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叫顧雲舒的,對付羌、鄭兩國的方法,可行麽?」
李大人上前說道:「按說該是可行,然並未實踐過,並不敢妄下定論。隻是他這辦法是最簡單且最有效的,若是成了,將不費吹灰之力就能破壞兩國關係。另外幾點,拉攏梁國、謹慎練兵的說法都很出眾。」
這會兒許多年輕人討論政治,多都是紙上談兵。
而從顧雲舒的試卷中能夠看出來,將來若是好好培養,他將會成為棟樑之材。
皇帝聽了,點了點頭。隨即又朝雲舒的個人信息那裏看了起來。
「顧雲舒?方才是不是還有個叫顧雲璟的試卷也交上來了?這兩人是什麽關係?」
試卷總共隻有十張,皇帝很快便找到了顧雲璟的試卷,將二人祖上三代信息看了,不能確定他們是一家人,但光看名字也能知道他們二人是同族的。
「二人都是景帝當年手下顧丞相的後代,如今聽說分了三支,此二人都是顧公的嫡係子孫。」
在場朝臣對歷史,尤其是自己國家的歷史十分有研究,早在見到雲舒他們的名字之後,稍作打聽也就知道他們是什麽人了。
畢竟顧雲舒他們家是近幾年才沒落了的,之前都還挺輝煌。
周帝聞言,眼睛一亮,點著頭道:「原來如此。看來還是書香之後,如此十八九歲的年紀,能夠不忘學習,這麽多年來還能考上來,不錯。朝中這兩年風氣越發不好了,有他們這些新鮮血液進來,將來必定能更好些。」
周帝三十多歲即位,如今親政二十多年,將近六十的年紀,朝堂內逐漸奢靡的風氣他不是不知道。
他是先皇的嫡子,即位的時候又已經是很成熟的年紀,因此剛開始幾年還是有好好打理過朝政的。
隻是國家富裕,所要處理的事宜大多都是天災禍患,逐漸的也就開始對俗務生厭,朝內的那一股子奢靡之氣,多也是周帝自己做了「榜樣」帶起來的。
他知道的淺,隻察覺出了朝堂內的不妥,卻也已經是近六十的年紀,隻等著將來去了西天,退位給自己的兒子。
所以讓他改,他又已經改不掉。隻希望能從別的地方,能夠使得國家更好一些。
因此如今有顧雲舒這樣的年輕人才能夠進來,周帝是十分樂意見到的。
幾位在朝老臣聞言,心裏也多是開心的。
這些官員仿佛皇帝後宮裏的女人,心裏多少知道男人的嘴是騙人的鬼,但哪怕得兩句嘴甜的話,也夠他們安慰自己的了。
隻見周帝看了一會兒雲舒跟雲璟的試卷,說道:「二人即是兄弟,那麽就將探花的位置定給兄長。這顧雲舒,就做個二甲第一吧。」
顧雲舒跟顧雲璟的成績確實都很好,顧雲璟雖然在第三題上麵沒有特別好的表現,但是在另外兩道題上卻很有自己的見解,若是無才,他的試卷也不會出現在皇帝的案前了。
論才學,他當得起探花的位置。
而顧雲舒即便進不了一甲,有個二甲第一的成績已經是很好了,眾人也就對周帝的決定沒有異議。
雖然眾臣當中也有些人更看重其他學子的,但是雲舒他們是兩兄弟,即便都很有才華,卻已經註定有一個不能進一甲,必定要對另一個有所補償。
加上又是曾經的丞相之後,有那個底蘊在,得個探花跟二甲第一,再沒有人比他們更配的了。
雖然考試講實力,然而皇帝肯定是更喜歡曾經在朝堂盡心盡力過的臣子的後代的。
拿個不文雅的比喻來說,就譬如養狗,兩隻小狗,一隻是雜種狗的後代,世代流浪,自然讓人覺得這小狗也肯定野性難馴。
另一隻的祖輩是常養在人院子裏的狗,一代一代下來,骨子裏已經有了溫柔忠誠的血液。
那麽主人偏愛忠誠的狗,實在是正常不過的了。
考生裏,肯定也有其他人是朝堂貴族、臣子的後代,然而卻是現在在朝堂內的官員的後代,隻要進入朝堂,他們會自動站派別。
皇帝想要培養的新鮮血液,自然是培養站在他這邊兒的,而非背後有人的,因此雲舒他們再適合不過。
即便考試成績差一些,皇帝也肯定會故意抬他們,更不要說他們本來就有才了。
自然皇帝的這些想法,有的老狐狸能夠看出來,有些人,即便是朝堂重臣也不一定察覺得出來。
※
到了傳臚大典那日,雲舒他們很早就要穿著公服過去參加。
儀式十分隆重,禮樂俱全,皇帝當堂授予一甲進士官職,第一名狀元是一位四十歲左右的叫陳清的男子。
他身姿清臒,滿臉嚴肅,即便在這樣隆重的場麵,也能表現十分莊重,叫人看不出他的緊張。
第二名是個三十來歲,叫何靜的男子,長得比較隨和,身材比較壯,皮膚略黑,看起來像是久在田裏勞作的,雲舒聽說他是十分孝順的人,隻有一個母親還存在世上,是貧家子弟出身。
寒門向來難出貴子,何靜這樣的榜眼是很難得的。
第三名是顧雲璟,十九歲的探花郎,年紀輕輕的翰林編修,全場屬他的風頭最盛了。
之後由狀元帶著他們去看皇榜,也就是宮門外張貼著他們所有進士的名字跟考試名次的榜。
這便是金榜題名的由來了。
