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3章 射雕英雄傳(193)
金庸作品集(簡體新版) 作者:金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17]忽必烈在史書上的評價很高。《新元史》說他:“混壹南北,紀綱法度燦然明備,致治之隆,庶幾貞觀。”極力讚揚他任用儒生;又說唐太宗玄武門之變,把哥哥和弟弟殺了,忽必烈也和弟弟爭位,但把弟弟捉來後沒有殺他,所以在這件事上還勝過唐太宗。《元史》說他:“度量弘廣,知任善使,信用儒術,能以夏變夷。”馬可波羅說他是:“自有人類祖先亞當以來,迄於今日,世上從來未見如此廣有人民、土地、財貨的強大君主。”又yule本《馬可波羅行紀》中引波斯曆史家wassaf的評論,說:“從我國(波斯)境到蒙古帝國的中心、有福皇帝公道可汗駐在之處,路程相距雖有一年之遠,但他的豐功偉業,傳到了我們的地方。他的製度法律,睿敏智慧,賢明判斷,可驚可羨的治績,據可信的證人如著名商賈和博學旅人的述說,都是遠遠超過了迄今所見的偉人之上。單以他的功業和才能而言,已使曆史上所有的名人都黯然失色。羅馬、波斯、中國、印度、阿拉伯等國所有的君主都及他不上。”這些歌頌當然是未免太誇張了,但忽必烈所統治的土地之廣,確是亙古未有。屠寄《蒙兀兒史記》說他:“目有威棱,而度量弘廣,知人善用,群下畏而懷之……一變祖父諸兄武斷之風,漸開文明之治。”但忽必烈征服中國,後代虐殺甚眾,元朝橫征暴斂,規模製度遠不及清朝。
[18]忽必烈派去征日本的統帥,是右丞相蒙古人阿剌罕、中書右丞漢人範文虎。範文虎是呂文煥之兄呂文德的女婿。呂文煥就是守襄陽多年的宋朝大將,後來投降了蒙古。遇到颶風而覆沒的蒙古主力部隊由範文虎統帶。範文虎落海後,漂流一晝夜,幸好抓到一塊船板而逃得性命。忽必烈很寬大,說遇到颶風不是他的過失,繼續重用他。
[19]木剌夷是迴教的一個狂熱教派,起源於波斯,正統迴教認為他們是異端邪派。這教派的領袖稱為“山中老人”,以暗殺作為主要手段,總部設在高峰的頂上,稱為“鷲巢”。在山穀中建立了一座大花園,花木庭榭,美麗無比。宮殿輝煌,裝飾有無數金銀珍寶,到處有管子流通美酒、蜜糖、牛乳。園中充滿各族美貌的少女,能歌善舞。山上養了一批幼童,從小就教導他們,說為領袖而死,可以上升天堂。等他們到了二十歲時,在他們的飲料中放入迷藥,於他們昏迷中每次四人、或六人、或十人一批抬入花園,任由他們在花園裏無所不為,所有美女都溫柔的服侍他們。這些青年盡情享樂,舒服之極,相信確是到了《可蘭經》中所說的天堂樂園。過了一段時候,再用迷藥將他們迷倒,抬出花園。他們醒轉之後,甚是失望,山中老人召他們來見。這些青年自幼深受教育,確信山中老人是迴教聖經中所說的大先知,對他絕對崇拜。山中老人問他們從那裏來,都答稱來自天堂樂園。山中老人於是派他們去行刺,說為教盡力,死後可入天堂。這些青年為了返迴天堂享樂,行刺時奮不顧身,但求早死,所以往往成功。各國君主對山中老人都十分害怕,對他所提的要求不敢不答允。刺客所服的迷藥是大麻一類,突厥語稱為haschachin,西歐曆史家稱這個教派的教徒為assassini。英文assassin(刺客、暗殺者)一字就由此而來。旭烈兀攻破了該派在高峰上的城堡,一舉而將之殲滅,不分老小,全部殺光。但這教派分布甚廣,總部被摧毀後仍在別的地方繼續恐怖活動。
