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麵劉岱和橋瑁相惡,直接內訌把橋瑁殺了。袁紹和韓馥幹脆另立劉虞為帝,完全不管當時還在董卓手裏的獻帝,最後兩人聯盟還破裂,袁紹為了冀州直接威脅韓馥。
總的而言,主打的就是一個各懷鬼胎,內訌第—。】
「……確實如此。」
劉備想起當時的局勢就忍不住頭大,不得不不算很情願地承認曹操當時起的作用。
他當時也算是有心無力,麵對曹操的舉措心中還有幾分肯定與意氣相投的感覺。
結果到頭來,那個最堅持討董的人,也成了漢室的掘墓人了。
【而作為對比,曹操在幹什麽呢?
當袁紹等人忌憚董卓的勢力的時候,曹操隻問了一句話。
「舉義兵以誅暴/亂,大眾已合,諸君何疑?」
他努力將當時雙方的局勢為盟友們分析了一通,進而自告奮勇,率領著軍隊自己先去與董卓交手。在滎陽與徐榮作戰,士卒死傷眾多,自己也被流矢所傷,多虧堂弟曹洪把馬貢獻出來才能完好遁去。
等到迴到酸棗,看見聯盟的軍隊們每日飲酒高會,不思進取,他直接高聲責罵,正聲說:「諸君聽我計!」
——哪怕自己都打輸了,利用自己的勝利以鼓舞盟軍的計策算是破產。他也沒有放棄鼓動說服盟軍與他一起並肩作戰,堅持討董的做法,為他們謀劃好一切的藍圖。
「今兵以義動,持疑而不進,失天下之望,竊為諸君恥之!」
多麽的義正言辭,曉之以大義之言啊!誰人聽見這樣的話語,不能夠從言語之間讀出那時曹操的情感與偏向呢?
沒人聽取他的建議——東漢已經在精神上滅亡了,何必那麽堅定不移要去消滅董卓,你急什麽呢?
那行吧,他自己還是要堅持動身的。他帶著自己的好兄弟夏侯惇等人跑到揚州募兵,得到了刺史陳溫和丹楊太守周昕贊助的四千多人。
結果走到龍亢這個地方的時候,士兵因為不願追隨他選擇了反叛。】
天邊是極深沉的夜色,一派濃墨重彩的漆黑。而火光霎時撕裂了黑暗,熊熊燃燒著燎亮了一方的天地。
在大火中,有人一把掀開帳簾,出鞘的長劍寒芒森然,刃鋒和眼眸中都映著火光。
出劍,拔劍,
反叛者的鮮血,隨著他的動作,肆意濺灑在地麵,潑灑在身上。
一步,兩步,
到了最後,他站在營外,接應護衛的屬下終於姍姍來遲,憂心忡忡地圍繞在他的身邊。
他仰天,聽見一切騷亂最後被平定,聽到親信在清點完人數之後來報,聽到最後不叛者隻有五百多人。
……為什麽要反叛呢?
伸手,抹去掉臉上殘留的血跡,他不知道問題的答案。
於是收攏兵力,他繼續開撥,到銍,到建平,到河內,一路上再收攏新的士兵。
然後他聽到,袁紹和韓馥謀立劉虞為帝。
【曹操拒絕了,最後迴復袁紹道:
「諸君北麵,我自西向。」】!
第74章
「他曹孟德也有這樣的—麵?」
年輕得甚至可以做曹劉二人子輩的吳主也有些驚訝:曹操討董的時候,他不過是未及十歲的稚齡,就算稱得上一句早慧,記憶的模糊也著實難免。
猛地一下看見北邊大敵年輕之時熱血難涼的模樣,讓原本以為自己和曹操算是同一種人的孫權都有點措手不及的恍惚。
為什麽要對漢室那麽真情實感?他爹孫堅當年討董雖然也盡心盡力,甚至因為武人出身比曹操打得還好—點。
但本質是因為他想提高自己的聲望與地位,好往上爬啊!
祖父孫鍾不過是個以種瓜為生的農民,家底全靠親爹親哥和自己兩代三人白手起家,接連努力壯大才攢出來的吳主眼眸微垂,任由沒有整理完全的髮絲從髮髻中散落,半遮住他的視野。
他的唇角還是稍勾起的弧度,隻待著他若是有心,眼眸中露出三分笑意,便能自然—派意氣風發的親和。
但藏在眼底的鋒芒卻依舊是銳利的,縱然因為不能與本以為可以相互理解的對手真正溝通,而帶上了稍許漫不經心的平和。可周瑜知道,那神色完全展露出來時可以做到的張揚。
他聽過吳夫人為孫家兄弟作勢而述的讖言,夢月入懷與夢日入懷,其實不算多麽新奇獨特的手法。
可是周瑜樂意認同,欣然接受了這樣的說法,果斷下場推波助瀾了—番。
因為孫權確實像是太陽—一他的個性,他的胸懷,他願意取信賢才籠絡人心安撫百姓的作態,毫無保留地展開著;他的心誌,他的手腕,他昭然若揭的野心煌煌堅持地推行著。
他應該成為江東的太陽。
周瑜自從輔佐孫權的第—天起,就毫不猶豫地這般篤定。
他要讓孫權成為江東的太陽,進而成為天下的太陽。
—以貫之的堅定發展,圖謀霸業,這難道要難以啟齒嗎?
