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3章 倚天屠龍記(10)
金庸作品集(簡體新版) 作者:金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覺遠卻似沒聽到她的話,繼續念道:“……力從人借,氣由脊發。胡能氣由脊發?氣向下沉,由兩肩收入脊骨,注於腰間,此氣之由上而下也,謂之合。由腰展於脊骨,布於兩膊,施於手指,此氣之由下而上也,謂之開。合便是收,開便是放。能懂得開合,便知陰陽……”他越念聲音越低,終於寂然無聲,似已沉沉睡去。
郭襄和張君寶不敢驚動,隻默記他念過的經文。
鬥轉星移,月落西山,驀地裏烏雲四合,漆黑一片。又過一頓飯時分,東方漸明,隻見覺遠閉目垂眉,靜坐不動,臉上微露笑容。
張君寶一迴頭,突見大樹後人影一閃,依稀見到黃色袈裟的一角。他吃了一驚,喝道:“是誰?”隻見一個身材瘦長的老僧從樹後轉了出來,正是羅漢堂首座無色禪師。
郭襄又驚又喜,說道:“大和尚,你怎地苦苦不舍,還是追了來?難道非擒他們師徒歸寺不可麽?”無色道:“善哉,善哉!老僧尚分是非,豈是拘泥陳年舊規之人?老僧到此已有半夜,若要動手,也不等到此時了。覺遠師弟、君寶,無相師弟率領達摩堂弟子正向東追尋,你們快快往西去罷。我還要去達摩堂領責呢!”卻見覺遠垂首閉目,兀自不醒。
張君寶上前說道:“師父醒來,羅漢堂首座跟你說話。”覺遠仍然不動。張君寶驚慌起來,伸手摸他額頭,觸手冰冷,原來早圓寂多時了。張君寶大悲,伏地叫道:“師父,師父!”卻那裏叫他得醒?
無色禪師合什行禮,說偈道:“諸方無雲翳,四麵皆清明,微風吹香氣,眾山靜無聲。今日大歡喜,舍卻危脆身。無嗔亦無憂,寧不當欣慶?”說罷,飄然而去。
張君寶大哭一場,郭襄也流了不少眼淚。少林寺僧眾圓寂,盡皆火化,當下兩人撿些枯柴,將覺遠的法身焚化了。
郭襄道:“張兄弟,少林寺僧眾尚自放你不過,你諸多小心在意。咱們便此別過,後會有期。”張君寶垂淚道:“郭姑娘,你到那裏去?我又到那裏去?”
郭襄聽他問自己到那裏去,心中一酸,說道:“我天涯海角,行蹤無定,自己也不知道到那裏去。張兄弟,你年紀小,又全無江湖上的閱曆。少林寺的僧眾正在四處追捕於你,這樣罷。”從腕上褪下一隻金絲鐲兒,遞了給他,道:“你拿這鐲兒到襄陽去見我爹爹媽媽,他們必能善待於你。隻要在我爹媽跟前,少林寺的僧眾再狠,也不能來難為你。”
張君寶含淚接了鐲兒。郭襄又道:“你跟我爹爹媽媽說,我身子很好,請他們不用記掛。我爹爹最喜歡少年英雄,見你這等人才,說不定會收了你做徒兒。我弟弟忠厚老實,一定跟你很說得來。隻是我姊姊脾氣大些,一個不對,說話便不給人留臉麵,但你隻須順著她些兒,也就是了。”說了她爹娘的情形,又說明到襄陽後如何去見她父母,便轉身而去。
張君寶但覺天地茫茫,竟無安身之處,在師父的火葬堆前呆立了半日,這才舉步。走出十餘丈,忽又迴身,挑起師父所留的那對大鐵桶,搖搖晃晃的緩步而行。荒山野嶺之間,一個瘦骨棱棱的少年黯然南下,淒淒惶惶,說不盡的孤單寂寞。
