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對上上首趙光義那張不變的笑臉,不少仿佛找到了主心骨一樣的官員,腰杆子又挺直了起來:
後世人自己不都說了嗎?他們這麽做是因為他們是從兵荒馬亂的戰亂中走出來的啊!
亂世之中誰還有閑心顧及天下大眾,能保全自身就算得上不錯了。他們這不過是人之常情,有何難堪的!
甚至有些人還因為前麵對於這位的調侃,在心裏暗戳戳諷刺道:就連當今這位皇帝陛下,你要說他心裏有多少天下麽?
恐怕也沒有吧!
倒是也有些官員被後世人一語點醒,默然低首反省起自己先前的行徑,若有所悟的模樣:
他們此前的唯唯諾諾,是因為時代的局限,為個人生存計,可以不多做責怪。然而時過境遷,在眼下這個雖然還稱不上多好,甚至為後世人唾棄鄙夷的朝代。
他們難道真的不可以,比原本未來上的自己,多做一些事情嗎?
趙光義把下方一切看在眼裏,嘴角笑著的弧度,微乎其微地多出了幾分諷刺。
—
「道教……道教。」
趙煦擰著眉敲著手邊的桌麵,對著突然被扯進來的宗教陷入沉思。
道教是太/祖開始欽定的國教,其在趙宋一朝的地位因為皇帝的庇佑而有目共睹。盡管趙煦本人對於天尊的信仰隻能算得上禮貌式的尊敬,他卻也知道自己身邊就有著不少信徒。
別的都不用扯遠,他十一弟趙佶不就是個活生生的案例?
——等等
他頓住了手上的動作,一個此前被他忽略過去的問題,此刻因為道教的話題,不經意間勾起了皇帝陛下的迴憶。
如若他真的年壽不豐,又恰好子嗣艱難——那麽他之後該是誰繼位?
不好的預感瞬間籠罩住他的全身,臉色又蒼白了幾分的皇帝,匆匆在腦海中迴憶起先前後世人泄露的訊息。
熙豐變法還能被後世上溯為北宋滅亡的禍源,那相比北宋的亡國之君離他的時日並不算遙遠。後世人講南宋聯元滅金的時候,說對方比「徽宗」聰明一點,也就是說那徽宗就是那個聯金滅遼的皇帝——亡國之君。
徽,善也。諡法上說,元德充美曰徽。
一個皇帝,最能為人稱道的竟然是品行方麵的善良。這本身就是一種諡法家常用的不動聲色的貶低。對應上對方亡國之君的名頭,確實算不上冤枉。
然而趙煦隻感覺自己的心髒加速著砰砰直跳,敲鼓般的響聲直刺入耳膜的深處,刺激著趙家人本來就稱不上安定的神經。
除了以上的解釋外,徽字的本意是琴上的三股繩,於是後來引申為文人彈琴。
……他有個弟弟。
趙煦顫抖的手,慢慢抓緊了自己的衣袖。
一個自幼就愛好筆墨丹青,對騎馬射箭,蹴鞠遊戲之類的享樂之事無一不通,對於奇花異石、飛禽走獸也是來者不拒的弟弟。
雖然聽上去沒用了一點,然而誰叫他是前任皇帝為數不多長大的兒子,是趙煦為數不多的弟弟。
作為一個親王,他的縱情聲色,輕佻紈絝都是可以被皇帝容忍的——趙佶好歹還玩出了點成就,擅長書畫金石這樣的風雅之物,說出去總比別家混日子的好聽。
都是草包,好歹趙佶是個看起來賞心悅目,對著趙煦也頗為聽話乖順乃至於頗為親近的漂亮草包弟弟。
趙煦努力想讓自己不要往那個方向猜測:趙佶不是他剩下弟弟中最為年長的,和他也並非同母,浪蕩荒唐的名聲全京城應該都有所耳聞。
就算他早死了,挑選皇位候選人也不可能挑上他的頭上。
然而,然而……
凡事難道不就該害怕一個萬一嗎?
他很難不想起宮中那個傳言,那個說父皇在趙佶出生之前夢見了李後主,所以對方是後主轉世的傳言。
那本是宮人們私下用以說明端王為何風流的調笑之言,此刻卻平添了三分因果輪迴的殘酷。
——萬一,萬一趙佶,真的像李煜那樣,作為一個不擅長當皇帝的存在,反而登上皇位了呢?
畢竟再多的理由與藉口,都敵不過上天的巧合。如是比他更合適的人選都先一步逝去,或是有人硬要強求呢?
趙煦木著一張臉。
……徽字還有另一個引申義。
叫做被捆綁——囚禁。
【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就能夠知道,為什麽王安石變法的前提,一定要提慶曆新政了。
因為正是他們,是以範仲淹為首的新一代士大夫群體上升到了重要職位,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為代表,有著強烈歷史使命感的新風尚,才隨著改革的風聲席捲了上下。】
筆走龍蛇,翩躚的墨跡暈染開宣紙模樣的畫麵,「慶曆新政」四個大字,終於姍姍來遲。
而隨之而來的,是一篇讓在場宋人,不論此前是否已經看過,此刻卻都忍不住伴著悠然響起的樂聲重又沉浸進去的名篇大作。
——《嶽陽樓記》
浩浩湯湯,是無邊無際的江水連綴住遠山的形影,繼而陰晴的變換帶動湖光山色的漣漪,萬千的氣象展現在遷客騷人的眼中。
俄而淫雨霏霏,怒吼的寒風伴著滔滔濁浪沖向雲霄,在虎嘯猿啼之聲中,日也頹了,星也倦了,山嶽的影子自淹沒進黑暗中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後世人自己不都說了嗎?他們這麽做是因為他們是從兵荒馬亂的戰亂中走出來的啊!
