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瞻確信她昨夜沒去尋小倌。
因為她脖子上不見什麽痕跡。
隻是看她一身官袍迎風鼓舞,廣袖翩袂的身影,忽又想起謝聃那句:京中斷袖皆生得這般如玉模樣。
此人雖然蚩蠢,這話卻有些根據。
許多所謂貴族名流,自詡氣度超群灑脫不羈,平日裏要麽四處參加飲宴,要麽鑽進竹林清談,更有甚者,還會花錢找名人大儒替自己作文吹噓。
其實有一大半盛名難副。
大晉也的確多美男,可是能同何氏王氏這些真美男相較的,卻是鳳毛麟角。
他在建康也隻見過兩個,其一便是易禾。
其他頗負盛名的幾個世家,相貌隻能算英俊,勝在才氣談吐和身量儀容。
再其餘的,譬如腦滿腸肥的、頭肩一般齊的、脫了衣裳前頭看是排骨,後頭看是糖葫蘆的,竟然也敢自命不凡。
“可惜了……”
司馬瞻數來數去,難得長相氣度都如此出挑的男子,竟是個斷袖。
……
“阿嚏!”
在橙剛從外頭進來,就聽見易禾打了一個噴嚏。
“公子,別是得了風寒。”
易禾搖搖頭:“不礙,可能剛才下值路上吹了點風。”
在橙放下手裏的食盒,在房間裏逶迤著步子,臉上寫著欲言又止。
以往這般,定是她在外麵聽到什麽流言蜚語,又不好意思來跟自己求證。
所以易禾幹脆問了:“有事直說。”
在橙囁嚅:“公子,我聽街上的人說,這次雅集會成了兩對呢……”
“怎麽了?”
“這兩對裏,會有公子嗎?”
易禾忍不住想笑,原來是在這兒等著。
“你說呢?我素有斷袖之名,還在席間得罪了殿下,腕上戴著人牙手釧,一出手就將人燙個半死……”
在橙沒聽完就拿起撣子去了外間:
“奴婢錯了,奴婢不該問。”
易禾走到門口,故意逗她:“除了這些,還有旁的新鮮事麽?譬如金街有個學堂快要授課了。”
在橙聞言,脾氣一下子就軟了下去。
上學的事公子每年都要提幾迴,城裏就隻有一座官學,離家實在太遠。
現在有了不用束修離家又近的學堂,她就知道易禾遲早還會打這個主意的。
“公子, 能不能不上學?往日您教我的那些,也足夠了。”
易禾走過去,將她手裏的抹布撣子都奪了:
“本來我也覺得夠用了,可前日你跟隔壁家的侍女誇嘴,說能替我抄書得賞錢,實際呢,一年都寫不就幾個字……”
“可是奴婢一點都不喜歡讀書,我是個庶民,些許識幾個字就好了,讀得學富五車又有何用?”
易禾板了臉:“不行,等學堂開館,你必得去,我給你雇輛車上下學。”
在橙撅嘴:“衛家開館授徒,還能缺弟子不成?奴婢還是在家替公子守著院子。”
易禾有些想笑,這丫頭還真是有點聰慧在身上的。
前幾日,衛淩確實托人帶了封信給她。
信上說本應親自來拜謁,可是他素來名聲不好,恐怕連累易禾。
易禾當時就覺他杞人憂天:你再不好,還能有我荒唐?
