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敵軍都要兵臨城下了,周帝心情本來就不好,天天吵著要殺人,並且還真的天天殺人了,這會兒跟周帝唱反調,嫌命太長嗎?
可是就在雲舒搖頭之後,顧雲璟還是說道:「京都要留,唯有死戰。皇上若南遷,可傳位太子留守,或者……」皇上留在京都,死戰到底。為保留血脈傳承,讓太子帶著家眷南逃。
然而顧雲璟的話還沒有說完,就聽周帝說道:「混帳!」
「朕還活著!頭腦清晰!傳位?死戰!?朕要砍了你的腦袋!」
周帝雖然年邁,然而身體卻看著比太子還要健朗。
這會兒讓周帝主動退位,對周帝的打擊估計就比「請皇上殯天」要小那麽一點點。
況且,就算提議讓周帝退位,也不該是顧雲璟這樣的小官出頭。畢竟他們這會兒確實還什麽都不是。
雲舒見周帝發怒,趕緊跪下替顧雲璟求情道:「皇上息怒!哥哥隻是一時著急,都是為了國家社稷,縱有失言,罪不至死啊!」
在場眾人對顧雲璟也都沒什麽惡意,雖然大部分人跟雲舒他們不一樣,都是站了派別的,然而難保都有一時失言的時候,互相隻要不是巴不得對方死,多少都會幫忙求個情,因此都紛紛來勸周帝息怒。
周帝見這麽多人烏泱泱跪下來勸,縱然十分生氣,這會兒也不好不給麵子了。
不過雖然不至於殺了顧雲璟,周帝也在心中將人給記住了。
此時周帝心想,虧得之前他還對顧家兄弟青眼有加,沒想到居然這麽不靠譜。
被周帝發了這麽一通脾氣,在場的人也都不敢再說一些反對南逃的話。
隻有太子,將顧家兄弟二人的行為跟言語記在了心中。
雖然確定南逃,卻也並沒有就這樣快速。畢竟雖然要走,也隻是計劃中的一個階段,若是敵軍不來,或者援兵到了,那麽就不需要逃。
所以不到最後一刻,周帝還是不會走的。這幾天內,文武百官也能有個時間,將家裏所有行囊收拾好,隨皇帝一起南逃。
商定好計劃,雲舒跟哥哥從議政殿出來的時候,他明顯能看到顧雲璟臉上神情恍惚。
雲舒十分能理解顧雲璟的感受。之前顧雲璟醉酒在車上,從他的行為來看,雲舒就知道,他肯定曾在無數個夜晚暗暗發誓要做個為國為民的官員。
在這個維護皇權的社會,顧雲璟選擇了人民。這就是他為什麽會拚死說出得罪周帝的話的原因。
周帝的死活對於顧雲璟來說,沒有京都城內這麽多的百姓重要。
雲舒在一旁勸著顧雲璟道:「哥,皇上已經生氣了,咱們地位卑微,說話的聲音也輕,有些話說出來了,皇上也聽不到。何苦冒著殺頭的危險?」
顧雲璟有些生氣地看著雲舒,挑眉問道:「你也覺得我說得不對?」
雲舒一愣,知道他可能誤會了,因此解釋道:「我不是這個意思,我知道你的心。隻是說的話要管用才能說啊,不管用的話,平白浪費了精力。」
雲璟反問他:「慎之,倘若都要講好聽的話,都要講皇上喜歡的話,那麽要我們做什麽呢?」
「真正為官者,就是明知忠言逆耳,也要說出來的,不是麽?倘若我一條命能夠叫皇上聽進去哪怕是一些,那我死何妨呢?」
雲舒撇過臉去,說道:「你死何妨?你死,將來誰為百姓說話?你死,家裏上有老下有小,妻兒怎麽辦?你說得輕鬆,就不管別人死活了,你怎麽這麽狠心呢?」
顧雲璟見雲舒這麽說,骨頭硬著說道:「父母養老不靠我一個,我有哥哥替我。我有家業有積蓄,養得起妻兒。我有後了,說話不必畏畏縮縮。」
這是二人觀念的不同,其實可以求同存異,互相也知道對方的好。隻是今日都心情不好,偏偏就誰都不願意給台階,兩兄弟難得紅了臉,吵了一通沒有結果。
隻得互相朝對方「哼!」了一聲,於是各自迴了家去。
雲舒迴到家的時候氣已經差不多消了,既然朝廷決定要南逃,雲舒自然要囑咐家裏一通,收拾行李,準備逃離。
林氏聽到這一消息,蹙著眉,十分憂心地對雲舒說道:「真就這麽著急著走呢?情況究竟怎麽樣啊?」
雲舒輕輕嘆了一口氣,說道:「不大好,那邊猛烈一些打過來的話,估計就是這兩日的事兒,今兒來的消息,說已經渡過黃河了。這兩日又沒有下雪,路麵這麽平坦,他們想打過來還不是容易的事兒麽?」
林氏聞言,低著頭拍手道:「這事兒鬧的,大過年的究竟要怎麽樣呢。」
雲舒也是說道:「今年怕是過不好了。」
顧淼在那裏皺眉道:「那些各地的臣子都是做什麽的?怎麽人家就這麽點兒兵馬,就這樣一路打過來了呢?」
雲舒解釋道:「那是早些時候,這會兒叛軍越發多了,他們一路都新人加入。世上落草為寇的人多了去,都願意反了朝廷呢。況且,還有倒戈的官員,多不勝數。」
顧淼有些不理解道:「那豈不是要亡國?」