行了半月,已到湖北境內,離襄陽已不在遠。少林寺僧卻始終沒追上他。原來無色禪師暗中眷顧,故意將僧眾引向北方,反其道而行,和他越離越遠。
這日午後,來到一座大山之前,但見鬱鬱蒼蒼,林木茂密,山勢甚是雄偉。一問過路的鄉人,得知此山名叫武當山。
他在山腳下倚石休息,忽見一男一女兩個鄉民從身旁山道上經過,兩人並肩而行,神態親密,顯是一對少年夫妻。那婦人嘮嘮叨叨,不住的責備丈夫。那男子卻低下了頭,隻不作聲。但聽那婦人說道:“你一個男子漢大丈夫,不能自立門戶,卻去依傍姊姊和姊夫,沒來由的自討羞辱。咱倆又不是少了手腳,自己幹活兒自己吃飯,青菜蘿卜,粗茶淡飯,何等逍遙自在?偏是你全身沒根硬骨頭,當真枉為生於世間了。”那男子“嗯、嗯”數聲。那婦人又道:“常言道得好:除死無大事。難道非依靠別人不可?”那男子給妻子這一頓數說,不敢迴一句嘴,一張臉脹得豬肝也似的成了紫醬之色。
那婦人這番話,句句都打進了張君寶心裏:“你一個男子漢大丈夫,不能自立門戶……沒來由的自討羞辱……常言道得好,除死無大事,難道非依靠別人不可?”他望著這對鄉下夫妻的背影,呆呆出神,心中翻來覆去,盡是想著那農婦這幾句當頭棒喝般的言語。隻見那漢子挺了挺腰板,不知說了幾句什麽話,夫妻倆大聲笑了起來,似乎那男子已決意自立,因此夫妻倆同感歡悅。
張君寶又想:“郭姑娘說道,她姊姊脾氣不好,說話不留情麵,要我順著她些兒。我好好一個男子漢,又何必向人低聲下氣,委曲求全?這對鄉下夫婦尚能發奮圖強,我張君寶何必寄人籬下,瞧人眼色?”
言念及此,心意已決,當下挑了鐵桶,便上武當山去,找了一個岩穴,渴飲山泉,饑餐野果,孜孜不歇的修習覺遠所授的《九陽真經》。
他得覺遠傳授甚久,於這部《九陽真經》已記了十之五六,十餘年間竟內力大進,其後多讀道藏,於道家煉氣之術更深有心得。某一日在山間閑遊,仰望浮雲,俯視流水,忽然想到老子所謂“柔弱勝剛強”、“物極必反”、“正複為奇,善複為妖”、“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又想老子所雲:“以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天下柔弱莫過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正言若反”、“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順”,由此而悟出一套以柔克剛的拳理,正是老子所說:“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亦即《道德經》中所謂“將欲翕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柔勝剛,弱勝強。”他在洞中苦思七日七夜,猛地裏豁然貫通,領會了武學中陰陽互濟的至理,忍不住仰天長笑。