再往下看,信裏還說了另外一樁事。
一年前,衛淩打算在京城開一座學堂,無須束修,也不設試經。
消息一布開,平民子弟投名要拜他門下者就有不計其數。
因為大晉官學已經沒落多年,士族家學大盛。
平民的孩子想讀書,隻能由家人傳授,或者是去外麵請先生入府來教。
所以束修就成了他們求學最大的阻礙。
衛淩這樣的家世才學,貴族想給兒孫求個座下之席都要排隊,他卻能分文不取給平民傳道授業,本來應該大褒特褒。
然而此間發生了一樁意外,使他遭遇了頗多挫折。
數月前,衛淩在府中設宴,一時興起就作女裝舞了一曲。
後來此事竟被散布得聳人聽聞,人人說他是陰陽一體的孽根怪胎。
又將之前的謠言一塊起底,令他在京中飽受爭議。
後來投狀的弟子來銷名者已逾七成,眼見著學堂是開不起來了。
他隻能一再推遲開館的日子。
看到此處,易禾就明白了大半。
這些士族名流守著士庶有別的規製,風光了幾百年。
他們見不得平民子弟進學,甚至憂心下一步是不是就要通婚、入仕。
這些人眼中,衛淩此舉就是在紆尊臨卑,踐踏士族特權。
因而才編織謠言,興風作浪,讓他這個學堂未啟先廢。
衛淩尋了許多辦法皆不見效,最後才決定到司馬瞻的雅集會上,再扮女裝一舞。
司馬瞻當即答應,甚至連舞衣都與他備下。
外人聞聽,就是大晉的親王邀人共賞男子著女裝作舞。
作得一曲,還有重賞。
如此誰再敢置喙,就是挑釁東海王的權威。
所謂名流皆愛追風,說不定男扮女裝又成了京中最新的潮流。
是以信的最後,他想請求易禾為他推介一名弟子。
先替他占滿名狀,不至於開館那日門可羅雀。
易禾看罷,當下雀躍,這不是瞌睡遇上了枕頭?
她早就想尋個學堂讓在橙去讀兩年,奈何沒有良機。
……
“不想讀書的話,那我就替你尋個人家吧,你這個年紀若不為學業,委實沒有將你拘在府中做奴婢的道理。”
“每日給你買肉脯帶去。”
“我讓衛淩親自教你。”
“行!”
在橙終於點了點頭。
橫豎這學是必得上了,總不能一直跟公子拿喬。
易禾又被她氣笑一迴。
“你若迴想下之前那般日子,再看看我過得這般日子,就知道能一心撲在學業上才是福氣。”
在橙知道她從前的艱難,此刻安靜下來再不敢嘴強。
……
易禾生在建康,三歲那年母親病逝,她就被父親送到千裏之外的易家祖宅。
易氏是百年世家,家學淵源,本族設有私學。
她每日跟著先生們學四藝、誦辭章、習禮儀、伺蠶桑。
除了武師教了幾天,說她實在不是棵習武的好苗子。
學堂裏所有的課業,她都學了。
父親每年告假一次來探望她,那十幾天就是她一年當中最快樂的日子。
冀地氣候幹燥,夏熱冬寒,不似建康那般宜居。
她初至的幾年,一到冬天就臉生皸鼻出血。
那年父親迴鄉,遠遠見到城門口一個小小的身影,鼻血在小臉上混沌成一片。
卻一直在冷風裏倔強地站著。
他又擔憂又心疼,父女二人抱頭痛哭。
至此之後,哪怕再想家,她也不會當著父親的麵提及。
父親臨別時每每叮囑:“有朝一日先生們說你書讀通了,藝學精了,為父便帶你迴建康。”
有了這個盼頭,她每日拚命學,努力記,宵衣旰食夜以繼日。
直到她十三歲那年,恩師和族長相繼過世,她在老家無人照拂,父親才終於將她接迴了建康。
本以為迴到家中,便可同其他世家子弟一樣,春日裏踏青飲宴,夏日裏縱情山水,秋日裏賞花遊肆,冬日裏圍爐煮茶。
