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會將獻祭所用過後剩下的牲畜和人的肢體進行懸掛展示,尤其是人牲的頭顱,常常會被懸掛於房屋外側的屋簷之下,某種意義上頗有伊藤潤二來寫風鈴的既視感和驚悚感。


    這樣的舉措當然也不是紂王的首創。可不論是隻有紂王時期周人才有辦法記錄下這樣的記載,還是周人為了安撫商代遺民,維繫諸侯間關係,將商人所有的血腥傳統全都一股腦扔到帝辛一個人頭上去,他被迫頂上這個帽子也不算理虧。


    同樣的道理還有被認為是紂王首創的「炮烙之刑」,說什麽為博妲己一笑而誕生的刑罰。其實這應當隻是商人慣用的「燎祭」或者「燔祭」之禮,用火以燃燒祭品進行祭祀,隻不過祭品是人而被誤解為一種刑罰。


    ——盡管也好不到哪裏去,古代血腥人祭的傳統要我們用現代人的道德去理解認同還是太恐怖了一點。】


    文人:……您還知道啊!


    怎麽說呢,對紂王個人的惡感詭異下降了,但對商代整個朝代的恐懼微妙上升了……兩相增減等於壓根沒什麽變化甚至有一種敬而遠之的衝動……


    【但既然你帝辛都是商王了,給自家子民背背黑鍋不是基操嗎(搖頭晃腦)或者說,都是當君主的人了,給屬下或者不知道什麽東西背黑鍋不是一種基操嗎?


    眾所皆知,所有皇帝都自帶一種背鍋俠屬性。】


    秦·「萬惡之源」·始皇帝·嬴政:……


    漢·「有亡秦之禍」·孝武皇帝:劉徹:……


    唐·「改史第一人」·太宗文皇帝·李世民:我當初(未來)就多餘好奇那一句實錄記載!!


    【但是,紂王作為一個亡國之君,他的統治是絕不可能沒有分毫問題的。


    或者說,這世上本就沒有十全十美的人,都有著他們的局限性。哪怕是我們最終評價褒大於貶的千古一帝們,我們都不可否認他們身上存在的一些弊端。


    哪怕有一些政策,我們會評價為「步子扯太大」「超越了時代」,仿佛真的應該為他們的「真知灼見」而滿懷惋惜。


    但實際上我們應該知道的是,所謂「領先時代半步是天才,領先時代一步是瘋子」,不過是對失敗者的委婉寬慰。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瘋子」,我們該全心全意地去誇讚他。


    很簡單,沒辦法認識到政策與當下的不相適宜,沒辦法認識到當前時代的真實和基礎,沒辦法實事求是,因時而變,腳踏實地將理想完成為現實的人,勢必永遠是沒有辦法成功的,也不值得被歌頌的。


    所以王莽不是什麽穿越者,無數的巧合將這個製度唯美主義者,復古學派的狂熱追隨者包裝成一個與真實的他背道而馳的先進的天才。本質不過是人類對於美好社會的期望亙古不變的樸素純潔。


    所以楊廣不是什麽彪炳千古,李世民都活該感謝他的赫赫大帝。過於宏大的敘事將最根本的失敗原因包裹地過於渺小,無數雙眼睛忽視了血淚的吶喊,而那是將會索命的鎖鏈,註定要將仇恨者一同拖入深淵。


    ——你看,這何嚐不是一種因果輪迴報應不爽。


    紂王當然也該有自己的報應。】


    李世民唇角的笑意淡了下來。


    這個懷裏還抱著長子,身邊還坐著愛妻的年青皇帝,此刻身上那種仿佛天生的灑脫之氣減弱了幾分,換上的是更為嚴肅或者說莊重的神情,霎時便從一個丈夫、一個父親的身份中轉換開來,成為了一個皇帝。


    他安靜地聽著,哪怕在聽見和他有過後世風評齟齬,讓他實打實生了一段時間悶氣的楊廣再被後世人拉出來出場的時候,眉梢也不曾被驚動哪怕一下。


    直到後世人與此相關的話語暫告一段落,明眼人都可分曉接下來是對紂王失敗的剖析,他才從靜默中遲鈍地恍然,長舒出一口嘆息。


    「受教了。」他誠懇地對天幕如是說道。


    這是對天幕鬼神般出現給予他聽聞上下五千年歷史為鑑的感謝,是對後世人出於他們不知情的情況樂於分享知識的感嘆,更是對後世那樣一個可以為後世人培養知識和三觀的時代和後世人所學習拜讀過的無數璀璨先賢的感嘆。


    ——多美好啊,他有時真的會帶著點悵惘地如是嘆息道。


    他的大唐當然很好,他為這個朝代一手帶來了貞觀之治,為接下來的盛唐鋪墊好了奏章的序幕。


    他看到了盛世的繁華,聆聽見唐詩在短短數十年的時間裏光輝奪目壓倒了一片文學的領域,欣賞到一種風華和理念,在幾千年後的時代依舊有餘音迴響不絕。


    他為這樣的唐朝感到驕傲,他深愛著這樣一個幾乎可以稱得上由他一手締造的時代。這點毋庸置疑,哪怕後世的美好讓他都時而忍不住心生嚮往,他心中大唐的地位也不可能動搖分毫。


    但他當然會嘆息,因為他也見到了安史之亂的動盪,見到了「國破山河在」的殘破,見到了涇源之叛甘露之變,七世皇帝由宦官廢立的時局。


    ——他的大唐還可以變得更好一點啊。


    後世人已然為他或多或少指明著一條道路,不是嗎?


    李世民垂落下自己的眼,看著懷中的長子。


    【首先糾正一個謬誤,一個鍋其實應該讓周人自己背好的謬誤。


    紂王被周人罵不留心尊重祭祀,等於紂王廢除人殉了嗎?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歷史觀影從景帝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浮笙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浮笙閑並收藏歷史觀影從景帝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