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章 裴徽對郭子儀的建議


    郭子儀勒住韁繩,站在高地上,看著眼前匯合的叛軍。


    他深知,此時天色已晚,自己的士兵們經過長時間的戰鬥和追擊,早已疲憊不堪。


    而且,雖然叛軍已經遭受重創,但兵力依然比他們要多。


    若是繼續深入追擊,很可能會陷入叛軍的包圍,陷入更加危險的境地。


    於是,他果斷地下令停止追殺,結束了這場一邊倒的追擊殺戮。


    郭子儀帶著眾人先是在戰場上廝殺了半天,之後又狂追了大半天,一刻也沒有停歇。


    再加上前一天晚上連夜渡河,他們幾乎沒有得到任何休息。


    此時,近七千人馬已經疲憊得不行。


    士兵們個個氣喘籲籲,馬匹也都渾身是汗,腳步變得沉重而緩慢。


    更何況如今叛軍兵力依然比他們要多,即使有郭襄陽帶領的特戰大隊輔助,他們也不敢再貿然深入。


    郭子儀深知,打仗不僅要靠勇氣和實力,更要懂得審時度勢。


    於是,他帶領眾人退迴了河邊安營紮寨,進行休整。


    他們在河邊找了一塊相對平坦的地方,開始搭建營帳。


    士兵們雖然疲憊,但依然有條不紊地忙碌著。


    有人負責搭建帳篷,有人負責收集柴火,有人負責照看馬匹。


    郭襄陽帶領著特戰大隊的兵王們,在營地周圍巡邏,警惕著叛軍的動向。


    郭子儀坐在營帳中,眉頭緊鎖,思考著接下來的戰略。他知道,這隻是一場戰鬥的結束,而真正的戰爭還遠未結束。


    他必須讓士兵們盡快恢複體力,重新調整戰略,以應對接下來更加嚴峻的挑戰。


    在這場驚心動魄的戰場中,一萬名河西邊軍與一千名精銳的特戰大隊對戰兩萬兩千人的叛軍。


    盡管叛軍在人數上占據明顯優勢,但最終的結果卻以兵力多的叛軍慘敗收場。


    叛軍最終隻有不到一萬人得以逃脫,戰損卻高達一萬兩千多人!


    相比之下,河西邊軍的損失相對較小,僅有近三千人不幸陣亡。


    而郭襄陽所率領的特戰大隊自成立以來首次參與規模這麽大的戰爭,表現得極為出色,成功實施斬首行動,活捉了叛軍主將,扭轉了整個戰場局勢不說,僅僅損失了十一名英勇的戰士。


    此外,還有兩千多名叛軍成為了河西邊軍的俘虜,這無疑是對叛軍士氣的沉重打擊。


    這場被後世稱為紅虎坡騎兵大戰的戰役,不僅是安祿山集團舉兵造反以來,朝廷大軍取得的第一場勝利,更是在野戰的情況下取得的輝煌戰果。


    這場勝利再次向李隆基、朝廷以及世人證明了王忠嗣一手培養出來的河西、隴右邊軍的強大實力,他們堪稱天下最強軍!


    然而,就在這場大勝的同時,一個令人痛心的消息傳來——對朝廷來說至關重要的晉陽城失守了。


    而就在崔乾佑攻下晉陽城的次日,他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策。


    他僅僅留下三千人駐守晉陽城,自己則與李歸仁、武令珣一同率領四萬多人馬,與東線的安慶緒所率領的三萬多大軍會師。這兩支強大的軍隊匯聚一處,總計八萬之眾,如同一股洶湧的洪流,直撲東都洛陽而去。


    與此同時,安祿山在範陽自封東平王。


    郭襄陽與郭子儀見麵沒說幾句話,便接到裴徽派人送來的急令。


    “裴帥的命令是讓我兵分兩路,留下三百人潛入常山真定府,與趙肉聯絡。”


    “讓我親自帶領七百人馬前往洛陽。”郭襄陽當著郭子儀的麵,也沒有隱瞞,直接說道。


    因為,裴徽讓人送來密令中單獨還有一份給郭子儀的密信。


    “郭將軍,這是裴帥你的密信。”郭襄陽隨手遞給郭子儀。


    郭子儀愣了一下,連忙接過裴徽的密信看了起來。


    半晌之後,他眉頭微微蹙起,說道:“裴帥建議我不要救援洛陽,按照原先的朝廷命令,繼續前往晉陽,而且他會安排人幫我裏應外合,從叛軍手中收迴晉陽城。”


    郭襄陽和旁邊的杜黃裳對視一眼,前者目光一閃,說道:“那郭將軍的意思是?”


    郭子儀看了一眼郭襄陽和杜黃裳,略一猶豫後,眸中閃過一抹決斷,咬牙道:“本將聽裴帥的建議,不去救援洛陽,前往晉陽,斷了叛軍的後路,這也是圍魏救趙的一種戰術。”


    郭襄陽和杜黃裳暗中鬆了一口氣。


    ……


    ……


    在長安的含元殿內,一場重要的小朝會正在進行。


    由於安祿山舉兵造反,且攻勢迅猛,李隆基終於親自出馬,召集重臣們商討應對之策。


    而今天的小朝會議題,正是顏杲卿拿著真定城投降叛軍這一事件。


    在朝會開始之前,楊國忠便抓住這個機會,對顏真卿施加壓力。


    他以顏杲卿的投敵行為為把柄,逼迫顏真卿向他效忠,否則就會牽連到顏真卿本人。


    然而,顏杲卿的假裝投降叛軍,實際上是顏真卿和裴徽在暗中商議後定下的機密計劃,顏真卿又怎會被楊國忠的威脅所動搖呢?