好好閑暇兩年,且吃且玩且膝前盡孝,等十八歲上大中正給她定了品階,再按部就班地入仕做官。
可惜,父親覺得讀書的苦她吃得還不夠。
在她迴去的第三日,又把她一杆子支到李姓士族的私家學堂裏。
反抗無效,繼續讀。
李氏家學在大晉士族中最被趨之若鶩的。
百年以來,數朝天子都曾將皇子公主送來進學。
座下的子弟也不乏平流進取,坐至公卿之人。
父親為求一席已耗費畢生人脈,縱使她心中再不願,也不敢不遵。
正是在李府讀書這幾年裏,她結識了一位故人。
也親手了結了自己的一段孽緣。
彼時她自知求學不易,是以閉目塞聽,每日發奮。
許久之後才同一名李姓同窗熟諗。
此人天資聰穎,文武雙全,先生說他資質好得不似凡人,不愧是李氏的嫡係子孫。
武她沒見過,卻親見他將才得的一本八卷二十餘篇的《抱樸子》三天就誦了下來。
更難得的是他還有一副驚為天人的俊美相貌。
彼年之子,美如冠玉。
彼年豆蔻,不複來歸。
因學堂就設在他自家,是以他時常在散學之後邀了摯友同她一道談古論今。
還將學堂裏極少授課的《六韜》《孫子兵法》帶給她和他那位摯友來讀。
後來再相熟點,便知他有些叛逆,常作驚人之語。
什麽士族百無一用,相棄須臾。
什麽世道不良,不如歸隱。
什麽研習百遍儀禮,不及上陣殺一敵。
那時的易禾懵懂,並不知他在發什麽瘋,大多時候都是和他那位朋友一起仰頭看天,相顧無言。
但他真的很喜歡易禾,經常趁她不注意的時候,往她的車子裏塞禮物。
有時候是條青蟲,有時候是隻蝘蜓。
然後躲在暗處偷聽易禾驚喜的尖叫聲。
易禾曉得要禮尚往來,但又怕自己的迴禮他不收。
隻好半夜隔著牆頭偷偷扔進他的院子。
有時是攢了幾個月的狗屎,有時是一掛點燃的炮仗。
端的是兄友弟恭。
可惜,好景不長,盛筵難再。
突然有一天,他就離開了李家,再也沒迴去過。
此後,他們也沒有把酒言歡、促膝長談的時光了。
因為她脖子上不見什麽痕跡。
隻是看她一身官袍迎風鼓舞,廣袖翩袂的身影,忽又想起謝聃那句:京中斷袖皆生得這般如玉模樣。
此人雖然蚩蠢,這話卻有些根據。
許多所謂貴族名流,自詡氣度超群灑脫不羈,平日裏要麽四處參加飲宴,要麽鑽進竹林清談,更有甚者,還會花錢找名人大儒替自己作文吹噓。
其實有一大半盛名難副。
大晉也的確多美男,可是能同何氏王氏這些真美男相較的,卻是鳳毛麟角。
他在建康也隻見過兩個,其一便是易禾。
其他頗負盛名的幾個世家,相貌隻能算英俊,勝在才氣談吐和身量儀容。
再其餘的,譬如腦滿腸肥的、頭肩一般齊的、脫了衣裳前頭看是排骨,後頭看是糖葫蘆的,竟然也敢自命不凡。
“可惜了……”
司馬瞻數來數去,難得長相氣度都如此出挑的男子,竟是個斷袖。
……
“阿嚏!”
在橙剛從外頭進來,就聽見易禾打了一個噴嚏。
“公子,別是得了風寒。”
易禾搖搖頭:“不礙,可能剛才下值路上吹了點風。”
在橙放下手裏的食盒,在房間裏逶迤著步子,臉上寫著欲言又止。
以往這般,定是她在外麵聽到什麽流言蜚語,又不好意思來跟自己求證。
所以易禾幹脆問了:“有事直說。”
在橙囁嚅:“公子,我聽街上的人說,這次雅集會成了兩對呢……”
“怎麽了?”
“這兩對裏,會有公子嗎?”
