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周帝的想法便是,都是這些女人害得他不理朝政,都是這些女人,弄得他玩物喪誌。
即便到了最後關頭,他也是不願意怪罪自己的。
可諷刺的是,城外戰爭持續了兩日之後,周帝還是承認了自己的錯誤。
仗打了兩日,城外敵軍居然要求停戰,希望雙方互派使者說話。
敵軍已經到了最後一步,眼看就能攻城。城內從上至下所有人都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結果令人震驚的是,敵軍居然自己主動議和。
一開始的時候,無人敢相信敵軍會主動議和,懷疑這是什麽陰謀詭計,實際上並不是為了議和,而是想要派人過來,勸說周帝主動打開城門,這樣一來,敵軍也就可以輕鬆無阻地進入城來。
大臣們得知消息,大多數都是勸說皇帝,希望他死也死一個光榮,不願意互派使者。
然而周帝似乎從中看到了一線生機,因此在猶豫了大半天之後,果斷答應了敵軍的要求,將朝中一位自請出去的翰林派了過去,想看看敵軍究竟想要做什麽。
【作者有話說】
以後一周休息兩天,周一跟周五不更新,其他時間如果要休息會另外請假的,大概。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檀溪 5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108章
使者被派出去之後, 下午出去,晚間就迴來了。
周帝沒有讓人等待,使者一迴城,馬上就召了人過來問, 想要看看敵方究竟說了什麽。
目前對於周帝來說, 能不死,那麽屈辱一點也無所謂。不過如果非要死, 那麽必定是要腰背挺直地死去。
他畢竟做了這麽多年的皇帝, 有的東西, 他就是到死了也放不下。
照雲舒的說法, 那就是骨氣這種東西, 周帝雖然有, 但也隻有一點。
使者到了周帝的議政的書房內,在場所有大臣也都是從早等到了晚, 這會兒周帝都沒有吃東西, 自然別人也都沒吃,有幾位年紀大的,再晚一點隻怕要把自己都給熬進去了。
使者一進入房內,周帝便迫不及待問他:「如何?那邊的人怎麽說?」
使者是匆忙趕過來的, 他也是一樣,從出去到迴來,都沒有吃一點兒東西,甚至更慘, 連水也沒有喝一口,就跟人家聊了老半天。
雖然身為使者, 對方那邊有準備酒肉給他, 然而使者也怕被毒死, 所以沒敢吃也沒敢喝。
見皇帝問,使者也來不及喝水,隻是抿了抿嘴,用唾沫濕潤了一下嘴角,說道:「對方答應談和,說是打仗也並不是自己本意,當初鎮守藩鎮的世子無德,所以才不得已作亂。隻要陛下能夠承認他們的政權,昭告天下,將北方除了另外兩塊藩鎮外的地區全部歸他們大人管理,那麽就同意撤兵,將軍隊撤離到黃河以北去。」
聽到這裏,在場許多人都不得不感嘆北方軍隊裏麵真的有能人。
此時殺了周帝,隻能引發一個效果,那就是群起而攻之。畢竟周帝是名正言順的皇帝。
本來北方謀反眾人一開始也隻有兩三萬的兵力,一路過來有許多兵力都是隨意加入的,若不是有一個共同的敵人,想必不會這麽團結。
將來殺了周帝,那麽他們內部必定不穩。
然而不殺周帝,他們名不正言不順,遲早要被朝廷收拾。然而現在要是皇帝免了他們的罪,給予他們一塊封地,到時候周帝在南,他們在北,到了自己的地盤上,仍舊是土皇帝。
雖然,代價是他們也得還迴去一大塊土地。不過該搶的他們也已經搶完了,如今富得流油,沒有必要再占領這麽多被搶窮了的城池。
周帝聞言,沉默了一會兒,心中想著可行,表麵卻還是對在場所有大臣問道:「你們覺得如何?」
在場的人都知道周帝的性格,大部分人投了贊成票,少部分人反對,卻也沒有反對地多強烈。
最後塵埃落定,周帝答應議和。
兩天後,周帝讓翰林擬出罪己詔,對著那些曾經叛亂的人說明了自己的「錯誤」,並且對這些叛軍既往不咎,也沒有要求他們將搶走的東西吐出來,甚至將北邊的地區劃了一大塊給叛軍。
有兩名老臣實在看不過去,在周帝宣布罪己詔之後,穿戴整齊的官服,自縊在家中。
消息快馬加鞭三日,到了雲舒他們手中。
北邊軍隊立馬撤兵,周帝提醒他們迴京都。
太子領命,馬上開始準備迴京都。
可即便已經可以迴京都,雲舒他們仍舊覺得十分恥1辱。
覺得寧願皇帝這會兒死了,也比現在這樣,名為議和,實為投降地迴去的要好。
所有官員官復原職,迴到京都的時候,正好下了今年的第一場雪。
京都城的百姓也已經陸陸續續地迴來了,然而他們那些被搶走的東西,被殺死的親人、朋友,一路上為了逃難而死去的一國同胞,並沒有等到一個正義。
每次出罪己詔的時候,隻是表明一下皇帝的態度,不過是保住皇權的一種手段。
在這一場狼狽的戰役中,大概許多官員,乃至百姓終於都明白了一個道理。
政治,就是政治。沒有太多的正義、公道可言。
