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過了皇帝,然後禮部就開始散題,雲舒他們拿了題,就去到座位上開始寫作。
殿試隻考策問,比起別的考試來說,殿試的考試內容是直接重實務,考國家大事而非詩文了,然而又仿佛就是走個形式。
比起鄉試、會試來說,殿試的策問內容太少了,涵蓋不了一個國家的各項大事。
雖然也有抒展學子才華的地方,自然這一場考試也是極為重要的,但雲舒總覺得,這更像是皇帝的一場秀台,展示他的威儀和重視人才的一場秀。
而這是對考生跟皇帝都有利的一場秀,因為這是一場皇帝主考的考試,從這裏走出來的學子,將來就能夠稱唿自己為天子門生,從身份上,比同樣能夠做官的舉人要高一個台階。
因此大家都很樂意參加這樣的考試,從這一場考試中走出來的人,可以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光宗耀祖了。
考試的桌麵並不是很大,雲舒他們過去得直接坐在地上開考,有些人是會自己帶一些可以坐的東西,這是允許的。
筆墨紙硯基本也都是自帶,尤其墨,很少會有人現場磨,而是直接帶磨好的墨汁進來考。
本場考試試題有三道,一道是農業問題,一道經濟問題,都是國內的一些問題。
雲舒基本就是按照自己所想寫了,最後一道是最近熱議的問題,雲舒他們也多次討論過的,就是邊境羌國、鄭國的問題。
問的是,如應對這兩國團結跟逐漸強大。
三道題都是時政,最熱的隻是第三題。雲舒大概也能猜到,要是第三題做的好,前麵兩道題即便沒那麽好,基本也會得個進士出身了。
前兩道雲舒答得並不出彩。
第三道題就努力寫了。
他所想的,第一是要確保梁國不會加入兩國的聯盟中來,確保他們隻是兩國連結,如此一來,周國必定要稍微拉攏梁國。
除此外,還要分裂梁、鄭的關係,最好就是兩國互派使者互相往來,多促進經濟跟文化方麵的交流合作。
另外就是分裂梁、鄭、羌的關係。
分裂梁、鄭兩國可以從跟梁國交好來進行,至於羌跟鄭,自然就是地域的問題。
雲舒在裏麵提了一個辦法,那就是公知。
即用大量金銀去收買或培養羌國的有些名氣的人,讓他們故意傳播,鄭國一直想要通過借道的方式吞併羌國這一消息。
古代有個假道伐虢的成語,就是指春秋時期,一個大國假借攻打一個小國的名義,向另外一個小國借道,結果在軍隊進入那個小國家之後,就滅了人家的國。
從此之後,很多歷史帝王都用過這一招,基本就是以大欺小的無恥行為。
小國根本沒有辦法反抗。如果不借道,也隻是滅得晚一些罷了。
畢竟大國借道,小國若不肯借,那正好給了對方一個攻打的理由。
雖然鄭國不見得會有這樣的打算,目前最主要的還是想要聯合羌國攻打他們周國。
然而鄭國身為一個小國,天生就存在著不安的因素。
若是公知能夠起效果,那麽將來必定會破壞鄭國跟羌國的關係。
這樣一來,羌國就會開始考慮,當初他是中立國家的時候,能夠從幾個國家得利,因為是戰爭過度地帶,沒有人跟它一般見識。
可現在要是真的破壞了梁、鄭、周的關係,那麽它羌國實力最弱,若不能立馬強大起來,最後倒黴的肯定是它。
隻要離間這幾國的關係,他們周國就能不費多少力氣而獲得最大的利益,仍然還能做他們的最強大的國家。
接著,雲舒又提了幾點。
除了拆散別的國家的聯盟關係之外,國內自己要改的一些事情。
譬如國家的軍隊,現在的軍籍要加強訓練,以麵對接下來可能到來的戰爭。
畢竟梁國跟鄭國已經越發強大,這次將他們的關係搞僵,將來周國遲早是要收拾他們的,因此軍隊不能頹廢。
各州軍隊已經很久沒有經歷戰爭,所以肯定會有懈怠,那麽從現在開始抓起,訓練幾年,肯定會有很大的進步,等到臨陣磨刀那麽就太晚了。
另外就是屯糧,修築鞏固城牆一些問題,倒是沒有之前的公知這一點突出。
畢竟雲舒是個現代人,他看過世界的近代歷史,了解公知的可怕性。
一張嘴,毀一個國,並不是開玩笑的。
在雲舒寫的過程中,發了兩次吃的,一次是早餐,一次是午餐。東西都十分寡淡。
想到充盈的國庫,卻給他吃這麽些饅頭、餅子,雲舒心裏多少有些別扭。然而還是填了肚子,吃飽了繼續動筆。
寫到下午,停了筆,試卷便被收了上去。
直到交卷,皇帝也沒有開口說一句話,想來是對他們沒那麽感興趣。
交卷之後,雲舒他們便可以出宮了。
雲舒跟雲璟是到了宮殿門口會合的,依舊是兄弟二人一起迴家。接下來在傳臚大典之前他們都能好好休息了。
這天的食物真的很不好,雲舒他們迴家就要吃雞湯增加油水。
畢竟都是半大小子,十八九歲的身體,哪個光吃白麵饅頭就能保證足夠的營養?自然是得吃,肉、肉、肉!
