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笑不像皇帝平日權衡利益時,透著諷刺意味或是寒意的微笑,眼睛餘光瞥到一眼的巾幗宰相麵色不變,老老實實低著頭,心裏卻想到的是高宗皇帝還在時候,她在陛下臉上看見過的微笑。


    還透著點活人氣,帶著點真心的笑意。


    ——多好。


    上官婉兒這麽想著,又看了一眼天幕。


    她覺得婦好的存在確實值得她,也值得陛下笑一笑的。


    武則天動了動手指,略帶著點稀薄的遺憾,她虛空舉杯:


    本該酒逢知己千杯少的,但場麵不妥,此刻便遙敬一杯心意。


    【妲己確確實實隻是個普通的寵妃,她沒那麽偉大,沒有婦好那樣的權力與地位,也沒有那麽惡毒,沒有史書詬病汙衊千年的罵名。


    她的兄弟蘇忿生後來成為了蘇國的國君,本和周國沒有多少瓜葛的人,在武王翦商之後,卻被任命為周朝的司寇,主管王朝的刑罰。


    她的兒子武庚,或者說祿父、錄子聖被武王指定為帝辛的繼承人,繼續在殷都擔任商王。


    這一切的起源,大概便在於她曾經對周人的那一段恩情。】!


    第156章 番外1 商周


    ——太地獄笑話了。


    有人實在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冷氣,兩眼無神呆滯著抖了抖身子,試圖把渾身的雞皮疙瘩給抖消下去。


    這妲己亡國禍水的名頭……好像突然就罵不下去了?


    因為要是繼續罵的話,那豈不是就和真正的翦商團隊糾纏上了關係。反而顯得妲己跟什麽忍辱負重就等待著一朝背刺的臥底一樣。


    莫名其妙地,之前甩到她頭頂上的鍋還得分出些給周人頂了?


    ——救大命。


    「我記得武庚後來造反了?」


    還有人還是下意識想為自己的既有認知找一些可以辯護的點,但問題剛問出來沒多久,就被身邊的人捂住了嘴:


    醒醒,人都被滅國了還不允許對方造反嗎?聽後世人的語氣,哪怕牧野之戰的時候,周的硬實力也沒商強,那人當上商王之後不甘心決定造反,不管從邏輯甚至道德來講,都沒什麽大的毛病吧。


    這都要拿出來挑毛病,要是後世人聽得到,那可真的是太丟人現眼了。


    【羑裏之囚結束後,周昌和他的兒子們應該還是繼續在殷都逗留了一段時間。


    這次堪稱血腥危險的體驗,讓文王深切體味到了身為一個人牲,殫心竭慮隻求存活的掙紮不易。很難說他是否因為這樣特殊的體驗,才開始萌發了翦商之謀。


    我們唯一可以根據《易經》所猜測的是,周昌因為牢獄之災的壓力,已然在思想上完成了初步的邏輯閉環。在未來他世界觀的構造中,他最終會給出殷商終會滅亡崩潰,而天命即將降臨周國的美好祈願。


    命運的齒輪轉動到了第一個關鍵的節點。】


    ——所以這世上到底有沒有天命?


    有一些思想家和學者開始思考。


    後世人是永遠堅稱自己並不相信的,但神神叨叨起來卻也不特別在意用上一些類似的詞彙。而耳濡目染下,他們多少也受了些後世人的影響,但天幕的存在本身就仿佛是和後世人說法相對立的一種悖論,讓他們始終秉持著一種猶豫的懷疑。


    於是思維在腦海中不斷碰撞,思想在對立中不斷摩擦,一代代人試圖解釋和完善他們理解中的世界觀。


    ——文明發展的火花就在這樣的活動中迸發閃耀。


    【讓我們請出接下來的一個重要人物:


    文王的長子伯邑考,或者說,周邑。】


    「?周易,什麽周易?」


    有走神沒認真聽得人當場鬧了笑話,一臉懵逼:「我知道文王演周易,但怎麽著也不至於把周易當文王親兒子看吧?」


    ——神他媽諧音梗的周易。


    「你但凡看一眼天幕怎麽寫的呢。」實在看不下去的旁人出口吐槽。


    人書不分可還行!


    【伯是他在兄弟裏麵的排行,而考的本意是父,後代周王雖然不是他的血脈卻如是尊稱他,應該是尊重他身為文王原定繼承人的身份。所以伯邑考這三個字中,大概隻有邑才是他的名字。


    而現代學者經過研究之後,還給出過一個大膽的看法:


    已知周發,也就是武王,後來娶了呂尚,也就是我們熟悉的直鉤釣魚薑太公的女兒作為王後。這位武王後後來有記錄被稱為邑薑。


    在這個稱唿中,薑字是很好理解的:


    呂尚的族姓就是薑,之所以喊他呂尚是因為他的氏是呂。而在西土,男子稱氏,女子稱姓。


    又根據商人傳統——呂尚的家族身上有著很明顯的商朝烙印,他們的取名都隨商人習慣,用的是天幹地支的日名,後來的薑姓齊國便稱唿呂尚為「祖甲齊公」,證明他的日名是甲——女子的姓會被放在最後。


    就拿婦好來舉個例子:婦是商人對她王後地位的尊稱,好才是她的姓。她又被叫做後母辛,後母同樣是地位尊稱,辛是她的日名,證明了她的商人血統。


    所以呂尚的女兒被叫做x薑是完全合理的,但問題在那個邑字。】


    孔子突然嘆了一口氣。


    「東周以後,世上通曉周禮的人又還能有多少呢?」


    「男子稱氏,女子稱姓。這樣基本的規則,後世人卻還要公開強調,並且自己也犯過幾迴錯誤而不覺得有什麽關係。」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歷史觀影從景帝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浮笙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浮笙閑並收藏歷史觀影從景帝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