紛紛揚揚的大雪灑落人間,就像是死在這座城市的亡靈,迎接著親人、朋友們的迴歸,最後跟著做他們依戀的城池來了一個最後的吻別。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即便到了最後關頭,他也是不願意怪罪自己的。
可諷刺的是,城外戰爭持續了兩日之後,周帝還是承認了自己的錯誤。
仗打了兩日,城外敵軍居然要求停戰,希望雙方互派使者說話。
敵軍已經到了最後一步,眼看就能攻城。城內從上至下所有人都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結果令人震驚的是,敵軍居然自己主動議和。
一開始的時候,無人敢相信敵軍會主動議和,懷疑這是什麽陰謀詭計,實際上並不是為了議和,而是想要派人過來,勸說周帝主動打開城門,這樣一來,敵軍也就可以輕鬆無阻地進入城來。
大臣們得知消息,大多數都是勸說皇帝,希望他死也死一個光榮,不願意互派使者。
然而周帝似乎從中看到了一線生機,因此在猶豫了大半天之後,果斷答應了敵軍的要求,將朝中一位自請出去的翰林派了過去,想看看敵軍究竟想要做什麽。
【作者有話說】
以後一周休息兩天,周一跟周五不更新,其他時間如果要休息會另外請假的,大概。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檀溪 5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108章
使者被派出去之後, 下午出去,晚間就迴來了。
周帝沒有讓人等待,使者一迴城,馬上就召了人過來問, 想要看看敵方究竟說了什麽。
目前對於周帝來說, 能不死,那麽屈辱一點也無所謂。不過如果非要死, 那麽必定是要腰背挺直地死去。
他畢竟做了這麽多年的皇帝, 有的東西, 他就是到死了也放不下。
照雲舒的說法, 那就是骨氣這種東西, 周帝雖然有, 但也隻有一點。
使者到了周帝的議政的書房內,在場所有大臣也都是從早等到了晚, 這會兒周帝都沒有吃東西, 自然別人也都沒吃,有幾位年紀大的,再晚一點隻怕要把自己都給熬進去了。
使者一進入房內,周帝便迫不及待問他:「如何?那邊的人怎麽說?」
使者是匆忙趕過來的, 他也是一樣,從出去到迴來,都沒有吃一點兒東西,甚至更慘, 連水也沒有喝一口,就跟人家聊了老半天。
雖然身為使者, 對方那邊有準備酒肉給他, 然而使者也怕被毒死, 所以沒敢吃也沒敢喝。
見皇帝問,使者也來不及喝水,隻是抿了抿嘴,用唾沫濕潤了一下嘴角,說道:「對方答應談和,說是打仗也並不是自己本意,當初鎮守藩鎮的世子無德,所以才不得已作亂。隻要陛下能夠承認他們的政權,昭告天下,將北方除了另外兩塊藩鎮外的地區全部歸他們大人管理,那麽就同意撤兵,將軍隊撤離到黃河以北去。」
聽到這裏,在場許多人都不得不感嘆北方軍隊裏麵真的有能人。
此時殺了周帝,隻能引發一個效果,那就是群起而攻之。畢竟周帝是名正言順的皇帝。
本來北方謀反眾人一開始也隻有兩三萬的兵力,一路過來有許多兵力都是隨意加入的,若不是有一個共同的敵人,想必不會這麽團結。
將來殺了周帝,那麽他們內部必定不穩。
然而不殺周帝,他們名不正言不順,遲早要被朝廷收拾。然而現在要是皇帝免了他們的罪,給予他們一塊封地,到時候周帝在南,他們在北,到了自己的地盤上,仍舊是土皇帝。
雖然,代價是他們也得還迴去一大塊土地。不過該搶的他們也已經搶完了,如今富得流油,沒有必要再占領這麽多被搶窮了的城池。
周帝聞言,沉默了一會兒,心中想著可行,表麵卻還是對在場所有大臣問道:「你們覺得如何?」
在場的人都知道周帝的性格,大部分人投了贊成票,少部分人反對,卻也沒有反對地多強烈。
最後塵埃落定,周帝答應議和。
兩天後,周帝讓翰林擬出罪己詔,對著那些曾經叛亂的人說明了自己的「錯誤」,並且對這些叛軍既往不咎,也沒有要求他們將搶走的東西吐出來,甚至將北邊的地區劃了一大塊給叛軍。
有兩名老臣實在看不過去,在周帝宣布罪己詔之後,穿戴整齊的官服,自縊在家中。
消息快馬加鞭三日,到了雲舒他們手中。
北邊軍隊立馬撤兵,周帝提醒他們迴京都。
太子領命,馬上開始準備迴京都。
可即便已經可以迴京都,雲舒他們仍舊覺得十分恥1辱。
覺得寧願皇帝這會兒死了,也比現在這樣,名為議和,實為投降地迴去的要好。
所有官員官復原職,迴到京都的時候,正好下了今年的第一場雪。
京都城的百姓也已經陸陸續續地迴來了,然而他們那些被搶走的東西,被殺死的親人、朋友,一路上為了逃難而死去的一國同胞,並沒有等到一個正義。
每次出罪己詔的時候,隻是表明一下皇帝的態度,不過是保住皇權的一種手段。
在這一場狼狽的戰役中,大概許多官員,乃至百姓終於都明白了一個道理。
政治,就是政治。沒有太多的正義、公道可言。
紛紛揚揚的大雪灑落人間,就像是死在這座城市的亡靈,迎接著親人、朋友們的迴歸,最後跟著做他們依戀的城池來了一個最後的吻別。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