[20]那時迴教徒在中東一帶勢力極大。迴教的大教主稱為哈裏發,駐在巴格達(今伊拉克首都),就像基督教的教皇駐在羅馬一樣。哈裏發統率大軍,兼管政治。當時在巴格達統治已近五百年,又占領了基督教的聖城耶路撒冷。西歐的基督徒組織“十字軍東征”,一次又一次的和迴教徒作戰,規模巨大的東征共有八次,但終於打不過迴教徒而失敗。旭烈兀的西征卻隻打一仗就摧毀了迴教的大本營。
[21]那個哈裏發名叫木司塔辛,愛好音樂,是大食朝的第三十七代哈裏發。一說旭烈兀將他裹在毛氈中,放在巴格達大街上,命軍士縱馬踐踏而死。
[22]郭侃的祖父郭寶玉是郭子儀的後裔,陝西人,成吉思汗手下大將,隨大汗西征,功勞很大,在攻打撒麻爾罕城時身受重傷,流血不止。成吉思汗命人剖開一條大牛的肚子,將郭寶玉放在大牛肚子裏,後來就血止傷愈。郭寶玉、郭侃在《元史》、《新元史》中均有傳。當世有評者認為:“元人分治下百姓為四等,南人為第四等,因此成吉思汗不可能封郭靖為統兵大將。”可惜這位評者不熟悉曆史,元朝分百姓為四等,是後代之事。早期蒙古統治者不但封漢人為西征大將,而且封的碰巧有幾個是漢人中姓郭的。蒙古攻金、攻宋,統兵大將中張柔、史天澤、張宏範、嚴忠範等均為漢人。忽必烈滅金滅宋後,以漢人史天澤、廉希憲、楊惟中、劉秉忠、張文謙、姚樞、商挺、竇默等為丞相、尚書等大官。成吉思汗死於一二二七年。蒙古於一二七九年滅宋,蒙古滅南宋後,發覺南宋百姓不服者多,難於統治,方逐步有歧視南人的規定,這些規定為習慣法,並非於某年製定。成吉思汗在生時,肯定尚無歧視南人的觀念,而且當時根本尚無“南人”的分類,南人要到忽必烈滅南宋後才有。成吉思汗時漢人做大將者甚多,“劉伯林,濟南人,好任俠,善騎射,後封太師、秦國公”(《元史》)那是官居極品了,其子“劉黑馬,封太傅、秦國公”,父子都作三公,封國公。
[23]洪鈞(賽金花的丈夫)對元史研究有重要貢獻。在中國曆史家中,他最先參考大量歐西書籍材料,以補充及校正《元史》,所著《元史譯文證補》成為柯紹忞著《新元史》的主要參考資料。可惜他準備寫的《旭烈兀補傳》等篇,未及成而逝世。
[24]《馬可波羅行紀》的剌木學本中詳述蒙古大汗選妃之法:大汗每兩年一次派使者到宏吉剌部,把所有的處女都召集了來,檢查她們的皮膚、頭發、麵貌、口唇等等是否與全身相稱,用品定黃金成色的“克拉”來定分數。最高滿分是廿四k。評定結果有的是十六k,有的是十七、十八k,要二十k、廿一k以上,才選到大汗的後宮。大汗再派人在這些二十k以上的處女中選出三四十人,派大臣的妻子三四十人分別陪她們睡覺,審查她們是否有隱疾或缺點,睡著後是否打鼾,身上有沒有難聞的氣息。淘汰了一批之後,每五人為一班(馮承鈞譯的本子則說是六人一班),每一班侍奉三日三夜,期滿改由第二班輪值,周而複始。淘汰出來的姑娘仍住在宮裏,蒙古貴人有要娶妻的,大汗就遣一名姑娘給他,贈送豐富的嫁妝。大汗到宏吉剌部這樣選女,該部族人都感到榮耀,因為選中的姑娘不是侍奉大汗,就是配給貴人,出路都很好。
本文材料主要出自下列各書:
1.元史(宋濂等)
2.新元史(柯紹忞)
3.蒙古秘史(外蒙古策·達木丁蘇隆編譯,謝再善譯)
4.馮承鈞:成吉思汗傳
5.王國維:皇元聖武親征錄校注
6.馬可波羅行紀(馮承鈞譯注)
7.李思純:元史學
8.henry h.howorth:history of the mongols
9.jeremiah curtin:the mongols,ahistory
10.gabriele mondel:the lifeand timesof genghis khan
11.成吉思汗(俄羅斯楊契維茨基著,邵循岱譯)
12.ralphfox:genghis khan
13.michelhoang:genghis-khan
(本文前半部分根據《蒙古秘史》,其餘部分參考餘書。)
附錄二
關於“全真教”
道教開始於漢代的“太平道”與“五鬥米道”。先秦的道家是哲學上的學派,到了漢代才成為宗教。六朝時有“幹君道”(即太平道)、“天師道”(即五鬥米道)、“帛家道”等。宋金以後,煉養派分南宗、北宗;符籙科教派分為“龍虎”(即天師道,又稱正一教)、合皂、茅山三宗。
道教煉養派注重修仙長生之術,所煉的丹分為外丹、內丹。外丹是黃白術,末流演變為點金術,成為化學的前身,中外相同。內丹是煉氣,化為內功與內家拳術,以及醫學上針灸、經脈與穴道的研究,末流演變為房中術。
道教末流所吹噓的本事,是世俗人生的理想,既能財富無窮、長生不老、性機能特強,又能召仙降妖、招魂捉鬼,所以掌握了世俗最高權力的帝王也大感興趣。北宋之末,徽宗皇帝對道教尤其著迷,命道教的領導人冊封他為“教主道君皇帝”。
金兵占領中國北方後,北方百姓流離失所,慘受欺壓,陝西、山東、河北一帶興起了三個新的道教教派,稱為“全真教”、“大道教”、“太一教”,結納平民,隱然和異族的統治者對抗,其中尤以全真教聲勢最盛。
全真教不尚符籙燒煉,而以苦己利人為宗,所以大得百姓的尊敬。全真教屬於道教中的北宗。元朝虞集《道園學古錄》一書中說:“昔者汴宋之將亡,而道士家之說,詭幻益盛,乃有豪傑之士,佯狂玩世,誌之所存,則求返其真而已,謂之全真。士有識變亂之機者,往往從之,門戶頗寬弘,雜出乎期間者不可勝紀。而澗飲穀食,耐辛苦寒暑,堅忍人之所不能堪,力行人之所不能守,以自致於道,亦頗有所述於世。”
王重陽
全真教的教祖是王喆。(這“喆”字也有寫作三個“吉”字重疊的,兩個字的聲音意義都和“哲”字相同。)關於他的生平,終南山重陽宮有一大碑,上刻劉祖謙所撰的〈重陽仙跡記〉,其中說:“師鹹陽人,姓王氏,名喆,字知明,重陽其號。美須髯,目長於口,形質魁偉,任氣好俠,少讀書,係學籍,又隸名武選。天眷初,以財雄鄉裏……後於南時村掘地為隧,封高數尺,榜曰:‘活死人墓’。……大定丁亥夏,焚其居,人爭赴救,師婆娑舞於火邊,且作歌以見意。詁旦東邁,遙達寧海,首會馬鈺於怡老亭。馬亦儒流中豪傑者,與其家人孫氏俱執弟子禮。又得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機、王處一、郝大通等七人,號馬曰丹陽、譚曰長真、劉曰長生、丘曰長春、王曰玉陽、郝曰廣寧、孫曰清淨散人……若其出神入夢、擲傘投冠、騰淩滅沒之事,皆其權智,非師之本教,學者期聞大道,無溺於方技可矣。”