這一番大笑,竟笑出了一位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大宗師。他以自悟的拳理、道家衝虛圓通之道和《九陽真經》中所載相生相克的內功相發明,創出了輝映後世、照耀千古的武當一派武功。隻因專心於道家之學,便在武當山真武觀中做了道士。
後來北遊寶鳴,見到三峰挺秀,卓立雲海,於武學又有所悟,乃自號三豐,那便是中國武學史上不世出的奇人張三豐。
第三迴
寶刀百煉生玄光
花開花落,花落花開。少年子弟江湖老,紅顏少女的鬢邊終於也見到了白發。
這一年是元順帝至元二年,宋朝之亡至此已五十餘年。
其時正當暮春三月。江南海隅,一個三十來歲的藍衫壯士,腳穿草鞋,邁開大步,正自沿著大道趕路,這壯士雙眉斜飛,兩眼炯炯有神,鼻梁高聳,顯得十分精幹英挺。他眼見天色向晚,一路上雖桃紅柳綠,春色正濃,他卻也無心賞玩,心中默默計算:“今日三月廿四,到四月初九還有一十四天,須得道上絲毫沒耽擱,方能及時趕到武當山,祝賀恩師他老人家九十歲大壽。”
這壯士姓俞名岱岩,乃武當派祖師張三豐的第三名弟子。這年年初奉師命前赴福建誅殺一個戕害良民、無惡不作的劇盜。那劇盜聽到風聲,立時潛藏隱匿,俞岱岩費了兩個多月時光,才找到他的秘密巢穴,上門挑戰,使出師傳“玄虛刀法”,在第十一招上將他殺了。本來預計十日可完的事,卻耗了兩個多月,屈指算來,距師父九十大壽的日子已頗為逼促,因此上急急自福建趕迴,這日已到浙東錢塘江之南。
他邁著大步急行一陣,路徑漸窄,靠右近海一麵,常見一片片平地光滑如鏡,往往七八丈見方,便水磨的桌麵也無此平整滑溜。俞岱岩走遍大江南北,見聞實不在少,但從未見過如此奇異的情狀,一問土人,不由得啞然失笑,原來那便是鹽田。當地鹽民引海水灌入鹽田,曬幹以後,刮下含鹽泥土,化成鹵水,再逐步曬成鹽粒。俞岱岩心道:“我吃了三十年鹽,卻不知一鹽之成,如此辛苦。”
正行之間,忽見西首小路上一行二十餘人挑了擔子,急步而來。俞岱岩一瞥之間,便留上了神,但見這二十餘人一色的青布短衫褲,頭戴鬥笠,擔子中裝的顯然都是海鹽。他知官府收鹽稅極重,尋常百姓雖居濱海,也吃不起官鹽,隻有向私鹽販子購買私鹽。這批人行動剽悍,身形壯實,看來似是一幫鹽梟,奇在每人肩頭挑的扁擔非竹非木,黑黝黝的全無彈性,便似一條條鐵扁擔。各人雖都挑著二百來斤的重物,但行路迅速。俞岱岩心想:“這幫鹽梟個個武功不弱。聽說江南海沙派販賣私鹽,聲勢極大,派中不乏武學名家,但二十餘個好手聚在一起挑鹽販賣,決無是理。”若在平時,便要去探視究竟,這時念著師父大壽,不能因多管閑事而再有耽擱,便放開腳步趕路。
傍晚時分來到餘姚縣庵東鎮。由此過錢塘江,便到鹽官、臨安,再折向西北行,經江西、湖南才到湖北武當。晚間無船渡江,隻得在庵東鎮上找家小客店宿了。
用過晚飯,洗了腳剛要上床,忽聽得店堂中一陣喧嘩,一群人過來投宿。聽那些人說的是浙東鄉音,但中氣充沛,顯然都是會家子,探頭向門外瞧去,便是途中所遇那群鹽梟。俞岱岩也不在意,盤膝坐在床上,練了三遍行功,便即著枕入睡。