亂世之中誰還有閑心顧及天下大眾,能保全自身就算得上不錯了。他們這不過是人之常情,有何難堪的!
甚至有些人還因為前麵對於這位的調侃,在心裏暗戳戳諷刺道:就連當今這位皇帝陛下,你要說他心裏有多少天下麽?
恐怕也沒有吧!
倒是也有些官員被後世人一語點醒,默然低首反省起自己先前的行徑,若有所悟的模樣:
他們此前的唯唯諾諾,是因為時代的局限,為個人生存計,可以不多做責怪。然而時過境遷,在眼下這個雖然還稱不上多好,甚至為後世人唾棄鄙夷的朝代。
他們難道真的不可以,比原本未來上的自己,多做一些事情嗎?
趙光義把下方一切看在眼裏,嘴角笑著的弧度,微乎其微地多出了幾分諷刺。
—
「道教……道教。」
趙煦擰著眉敲著手邊的桌麵,對著突然被扯進來的宗教陷入沉思。
道教是太/祖開始欽定的國教,其在趙宋一朝的地位因為皇帝的庇佑而有目共睹。盡管趙煦本人對於天尊的信仰隻能算得上禮貌式的尊敬,他卻也知道自己身邊就有著不少信徒。
別的都不用扯遠,他十一弟趙佶不就是個活生生的案例?
——等等
他頓住了手上的動作,一個此前被他忽略過去的問題,此刻因為道教的話題,不經意間勾起了皇帝陛下的迴憶。
如若他真的年壽不豐,又恰好子嗣艱難——那麽他之後該是誰繼位?
不好的預感瞬間籠罩住他的全身,臉色又蒼白了幾分的皇帝,匆匆在腦海中迴憶起先前後世人泄露的訊息。
熙豐變法還能被後世上溯為北宋滅亡的禍源,那相比北宋的亡國之君離他的時日並不算遙遠。後世人講南宋聯元滅金的時候,說對方比「徽宗」聰明一點,也就是說那徽宗就是那個聯金滅遼的皇帝——亡國之君。
徽,善也。諡法上說,元德充美曰徽。
一個皇帝,最能為人稱道的竟然是品行方麵的善良。這本身就是一種諡法家常用的不動聲色的貶低。對應上對方亡國之君的名頭,確實算不上冤枉。
然而趙煦隻感覺自己的心髒加速著砰砰直跳,敲鼓般的響聲直刺入耳膜的深處,刺激著趙家人本來就稱不上安定的神經。
除了以上的解釋外,徽字的本意是琴上的三股繩,於是後來引申為文人彈琴。
……他有個弟弟。
趙煦顫抖的手,慢慢抓緊了自己的衣袖。
一個自幼就愛好筆墨丹青,對騎馬射箭,蹴鞠遊戲之類的享樂之事無一不通,對於奇花異石、飛禽走獸也是來者不拒的弟弟。
雖然聽上去沒用了一點,然而誰叫他是前任皇帝為數不多長大的兒子,是趙煦為數不多的弟弟。
作為一個親王,他的縱情聲色,輕佻紈絝都是可以被皇帝容忍的——趙佶好歹還玩出了點成就,擅長書畫金石這樣的風雅之物,說出去總比別家混日子的好聽。
都是草包,好歹趙佶是個看起來賞心悅目,對著趙煦也頗為聽話乖順乃至於頗為親近的漂亮草包弟弟。
趙煦努力想讓自己不要往那個方向猜測:趙佶不是他剩下弟弟中最為年長的,和他也並非同母,浪蕩荒唐的名聲全京城應該都有所耳聞。
就算他早死了,挑選皇位候選人也不可能挑上他的頭上。
然而,然而……
凡事難道不就該害怕一個萬一嗎?
他很難不想起宮中那個傳言,那個說父皇在趙佶出生之前夢見了李後主,所以對方是後主轉世的傳言。
那本是宮人們私下用以說明端王為何風流的調笑之言,此刻卻平添了三分因果輪迴的殘酷。
——萬一,萬一趙佶,真的像李煜那樣,作為一個不擅長當皇帝的存在,反而登上皇位了呢?
畢竟再多的理由與藉口,都敵不過上天的巧合。如是比他更合適的人選都先一步逝去,或是有人硬要強求呢?
趙煦木著一張臉。
……徽字還有另一個引申義。
叫做被捆綁——囚禁。
【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就能夠知道,為什麽王安石變法的前提,一定要提慶曆新政了。
因為正是他們,是以範仲淹為首的新一代士大夫群體上升到了重要職位,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為代表,有著強烈歷史使命感的新風尚,才隨著改革的風聲席捲了上下。】
筆走龍蛇,翩躚的墨跡暈染開宣紙模樣的畫麵,「慶曆新政」四個大字,終於姍姍來遲。
而隨之而來的,是一篇讓在場宋人,不論此前是否已經看過,此刻卻都忍不住伴著悠然響起的樂聲重又沉浸進去的名篇大作。
——《嶽陽樓記》
浩浩湯湯,是無邊無際的江水連綴住遠山的形影,繼而陰晴的變換帶動湖光山色的漣漪,萬千的氣象展現在遷客騷人的眼中。
俄而淫雨霏霏,怒吼的寒風伴著滔滔濁浪沖向雲霄,在虎嘯猿啼之聲中,日也頹了,星也倦了,山嶽的影子自淹沒進黑暗中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