金密國公金源鑄撰有〈全真教祖碑〉,其中說:“先生美須髯,大目,身長六尺餘寸,氣豪言辯,以此得眾。家業豐厚,以粟貸貧人……有譚玉者,患大風疾垂死,乞為弟子,先生以滌麵餘水賜之,盥竟,眉發儼然如舊,頓親道氣蕭灑,訓名處端,號長真子。又有登州棲霞縣丘哥者,幼亡父母,未嚐讀書,來禮,先生使掌文翰,自後日記千餘言,亦善吟詠,訓名處機,號長春子者是也。後願禮師者雲集,先生誚罵捶楚以磨煉之,往往散去,得先生道者,馬譚丘而已。八年三月,鑿洞昆侖山,於嶺上采石為用,不意有巨石飛落,人皆悚栗,先生振威大喝,其石屹然而止。山間樵蘇者歡唿作禮,遠近服其神變。又或餐瓦石,或現二首坐庵中。……九年己醜四月,寧海周伯通者,邀先生住庵,榜曰金蓮堂,夜有神光照耀如晝,人以為火災,近之,見先生行光明中。……至登州,遊蓬萊閣下觀海,忽發颶風,人見先生隨風吹入海中,驚訝間,有頃複躍出,唯遺失簪冠而已,移時,卻見逐水波泛泛而出。或言先生目秀者,即示以病眸;或誇先生無漏者,即於州衙前登溷。凡為變異,人不可測者,皆此類也。……於寧海途中,先生擲油傘於空,傘乘風而起,至查山王處一庵,其傘始墮,至擲處已二百餘裏也。……與眾別曰:‘我將歸矣!’眾乞留頌。先生曰:‘我於長安欒村呂道人庵壁上書矣。’枕左肱而逝。眾皆號慟。先生複起曰:‘何哭乎?’於是唿馬公附身密語。……銘之曰:鹹陽之屬,曰大魏村,山川溫麗,實生異人。幼之發秀,長而不群,工乎談笑,妙於斯文。又善騎射,健勇絕倫。以文非時,複意於武,勘定禍亂,誌欲斯舉。文武二進,天不我與……”
碑文中敘述王重陽許多希奇古怪的事跡,自然不可盡信,喝斥飛岩、口嚼瓦石、墮海不溺、擲傘飛行等等,或許是他顯示一些武功,而傳聞者加以誇大。人家說他內功深厚,不必大小便,他即刻在官府衙門前當眾大小便,作風十分幽默。
清末廣東東莞陳友珊著有《長春道教源流》八卷,考證王重陽曾起兵與金兵相抗,其中說:“王重陽,有宋之忠義也……據此則重陽不惟忠憤,且實曾糾眾與金兵抗矣。金時碑記,有所忌憚,不敢顯言。”
全真七子
全真七子都名顯當世,他們的事跡在碑文或書籍記載中流傳下來。碑文和書籍都很多,重要的書籍有《曆世真仙體道通鑒》、《七真年譜》、《終南山祖庭仙真內傳》、《甘水仙源錄》、《金蓮正宗記》、《金蓮正宗仙源像傳》等。
[18]忽必烈派去征日本的統帥,是右丞相蒙古人阿剌罕、中書右丞漢人範文虎。範文虎是呂文煥之兄呂文德的女婿。呂文煥就是守襄陽多年的宋朝大將,後來投降了蒙古。遇到颶風而覆沒的蒙古主力部隊由範文虎統帶。範文虎落海後,漂流一晝夜,幸好抓到一塊船板而逃得性命。忽必烈很寬大,說遇到颶風不是他的過失,繼續重用他。
[19]木剌夷是迴教的一個狂熱教派,起源於波斯,正統迴教認為他們是異端邪派。這教派的領袖稱為“山中老人”,以暗殺作為主要手段,總部設在高峰的頂上,稱為“鷲巢”。在山穀中建立了一座大花園,花木庭榭,美麗無比。宮殿輝煌,裝飾有無數金銀珍寶,到處有管子流通美酒、蜜糖、牛乳。園中充滿各族美貌的少女,能歌善舞。山上養了一批幼童,從小就教導他們,說為領袖而死,可以上升天堂。