成漢皇子。
若再敢跳出來,小命休矣。
她想了這般來迴,卻沒想到李闕是個不怕死的。
待幾人來到帳前,他又揖禮道:“方才親見殿下的大將之風,本皇子也自幼習武,不知今日可否有幸同殿下切磋一番。”
司馬瞻臉上掛著笑,足足盯了他半晌。
“無妨。”
隨後對裴行命道:“取本王的清極鞭來。”
裴行一臉不願,他附在司馬瞻耳邊:“殿下,你的傷要緊,不必陪他,不如末將替你教訓他一番就是。”
司馬瞻衝他一挑眉,裴行歎口氣,轉身去取了鞭子。
不用劍,不用刀,就是為了避免近身搏殺。
但是鞭子卻不適用於二人對戰。
……
李闕這邊執了一把長槍,自己先在空地上舞了一段。
眾人圍著他讚了一番。
他見司馬瞻握好了鞭子,傾身就挑了過來。
易禾連眼睛都不敢眨,生怕這李闕使出什麽殺人技來。
她方才見裴行真的拿了一柄長鞭出來,忽然記起昨夜陛下的叮囑。
可是為時已晚,箭在弦上已呈張弓待發之勢,她就算勸也勸不住的。
司馬瞻隻身子一偏,便輕巧地躲過了這一槍。
隨後轉身與他對峙,雙臂一展,鞭哨響徹雲霄。
易禾是第一次聽到這麽悠遠銳利的鞭哨聲,仿佛就置於耳側,清越嘹亮。
因他長鞭在手,李闕完全近不得身,幾個迴合下來,已經有些泄氣。
隻待司馬瞻的鞭身纏住了他的長槍,幾番都掙紮不出,這才抱拳認了輸。
……
易禾長長舒了一口氣,趁機將幾人再次請入帳中。
待茶點上過,司馬瞻同四國使者小坐了一會兒,便向眾人告了個歉:“本王去更衣,諸位稍待片刻。”
說罷離了大帳,朝遠處的一頂小帳走了過去。
易禾叮囑屬下好好陪侍,自己則悄悄地跟上他。
易禾在側看他,覺得殿下這個時候尤其好看。
嘴上說著打不過認慫的話,語氣裏卻有一絲絕世高人的淡泊。
仿佛那日的拂塵子見裴行拔出劍來,立時退後驚叫:做什麽舞槍弄劍的,嚇死個人了。
李闕顯然對這麽輕飄飄的推諉之辭不甚滿意,仍朝底下的人群喊道:
“晉王殿下在此,命你們列陣舞一套棍法,還不速速演來!”
他不提這話還好,言畢底下的人群開始有了些騷動。
他們圍攏在一人中間,開始排好隊列。
中間一人振臂高唿:“士可殺,不可辱!”
餘人隨他同喊:“士可殺,不可辱!”
這下可讓李闕一行人看了笑話,其餘幾人雖不露聲色,但是也同時停住了邁往大帳的步子。
天下無人不知晉王殿下的威名和殘虐,這群人當著外使的麵,故意給司馬瞻下馬威,想必待會就有好戲看了。
易禾心裏也十分清楚,這幾個老家夥算是請不動了。
……
司馬瞻迎著城樓的晨風,向著武場又眺了兩眼。
城樓上軍旗烈烈,他溫溫而言。
“諸位,你聽他們聲音洪亮舉臂有力,像是甘心赴死的麽?”
伯言接道:“殿下所言極是,這些人來到軍營已半年有餘,真想以死明誌,又怎會苟活到現在呢?”
李闕如何也掩蓋不住一臉幸災樂禍的笑意。
“說這些何用?得讓他們演啊……”
司馬瞻衝李闕點點頭:“是得演,否則豈不是掃了四皇子的興致?”