睡到中夜,忽聽得鄰房中喀喀輕響,俞岱岩立時便醒了。隻聽得一人低聲道:“大家悄悄走罷,莫驚動了鄰房那客人,多生事端。”餘人輕輕推開房門,進了院子。俞岱岩從窗縫中向外張望,見那群鹽梟挑著擔子出門,暗想:“這群私梟鬼鬼祟祟,若隻是販賣私鹽,那不關我事,倘若去幹什麽歹事,既教我撞見了,可不能不管。如能阻止他們傷天害理,救得一兩個好人,便誤了恩師的千秋壽誕,他老人家也必歡喜。”將藏著兵刃暗器的布囊往背上一縛,穿窗而出,躍出牆外。
耳聽得腳步聲往東北方而去,他展開輕身功夫,悄悄追去。當晚烏雲滿天,星月無光,沉沉黑夜中,隱約見那二十餘名鹽梟挑著擔子,在田塍上奔行,心想:“私梟黑夜趕路,事屬尋常。但這幹人身手不凡,若要作些非法勾當,別說偷盜富室,就是搶劫官庫,官兵又怎阻擋得住?何必偷偷摸摸販賣私鹽,賺此微利?其中必有別情。”
不到半個時辰,那幫私梟已奔出二十餘裏,俞岱岩輕功了得,腳下無聲無息,那幫私梟又似有要事在身,貪趕路程,竟不迴顧,因此並沒發覺。這時已行到海旁,波濤衝擊岩石,轟轟聲不絕。
正行間,領頭那人一聲低哨,眾人都站定了腳步。領頭那人低聲喝問:“是誰?”黑暗中一個嘶啞的聲音說道:“三點水的朋友麽?”領頭那人道:“不錯。閣下是誰?”俞岱岩心下嘀咕:“三點水的朋友,那是什麽?”一轉念,登時省悟:“嗯,果然是海沙派,‘海沙派’三字都是三點水。”那嘶啞的聲音道:“屠龍刀的事,我勸你們別插手啦。”領頭那人道:“尊駕也是為屠龍刀而來?”語音中頗有驚怒之意。那嗓子嘶啞的人“嘿嘿嘿”幾聲冷笑,卻不答話。
俞岱岩隱身於海旁岩石之後,向前繞近,見一個身材高瘦的男子攔在路中。黑暗中瞧不清他麵貌,隻見他穿一襲白袍,夜行人而身穿白衣,顯然於自己武功頗為自負。
隻聽海沙派的領頭人道:“屠龍刀已歸本派,既給宵小盜去,自當索迴。”白袍客又“嘿嘿嘿”三聲冷笑,仍大模大樣的攔在路中。那領頭人身後一人厲聲喝道:“快讓開,惡狗攔路,你不是自己找死……”隻見那白袍客飛身而前,伸手抓出,海沙派那人話聲未畢,突然“啊”的一聲慘叫,往後便倒。眾人大驚,但見黑暗中白袍晃動,攔路惡客已然不見。
海沙派眾私梟瞧那跌倒的同伴時,見他蜷成一團,早已氣絕。各人又驚又怒,有幾人放下擔子向白袍客去路急追,但那人奔行如飛,黑暗之中那裏還尋得到他的蹤影?
俞岱岩心道:“這白袍客出手好快,這一抓似乎是少林派的‘大力金剛抓’,黑暗中瞧不大清楚。聽這人的口音腔調,乃來自西北塞外。江南海沙派結下的仇家可遠得很哪!”他縮身岩石之後,毫不動彈,生怕給海沙派幫眾發現了,沒來由的招惹仇怨。隻聽那領頭人道:“將老四的屍首放在一旁,迴頭再來收拾。對頭的來曆,將來總查究得出。”眾人答應了,挑上擔子,繼續快步趕路。
俞岱岩待他們去遠,走近屍身察看,見那人喉頭穿了兩個小孔,鮮血兀自不住流出,傷口顯是以手指抓出。他覺此事大是蹊蹺,加快腳步,再跟蹤那幫鹽梟。
一行人又奔出數裏,那領頭人一聲唿哨,二十餘人四下散開,向東北方一座大屋慢慢逼近。俞岱岩心想:“他們所說的什麽屠龍刀,莫非便在這屋中?”見大屋的煙囪中一柱濃煙衝天而起,凝聚不散。眾鹽梟放下了擔子,各人拿起一隻木杓,在籮筐中抄起什麽東西,四下撒播。俞岱岩見所撒之物如粉如雪,顯然便是海鹽,心道:“在地下撒鹽幹什麽?當真古怪,日後說給師兄弟們知道,他們多半難信。”
