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邊一直盯著的四郎和五郎眼巴巴看著,羨慕極了。
粱聿便又從兜裏掏出了兩文錢,一人一枚。
兩個小弟弟都給了,粱聿自然也不會厚此薄彼,三郎隻和二郎差了一歲,他也同樣給三郎拿了四十文錢。
三郎紅著臉不想要兄長的錢,但粱聿一句話就讓他停下了閃躲的動作。
粱聿說:「我們兄弟六個,除了不知事的六郎,人人都有份,若獨少了三郎一個,長此以往,豈不生出怨懟,不患寡而患不均的道理你也懂。」
就這麽一句,三郎便不說話了。
粱聿又拍拍這個弟弟的肩膀,「三郎再大些,阿兄也帶著三郎一起賺錢。」
三郎捏著裝著四十文銅錢的荷包重重點了點頭,心裏什麽怨氣都沒有了。
其實幾日之前他心中還是有些不平的,為什麽阿兄能帶著二兄去抄書,不帶著他,明明他和二兄也隻差了一歲,開蒙也是一起的,他的字也不比二兄差。
這種情感在昨天二兄帶了一貫錢交給阿娘,今天早上阿娘又給了二兄六十文錢的時候到達了頂端。
但被粱聿這麽一幹預之後,粱三郎心裏什麽氣都沒有了。
阿兄能安排二兄,以後也能安排他。
荷包裏的四十文錢,就是證明在阿兄心裏他和二兄一樣的證據。
至於二兄比他多的六十文錢,粱三郎不嫉妒,那是二兄自己掙出來的,將來他也能自己掙。
至於今日在兄弟之間大作散財童子的粱聿,就算散了八十二文出去,他兜裏的銅錢還是不少。
阿娘做給他的荷包,他也給了三郎了,粱聿今天也不帶那些散碎銅板了。
撿了三五個大錢捏在手裏,懷裏的五十兩銀票還有三兩金子,粱聿是不敢放在家裏的。
倒不是怕丟,就是怕被四郎幾個翻出來,不好解釋出處。
宜春樓沒活了,但他今日也不去聚賢堂抄書,把二郎送去之後,粱聿就客串了一把街溜子,在街上亂逛。
他想買個箱子,再買把鎖,把銀子從錢莊裏兌出來。
懷裏窮飄飄一張布帛,上麵還寫著老鴇徐娘的名字,總覺得這錢還不是自己的,不安心。
箱子便宜,街上找個木匠,人家家裏直接就有現成的,他家學徒練手做的,沒用多好的木料,卻恰合粱聿心意。
不起眼才好啊!
他一口氣要了六個,兄弟六個一人一個,連最小的六郎都給算上了。
又在木匠這裏問了問打一張床要多少錢。
木匠認得粱聿,私塾先生梁先生的長子,他家兒子還在私塾進學呢,自然也不會對粱聿胡亂開價。
甚至連六個木箱的錢也不願意收,粱聿借了個麻袋裝這六口小箱子,也不多與木匠廢話,扔下兩個大錢就跑了。
一個大錢兩百文,和六口箱子的價值也相當。
木匠歲數大,手腳沒有小孩靈活,粱聿背著一個口袋,還能跑的飛快,一個拐彎就把木匠給甩了,不虧他日日劈柴練出來的力氣。
甩掉木匠之後,粱聿又去了錢莊,老鴇徐娘給的布帛銀票和印章憑證一齊交出去,換了四個銀元寶,每個都有十兩重,還有十兩散碎銀子,兜在懷裏沉甸甸的。
也有一種「這錢終於是我的了」的踏實感。
裝在懷裏太明顯,粱聿趕緊把錢塞進了麻袋裏的木箱裏,又抓緊去買了一把銅鎖,去給他的小箱子掛上鎖。
三兩金子也帶著荷包一起鎖了進去。
每天都揣著三兩金子在外麵走來走去,他怕是頭髮都要擔心的掉完了。
第7章 鹹魚不了
粱聿帶迴家的箱子果然大受歡迎,幾個兄弟都和寶貝一樣把自己的小箱子藏了起來。
因為粱聿說是買給幾個兄弟裝錢的,所以四郎和五郎就算隻有一文錢,也鄭重其事的把那一文錢藏進了箱子裏。
