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老曹家沒有糊塗蛋!
—
孫權嘖了嘖嘴:「原則上。」
秉持著自己被子孫噁心到了也不能讓別人家好過的理念,他玩味地開始摳字眼:「既然都是原則上了,那麽實際上肯定不會如此操作的啦。」
「畢竟一看背景,誒,全都是熟悉的人呀,那麽自然而然就信重起來了不是嗎?這家世這一項,不就在旁人眼中越來越重要了嗎?」
周瑜看著他,有些欲言又止:
可是你自己難道不也是這樣?
「所以至尊以後也不要對循兒胤兒他們寵愛太過了。」
斟酌了一會言詞,想起孫權先前破防的模樣,心下到底軟了半截,周瑜開口的語氣也就稱得上和緩。
「畢竟至尊也不想看見東吳變成晉朝那副模樣吧?」
孫權:……
有種自己內涵到了自己,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錯覺。
【結果到了曹芳的時候,或者準確說,是當時發動了高平陵政變之後,成功掌握了曹魏大權的司馬懿手上,事情發生了轉變。】
曹操:……
很好。
也許是前麵晉朝的含量並不算少,麵對這個最終的結果,曹操隻感覺自己竟然都生不出幾分意外的情緒,反而平淡地接受了下來。
不止是司馬懿的後人作妖,他本人也逃脫不了幹係是吧。
他很平靜地這般想著,臉上的表情都沒有發生什麽變化。
那他也不用糾結顧惜司馬懿本人的才幹了。
【他在州也增設了大中正一職,在加強中央對於選官權的把控的同時,因為坐鎮中央的本身就已經是坐大的世家門閥,給予了世家大族操控選官權的權力。
隨著這種情況進一步發展,地方上的世家固然因此衰落下去,而中央的勢力,卻一發不可收拾地壯大起來。
兩晉時期,名門出身的名士,弱冠之年就已然憑藉門第而得中正高品,成為了皇帝的近臣或者重臣的現象絕不罕見。
在可考的西晉入仕的192人中,憑藉門第直接入仕的有56人。到了東晉則更為離譜,入仕的209人中,門第直接入仕的甚至上升到了118人。
所謂「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九品中正製確立的本意已經蕩然無存,稱得上一句有名無實,成為了世家大族為自家子弟前途、家族利益謀取的一塊遮羞布而已。】!
第93章
「所以,這就是後世人對晉朝鄙夷的原因……之一?」
曹操沉吟著陷入思考,本出口的猜測到了話尾還是給自己留下了些許餘地。
可是這個猜測在得出的同時就足夠引起他的深思,讓他反覆咀嚼揣摩著背後透露出來的意思。
「皇帝和世家共治天下,這當然相當荒謬。」
他跟著腦海中的思緒,有一搭沒一搭地敲著案幾。
沒有一個大權在握的實權皇帝可以容忍下這樣的局麵,甚至不需要真正的實權,他看劉協的時候,都能夠在他時而沒有遮掩完全的眼神中看出一份隱忍著的情緒。
在第一次看見那種眼神的時候,曹操就知道自己沒有退路了。
哪怕是自登基以來都沒認真掌握過幾天真正皇帝所該擁有的權柄的劉協,在發覺自己的權力和地位被人所客觀威脅到的時候,他的反應也是足夠強硬的。
結果那群東晉皇帝?門閥政治都出來了,該不會皇帝的威嚴和地位連劉協都不如?
這怎麽不算徹底的荒謬呢。
「但是,豪強的發展……」
他難免有些困擾,為著所謂的上升渠道和階層流動性:官宦世家的出現,他們看得實在太多了。
舊的勢力不合人意,那就扶持一幫新人。用後世人的話來說,就是新的世家取代舊的世家,反反覆覆,權勢顯赫的人物各有不同,但歸根到底,每次都有新的家族崛起。
畢竟他們需要人才,需要擁有足夠知識和才能,足以治理一方乃至於國家的人物。
很遺憾,這樣的人,背後十有八九都要有一方勢力的支持。
「那麽後世人是怎麽控製這種情況發生的呢……?」
沒有人迴應,室內隻有曹丞相一人沉默的遐想。
【話題好像扯開太遠,我們先把時間線往前麵迴撥,迴到曹操的時代,那個三國還沒真正建立起來的時代。】
眾人:……
謝謝,後世人你要是不提,我們都已經默認你要開始講那晉朝了。
「那曹孟德有什麽好看的。」
孫權原本心情複雜地想要聽一聽那東晉到底還能鬧出什麽樣的笑話來,到底有沒有把他的建業給玷汙了(順帶正在思考,自己未來到底是把哪座城的名字改成建業了)。
結果冷不丁就被天幕給帶迴他們已知的過去,於是到底有些興致缺缺起來。
【我們之前講到曹操遭報應了成功被背刺,差點一蹶不振投靠袁紹,好不容易才重新調整好心態,準備和呂布重新作戰。
在這個時候,他做出了可能是對整個曹魏政權來說,最意義非凡的一個決策:
奉天子以討不臣。】
劉備:……
他曹操那狼子野心,還好意思稱唿這個決策叫做奉天子?