但見他們撒鹽時出手既輕且慢,似乎生怕將鹽粒濺到身上,俞岱岩登時恍然,知道鹽中含毒,這批人以毒鹽圍屋,當是對屋中人陰謀毒害。暗想:“我固不知雙方誰是誰非,但這批人如此搗鬼,太不光明。”見海沙派眾鹽梟尚在屋前撒鹽,於是兜個大圈子繞到屋後,輕輕跳進圍牆。
郭襄和張君寶不敢驚動,隻默記他念過的經文。
鬥轉星移,月落西山,驀地裏烏雲四合,漆黑一片。又過一頓飯時分,東方漸明,隻見覺遠閉目垂眉,靜坐不動,臉上微露笑容。
張君寶一迴頭,突見大樹後人影一閃,依稀見到黃色袈裟的一角。他吃了一驚,喝道:“是誰?”隻見一個身材瘦長的老僧從樹後轉了出來,正是羅漢堂首座無色禪師。
郭襄又驚又喜,說道:“大和尚,你怎地苦苦不舍,還是追了來?難道非擒他們師徒歸寺不可麽?”無色道:“善哉,善哉!老僧尚分是非,豈是拘泥陳年舊規之人?老僧到此已有半夜,若要動手,也不等到此時了。覺遠師弟、君寶,無相師弟率領達摩堂弟子正向東追尋,你們快快往西去罷。我還要去達摩堂領責呢!”卻見覺遠垂首閉目,兀自不醒。
張君寶上前說道:“師父醒來,羅漢堂首座跟你說話。”覺遠仍然不動。張君寶驚慌起來,伸手摸他額頭,觸手冰冷,原來早圓寂多時了。張君寶大悲,伏地叫道:“師父,師父!”卻那裏叫他得醒?
無色禪師合什行禮,說偈道:“諸方無雲翳,四麵皆清明,微風吹香氣,眾山靜無聲。今日大歡喜,舍卻危脆身。無嗔亦無憂,寧不當欣慶?”說罷,飄然而去。
張君寶大哭一場,郭襄也流了不少眼淚。少林寺僧眾圓寂,盡皆火化,當下兩人撿些枯柴,將覺遠的法身焚化了。
郭襄道:“張兄弟,少林寺僧眾尚自放你不過,你諸多小心在意。咱們便此別過,後會有期。”張君寶垂淚道:“郭姑娘,你到那裏去?我又到那裏去?”
郭襄聽他問自己到那裏去,心中一酸,說道:“我天涯海角,行蹤無定,自己也不知道到那裏去。張兄弟,你年紀小,又全無江湖上的閱曆。少林寺的僧眾正在四處追捕於你,這樣罷。”從腕上褪下一隻金絲鐲兒,遞了給他,道:“你拿這鐲兒到襄陽去見我爹爹媽媽,他們必能善待於你。隻要在我爹媽跟前,少林寺的僧眾再狠,也不能來難為你。”
張君寶含淚接了鐲兒。郭襄又道:“你跟我爹爹媽媽說,我身子很好,請他們不用記掛。我爹爹最喜歡少年英雄,見你這等人才,說不定會收了你做徒兒。我弟弟忠厚老實,一定跟你很說得來。隻是我姊姊脾氣大些,一個不對,說話便不給人留臉麵,但你隻須順著她些兒,也就是了。”說了她爹娘的情形,又說明到襄陽後如何去見她父母,便轉身而去。
張君寶但覺天地茫茫,竟無安身之處,在師父的火葬堆前呆立了半日,這才舉步。走出十餘丈,忽又迴身,挑起師父所留的那對大鐵桶,搖搖晃晃的緩步而行。荒山野嶺之間,一個瘦骨棱棱的少年黯然南下,淒淒惶惶,說不盡的孤單寂寞。
行了半月,已到湖北境內,離襄陽已不在遠。少林寺僧卻始終沒追上他。原來無色禪師暗中眷顧,故意將僧眾引向北方,反其道而行,和他越離越遠。
這日午後,來到一座大山之前,但見鬱鬱蒼蒼,林木茂密,山勢甚是雄偉。一問過路的鄉人,得知此山名叫武當山。
