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韓琦站了出來。


    變法派中最年輕,以未到不惑之年的年紀就躋身樞密副使,成為仁宗指定的輔臣中樞格局中的重要人物,性情比起旁人更為直接銳氣些的韓相公罕見在朝堂上露出一個笑來。


    「唐末本有此弊,而太/祖太宗本因我朝初定之際,人心不穩,上下未定,雖有心革之,卻不得不稍緩為之。」


    屁話!


    保守派官員在心裏一個大白眼就翻了過去。


    誰不知道那兩位當時忙著坐穩自家皇位,打壓武將省得他們動不動想要犯上作亂造反搶皇位啊。文官當時本來就因為戰亂和五代不重文風沒有多少,他們想沒想到冗官那層上去還不一定呢!


    「而如今太平盛世,」能當宰輔的人,哪怕再年輕,睜眼說瞎話也是張口就來麵不改色:「陛下更該趁承平之際,紹祖宗之德,接續其業啊!」


    所以明黜升、抑僥倖、精貢舉、擇官長吧!


    看著笑意吟吟的韓琦和他身後不少官員難看的臉色,讀出了對方言下之意的趙禎:……


    韓相公,您這抓時機的功夫,確實很出色啊……


    【其二就是大家眾所皆知的藩鎮問題。


    藩是「保衛」之意,鎮是指軍鎮。唐廷設置軍鎮,本來是為了保衛自身的安全。直到李隆基大量擴充防戍軍鎮,設立節度使,把天寶十節度搞出來之後才開始翻車,走向了安史之亂。


    這些節度使長期在邊地擔任一個職務,在邊地自成一霸,因此與士兵關係十分密切。


    五代十國唱主角的便是這些節度使,他們將募兵之中的精銳作為親兵,稱牙兵,牙兵中再選精銳,稱為義子,層層形成了將領之間的一種裙帶關係。


    而安史之亂結束後,這種藩鎮割據的現象也並未消失。


    曾經作為安史舊部的河北三鎮依舊不肯實際服從於唐朝廷,在其周圍和西北內地大設藩鎮試圖製衡的政策也沒能成功,反而導致了一種藩鎮林立,中央政府政令不出京門的尷尬局麵。


    唐德宗對其的打擊更是直接引發了涇源之叛,使得禁軍權力被交予宦官,宦官因此得以掌權,埋下了唐末宦官專權的禍根。


    也就唐憲宗時期平定了西川之亂,又在十幾年裏接連平定淮西等鎮,使得中央可以收歸權力,行政力量得以下達地方,成就了「元和中興」,但河北三鎮到底也隻是形式上的統一。】


    這一段完全講的是唐朝,並且是他們宋朝一直堅定牴觸迴避的方麵,宋人的神經倒是放鬆了不少。


    至少在藩鎮和宦官問題上,宋朝官員們可以說非常有自信,表示自己不會犯下相同的錯誤,也不會給同僚藉機發揮、陰陽怪氣的機會!


    難得緊繃的神經可以放鬆些許,他們也就把光幕所說的前朝之事當做緩和心神的話題,讓朝堂上的氛圍變得和睦一些。


    主持過《新唐書》修撰的歐陽修,比起隻把史學當做雜談賞玩的旁人來說,就更對這段歷史了如指掌:「憲宗皇帝,唉。」


    他一邊講一邊還不忘可惜地搖搖頭:「剛明果斷。繼位之初能夠慨然發慎,立誌平定僭叛,任用忠謀,不惑群議,最終使得強籓悍將皆欲悔過而效順,唐朝的威令也幾欲可以重振。」


    司馬光也聽見了他的唏噓,同樣精通經史,此時還正好在續寫自己曾經獻上的《通誌》,因此為歐陽修所賞識大力推薦的文人接上了他的話頭。


    「但正如玄宗皇帝一般前明後暗,到了晚年的時候信用非人,篤信神仙丹術,終為宦官小人所害。」


    「所以啊,小人之能敗國也,不必愚君暗主,雖聰明聖智,苟有惑焉,未有不為患者也。」


    歐陽修贊同地點點頭,頗為感慨地將自己在《新唐書》中寫下的議論搖頭晃腦著重又講述闡發了一遍。


    然後看著司馬光一時尷尬,欲說還休的神色,他將句子重又品味一遍,才後知後覺發現自己這話的歧義。


    歐陽修:焯


    他沒有在拿唐憲宗內涵今上的意思,更沒有在內涵介甫是個蠱惑君上的小人的意思啊!!


    頂著保守派們半是驚愕半是驚喜的眼神,他忍不住扯了扯嘴角,恨不得迴到說這話之前捂住自己這張總是莫名其妙說錯話的嘴。


    《朋黨論》已經無辜坑害範公一次,這迴怎麽還要再用《新唐書》無辜坑害介甫一次?!


    他本意是聊聊前朝事轉移同僚注意點啊!


    王·沒關注這邊動靜·安·沉浸自己世界·石:(突然又被暗戳戳圍觀)


    ?


    咋迴事,又突然看我。操心點自家事不行嗎?


    目睹一切的趙頊:樂。


    歐陽相公那張嘴啊,那可真的是……嘖嘖嘖。


    【這些藩鎮對於地方的影響還不止於割據這麽簡單。


    一方麵,他們大多由胡人或者武將統管。


    作為地方利益集團,他們搜刮財務主要目的在於擴充手下勢力和自己的奢侈享受,並沒有統一天下的雄心,於是便不在乎體恤百姓、發展建設,地方經濟因此遭受到了嚴重破壞。


    而另一方麵,因為鎮將是武夫,不講求道義文化、所以從唐末到五代,最起碼北方的文化水準是在不斷下降的,胡化現象更是頗為嚴重。


    這一點發展到了宋代,就成了黨爭甚至南北對立的前身。】


    朝堂上偏向輕鬆,甚至因為歐陽修鬧出來的有點搞笑的事情還有些歡樂的氣氛,瞬間又尷尬起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歷史觀影從景帝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浮笙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浮笙閑並收藏歷史觀影從景帝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