雲舒聽了這話,原想再跟妹妹多說一些。結果林氏攔住了:「好姑娘,你去屋裏收拾好自己的東西就好了,什麽亡國不亡國的,你哥哥是朝廷大臣都說不清這些呢,你要討論政治還早了些,不要說這些不吉利的話,快去收拾吧,快去吧。」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可是就在雲舒搖頭之後,顧雲璟還是說道:「京都要留,唯有死戰。皇上若南遷,可傳位太子留守,或者……」皇上留在京都,死戰到底。為保留血脈傳承,讓太子帶著家眷南逃。
然而顧雲璟的話還沒有說完,就聽周帝說道:「混帳!」
「朕還活著!頭腦清晰!傳位?死戰!?朕要砍了你的腦袋!」
周帝雖然年邁,然而身體卻看著比太子還要健朗。
這會兒讓周帝主動退位,對周帝的打擊估計就比「請皇上殯天」要小那麽一點點。
況且,就算提議讓周帝退位,也不該是顧雲璟這樣的小官出頭。畢竟他們這會兒確實還什麽都不是。
雲舒見周帝發怒,趕緊跪下替顧雲璟求情道:「皇上息怒!哥哥隻是一時著急,都是為了國家社稷,縱有失言,罪不至死啊!」
在場眾人對顧雲璟也都沒什麽惡意,雖然大部分人跟雲舒他們不一樣,都是站了派別的,然而難保都有一時失言的時候,互相隻要不是巴不得對方死,多少都會幫忙求個情,因此都紛紛來勸周帝息怒。
周帝見這麽多人烏泱泱跪下來勸,縱然十分生氣,這會兒也不好不給麵子了。
不過雖然不至於殺了顧雲璟,周帝也在心中將人給記住了。
此時周帝心想,虧得之前他還對顧家兄弟青眼有加,沒想到居然這麽不靠譜。
被周帝發了這麽一通脾氣,在場的人也都不敢再說一些反對南逃的話。
隻有太子,將顧家兄弟二人的行為跟言語記在了心中。
雖然確定南逃,卻也並沒有就這樣快速。畢竟雖然要走,也隻是計劃中的一個階段,若是敵軍不來,或者援兵到了,那麽就不需要逃。
所以不到最後一刻,周帝還是不會走的。這幾天內,文武百官也能有個時間,將家裏所有行囊收拾好,隨皇帝一起南逃。
商定好計劃,雲舒跟哥哥從議政殿出來的時候,他明顯能看到顧雲璟臉上神情恍惚。
雲舒十分能理解顧雲璟的感受。之前顧雲璟醉酒在車上,從他的行為來看,雲舒就知道,他肯定曾在無數個夜晚暗暗發誓要做個為國為民的官員。
在這個維護皇權的社會,顧雲璟選擇了人民。這就是他為什麽會拚死說出得罪周帝的話的原因。
周帝的死活對於顧雲璟來說,沒有京都城內這麽多的百姓重要。
雲舒在一旁勸著顧雲璟道:「哥,皇上已經生氣了,咱們地位卑微,說話的聲音也輕,有些話說出來了,皇上也聽不到。何苦冒著殺頭的危險?」
顧雲璟有些生氣地看著雲舒,挑眉問道:「你也覺得我說得不對?」
雲舒一愣,知道他可能誤會了,因此解釋道:「我不是這個意思,我知道你的心。隻是說的話要管用才能說啊,不管用的話,平白浪費了精力。」
雲璟反問他:「慎之,倘若都要講好聽的話,都要講皇上喜歡的話,那麽要我們做什麽呢?」
「真正為官者,就是明知忠言逆耳,也要說出來的,不是麽?倘若我一條命能夠叫皇上聽進去哪怕是一些,那我死何妨呢?」
雲舒撇過臉去,說道:「你死何妨?你死,將來誰為百姓說話?你死,家裏上有老下有小,妻兒怎麽辦?你說得輕鬆,就不管別人死活了,你怎麽這麽狠心呢?」
顧雲璟見雲舒這麽說,骨頭硬著說道:「父母養老不靠我一個,我有哥哥替我。我有家業有積蓄,養得起妻兒。我有後了,說話不必畏畏縮縮。」
這是二人觀念的不同,其實可以求同存異,互相也知道對方的好。隻是今日都心情不好,偏偏就誰都不願意給台階,兩兄弟難得紅了臉,吵了一通沒有結果。
隻得互相朝對方「哼!」了一聲,於是各自迴了家去。
雲舒迴到家的時候氣已經差不多消了,既然朝廷決定要南逃,雲舒自然要囑咐家裏一通,收拾行李,準備逃離。
林氏聽到這一消息,蹙著眉,十分憂心地對雲舒說道:「真就這麽著急著走呢?情況究竟怎麽樣啊?」
雲舒輕輕嘆了一口氣,說道:「不大好,那邊猛烈一些打過來的話,估計就是這兩日的事兒,今兒來的消息,說已經渡過黃河了。這兩日又沒有下雪,路麵這麽平坦,他們想打過來還不是容易的事兒麽?」
林氏聞言,低著頭拍手道:「這事兒鬧的,大過年的究竟要怎麽樣呢。」
雲舒也是說道:「今年怕是過不好了。」
顧淼在那裏皺眉道:「那些各地的臣子都是做什麽的?怎麽人家就這麽點兒兵馬,就這樣一路打過來了呢?」
雲舒解釋道:「那是早些時候,這會兒叛軍越發多了,他們一路都新人加入。世上落草為寇的人多了去,都願意反了朝廷呢。況且,還有倒戈的官員,多不勝數。」
顧淼有些不理解道:「那豈不是要亡國?」
雲舒聽了這話,原想再跟妹妹多說一些。結果林氏攔住了:「好姑娘,你去屋裏收拾好自己的東西就好了,什麽亡國不亡國的,你哥哥是朝廷大臣都說不清這些呢,你要討論政治還早了些,不要說這些不吉利的話,快去收拾吧,快去吧。」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