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俘樓上,麵對李隆基的敲打,裴徽的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了一抹苦澀而無奈的笑容。


    然而,這抹笑容轉瞬即逝,取而代之的是一臉的凝重和嚴肅。


    他一臉肅然的緊盯著前方,仿佛能夠透過重重迷霧看到即將到來的危機,緩緩開口道:“聖人啊!如今安祿山那頭胡豬已然蠢蠢欲動,隨時都可能起兵反叛。”


    “可就在這關鍵時刻,卻總有那麽一些鬼魅妖邪,費盡心機、不擇手段地想要挑起朝廷重臣之間的紛爭與內鬥,妄圖讓我們自相殘殺,使得朝廷內部混亂不堪,猶如一鍋煮沸的粥一般。”


    “如此一來,便正好給了安祿山這頭胡豬起兵反叛以絕佳的機會和有利條件。”


    李隆基聽到這番話後,臉色驟然一變,如同被寒風吹拂過的冰塊一般,冷峻得讓人不敢直視。


    對於這些天長安城內外關於裴徽欺辱楊國忠的各種流言蜚語背後,可能存在的裴徽所說的這種可能性,的確是李隆基此前從未深入思考過的。


    在此之前,他僅僅覺得這也許隻是楊國忠心懷叵測,故意設計陷害裴徽,試圖讓自己對裴徽此子產生猜疑之心而已。


    同時,他也隱約察覺到裴徽當前所擁有的權勢似乎過於龐大了些。


    因此,剛剛說出那句警告之語時,其實不過是想給裴徽提個醒,對其有所敲打罷了。


    就在這時,一直站在一旁默不作聲的楊貴妃忽然嬌柔地開了口,她的聲音清脆悅耳,宛如黃鶯出穀:“聖人呀!安祿山那頭該死的胡豬竟然膽敢謀逆犯上,想必朝中定然隱藏著不少奸細從中作梗呢!”


    “聖人您一定要盡快將這些奸細統統揪出來,並毫不留情地立刻將他們鏟除幹淨。不然的話,妾身實在擔憂他們會悄悄潛入皇城之中,到時後果恐怕不堪設想呐……”


    楊貴妃的話尚未說完,那嬌柔婉轉的聲音便戛然而止,隻見她蛾眉微蹙,美眸之中流露出一絲憂慮之色。


    而一旁的李隆基見狀,臉色不禁微微一變,心中頓時湧起一股憐愛之情。


    他連忙轉過身來,對著楊貴妃輕聲細語、柔聲寬慰道:“貴妃莫要憂心忡忡,朕向貴妃保證,絕對不會讓任何宵小之輩有機會傷害到貴妃半分。”


    說罷,李隆基的目光緩緩移開,轉而落在了不遠處的裴徽身上。


    此刻,他的眼神瞬間變得淩厲起來,仿佛兩道寒光直直地射向對方。


    緊接著,李隆基一臉威嚴地開口命令道:“裴徽!朕給你三日時間,務必將那些在京城內外四處散播你欺淩楊國忠謠言之人查個水落石出!”


    “朕倒要看看,究竟是哪個膽大包天的家夥敢在背後興風作浪,妄圖讓朕的朝堂陷入一片混亂。”


    “你更要揪出那個躲在暗處與安祿山那頭胡豬暗中勾結之人!若逾期未能完成任務,休怪朕嚴懲不貸!”


    聽到聖上如此嚴厲的旨意,裴徽不敢有絲毫怠慢,當下一臉肅穆,恭恭敬敬地抱拳應道:“微臣謹遵聖人旨意,定當全力以赴,在三日內查出散布消息的幕後黑手和暗中與安祿山勾結之賊子,絕不辜負聖恩浩蕩。”


    見裴徽這般鄭重其事地表態,李隆基滿意地點了點頭,然後輕輕揮了揮手,示意他可以退下了。


    得到李隆基的許可之後,裴徽神態動作猶如蒙大赦一般,趕忙再次躬身施禮,隨後小心翼翼地退迴到了自己原本所在的位置上,正襟危坐。


    就在這個時候,在繁華熱鬧的長安城西大門之外,隻見以左相陳希烈和權傾朝野的右相楊國忠兩人領銜帶隊,身後緊跟著一百多位位高權重的朝廷重臣們。


    他們一個個身著華麗朝服,神情莊重肅穆,整齊劃一地排成了一列長長的隊伍,靜靜地等待著哥舒翰所率領的獻俘大軍到來。


    遠遠望去,這浩浩蕩蕩的人群和莊嚴肅穆的氣氛相互映襯,構成了一幅令人震撼的畫麵。


    其場麵之宏大壯觀,簡直就像是正在舉行一場規模空前的盛大慶典一般。


    要知道,不管是德高望重的左相陳希烈也好,還是炙手可熱的右相楊國忠也罷,在此之前,他們與威震邊疆的哥舒翰將軍可以說是素未謀麵,彼此之間沒有任何的交情往來。


    可是,當哥舒翰那高大威武的身影出現在眾人眼前時,陳希烈和楊國忠二人卻如同久旱之後終於盼來了滋潤大地的甘霖的幹枯禾苗一樣,臉上瞬間綻放出無比燦爛而又熱情洋溢的笑容,紛紛快步迎上前去,搶著對哥舒翰噓寒問暖起來。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景,原因其實也很簡單。


    自從王忠嗣不幸“離世”之後,原來隻是擔任王忠嗣副將的哥舒翰便開始嶄露頭角,憑借著自己卓越非凡的軍事才能以及赫赫戰功,迅速崛起成為當今大唐王朝軍功最為卓著、最善於指揮作戰的幾位著名將領之一。


    如今的哥舒翰,不但手中握有重兵,而且在軍中擁有極高的威望和影響力,可以說正是陳希烈和楊國忠一直以來夢寐以求想要拉攏結交的最佳外援人選。


    然而,哥舒翰那張飽經風霜的麵龐猶如一塊堅硬的磐石,自始至終都緊繃著,沒有絲毫鬆動的跡象。


    他那雙如同鷹隼一般銳利無比的雙眸之中,更是隱隱地流露出一種難以掩飾的深深憂慮與焦急之色,仿佛有一團陰雲正籠罩在他的心頭,揮之不去。


    因此,當楊國忠和陳希烈滿心歡喜、滿懷期待地向哥舒翰拋出熱情拉攏的話語之時,卻發現自己宛如對著一堵冰冷而又堅固的高牆說話,所有的言語都被無情地反彈迴來,得不到絲毫迴應。


    眼見哥舒翰對他們的示好竟然視若無睹,楊國忠和陳希烈兩人的臉色就像是夏日裏突如其來的暴風雨,瞬間變得陰沉至極。


    他們心中暗自咒罵哥舒翰不識抬舉、不知好歹,但礙於場合和身份,隻能強壓下內心的怒火,表麵上仍裝作一副鎮定自若的模樣,但卻不再多說半句多餘的廢話。


    ……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安史之亂:我為大唐改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九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九孔並收藏安史之亂:我為大唐改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