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在這種相當於直接初生牛犢不怕虎,兒子幹脆和自己親爹搶權力的情況麵前,孫權竟然隻是稍微敲打了孫登一下,(可能)用寵愛孫和的方式讓他感到一點危機感。


    這還不夠寵啊?


    行吧,反正這件事還有後半段。


    孫登確實感覺到了親爹的限製和敲打。所以為了自己的太子之位穩固,在232年他二弟孫慮去世的時候,他趁機藉此為由直接從武昌跑迴了建業,並且賴著不走了。


    ——前提是,沒有孫權的旨意,他自己無詔跑迴去的。


    然後孫權沒有一點的追究和表示,同意了他的留下。】


    曹操:……


    他突然有點想收迴自己先前的發言。


    他感覺自己是不可能對一個兒子這樣寵的,江對岸那孫家小子好像沒他想得那麽冷靜精明的樣子。


    對自己並沒有多少自知之明的曹丞相如是說道。


    【……家人們,我再給你們一個時代背景的前提:


    在三國,不論是魏蜀吳哪一方,他們都是明文嚴禁官員隨意奔喪的。


    且不論蜀漢那邊,像劉禪這種,雖然沒什麽能力,但是對於諸葛亮的話好歹是真的在聽,基本按照當年《出師表》在安排的人,他在諸葛亮死後都不允許官員給他奔喪。】


    「……」


    諸葛亮聽見後世人的評價,一時竟有些五味雜陳的沉默。


    其實。他在心底找迴之前的論述,品味了幾番,最終無奈地嘆著氣承認:他心裏對於這個結果,竟然是有幾分預料的。


    畢竟在那宋朝之前的朝代,它們評價自己之時,用來強調的君上都是劉禪。


    諸葛亮隱隱可以猜到自己當時的地位,既然少主無能,性格也有些軟弱,麵對自己無法處理的政事,恐怕大部分都會全心交付給他吧。


    他,作為被主公託孤的對象,對於少主來說,應該也算是值得信任和親近的長輩了吧?


    可是啊,諸葛亮苦笑著搖了搖頭,握著羽扇的手更緊了幾分。


    劉禪很聽話,卻不夠聰明,不夠勇敢,沒有被他教導著走上一條明君的道路啊。


    ——怎麽偏偏在這件事情上,不足夠聽話呢?


    【就東吳自己內部的案例來看。有個叫孟仁的人,他為了給母親守喪離開了崗位三十五天,迴來之後差點就被孫權弄死,因為有人搭救才倖免於難,最後成功因此入選二十四孝。


    由此可見,在亂世你是真的得好好認真工作,因為上司各個都是效率至上的事業卷王,像奔喪這種原本和德行孝行緊密相連,在東漢應該被鼓勵的行為,在亂世都不值得太過重視。


    而孫登一不算給父母奔喪,他隻是死了弟弟;二不算普通官員,他身為太子留在武昌具有重要政治意義;三沒有孫權的首肯,完全屬於擅離崗位。


    放在其他疑心很重的皇帝手下,被扣上個謀反的帽子都可能不為過了。


    結果孫權這個疑心並不算低的人,最後什麽都沒說,跟孫登是他自己喊迴來的一樣,輕而易舉就放過去了。


    這種寵愛,是孫和那種「被弟弟姐姐進讒言汙衊」就失去的「寵愛」,能夠相比的嗎?】孫權:謝邀,當然不能夠比了。


    坐在身旁的周瑜向他投來了一個足夠銳利的眼神,分明臉上是帶著笑意,卻無端讓被注視著的孫權隻感覺不寒而慄。


    想要對於這種待遇表示不滿,但是細想又惱火地發現自己確實逃脫不了幹係的吳主咬了咬牙,半帶著悲憤迴復起後世人的問題來。


    他對於孫登那小子,已經是到了他自己都覺得是在溺愛的程度了吧?


    ——最起碼公瑾已經覺得是這樣,並且肯定打算事後和他好好算帳了。


    頗有種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感受的孫權眼神慢慢放空:


    他對孫登都寵愛成這個樣子了,要是那孫和真的寵愛冠絕諸子,比孫登還過分,那麽公瑾的火氣和教導,恐怕得更上一層樓了吧。


    所以,絕對,不可能再比孫登寵愛了。


    【至於孫登臨死之前推薦孫和為太子這件事,可信度也很微妙。


    因為不管他推薦還是不推薦,孫和作為孫權的三子,在二哥孫慮和大哥孫登接連離世的前提下,都已經具備了立儲的一大條件:居長。


    在孫權並沒有立後,差不多所有兒子都是庶子的條件下,當然是誰年齡最大被立為太子的可能性更高。


    孫登臨死之前還必須得囑託一句?有這功夫不如多為自己親兒子要點好處。】


    「那看來,孫和的勢力和孫登的,應該有不少都是重合的吧。」


    劉徹挑眉,一針見血指出這種說法最有可能誕生的來源。


    「因為前後兩位太子身邊圍繞的勢力都差不多,很容易就給人一種,前者將自己勢力託付給後者的錯覺。」


    但實際上,很有可能隻是前者身邊的人,主動選擇或者被迫選擇繼續追隨新的太子,以保持自己作為太子羽翼的顯赫地位而已。哪裏來得繼承這種說法呢?


    【而孫和還有一條記載也真的很容易讓人品味出其被粉飾的地方。


    就是他在二宮鬥中,仿佛一直處在一個被動的被攻擊的位置,經歷了各種的汙衊和抹黑,最後失去了孫權的寵愛而被廢。


    好一個清水出芙蓉,天然無雕飾,亭亭玉立的白蓮花啊——一般人恐怕都不了解,孫權對孫和勢力真正起狠心,導致陸遜死亡的直接導火線是什麽吧?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歷史觀影從景帝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浮笙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浮笙閑並收藏歷史觀影從景帝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