等他們到了二十歲時,在他們的飲料中放入迷藥,於他們昏迷中每次四人、或六人、或十人一批抬入花園,任由他們在花園裏無所不為,所有美女都溫柔的服侍他們。這些青年盡情享樂,舒服之極,相信確是到了《可蘭經》中所說的天堂樂園。過了一段時候,再用迷藥將他們迷倒,抬出花園。他們醒轉之後,甚是失望,山中老人召他們來見。這些青年自幼深受教育,確信山中老人是迴教聖經中所說的大先知,對他絕對崇拜。山中老人問他們從那裏來,都答稱來自天堂樂園。山中老人於是派他們去行刺,說為教盡力,死後可入天堂。這些青年為了返迴天堂享樂,行刺時奮不顧身,但求早死,所以往往成功。各國君主對山中老人都十分害怕,對他所提的要求不敢不答允。刺客所服的迷藥是大麻一類,突厥語稱為haschachin,西歐曆史家稱這個教派的教徒為assassini。英文assassin(刺客、暗殺者)一字就由此而來。旭烈兀攻破了該派在高峰上的城堡,一舉而將之殲滅,不分老小,全部殺光。但這教派分布甚廣,總部被摧毀後仍在別的地方繼續恐怖活動。
[20]那時迴教徒在中東一帶勢力極大。迴教的大教主稱為哈裏發,駐在巴格達(今伊拉克首都),就像基督教的教皇駐在羅馬一樣。哈裏發統率大軍,兼管政治。當時在巴格達統治已近五百年,又占領了基督教的聖城耶路撒冷。西歐的基督徒組織“十字軍東征”,一次又一次的和迴教徒作戰,規模巨大的東征共有八次,但終於打不過迴教徒而失敗。旭烈兀的西征卻隻打一仗就摧毀了迴教的大本營。
[21]那個哈裏發名叫木司塔辛,愛好音樂,是大食朝的第三十七代哈裏發。一說旭烈兀將他裹在毛氈中,放在巴格達大街上,命軍士縱馬踐踏而死。
[22]郭侃的祖父郭寶玉是郭子儀的後裔,陝西人,成吉思汗手下大將,隨大汗西征,功勞很大,在攻打撒麻爾罕城時身受重傷,流血不止。成吉思汗命人剖開一條大牛的肚子,將郭寶玉放在大牛肚子裏,後來就血止傷愈。郭寶玉、郭侃在《元史》、《新元史》中均有傳。當世有評者認為:“元人分治下百姓為四等,南人為第四等,因此成吉思汗不可能封郭靖為統兵大將。”可惜這位評者不熟悉曆史,元朝分百姓為四等,是後代之事。早期蒙古統治者不但封漢人為西征大將,而且封的碰巧有幾個是漢人中姓郭的。蒙古攻金、攻宋,統兵大將中張柔、史天澤、張宏範、嚴忠範等均為漢人。忽必烈滅金滅宋後,以漢人史天澤、廉希憲、楊惟中、劉秉忠、張文謙、姚樞、商挺、竇默等為丞相、尚書等大官。成吉思汗死於一二二七年。蒙古於一二七九年滅宋,蒙古滅南宋後,發覺南宋百姓不服者多,難於統治,方逐步有歧視南人的規定,這些規定為習慣法,並非於某年製定。成吉思汗在生時,肯定尚無歧視南人的觀念,而且當時根本尚無“南人”的分類,南人要到忽必烈滅南宋後才有。成吉思汗時漢人做大將者甚多,“劉伯林,濟南人,好任俠,善騎射,後封太師、秦國公”(《元史》)那是官居極品了,其子“劉黑馬,封太傅、秦國公”,父子都作三公,封國公。
[23]洪鈞(賽金花的丈夫)對元史研究有重要貢獻。在中國曆史家中,他最先參考大量歐西書籍材料,以補充及校正《元史》,所著《元史譯文證補》成為柯紹忞著《新元史》的主要參考資料。可惜他準備寫的《旭烈兀補傳》等篇,未及成而逝世。