因為都是傳臚大典出來的,在場所有從進士到同進士,都可以被成為傳臚生。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李大人上前說道:「按說該是可行,然並未實踐過,並不敢妄下定論。隻是他這辦法是最簡單且最有效的,若是成了,將不費吹灰之力就能破壞兩國關係。另外幾點,拉攏梁國、謹慎練兵的說法都很出眾。」
這會兒許多年輕人討論政治,多都是紙上談兵。
而從顧雲舒的試卷中能夠看出來,將來若是好好培養,他將會成為棟樑之材。
皇帝聽了,點了點頭。隨即又朝雲舒的個人信息那裏看了起來。
「顧雲舒?方才是不是還有個叫顧雲璟的試卷也交上來了?這兩人是什麽關係?」
試卷總共隻有十張,皇帝很快便找到了顧雲璟的試卷,將二人祖上三代信息看了,不能確定他們是一家人,但光看名字也能知道他們二人是同族的。
「二人都是景帝當年手下顧丞相的後代,如今聽說分了三支,此二人都是顧公的嫡係子孫。」
在場朝臣對歷史,尤其是自己國家的歷史十分有研究,早在見到雲舒他們的名字之後,稍作打聽也就知道他們是什麽人了。
畢竟顧雲舒他們家是近幾年才沒落了的,之前都還挺輝煌。
周帝聞言,眼睛一亮,點著頭道:「原來如此。看來還是書香之後,如此十八九歲的年紀,能夠不忘學習,這麽多年來還能考上來,不錯。朝中這兩年風氣越發不好了,有他們這些新鮮血液進來,將來必定能更好些。」
周帝三十多歲即位,如今親政二十多年,將近六十的年紀,朝堂內逐漸奢靡的風氣他不是不知道。
他是先皇的嫡子,即位的時候又已經是很成熟的年紀,因此剛開始幾年還是有好好打理過朝政的。
隻是國家富裕,所要處理的事宜大多都是天災禍患,逐漸的也就開始對俗務生厭,朝內的那一股子奢靡之氣,多也是周帝自己做了「榜樣」帶起來的。
他知道的淺,隻察覺出了朝堂內的不妥,卻也已經是近六十的年紀,隻等著將來去了西天,退位給自己的兒子。
所以讓他改,他又已經改不掉。隻希望能從別的地方,能夠使得國家更好一些。
因此如今有顧雲舒這樣的年輕人才能夠進來,周帝是十分樂意見到的。
幾位在朝老臣聞言,心裏也多是開心的。
這些官員仿佛皇帝後宮裏的女人,心裏多少知道男人的嘴是騙人的鬼,但哪怕得兩句嘴甜的話,也夠他們安慰自己的了。
隻見周帝看了一會兒雲舒跟雲璟的試卷,說道:「二人即是兄弟,那麽就將探花的位置定給兄長。這顧雲舒,就做個二甲第一吧。」
顧雲舒跟顧雲璟的成績確實都很好,顧雲璟雖然在第三題上麵沒有特別好的表現,但是在另外兩道題上卻很有自己的見解,若是無才,他的試卷也不會出現在皇帝的案前了。
論才學,他當得起探花的位置。
而顧雲舒即便進不了一甲,有個二甲第一的成績已經是很好了,眾人也就對周帝的決定沒有異議。
雖然眾臣當中也有些人更看重其他學子的,但是雲舒他們是兩兄弟,即便都很有才華,卻已經註定有一個不能進一甲,必定要對另一個有所補償。
加上又是曾經的丞相之後,有那個底蘊在,得個探花跟二甲第一,再沒有人比他們更配的了。
雖然考試講實力,然而皇帝肯定是更喜歡曾經在朝堂盡心盡力過的臣子的後代的。
拿個不文雅的比喻來說,就譬如養狗,兩隻小狗,一隻是雜種狗的後代,世代流浪,自然讓人覺得這小狗也肯定野性難馴。
另一隻的祖輩是常養在人院子裏的狗,一代一代下來,骨子裏已經有了溫柔忠誠的血液。
那麽主人偏愛忠誠的狗,實在是正常不過的了。
考生裏,肯定也有其他人是朝堂貴族、臣子的後代,然而卻是現在在朝堂內的官員的後代,隻要進入朝堂,他們會自動站派別。
皇帝想要培養的新鮮血液,自然是培養站在他這邊兒的,而非背後有人的,因此雲舒他們再適合不過。
即便考試成績差一些,皇帝也肯定會故意抬他們,更不要說他們本來就有才了。
自然皇帝的這些想法,有的老狐狸能夠看出來,有些人,即便是朝堂重臣也不一定察覺得出來。
※
到了傳臚大典那日,雲舒他們很早就要穿著公服過去參加。
儀式十分隆重,禮樂俱全,皇帝當堂授予一甲進士官職,第一名狀元是一位四十歲左右的叫陳清的男子。
他身姿清臒,滿臉嚴肅,即便在這樣隆重的場麵,也能表現十分莊重,叫人看不出他的緊張。
第二名是個三十來歲,叫何靜的男子,長得比較隨和,身材比較壯,皮膚略黑,看起來像是久在田裏勞作的,雲舒聽說他是十分孝順的人,隻有一個母親還存在世上,是貧家子弟出身。
寒門向來難出貴子,何靜這樣的榜眼是很難得的。
第三名是顧雲璟,十九歲的探花郎,年紀輕輕的翰林編修,全場屬他的風頭最盛了。
之後由狀元帶著他們去看皇榜,也就是宮門外張貼著他們所有進士的名字跟考試名次的榜。
這便是金榜題名的由來了。
因為都是傳臚大典出來的,在場所有從進士到同進士,都可以被成為傳臚生。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