【比起後世人更為熟悉的「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句話,我其實還是更偏向於上麵那個說法。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
孫權嘖了嘖嘴:「原則上。」
秉持著自己被子孫噁心到了也不能讓別人家好過的理念,他玩味地開始摳字眼:「既然都是原則上了,那麽實際上肯定不會如此操作的啦。」
「畢竟一看背景,誒,全都是熟悉的人呀,那麽自然而然就信重起來了不是嗎?這家世這一項,不就在旁人眼中越來越重要了嗎?」
周瑜看著他,有些欲言又止:
可是你自己難道不也是這樣?
「所以至尊以後也不要對循兒胤兒他們寵愛太過了。」
斟酌了一會言詞,想起孫權先前破防的模樣,心下到底軟了半截,周瑜開口的語氣也就稱得上和緩。
「畢竟至尊也不想看見東吳變成晉朝那副模樣吧?」
孫權:……
有種自己內涵到了自己,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錯覺。
【結果到了曹芳的時候,或者準確說,是當時發動了高平陵政變之後,成功掌握了曹魏大權的司馬懿手上,事情發生了轉變。】
曹操:……
很好。
也許是前麵晉朝的含量並不算少,麵對這個最終的結果,曹操隻感覺自己竟然都生不出幾分意外的情緒,反而平淡地接受了下來。
不止是司馬懿的後人作妖,他本人也逃脫不了幹係是吧。
他很平靜地這般想著,臉上的表情都沒有發生什麽變化。
那他也不用糾結顧惜司馬懿本人的才幹了。
【他在州也增設了大中正一職,在加強中央對於選官權的把控的同時,因為坐鎮中央的本身就已經是坐大的世家門閥,給予了世家大族操控選官權的權力。
隨著這種情況進一步發展,地方上的世家固然因此衰落下去,而中央的勢力,卻一發不可收拾地壯大起來。
兩晉時期,名門出身的名士,弱冠之年就已然憑藉門第而得中正高品,成為了皇帝的近臣或者重臣的現象絕不罕見。
在可考的西晉入仕的192人中,憑藉門第直接入仕的有56人。到了東晉則更為離譜,入仕的209人中,門第直接入仕的甚至上升到了118人。
所謂「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九品中正製確立的本意已經蕩然無存,稱得上一句有名無實,成為了世家大族為自家子弟前途、家族利益謀取的一塊遮羞布而已。】!
第93章
「所以,這就是後世人對晉朝鄙夷的原因……之一?」
曹操沉吟著陷入思考,本出口的猜測到了話尾還是給自己留下了些許餘地。
可是這個猜測在得出的同時就足夠引起他的深思,讓他反覆咀嚼揣摩著背後透露出來的意思。
「皇帝和世家共治天下,這當然相當荒謬。」
他跟著腦海中的思緒,有一搭沒一搭地敲著案幾。
沒有一個大權在握的實權皇帝可以容忍下這樣的局麵,甚至不需要真正的實權,他看劉協的時候,都能夠在他時而沒有遮掩完全的眼神中看出一份隱忍著的情緒。
在第一次看見那種眼神的時候,曹操就知道自己沒有退路了。
哪怕是自登基以來都沒認真掌握過幾天真正皇帝所該擁有的權柄的劉協,在發覺自己的權力和地位被人所客觀威脅到的時候,他的反應也是足夠強硬的。
結果那群東晉皇帝?門閥政治都出來了,該不會皇帝的威嚴和地位連劉協都不如?
這怎麽不算徹底的荒謬呢。
「但是,豪強的發展……」
他難免有些困擾,為著所謂的上升渠道和階層流動性:官宦世家的出現,他們看得實在太多了。
舊的勢力不合人意,那就扶持一幫新人。用後世人的話來說,就是新的世家取代舊的世家,反反覆覆,權勢顯赫的人物各有不同,但歸根到底,每次都有新的家族崛起。
畢竟他們需要人才,需要擁有足夠知識和才能,足以治理一方乃至於國家的人物。
很遺憾,這樣的人,背後十有八九都要有一方勢力的支持。
「那麽後世人是怎麽控製這種情況發生的呢……?」
沒有人迴應,室內隻有曹丞相一人沉默的遐想。
【話題好像扯開太遠,我們先把時間線往前麵迴撥,迴到曹操的時代,那個三國還沒真正建立起來的時代。】
眾人:……
謝謝,後世人你要是不提,我們都已經默認你要開始講那晉朝了。
「那曹孟德有什麽好看的。」
孫權原本心情複雜地想要聽一聽那東晉到底還能鬧出什麽樣的笑話來,到底有沒有把他的建業給玷汙了(順帶正在思考,自己未來到底是把哪座城的名字改成建業了)。
結果冷不丁就被天幕給帶迴他們已知的過去,於是到底有些興致缺缺起來。
【我們之前講到曹操遭報應了成功被背刺,差點一蹶不振投靠袁紹,好不容易才重新調整好心態,準備和呂布重新作戰。
在這個時候,他做出了可能是對整個曹魏政權來說,最意義非凡的一個決策:
奉天子以討不臣。】
劉備:……
他曹操那狼子野心,還好意思稱唿這個決策叫做奉天子?
【比起後世人更為熟悉的「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句話,我其實還是更偏向於上麵那個說法。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