他在山腳下倚石休息,忽見一男一女兩個鄉民從身旁山道上經過,兩人並肩而行,神態親密,顯是一對少年夫妻。那婦人嘮嘮叨叨,不住的責備丈夫。那男子卻低下了頭,隻不作聲。但聽那婦人說道:“你一個男子漢大丈夫,不能自立門戶,卻去依傍姊姊和姊夫,沒來由的自討羞辱。咱倆又不是少了手腳,自己幹活兒自己吃飯,青菜蘿卜,粗茶淡飯,何等逍遙自在?偏是你全身沒根硬骨頭,當真枉為生於世間了。”那男子“嗯、嗯”數聲。那婦人又道:“常言道得好:除死無大事。難道非依靠別人不可?”那男子給妻子這一頓數說,不敢迴一句嘴,一張臉脹得豬肝也似的成了紫醬之色。
那婦人這番話,句句都打進了張君寶心裏:“你一個男子漢大丈夫,不能自立門戶……沒來由的自討羞辱……常言道得好,除死無大事,難道非依靠別人不可?”他望著這對鄉下夫妻的背影,呆呆出神,心中翻來覆去,盡是想著那農婦這幾句當頭棒喝般的言語。隻見那漢子挺了挺腰板,不知說了幾句什麽話,夫妻倆大聲笑了起來,似乎那男子已決意自立,因此夫妻倆同感歡悅。
張君寶又想:“郭姑娘說道,她姊姊脾氣不好,說話不留情麵,要我順著她些兒。我好好一個男子漢,又何必向人低聲下氣,委曲求全?這對鄉下夫婦尚能發奮圖強,我張君寶何必寄人籬下,瞧人眼色?”
言念及此,心意已決,當下挑了鐵桶,便上武當山去,找了一個岩穴,渴飲山泉,饑餐野果,孜孜不歇的修習覺遠所授的《九陽真經》。
他得覺遠傳授甚久,於這部《九陽真經》已記了十之五六,十餘年間竟內力大進,其後多讀道藏,於道家煉氣之術更深有心得。某一日在山間閑遊,仰望浮雲,俯視流水,忽然想到老子所謂“柔弱勝剛強”、“物極必反”、“正複為奇,善複為妖”、“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又想老子所雲:“以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天下柔弱莫過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正言若反”、“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順”,由此而悟出一套以柔克剛的拳理,正是老子所說:“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亦即《道德經》中所謂“將欲翕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柔勝剛,弱勝強。”他在洞中苦思七日七夜,猛地裏豁然貫通,領會了武學中陰陽互濟的至理,忍不住仰天長笑。
這一番大笑,竟笑出了一位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大宗師。他以自悟的拳理、道家衝虛圓通之道和《九陽真經》中所載相生相克的內功相發明,創出了輝映後世、照耀千古的武當一派武功。隻因專心於道家之學,便在武當山真武觀中做了道士。
後來北遊寶鳴,見到三峰挺秀,卓立雲海,於武學又有所悟,乃自號三豐,那便是中國武學史上不世出的奇人張三豐。
第三迴
寶刀百煉生玄光
