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冬日朱茂部隊到了冬日已經顯現出疲軟的態勢, 南邊笙歌帶著部隊死守城門,愣是讓朱茂打了幾個月都沒有損失掉一座城池。
隻是軍隊報上來的傷亡人數也已經近萬了,可見他們這幾個月打的慘烈。
一開始猛攻下的兩座城池,是靠著多少士兵的鮮血換來的。
等朱茂軍中顯現出疲憊的時候, 笙歌立馬提高士氣, 一通亂殺亂沖,接連收復了三座城池, 朱茂的主要軍隊被殺了大半。
原本來年春天眼看就要到了, 笙歌的壓力真的不少。後來因為這一場戰役朱茂他們被大敗之後, 軍隊內部產生了分歧。
後來朱茂的軍隊一分為四, 朱茂跟他叔叔武藝帶領的軍隊占了原本叛軍的半數。
這也給了笙歌一個機會, 乘勝追擊, 在夏季來臨之前總算將朱茂軍隊驅趕到了南邊蠻荒地區。
雖然沒有擒殺了朱茂,不過笙歌總算還是完成了跟周帝的約定。
朝堂內部原本抗議用笙歌的人, 在聽到笙歌勝利的消息之後, 一時間鴉雀無聲。
周帝當初的目的也就是測一測雲舒跟笙歌的忠心,如今派人徹查下來,雲舒跟朱茂沒有勾結已經是板上釘釘。
再看笙歌一係列行為,周帝也認這個結果。於是對笙歌之前的事情既往不咎, 甚至給他封了伯爵,讓他繼續帶兵在南方攻打其他殘餘勢力。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雲舒的官途也算是動盪,然而多辦是因為友人親戚而出的亂子。
周帝原本對笙歌的勝利而感到高興, 雲舒想著趁這個時間,想要向周帝提出讓雲璟迴京做官。
誰想南邊又一勢力已經打去了宋城, 雲璟原本是帶著百姓守城, 死守在那裏不肯走。
然而敵方太強, 雲璟一個文官,到底沒有帶兵的經驗,最後花不到半個月時間就被人開了城門。
雲舒聽說雲璟原本投河自盡了,又被家人撈上來沒死成。
後來被人生擒。敵方為首的亂臣聽說過他的名聲,於是想要讓雲璟去他的陣營。
顧雲璟很是說了一段辱罵的話,可對方不氣惱。以要屠殺城中百姓的威脅而成功讓雲璟放棄了抵抗。
雖然顧雲璟在軍中無作為,然而卻是確確實實地站在了敵方陣營。
周帝聽說之後,勃然大怒。立馬又調軍去鎮壓。
一個月的時間,城池被收復,敵方將領被斬首。
剩下的就是那些投靠了外賊的眾人應當如何處置。周帝的處置自然簡單,隻有一個「斬」字。
雲舒聽聞雲璟在裏麵,已經逃來京都的大堂哥一家子趕緊過來求雲舒幫忙。
雲舒知道如果去勸周帝,必然得到周帝的厭煩。然而這不但是自己的哥哥,還是他的知己。
他也很清楚,若不是被人以屠城威脅,估計這會兒顧雲璟自己也早自盡了。
雲璟為人清高,這一遭遇必定將他翅膀都給折斷了,從今以後隻怕他要愧疚的一輩子抬不起頭來。
可是即便如此,雲舒也不希望堂哥死。於是冒著被罵的危險,前去求周帝饒了雲璟一命。
周帝對雲舒的請求一開始是感到厭煩、發怒,然後幹脆不理會。
而且若不是看在雲舒忠心且能力強的份兒上,換做別的官員的話,估計早已經挨板子了。
雲舒既然已經去請求了,那必然要將雲璟的性命保住為止。
他替雲璟辯護的理由也是從百姓出發。雲璟跟那些主動投誠的人不同,他是原本赴死,沒死成,為了百姓才活下來的。