【當然,話是這麽說,曹操卻也安分下來,明白自己—個人勢單力薄去打董卓簡直就是送菜。
他說的北麵與西向,本質隻是向誰稱臣的問題而已。
他現在所要做的,是積蓄自己的力量。
於是當黑山軍繼黃巾之後事起,王肱不能抵禦的時候,他率兵進入了東郡,開啟了自己在地方上發展壯大的生涯。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總的而言,主打的就是一個各懷鬼胎,內訌第—。】
「……確實如此。」
劉備想起當時的局勢就忍不住頭大,不得不不算很情願地承認曹操當時起的作用。
他當時也算是有心無力,麵對曹操的舉措心中還有幾分肯定與意氣相投的感覺。
結果到頭來,那個最堅持討董的人,也成了漢室的掘墓人了。
【而作為對比,曹操在幹什麽呢?
當袁紹等人忌憚董卓的勢力的時候,曹操隻問了一句話。
「舉義兵以誅暴/亂,大眾已合,諸君何疑?」
他努力將當時雙方的局勢為盟友們分析了一通,進而自告奮勇,率領著軍隊自己先去與董卓交手。在滎陽與徐榮作戰,士卒死傷眾多,自己也被流矢所傷,多虧堂弟曹洪把馬貢獻出來才能完好遁去。
等到迴到酸棗,看見聯盟的軍隊們每日飲酒高會,不思進取,他直接高聲責罵,正聲說:「諸君聽我計!」
——哪怕自己都打輸了,利用自己的勝利以鼓舞盟軍的計策算是破產。他也沒有放棄鼓動說服盟軍與他一起並肩作戰,堅持討董的做法,為他們謀劃好一切的藍圖。
「今兵以義動,持疑而不進,失天下之望,竊為諸君恥之!」
多麽的義正言辭,曉之以大義之言啊!誰人聽見這樣的話語,不能夠從言語之間讀出那時曹操的情感與偏向呢?
沒人聽取他的建議——東漢已經在精神上滅亡了,何必那麽堅定不移要去消滅董卓,你急什麽呢?
那行吧,他自己還是要堅持動身的。他帶著自己的好兄弟夏侯惇等人跑到揚州募兵,得到了刺史陳溫和丹楊太守周昕贊助的四千多人。
結果走到龍亢這個地方的時候,士兵因為不願追隨他選擇了反叛。】
天邊是極深沉的夜色,一派濃墨重彩的漆黑。而火光霎時撕裂了黑暗,熊熊燃燒著燎亮了一方的天地。
在大火中,有人一把掀開帳簾,出鞘的長劍寒芒森然,刃鋒和眼眸中都映著火光。
出劍,拔劍,
反叛者的鮮血,隨著他的動作,肆意濺灑在地麵,潑灑在身上。
一步,兩步,
到了最後,他站在營外,接應護衛的屬下終於姍姍來遲,憂心忡忡地圍繞在他的身邊。
他仰天,聽見一切騷亂最後被平定,聽到親信在清點完人數之後來報,聽到最後不叛者隻有五百多人。
……為什麽要反叛呢?
伸手,抹去掉臉上殘留的血跡,他不知道問題的答案。
於是收攏兵力,他繼續開撥,到銍,到建平,到河內,一路上再收攏新的士兵。
然後他聽到,袁紹和韓馥謀立劉虞為帝。
【曹操拒絕了,最後迴復袁紹道:
「諸君北麵,我自西向。」】!
第74章
「他曹孟德也有這樣的—麵?」
年輕得甚至可以做曹劉二人子輩的吳主也有些驚訝:曹操討董的時候,他不過是未及十歲的稚齡,就算稱得上一句早慧,記憶的模糊也著實難免。
猛地一下看見北邊大敵年輕之時熱血難涼的模樣,讓原本以為自己和曹操算是同一種人的孫權都有點措手不及的恍惚。
為什麽要對漢室那麽真情實感?他爹孫堅當年討董雖然也盡心盡力,甚至因為武人出身比曹操打得還好—點。
但本質是因為他想提高自己的聲望與地位,好往上爬啊!
祖父孫鍾不過是個以種瓜為生的農民,家底全靠親爹親哥和自己兩代三人白手起家,接連努力壯大才攢出來的吳主眼眸微垂,任由沒有整理完全的髮絲從髮髻中散落,半遮住他的視野。
他的唇角還是稍勾起的弧度,隻待著他若是有心,眼眸中露出三分笑意,便能自然—派意氣風發的親和。
但藏在眼底的鋒芒卻依舊是銳利的,縱然因為不能與本以為可以相互理解的對手真正溝通,而帶上了稍許漫不經心的平和。可周瑜知道,那神色完全展露出來時可以做到的張揚。
他聽過吳夫人為孫家兄弟作勢而述的讖言,夢月入懷與夢日入懷,其實不算多麽新奇獨特的手法。
可是周瑜樂意認同,欣然接受了這樣的說法,果斷下場推波助瀾了—番。
因為孫權確實像是太陽—一他的個性,他的胸懷,他願意取信賢才籠絡人心安撫百姓的作態,毫無保留地展開著;他的心誌,他的手腕,他昭然若揭的野心煌煌堅持地推行著。
他應該成為江東的太陽。
周瑜自從輔佐孫權的第—天起,就毫不猶豫地這般篤定。
他要讓孫權成為江東的太陽,進而成為天下的太陽。
—以貫之的堅定發展,圖謀霸業,這難道要難以啟齒嗎?
【當然,話是這麽說,曹操卻也安分下來,明白自己—個人勢單力薄去打董卓簡直就是送菜。
他說的北麵與西向,本質隻是向誰稱臣的問題而已。
他現在所要做的,是積蓄自己的力量。
於是當黑山軍繼黃巾之後事起,王肱不能抵禦的時候,他率兵進入了東郡,開啟了自己在地方上發展壯大的生涯。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