    麵對楊國忠的逼迫,顏真卿毫不示弱,不僅沒有屈服,反而當麵訓斥譏諷了楊國忠。


    這一舉動讓楊國忠大為光火,他的臉色瞬間變得陰沉至極。


    楊國忠在憤怒之下,竟然直接在朝會上向李隆基提出建議,要滅掉顏杲卿的三族,以儆效尤。


    不僅如此,他還趁機彈劾顏真卿,聲稱由於顏杲卿的投降,顏真卿也在暗中與叛軍有所勾結。


    楊國忠轉身時,腰間蹀躞帶上的銀鉤不小心刮過象牙笏板,發出一陣令人牙酸的刺耳聲響,在這寂靜的宮殿裏顯得格外突兀。


    “顏侍郎,你可知道真定城是如何陷落的?”楊國忠的聲音仿佛被浸過油的絲綢包裹著,聽起來既光滑又膩人。


    突然,他像變戲法一樣從袖子裏抖出一卷染血的帛書,帛書上的血跡已經幹涸,呈現出暗紅色,看上去有些猙獰。


    “這就是令兄顏杲卿親手寫的降表!”楊國忠的語氣中帶著一絲得意,似乎對自己能拿出這樣的證據感到非常滿意。


    顏真卿的瞳孔猛地一縮,他死死地盯著那卷帛書,仿佛能透過它看到兄長當時的情景。


    當他看到帛書末尾蓋著的兄長私印時,心中更是如墜冰窖——那方龜鈕白玉印,正是開元二十三年他親手贈予兄長的。


    顏真卿的指甲不自覺地掐進掌心,他的身體微微顫抖著,努力克製著內心的憤怒和痛苦。


    然而,就在這時,他突然注意到帛書邊緣的織金紋樣,那是一種非常特殊的織法,隻有內庫特供的冰蠶絲才會有。


    “楊相,好手段啊!”一直沉默不語的裴徽突然發出一聲冷笑,他的聲音在宮殿裏迴蕩,驚起了殿角銅雀爐裏的香灰。


    “本帥的不良人探子已經將真定城陷落的詳細過程送到了長安城,可從未提到過顏杲卿寫過什麽降表。”裴徽的話語中充滿了嘲諷和質疑。


    龍椅上的李隆基突然發出了兩聲輕微的咳嗽,聲音在寂靜的宮殿中顯得格外突兀。


    正準備說什麽的楊國忠立刻心中一凜,暫時閉嘴不敢說話。


    一旁的高力士見狀,急忙捧著金盂快步上前,小心翼翼地將其放在李隆基麵前。


    李隆基皺起眉頭,似乎想要抑製住咳嗽,但最終還是忍不住,猛地咳了一下,然後吐出一口濃痰。


    這口濃痰落在金盂中,發出清脆的聲響。


    這些天來,由於憂心忡忡,李隆基一直未能安睡,他的臉色顯得異常憔悴,原本明亮的眼睛也變得有些渾濁。


    他緩緩抬起頭,目光掃過站在下方的顏真卿,最後停留在顏真卿腰間懸掛的金魚袋上。


    七日前,顏真卿曾在這裏奏對,當時他指著河朔地圖,言辭懇切地說道:“糧道在常山,咽喉在真定。”


    然而,如今這糧道和咽喉都已因顏杲卿的投降而落入叛軍之手。


    一想到這裏,李隆基心中的怒火便如火山一般噴湧而出。


    他死死地盯著顏真卿,眼中的恨意幾乎要噴薄而出。


    顏杲卿的背叛讓他感到無比憤怒和失望,他怎麽也想不到,顏家竟然會出這樣一個叛徒。


    裴徽感受到李隆基的殺意,忍不住說道:“陛下,據臣所知,真定城本身已經守不住了。顏杲卿之所以投降叛軍,並非真心背叛,而是為了保全一城百姓的性命,同時也是為了日後能在叛軍後方起事,給他們一個出其不意的打擊。”


    李隆基聽了裴徽的話,心中的殺意稍稍減輕了一些。


    畢竟,真定城位於叛軍的後方,要想守住確實困難重重。


    而且,如果顏杲卿真的是為了百姓和國家考慮,那麽他的行為或許還有可原之處。


    “陛下!”楊國忠聲嘶力竭地高喊著,然後重重地叩首,額頭與地麵撞擊發出清脆的聲響,仿佛要將自己的頭撞碎一般。他的額頭沾上了戰報殘片上的血汙,那暗紅色的血跡在他蒼白的額頭上顯得格外刺眼。


    “陛下,若不殺一儆百,其他郡府太守若遇到叛軍,也可能會有樣學樣,直接打開城門向叛軍投降的。”楊國忠的聲音在大殿中迴蕩,一臉的凝重和憂心忡忡的樣子,給人一種一心為國的忠臣姿態。


    ……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安史之亂:我為大唐改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九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九孔並收藏安史之亂:我為大唐改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