[24]《馬可波羅行紀》的剌木學本中詳述蒙古大汗選妃之法:大汗每兩年一次派使者到宏吉剌部,把所有的處女都召集了來,檢查她們的皮膚、頭發、麵貌、口唇等等是否與全身相稱,用品定黃金成色的“克拉”來定分數。最高滿分是廿四k。評定結果有的是十六k,有的是十七、十八k,要二十k、廿一k以上,才選到大汗的後宮。大汗再派人在這些二十k以上的處女中選出三四十人,派大臣的妻子三四十人分別陪她們睡覺,審查她們是否有隱疾或缺點,睡著後是否打鼾,身上有沒有難聞的氣息。淘汰了一批之後,每五人為一班(馮承鈞譯的本子則說是六人一班),每一班侍奉三日三夜,期滿改由第二班輪值,周而複始。淘汰出來的姑娘仍住在宮裏,蒙古貴人有要娶妻的,大汗就遣一名姑娘給他,贈送豐富的嫁妝。大汗到宏吉剌部這樣選女,該部族人都感到榮耀,因為選中的姑娘不是侍奉大汗,就是配給貴人,出路都很好。
本文材料主要出自下列各書:
1.元史(宋濂等)
2.新元史(柯紹忞)
3.蒙古秘史(外蒙古策·達木丁蘇隆編譯,謝再善譯)
4.馮承鈞:成吉思汗傳
5.王國維:皇元聖武親征錄校注
6.馬可波羅行紀(馮承鈞譯注)
7.李思純:元史學
8.henry h.howorth:history of the mongols
9.jeremiah curtin:the mongols,ahistory
10.gabriele mondel:the lifeand timesof genghis khan
11.成吉思汗(俄羅斯楊契維茨基著,邵循岱譯)
12.ralphfox:genghis khan
13.michelhoang:genghis-khan
(本文前半部分根據《蒙古秘史》,其餘部分參考餘書。)
附錄二
關於“全真教”
道教開始於漢代的“太平道”與“五鬥米道”。先秦的道家是哲學上的學派,到了漢代才成為宗教。六朝時有“幹君道”(即太平道)、“天師道”(即五鬥米道)、“帛家道”等。宋金以後,煉養派分南宗、北宗;符籙科教派分為“龍虎”(即天師道,又稱正一教)、合皂、茅山三宗。
道教煉養派注重修仙長生之術,所煉的丹分為外丹、內丹。外丹是黃白術,末流演變為點金術,成為化學的前身,中外相同。內丹是煉氣,化為內功與內家拳術,以及醫學上針灸、經脈與穴道的研究,末流演變為房中術。
道教末流所吹噓的本事,是世俗人生的理想,既能財富無窮、長生不老、性機能特強,又能召仙降妖、招魂捉鬼,所以掌握了世俗最高權力的帝王也大感興趣。北宋之末,徽宗皇帝對道教尤其著迷,命道教的領導人冊封他為“教主道君皇帝”。
金兵占領中國北方後,北方百姓流離失所,慘受欺壓,陝西、山東、河北一帶興起了三個新的道教教派,稱為“全真教”、“大道教”、“太一教”,結納平民,隱然和異族的統治者對抗,其中尤以全真教聲勢最盛。
全真教不尚符籙燒煉,而以苦己利人為宗,所以大得百姓的尊敬。全真教屬於道教中的北宗。元朝虞集《道園學古錄》一書中說:“昔者汴宋之將亡,而道士家之說,詭幻益盛,乃有豪傑之士,佯狂玩世,誌之所存,則求返其真而已,謂之全真。士有識變亂之機者,往往從之,門戶頗寬弘,雜出乎期間者不可勝紀。而澗飲穀食,耐辛苦寒暑,堅忍人之所不能堪,力行人之所不能守,以自致於道,亦頗有所述於世。”
王重陽