吃了雞肉,喝了雞湯,雲舒這才心滿意足地迴屋去歇息。
旁邊雲安雖然很好奇今日朝堂裏發生的事情,然而也知道哥哥很累,因此沒多問,隻等雲舒休息夠了再說話。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殿試隻考策問,比起別的考試來說,殿試的考試內容是直接重實務,考國家大事而非詩文了,然而又仿佛就是走個形式。
比起鄉試、會試來說,殿試的策問內容太少了,涵蓋不了一個國家的各項大事。
雖然也有抒展學子才華的地方,自然這一場考試也是極為重要的,但雲舒總覺得,這更像是皇帝的一場秀台,展示他的威儀和重視人才的一場秀。
而這是對考生跟皇帝都有利的一場秀,因為這是一場皇帝主考的考試,從這裏走出來的學子,將來就能夠稱唿自己為天子門生,從身份上,比同樣能夠做官的舉人要高一個台階。
因此大家都很樂意參加這樣的考試,從這一場考試中走出來的人,可以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光宗耀祖了。
考試的桌麵並不是很大,雲舒他們過去得直接坐在地上開考,有些人是會自己帶一些可以坐的東西,這是允許的。
筆墨紙硯基本也都是自帶,尤其墨,很少會有人現場磨,而是直接帶磨好的墨汁進來考。
本場考試試題有三道,一道是農業問題,一道經濟問題,都是國內的一些問題。
雲舒基本就是按照自己所想寫了,最後一道是最近熱議的問題,雲舒他們也多次討論過的,就是邊境羌國、鄭國的問題。
問的是,如應對這兩國團結跟逐漸強大。
三道題都是時政,最熱的隻是第三題。雲舒大概也能猜到,要是第三題做的好,前麵兩道題即便沒那麽好,基本也會得個進士出身了。
前兩道雲舒答得並不出彩。
第三道題就努力寫了。
他所想的,第一是要確保梁國不會加入兩國的聯盟中來,確保他們隻是兩國連結,如此一來,周國必定要稍微拉攏梁國。
除此外,還要分裂梁、鄭的關係,最好就是兩國互派使者互相往來,多促進經濟跟文化方麵的交流合作。
另外就是分裂梁、鄭、羌的關係。
分裂梁、鄭兩國可以從跟梁國交好來進行,至於羌跟鄭,自然就是地域的問題。
雲舒在裏麵提了一個辦法,那就是公知。
即用大量金銀去收買或培養羌國的有些名氣的人,讓他們故意傳播,鄭國一直想要通過借道的方式吞併羌國這一消息。
古代有個假道伐虢的成語,就是指春秋時期,一個大國假借攻打一個小國的名義,向另外一個小國借道,結果在軍隊進入那個小國家之後,就滅了人家的國。
從此之後,很多歷史帝王都用過這一招,基本就是以大欺小的無恥行為。
小國根本沒有辦法反抗。如果不借道,也隻是滅得晚一些罷了。
畢竟大國借道,小國若不肯借,那正好給了對方一個攻打的理由。
雖然鄭國不見得會有這樣的打算,目前最主要的還是想要聯合羌國攻打他們周國。
然而鄭國身為一個小國,天生就存在著不安的因素。
若是公知能夠起效果,那麽將來必定會破壞鄭國跟羌國的關係。
這樣一來,羌國就會開始考慮,當初他是中立國家的時候,能夠從幾個國家得利,因為是戰爭過度地帶,沒有人跟它一般見識。
可現在要是真的破壞了梁、鄭、周的關係,那麽它羌國實力最弱,若不能立馬強大起來,最後倒黴的肯定是它。
隻要離間這幾國的關係,他們周國就能不費多少力氣而獲得最大的利益,仍然還能做他們的最強大的國家。
接著,雲舒又提了幾點。
除了拆散別的國家的聯盟關係之外,國內自己要改的一些事情。
譬如國家的軍隊,現在的軍籍要加強訓練,以麵對接下來可能到來的戰爭。
畢竟梁國跟鄭國已經越發強大,這次將他們的關係搞僵,將來周國遲早是要收拾他們的,因此軍隊不能頹廢。
各州軍隊已經很久沒有經歷戰爭,所以肯定會有懈怠,那麽從現在開始抓起,訓練幾年,肯定會有很大的進步,等到臨陣磨刀那麽就太晚了。
另外就是屯糧,修築鞏固城牆一些問題,倒是沒有之前的公知這一點突出。
畢竟雲舒是個現代人,他看過世界的近代歷史,了解公知的可怕性。
一張嘴,毀一個國,並不是開玩笑的。
在雲舒寫的過程中,發了兩次吃的,一次是早餐,一次是午餐。東西都十分寡淡。
想到充盈的國庫,卻給他吃這麽些饅頭、餅子,雲舒心裏多少有些別扭。然而還是填了肚子,吃飽了繼續動筆。
寫到下午,停了筆,試卷便被收了上去。
直到交卷,皇帝也沒有開口說一句話,想來是對他們沒那麽感興趣。
交卷之後,雲舒他們便可以出宮了。
雲舒跟雲璟是到了宮殿門口會合的,依舊是兄弟二人一起迴家。接下來在傳臚大典之前他們都能好好休息了。
這天的食物真的很不好,雲舒他們迴家就要吃雞湯增加油水。
畢竟都是半大小子,十八九歲的身體,哪個光吃白麵饅頭就能保證足夠的營養?自然是得吃,肉、肉、肉!
吃了雞肉,喝了雞湯,雲舒這才心滿意足地迴屋去歇息。
旁邊雲安雖然很好奇今日朝堂裏發生的事情,然而也知道哥哥很累,因此沒多問,隻等雲舒休息夠了再說話。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