如今朝廷要砍了他的頭,雲璟他自己大概也是認的。
隻是雲舒他們在竭力挽救。畢竟顧雲璟還有妻兒,畢竟他有治國的才能,這樣的人死掉太可惜。
為了救這個堂哥,雲舒不惜在殿前跪了三天,膝蓋都跪到發青,每天從早到晚,第三天總算體力不支暈了過去。
周帝見雲舒如此堅持,沒有辦法,最後算是格外開恩,免了顧雲璟的死刑,但是不許他之後的三代入仕途,就算是絕了他們家的書香。
原本叛國是要誅九族的,周帝其實已經是很開恩沒有殺掉那些叛國者的近親。
如今又因為雲舒而法外開恩,其實能夠看出來,周帝本性並不很壞,隻是太容易被人利用。
雲舒也漸漸下了些決心,繼續輔佐秦韶瑜。隻是如今經過顧雲璟的事兒隻怕周帝已經不太信任他了,想要挽迴也十分困難。
雲璟獲得釋放後,已經被罷了官。他被押送來京都,跟家人會和之後,就準備帶著一家子人迴宋城繼續生活。
經歷了少年得誌、青年的貶謫、喪父之痛、被迫叛國,最後被定罪要迴鄉之後,他原本閃著光的眼睛此時也變得麻木了。
雲璟是他們那一脈排在老二的,之前都是他處處壓著大房一頭。如今總算「長幼有序」了,大哥哥顧雲墨反而開始安慰起弟弟,對雲璟的態度也好了不少。
嫂子孟氏看著他們兄友弟恭的模樣也著實歡喜,雖然結局對顧雲璟來說不大好,但好歹人還活著。
即便不能發達,守著老家的土地怎麽也餓不死。自然,這是要拋開戰亂才能說的話。
朋友幾個灑淚送別了雲璟,雲舒覺得自己的心都仿佛已經麻木了。早些年的時候還會感慨一下這當的什麽官。
如今卻不是這樣想了,朝堂局勢要挽迴,人間險惡正是留給他們這些當官的走的。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冬日朱茂部隊到了冬日已經顯現出疲軟的態勢, 南邊笙歌帶著部隊死守城門,愣是讓朱茂打了幾個月都沒有損失掉一座城池。
隻是軍隊報上來的傷亡人數也已經近萬了,可見他們這幾個月打的慘烈。
一開始猛攻下的兩座城池,是靠著多少士兵的鮮血換來的。
等朱茂軍中顯現出疲憊的時候, 笙歌立馬提高士氣, 一通亂殺亂沖,接連收復了三座城池, 朱茂的主要軍隊被殺了大半。
原本來年春天眼看就要到了, 笙歌的壓力真的不少。後來因為這一場戰役朱茂他們被大敗之後, 軍隊內部產生了分歧。
後來朱茂的軍隊一分為四, 朱茂跟他叔叔武藝帶領的軍隊占了原本叛軍的半數。
這也給了笙歌一個機會, 乘勝追擊, 在夏季來臨之前總算將朱茂軍隊驅趕到了南邊蠻荒地區。
雖然沒有擒殺了朱茂,不過笙歌總算還是完成了跟周帝的約定。
朝堂內部原本抗議用笙歌的人, 在聽到笙歌勝利的消息之後, 一時間鴉雀無聲。
周帝當初的目的也就是測一測雲舒跟笙歌的忠心,如今派人徹查下來,雲舒跟朱茂沒有勾結已經是板上釘釘。
再看笙歌一係列行為,周帝也認這個結果。於是對笙歌之前的事情既往不咎, 甚至給他封了伯爵,讓他繼續帶兵在南方攻打其他殘餘勢力。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雲舒的官途也算是動盪,然而多辦是因為友人親戚而出的亂子。
周帝原本對笙歌的勝利而感到高興, 雲舒想著趁這個時間,想要向周帝提出讓雲璟迴京做官。
誰想南邊又一勢力已經打去了宋城, 雲璟原本是帶著百姓守城, 死守在那裏不肯走。