全真教的教祖是王喆。(這“喆”字也有寫作三個“吉”字重疊的,兩個字的聲音意義都和“哲”字相同。)關於他的生平,終南山重陽宮有一大碑,上刻劉祖謙所撰的〈重陽仙跡記〉,其中說:“師鹹陽人,姓王氏,名喆,字知明,重陽其號。美須髯,目長於口,形質魁偉,任氣好俠,少讀書,係學籍,又隸名武選。天眷初,以財雄鄉裏……後於南時村掘地為隧,封高數尺,榜曰:‘活死人墓’。……大定丁亥夏,焚其居,人爭赴救,師婆娑舞於火邊,且作歌以見意。詁旦東邁,遙達寧海,首會馬鈺於怡老亭。馬亦儒流中豪傑者,與其家人孫氏俱執弟子禮。又得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機、王處一、郝大通等七人,號馬曰丹陽、譚曰長真、劉曰長生、丘曰長春、王曰玉陽、郝曰廣寧、孫曰清淨散人……若其出神入夢、擲傘投冠、騰淩滅沒之事,皆其權智,非師之本教,學者期聞大道,無溺於方技可矣。”
金密國公金源鑄撰有〈全真教祖碑〉,其中說:“先生美須髯,大目,身長六尺餘寸,氣豪言辯,以此得眾。家業豐厚,以粟貸貧人……有譚玉者,患大風疾垂死,乞為弟子,先生以滌麵餘水賜之,盥竟,眉發儼然如舊,頓親道氣蕭灑,訓名處端,號長真子。又有登州棲霞縣丘哥者,幼亡父母,未嚐讀書,來禮,先生使掌文翰,自後日記千餘言,亦善吟詠,訓名處機,號長春子者是也。後願禮師者雲集,先生誚罵捶楚以磨煉之,往往散去,得先生道者,馬譚丘而已。八年三月,鑿洞昆侖山,於嶺上采石為用,不意有巨石飛落,人皆悚栗,先生振威大喝,其石屹然而止。山間樵蘇者歡唿作禮,遠近服其神變。又或餐瓦石,或現二首坐庵中。……九年己醜四月,寧海周伯通者,邀先生住庵,榜曰金蓮堂,夜有神光照耀如晝,人以為火災,近之,見先生行光明中。……至登州,遊蓬萊閣下觀海,忽發颶風,人見先生隨風吹入海中,驚訝間,有頃複躍出,唯遺失簪冠而已,移時,卻見逐水波泛泛而出。或言先生目秀者,即示以病眸;或誇先生無漏者,即於州衙前登溷。凡為變異,人不可測者,皆此類也。……於寧海途中,先生擲油傘於空,傘乘風而起,至查山王處一庵,其傘始墮,至擲處已二百餘裏也。……與眾別曰:‘我將歸矣!’眾乞留頌。先生曰:‘我於長安欒村呂道人庵壁上書矣。’枕左肱而逝。眾皆號慟。先生複起曰:‘何哭乎?’於是唿馬公附身密語。……銘之曰:鹹陽之屬,曰大魏村,山川溫麗,實生異人。幼之發秀,長而不群,工乎談笑,妙於斯文。又善騎射,健勇絕倫。以文非時,複意於武,勘定禍亂,誌欲斯舉。文武二進,天不我與……”
碑文中敘述王重陽許多希奇古怪的事跡,自然不可盡信,喝斥飛岩、口嚼瓦石、墮海不溺、擲傘飛行等等,或許是他顯示一些武功,而傳聞者加以誇大。人家說他內功深厚,不必大小便,他即刻在官府衙門前當眾大小便,作風十分幽默。
清末廣東東莞陳友珊著有《長春道教源流》八卷,考證王重陽曾起兵與金兵相抗,其中說:“王重陽,有宋之忠義也……據此則重陽不惟忠憤,且實曾糾眾與金兵抗矣。金時碑記,有所忌憚,不敢顯言。”
全真七子
全真七子都名顯當世,他們的事跡在碑文或書籍記載中流傳下來。碑文和書籍都很多,重要的書籍有《曆世真仙體道通鑒》、《七真年譜》、《終南山祖庭仙真內傳》、《甘水仙源錄》、《金蓮正宗記》、《金蓮正宗仙源像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