李闕愈加興奮。
“前幾年我聽聞殿下夜取應州時,曾在陣前斬將。”
司馬瞻點頭:“沒錯,本王是於馬上斬了一個叛軍。”
“我還聽聞,因為此叛軍私通敵國,致殿下陷入埋伏,失了四千精兵,後來多虧殿下勇武,以一誅百突出重圍。”
他話剛落地,餘人紛紛拱手:“殿下勇冠三軍,名不虛傳。”
司馬瞻抬手還禮,又解釋道:“本王雖擅戰,但也不能以一敵百,隻是訛傳罷了。”
李闕開始拚命追捧:“那日是殿下深陷埋伏,自然殺得艱難,今日這一百名手無寸鐵的戰俘,想必殿下一支箭就能製服。”
《風俗通》裏有一個詞,曰“捧殺”,與“罵殺”相對。
意為用假意吹噓的話或使人迷茫,或使人墮落,或使人激憤。
此番就是對司馬瞻的“捧殺”。
李闕小小年紀,倒是深諳攻心之術。
伯言和善地笑笑:“四皇子說笑了,就算殿下箭無虛發,可有何箭矢能以一製百呢……”
李闕一攤手:“我隻知同大啟一役,殿下十分勇武,那今日就承認徒有其名罷了。”
司馬瞻並不惱,甚至也笑了笑。
他朝身後伸了手出去。
城樓望哨的兵士馬上將自己的弓弩遞到他手中。
司馬瞻搭箭引弦,眯眼瞄準,而後射之。
箭矢似流星般飛出,不偏不倚,正中方才那名帶頭唿號的戰俘左心位置。
箭中人倒,毫無懸念。
眾人好一會兒才緩過神來,隨後不約而同的拊掌雀躍。
“殿下好箭法。”
易禾也使了好大勁在一旁鼓掌。
司馬瞻收了弓,又偏了頭看了眼李闕。
“方才中書監大人所言極是,本王力薄,確實無法一箭製服百人。”
“但是本王可以用一支箭,降服九十九人。”
李闕還不服氣,隻隨著眾人又看向底下的武場。
百餘名戰俘此時正將中箭倒地的頭目圍起來疾唿。
……
由於兩廂隔著距離太遠,城樓上的眾人無法聽見他們商議了什麽。
隻能看見短暫的混亂之後,他們已經列隊操練了起來。
棍法武得虎虎生風,十分提氣。
秦懷朝司馬瞻躬了躬身:“殿下方才所言差異,明明正是以一製百。”
司馬瞻搖了搖頭:“那一個勝之不武,不算。”
裴行趁機高喊了一聲:“四皇子,不知這套棍法,你看著可盡興了?”
李闕自然清楚演的如何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真的演了。
……
易禾心中暗自思忖,恐怕今日一事也能讓他們心生忌憚。
司馬瞻射殺了一個戰俘,也是一個警示。
雖然大晉暫時沒有可能誅盡四國,但是殺雞儆猴卻易如反掌。
那個帶頭振臂挑釁的大啟戰俘,就類今日的成漢皇子。
若再敢跳出來,小命休矣。
她想了這般來迴,卻沒想到李闕是個不怕死的。
待幾人來到帳前,他又揖禮道:“方才親見殿下的大將之風,本皇子也自幼習武,不知今日可否有幸同殿下切磋一番。”
司馬瞻臉上掛著笑,足足盯了他半晌。
“無妨。”
隨後對裴行命道:“取本王的清極鞭來。”
裴行一臉不願,他附在司馬瞻耳邊:“殿下,你的傷要緊,不必陪他,不如末將替你教訓他一番就是。”
司馬瞻衝他一挑眉,裴行歎口氣,轉身去取了鞭子。
不用劍,不用刀,就是為了避免近身搏殺。
但是鞭子卻不適用於二人對戰。
……
李闕這邊執了一把長槍,自己先在空地上舞了一段。
眾人圍著他讚了一番。
他見司馬瞻握好了鞭子,傾身就挑了過來。
易禾連眼睛都不敢眨,生怕這李闕使出什麽殺人技來。
她方才見裴行真的拿了一柄長鞭出來,忽然記起昨夜陛下的叮囑。
可是為時已晚,箭在弦上已呈張弓待發之勢,她就算勸也勸不住的。
司馬瞻隻身子一偏,便輕巧地躲過了這一槍。
隨後轉身與他對峙,雙臂一展,鞭哨響徹雲霄。
易禾是第一次聽到這麽悠遠銳利的鞭哨聲,仿佛就置於耳側,清越嘹亮。
因他長鞭在手,李闕完全近不得身,幾個迴合下來,已經有些泄氣。
隻待司馬瞻的鞭身纏住了他的長槍,幾番都掙紮不出,這才抱拳認了輸。
……
易禾長長舒了一口氣,趁機將幾人再次請入帳中。
待茶點上過,司馬瞻同四國使者小坐了一會兒,便向眾人告了個歉:“本王去更衣,諸位稍待片刻。”
說罷離了大帳,朝遠處的一頂小帳走了過去。
易禾叮囑屬下好好陪侍,自己則悄悄地跟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