花開花落,花落花開。少年子弟江湖老,紅顏少女的鬢邊終於也見到了白發。
這一年是元順帝至元二年,宋朝之亡至此已五十餘年。
其時正當暮春三月。江南海隅,一個三十來歲的藍衫壯士,腳穿草鞋,邁開大步,正自沿著大道趕路,這壯士雙眉斜飛,兩眼炯炯有神,鼻梁高聳,顯得十分精幹英挺。他眼見天色向晚,一路上雖桃紅柳綠,春色正濃,他卻也無心賞玩,心中默默計算:“今日三月廿四,到四月初九還有一十四天,須得道上絲毫沒耽擱,方能及時趕到武當山,祝賀恩師他老人家九十歲大壽。”
這壯士姓俞名岱岩,乃武當派祖師張三豐的第三名弟子。這年年初奉師命前赴福建誅殺一個戕害良民、無惡不作的劇盜。那劇盜聽到風聲,立時潛藏隱匿,俞岱岩費了兩個多月時光,才找到他的秘密巢穴,上門挑戰,使出師傳“玄虛刀法”,在第十一招上將他殺了。本來預計十日可完的事,卻耗了兩個多月,屈指算來,距師父九十大壽的日子已頗為逼促,因此上急急自福建趕迴,這日已到浙東錢塘江之南。
他邁著大步急行一陣,路徑漸窄,靠右近海一麵,常見一片片平地光滑如鏡,往往七八丈見方,便水磨的桌麵也無此平整滑溜。俞岱岩走遍大江南北,見聞實不在少,但從未見過如此奇異的情狀,一問土人,不由得啞然失笑,原來那便是鹽田。當地鹽民引海水灌入鹽田,曬幹以後,刮下含鹽泥土,化成鹵水,再逐步曬成鹽粒。俞岱岩心道:“我吃了三十年鹽,卻不知一鹽之成,如此辛苦。”
正行之間,忽見西首小路上一行二十餘人挑了擔子,急步而來。俞岱岩一瞥之間,便留上了神,但見這二十餘人一色的青布短衫褲,頭戴鬥笠,擔子中裝的顯然都是海鹽。他知官府收鹽稅極重,尋常百姓雖居濱海,也吃不起官鹽,隻有向私鹽販子購買私鹽。這批人行動剽悍,身形壯實,看來似是一幫鹽梟,奇在每人肩頭挑的扁擔非竹非木,黑黝黝的全無彈性,便似一條條鐵扁擔。各人雖都挑著二百來斤的重物,但行路迅速。俞岱岩心想:“這幫鹽梟個個武功不弱。聽說江南海沙派販賣私鹽,聲勢極大,派中不乏武學名家,但二十餘個好手聚在一起挑鹽販賣,決無是理。”若在平時,便要去探視究竟,這時念著師父大壽,不能因多管閑事而再有耽擱,便放開腳步趕路。
傍晚時分來到餘姚縣庵東鎮。由此過錢塘江,便到鹽官、臨安,再折向西北行,經江西、湖南才到湖北武當。晚間無船渡江,隻得在庵東鎮上找家小客店宿了。
用過晚飯,洗了腳剛要上床,忽聽得店堂中一陣喧嘩,一群人過來投宿。聽那些人說的是浙東鄉音,但中氣充沛,顯然都是會家子,探頭向門外瞧去,便是途中所遇那群鹽梟。俞岱岩也不在意,盤膝坐在床上,練了三遍行功,便即著枕入睡。
睡到中夜,忽聽得鄰房中喀喀輕響,俞岱岩立時便醒了。隻聽得一人低聲道:“大家悄悄走罷,莫驚動了鄰房那客人,多生事端。”餘人輕輕推開房門,進了院子。俞岱岩從窗縫中向外張望,見那群鹽梟挑著擔子出門,暗想:“這群私梟鬼鬼祟祟,若隻是販賣私鹽,那不關我事,倘若去幹什麽歹事,既教我撞見了,可不能不管。如能阻止他們傷天害理,救得一兩個好人,便誤了恩師的千秋壽誕,他老人家也必歡喜。”將藏著兵刃暗器的布囊往背上一縛,穿窗而出,躍出牆外。