看著箱子空蕩蕩的,四郎又把自己的寶貝磨喝樂泥偶放了進去,去年七夕節兩三文買的小玩意,五郎的早碎了,他還寶貝一樣的嗬護著。
五郎想放,但沒東西可放,四郎就大發慈悲分了他一個三兄給編的草蟋蟀。
兩個小人,在箱子裏裝的東西還沒有箱子本身值錢,可卻是他們童年中最珍貴的東西。
六歲的四郎和三歲的五郎尚且如此,更不要說再大一些的二郎和三郎了。
特別是三郎,拿著和二郎一模一樣的箱子,心中更是認定自己在阿兄心中的分量是和二兄一樣的。
全家兄弟都滿意,柳娉娘倒是想說幾句粱聿亂花錢,但看著兒子們的笑臉,連不懂事的六郎都跟著咯咯笑,又想到長子過幾年也要成丁了,難道這點小事還做不了主嗎?
她嘴巴張張,終究還是沒說什麽。
粱聿待在家裏讀書、帶孩子、幹家務,除了早上送二郎去文思街,下午接他歸家,已經幾日沒有出過門。
謝小玉的屏風畫完了,他也不去宜春樓了。
兜裏還有五十兩銀子,三兩金子,聚賢堂抄書的活就顯得可有可無了,那還不如留在家裏擔水劈柴,這些活三郎做不了,阿爹沒太多時間做。
換了那五十兩銀子的當天,粱聿就塞了一個十兩的銀元寶給阿娘。
散碎銀子他自己留下來了,其餘的都和那三兩金子一起鎖進了箱子裏。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粱聿便又從兜裏掏出了兩文錢,一人一枚。
兩個小弟弟都給了,粱聿自然也不會厚此薄彼,三郎隻和二郎差了一歲,他也同樣給三郎拿了四十文錢。
三郎紅著臉不想要兄長的錢,但粱聿一句話就讓他停下了閃躲的動作。
粱聿說:「我們兄弟六個,除了不知事的六郎,人人都有份,若獨少了三郎一個,長此以往,豈不生出怨懟,不患寡而患不均的道理你也懂。」
就這麽一句,三郎便不說話了。
粱聿又拍拍這個弟弟的肩膀,「三郎再大些,阿兄也帶著三郎一起賺錢。」
三郎捏著裝著四十文銅錢的荷包重重點了點頭,心裏什麽怨氣都沒有了。
其實幾日之前他心中還是有些不平的,為什麽阿兄能帶著二兄去抄書,不帶著他,明明他和二兄也隻差了一歲,開蒙也是一起的,他的字也不比二兄差。
這種情感在昨天二兄帶了一貫錢交給阿娘,今天早上阿娘又給了二兄六十文錢的時候到達了頂端。
但被粱聿這麽一幹預之後,粱三郎心裏什麽氣都沒有了。
阿兄能安排二兄,以後也能安排他。
荷包裏的四十文錢,就是證明在阿兄心裏他和二兄一樣的證據。
至於二兄比他多的六十文錢,粱三郎不嫉妒,那是二兄自己掙出來的,將來他也能自己掙。
至於今日在兄弟之間大作散財童子的粱聿,就算散了八十二文出去,他兜裏的銅錢還是不少。
阿娘做給他的荷包,他也給了三郎了,粱聿今天也不帶那些散碎銅板了。
撿了三五個大錢捏在手裏,懷裏的五十兩銀票還有三兩金子,粱聿是不敢放在家裏的。
倒不是怕丟,就是怕被四郎幾個翻出來,不好解釋出處。
宜春樓沒活了,但他今日也不去聚賢堂抄書,把二郎送去之後,粱聿就客串了一把街溜子,在街上亂逛。
他想買個箱子,再買把鎖,把銀子從錢莊裏兌出來。
懷裏窮飄飄一張布帛,上麵還寫著老鴇徐娘的名字,總覺得這錢還不是自己的,不安心。
箱子便宜,街上找個木匠,人家家裏直接就有現成的,他家學徒練手做的,沒用多好的木料,卻恰合粱聿心意。
不起眼才好啊!