然而敵方太強, 雲璟一個文官,到底沒有帶兵的經驗,最後花不到半個月時間就被人開了城門。
雲舒聽說雲璟原本投河自盡了,又被家人撈上來沒死成。
後來被人生擒。敵方為首的亂臣聽說過他的名聲,於是想要讓雲璟去他的陣營。
顧雲璟很是說了一段辱罵的話,可對方不氣惱。以要屠殺城中百姓的威脅而成功讓雲璟放棄了抵抗。
雖然顧雲璟在軍中無作為,然而卻是確確實實地站在了敵方陣營。
周帝聽說之後,勃然大怒。立馬又調軍去鎮壓。
一個月的時間,城池被收復,敵方將領被斬首。
剩下的就是那些投靠了外賊的眾人應當如何處置。周帝的處置自然簡單,隻有一個「斬」字。
雲舒聽聞雲璟在裏麵,已經逃來京都的大堂哥一家子趕緊過來求雲舒幫忙。
雲舒知道如果去勸周帝,必然得到周帝的厭煩。然而這不但是自己的哥哥,還是他的知己。
他也很清楚,若不是被人以屠城威脅,估計這會兒顧雲璟自己也早自盡了。
雲璟為人清高,這一遭遇必定將他翅膀都給折斷了,從今以後隻怕他要愧疚的一輩子抬不起頭來。
可是即便如此,雲舒也不希望堂哥死。於是冒著被罵的危險,前去求周帝饒了雲璟一命。
周帝對雲舒的請求一開始是感到厭煩、發怒,然後幹脆不理會。
而且若不是看在雲舒忠心且能力強的份兒上,換做別的官員的話,估計早已經挨板子了。
雲舒既然已經去請求了,那必然要將雲璟的性命保住為止。
他替雲璟辯護的理由也是從百姓出發。雲璟跟那些主動投誠的人不同,他是原本赴死,沒死成,為了百姓才活下來的。
如今朝廷要砍了他的頭,雲璟他自己大概也是認的。
隻是雲舒他們在竭力挽救。畢竟顧雲璟還有妻兒,畢竟他有治國的才能,這樣的人死掉太可惜。
為了救這個堂哥,雲舒不惜在殿前跪了三天,膝蓋都跪到發青,每天從早到晚,第三天總算體力不支暈了過去。
周帝見雲舒如此堅持,沒有辦法,最後算是格外開恩,免了顧雲璟的死刑,但是不許他之後的三代入仕途,就算是絕了他們家的書香。
原本叛國是要誅九族的,周帝其實已經是很開恩沒有殺掉那些叛國者的近親。
如今又因為雲舒而法外開恩,其實能夠看出來,周帝本性並不很壞,隻是太容易被人利用。
雲舒也漸漸下了些決心,繼續輔佐秦韶瑜。隻是如今經過顧雲璟的事兒隻怕周帝已經不太信任他了,想要挽迴也十分困難。
雲璟獲得釋放後,已經被罷了官。他被押送來京都,跟家人會和之後,就準備帶著一家子人迴宋城繼續生活。
經歷了少年得誌、青年的貶謫、喪父之痛、被迫叛國,最後被定罪要迴鄉之後,他原本閃著光的眼睛此時也變得麻木了。
雲璟是他們那一脈排在老二的,之前都是他處處壓著大房一頭。如今總算「長幼有序」了,大哥哥顧雲墨反而開始安慰起弟弟,對雲璟的態度也好了不少。
嫂子孟氏看著他們兄友弟恭的模樣也著實歡喜,雖然結局對顧雲璟來說不大好,但好歹人還活著。
即便不能發達,守著老家的土地怎麽也餓不死。自然,這是要拋開戰亂才能說的話。
朋友幾個灑淚送別了雲璟,雲舒覺得自己的心都仿佛已經麻木了。早些年的時候還會感慨一下這當的什麽官。
如今卻不是這樣想了,朝堂局勢要挽迴,人間險惡正是留給他們這些當官的走的。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