易禾忍不住想笑,原來是在這兒等著。
“你說呢?我素有斷袖之名,還在席間得罪了殿下,腕上戴著人牙手釧,一出手就將人燙個半死……”
在橙沒聽完就拿起撣子去了外間:
“奴婢錯了,奴婢不該問。”
易禾走到門口,故意逗她:“除了這些,還有旁的新鮮事麽?譬如金街有個學堂快要授課了。”
在橙聞言,脾氣一下子就軟了下去。
上學的事公子每年都要提幾迴,城裏就隻有一座官學,離家實在太遠。
現在有了不用束修離家又近的學堂,她就知道易禾遲早還會打這個主意的。
“公子, 能不能不上學?往日您教我的那些,也足夠了。”
易禾走過去,將她手裏的抹布撣子都奪了:
“本來我也覺得夠用了,可前日你跟隔壁家的侍女誇嘴,說能替我抄書得賞錢,實際呢,一年都寫不就幾個字……”
“可是奴婢一點都不喜歡讀書,我是個庶民,些許識幾個字就好了,讀得學富五車又有何用?”
易禾板了臉:“不行,等學堂開館,你必得去,我給你雇輛車上下學。”
在橙撅嘴:“衛家開館授徒,還能缺弟子不成?奴婢還是在家替公子守著院子。”
易禾有些想笑,這丫頭還真是有點聰慧在身上的。
前幾日,衛淩確實托人帶了封信給她。
信上說本應親自來拜謁,可是他素來名聲不好,恐怕連累易禾。
易禾當時就覺他杞人憂天:你再不好,還能有我荒唐?
再往下看,信裏還說了另外一樁事。
一年前,衛淩打算在京城開一座學堂,無須束修,也不設試經。
消息一布開,平民子弟投名要拜他門下者就有不計其數。
因為大晉官學已經沒落多年,士族家學大盛。
平民的孩子想讀書,隻能由家人傳授,或者是去外麵請先生入府來教。
所以束修就成了他們求學最大的阻礙。
衛淩這樣的家世才學,貴族想給兒孫求個座下之席都要排隊,他卻能分文不取給平民傳道授業,本來應該大褒特褒。
然而此間發生了一樁意外,使他遭遇了頗多挫折。
數月前,衛淩在府中設宴,一時興起就作女裝舞了一曲。
後來此事竟被散布得聳人聽聞,人人說他是陰陽一體的孽根怪胎。
又將之前的謠言一塊起底,令他在京中飽受爭議。
後來投狀的弟子來銷名者已逾七成,眼見著學堂是開不起來了。
他隻能一再推遲開館的日子。
看到此處,易禾就明白了大半。
這些士族名流守著士庶有別的規製,風光了幾百年。
他們見不得平民子弟進學,甚至憂心下一步是不是就要通婚、入仕。
這些人眼中,衛淩此舉就是在紆尊臨卑,踐踏士族特權。
因而才編織謠言,興風作浪,讓他這個學堂未啟先廢。
衛淩尋了許多辦法皆不見效,最後才決定到司馬瞻的雅集會上,再扮女裝一舞。
司馬瞻當即答應,甚至連舞衣都與他備下。
外人聞聽,就是大晉的親王邀人共賞男子著女裝作舞。
作得一曲,還有重賞。
如此誰再敢置喙,就是挑釁東海王的權威。
所謂名流皆愛追風,說不定男扮女裝又成了京中最新的潮流。
是以信的最後,他想請求易禾為他推介一名弟子。
先替他占滿名狀,不至於開館那日門可羅雀。
易禾看罷,當下雀躍,這不是瞌睡遇上了枕頭?
她早就想尋個學堂讓在橙去讀兩年,奈何沒有良機。
……
“不想讀書的話,那我就替你尋個人家吧,你這個年紀若不為學業,委實沒有將你拘在府中做奴婢的道理。”
“每日給你買肉脯帶去。”
“我讓衛淩親自教你。”
“行!”