他一口氣要了六個,兄弟六個一人一個,連最小的六郎都給算上了。
又在木匠這裏問了問打一張床要多少錢。
木匠認得粱聿,私塾先生梁先生的長子,他家兒子還在私塾進學呢,自然也不會對粱聿胡亂開價。
甚至連六個木箱的錢也不願意收,粱聿借了個麻袋裝這六口小箱子,也不多與木匠廢話,扔下兩個大錢就跑了。
一個大錢兩百文,和六口箱子的價值也相當。
木匠歲數大,手腳沒有小孩靈活,粱聿背著一個口袋,還能跑的飛快,一個拐彎就把木匠給甩了,不虧他日日劈柴練出來的力氣。
甩掉木匠之後,粱聿又去了錢莊,老鴇徐娘給的布帛銀票和印章憑證一齊交出去,換了四個銀元寶,每個都有十兩重,還有十兩散碎銀子,兜在懷裏沉甸甸的。
也有一種「這錢終於是我的了」的踏實感。
裝在懷裏太明顯,粱聿趕緊把錢塞進了麻袋裏的木箱裏,又抓緊去買了一把銅鎖,去給他的小箱子掛上鎖。
三兩金子也帶著荷包一起鎖了進去。
每天都揣著三兩金子在外麵走來走去,他怕是頭髮都要擔心的掉完了。
第7章 鹹魚不了
粱聿帶迴家的箱子果然大受歡迎,幾個兄弟都和寶貝一樣把自己的小箱子藏了起來。
因為粱聿說是買給幾個兄弟裝錢的,所以四郎和五郎就算隻有一文錢,也鄭重其事的把那一文錢藏進了箱子裏。
看著箱子空蕩蕩的,四郎又把自己的寶貝磨喝樂泥偶放了進去,去年七夕節兩三文買的小玩意,五郎的早碎了,他還寶貝一樣的嗬護著。
五郎想放,但沒東西可放,四郎就大發慈悲分了他一個三兄給編的草蟋蟀。
兩個小人,在箱子裏裝的東西還沒有箱子本身值錢,可卻是他們童年中最珍貴的東西。
六歲的四郎和三歲的五郎尚且如此,更不要說再大一些的二郎和三郎了。
特別是三郎,拿著和二郎一模一樣的箱子,心中更是認定自己在阿兄心中的分量是和二兄一樣的。
全家兄弟都滿意,柳娉娘倒是想說幾句粱聿亂花錢,但看著兒子們的笑臉,連不懂事的六郎都跟著咯咯笑,又想到長子過幾年也要成丁了,難道這點小事還做不了主嗎?
她嘴巴張張,終究還是沒說什麽。
粱聿待在家裏讀書、帶孩子、幹家務,除了早上送二郎去文思街,下午接他歸家,已經幾日沒有出過門。
謝小玉的屏風畫完了,他也不去宜春樓了。
兜裏還有五十兩銀子,三兩金子,聚賢堂抄書的活就顯得可有可無了,那還不如留在家裏擔水劈柴,這些活三郎做不了,阿爹沒太多時間做。
換了那五十兩銀子的當天,粱聿就塞了一個十兩的銀元寶給阿娘。
散碎銀子他自己留下來了,其餘的都和那三兩金子一起鎖進了箱子裏。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