耳聽得腳步聲往東北方而去,他展開輕身功夫,悄悄追去。當晚烏雲滿天,星月無光,沉沉黑夜中,隱約見那二十餘名鹽梟挑著擔子,在田塍上奔行,心想:“私梟黑夜趕路,事屬尋常。但這幹人身手不凡,若要作些非法勾當,別說偷盜富室,就是搶劫官庫,官兵又怎阻擋得住?何必偷偷摸摸販賣私鹽,賺此微利?其中必有別情。”
不到半個時辰,那幫私梟已奔出二十餘裏,俞岱岩輕功了得,腳下無聲無息,那幫私梟又似有要事在身,貪趕路程,竟不迴顧,因此並沒發覺。這時已行到海旁,波濤衝擊岩石,轟轟聲不絕。
正行間,領頭那人一聲低哨,眾人都站定了腳步。領頭那人低聲喝問:“是誰?”黑暗中一個嘶啞的聲音說道:“三點水的朋友麽?”領頭那人道:“不錯。閣下是誰?”俞岱岩心下嘀咕:“三點水的朋友,那是什麽?”一轉念,登時省悟:“嗯,果然是海沙派,‘海沙派’三字都是三點水。”那嘶啞的聲音道:“屠龍刀的事,我勸你們別插手啦。”領頭那人道:“尊駕也是為屠龍刀而來?”語音中頗有驚怒之意。那嗓子嘶啞的人“嘿嘿嘿”幾聲冷笑,卻不答話。
俞岱岩隱身於海旁岩石之後,向前繞近,見一個身材高瘦的男子攔在路中。黑暗中瞧不清他麵貌,隻見他穿一襲白袍,夜行人而身穿白衣,顯然於自己武功頗為自負。
隻聽海沙派的領頭人道:“屠龍刀已歸本派,既給宵小盜去,自當索迴。”白袍客又“嘿嘿嘿”三聲冷笑,仍大模大樣的攔在路中。那領頭人身後一人厲聲喝道:“快讓開,惡狗攔路,你不是自己找死……”隻見那白袍客飛身而前,伸手抓出,海沙派那人話聲未畢,突然“啊”的一聲慘叫,往後便倒。眾人大驚,但見黑暗中白袍晃動,攔路惡客已然不見。
海沙派眾私梟瞧那跌倒的同伴時,見他蜷成一團,早已氣絕。各人又驚又怒,有幾人放下擔子向白袍客去路急追,但那人奔行如飛,黑暗之中那裏還尋得到他的蹤影?
俞岱岩心道:“這白袍客出手好快,這一抓似乎是少林派的‘大力金剛抓’,黑暗中瞧不大清楚。聽這人的口音腔調,乃來自西北塞外。江南海沙派結下的仇家可遠得很哪!”他縮身岩石之後,毫不動彈,生怕給海沙派幫眾發現了,沒來由的招惹仇怨。隻聽那領頭人道:“將老四的屍首放在一旁,迴頭再來收拾。對頭的來曆,將來總查究得出。”眾人答應了,挑上擔子,繼續快步趕路。
俞岱岩待他們去遠,走近屍身察看,見那人喉頭穿了兩個小孔,鮮血兀自不住流出,傷口顯是以手指抓出。他覺此事大是蹊蹺,加快腳步,再跟蹤那幫鹽梟。
一行人又奔出數裏,那領頭人一聲唿哨,二十餘人四下散開,向東北方一座大屋慢慢逼近。俞岱岩心想:“他們所說的什麽屠龍刀,莫非便在這屋中?”見大屋的煙囪中一柱濃煙衝天而起,凝聚不散。眾鹽梟放下了擔子,各人拿起一隻木杓,在籮筐中抄起什麽東西,四下撒播。俞岱岩見所撒之物如粉如雪,顯然便是海鹽,心道:“在地下撒鹽幹什麽?當真古怪,日後說給師兄弟們知道,他們多半難信。”
但見他們撒鹽時出手既輕且慢,似乎生怕將鹽粒濺到身上,俞岱岩登時恍然,知道鹽中含毒,這批人以毒鹽圍屋,當是對屋中人陰謀毒害。暗想:“我固不知雙方誰是誰非,但這批人如此搗鬼,太不光明。”見海沙派眾鹽梟尚在屋前撒鹽,於是兜個大圈子繞到屋後,輕輕跳進圍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