在橙終於點了點頭。
橫豎這學是必得上了,總不能一直跟公子拿喬。
易禾又被她氣笑一迴。
“你若迴想下之前那般日子,再看看我過得這般日子,就知道能一心撲在學業上才是福氣。”
在橙知道她從前的艱難,此刻安靜下來再不敢嘴強。
……
易禾生在建康,三歲那年母親病逝,她就被父親送到千裏之外的易家祖宅。
易氏是百年世家,家學淵源,本族設有私學。
她每日跟著先生們學四藝、誦辭章、習禮儀、伺蠶桑。
除了武師教了幾天,說她實在不是棵習武的好苗子。
學堂裏所有的課業,她都學了。
父親每年告假一次來探望她,那十幾天就是她一年當中最快樂的日子。
冀地氣候幹燥,夏熱冬寒,不似建康那般宜居。
她初至的幾年,一到冬天就臉生皸鼻出血。
那年父親迴鄉,遠遠見到城門口一個小小的身影,鼻血在小臉上混沌成一片。
卻一直在冷風裏倔強地站著。
他又擔憂又心疼,父女二人抱頭痛哭。
至此之後,哪怕再想家,她也不會當著父親的麵提及。
父親臨別時每每叮囑:“有朝一日先生們說你書讀通了,藝學精了,為父便帶你迴建康。”
有了這個盼頭,她每日拚命學,努力記,宵衣旰食夜以繼日。
直到她十三歲那年,恩師和族長相繼過世,她在老家無人照拂,父親才終於將她接迴了建康。
本以為迴到家中,便可同其他世家子弟一樣,春日裏踏青飲宴,夏日裏縱情山水,秋日裏賞花遊肆,冬日裏圍爐煮茶。
好好閑暇兩年,且吃且玩且膝前盡孝,等十八歲上大中正給她定了品階,再按部就班地入仕做官。
可惜,父親覺得讀書的苦她吃得還不夠。
在她迴去的第三日,又把她一杆子支到李姓士族的私家學堂裏。
反抗無效,繼續讀。
李氏家學在大晉士族中最被趨之若鶩的。
百年以來,數朝天子都曾將皇子公主送來進學。
座下的子弟也不乏平流進取,坐至公卿之人。
父親為求一席已耗費畢生人脈,縱使她心中再不願,也不敢不遵。
正是在李府讀書這幾年裏,她結識了一位故人。
也親手了結了自己的一段孽緣。
彼時她自知求學不易,是以閉目塞聽,每日發奮。
許久之後才同一名李姓同窗熟諗。
此人天資聰穎,文武雙全,先生說他資質好得不似凡人,不愧是李氏的嫡係子孫。
武她沒見過,卻親見他將才得的一本八卷二十餘篇的《抱樸子》三天就誦了下來。
更難得的是他還有一副驚為天人的俊美相貌。
彼年之子,美如冠玉。
彼年豆蔻,不複來歸。
因學堂就設在他自家,是以他時常在散學之後邀了摯友同她一道談古論今。
還將學堂裏極少授課的《六韜》《孫子兵法》帶給她和他那位摯友來讀。
後來再相熟點,便知他有些叛逆,常作驚人之語。
什麽士族百無一用,相棄須臾。
什麽世道不良,不如歸隱。
什麽研習百遍儀禮,不及上陣殺一敵。
那時的易禾懵懂,並不知他在發什麽瘋,大多時候都是和他那位朋友一起仰頭看天,相顧無言。
但他真的很喜歡易禾,經常趁她不注意的時候,往她的車子裏塞禮物。
有時候是條青蟲,有時候是隻蝘蜓。
然後躲在暗處偷聽易禾驚喜的尖叫聲。
易禾曉得要禮尚往來,但又怕自己的迴禮他不收。
隻好半夜隔著牆頭偷偷扔進他的院子。
有時是攢了幾個月的狗屎,有時是一掛點燃的炮仗。
端的是兄友弟恭。
可惜,好景不長,盛筵難再。
突然有一天,他就離開了李家,再也沒迴去過。
此後,他們也沒有把酒言歡、促膝長談的時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