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下可真真像極了「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這種高山流水覓知音的際會,一瞬間便擊中了張良的內心,讓他情不自禁地發出了「沛公殆天授」的感嘆,在自己的目標實際上和劉邦並沒有太多關聯的時候,依舊心甘情願地為他輔佐。
這樣堪稱天作之合的關係,也成了後世很多君主,為了拉近自己和謀臣之間的關係的固定用語,比如三國時期那幾家,動不動就是「吾之子房」的,張良看了都得跟他們要版權費。】
「難道不應該是朕先生氣嗎?」
劉邦迷惑住了:你們沒有自己的謀士嗎?你們沒有自己的詞彙嗎?
子房是他的謀士懂不懂?不要輕易來沾邊碰瓷啊!
並且,劉邦在心裏理了理上一次光幕透露出來的後世信息。
他開創的漢朝,後來被後世人稱唿為西漢,後麵又有什麽東漢和蜀漢,開創者還都是劉啟兒子的後代。
西漢之所以會變成東漢,應該是後世人在講漢的正朔流變的時候,那王莽第一次篡漢,後來被他那叫劉秀的好子孫光復河山了。嗯,真不愧是廟號是世祖,諡號是光武的皇帝啊!
之後東漢末年陷入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局麵,最後被那曹老闆,不,曹老闆的兒子篡位建立了魏,同時代並列出了蜀漢和東吳——這就應該是那三國時代了。
劉邦:你們三國篡了我們漢朝的位置,還要用我和子房的故事?好離譜!
他無師自通了那個版權費的意思:這要是他們能站在他麵前,不給點補償費什麽的都說不過去!
【話說迴劉邦,他在芒碭山呆了其實也沒多長時間。因為隨著胡亥的倒行逆施,各地的起義情緒終於隨著二世元年七月,陳勝吳廣的大澤鄉起義而達到了巔峰。
這裏要說一句,陳勝吳廣起義,雖然絕對不像是有些人陰謀論的那樣,六國貴族復國運動的提前布局,也不是兩個懂法的法外狂徒欺負文盲,但也確實不是司馬遷口中的真·「斬木為兵,揭竿為旗」,什麽都沒有的樸實無華的鬥爭。
說它不是貴族復國運動是因為,為首的陳勝吳廣兩個人,確確實實就是普通的閭左人士,也就是在封建時代身份地位很卑賤的,接近無產者的窮困家庭。
陳勝雖然確實可能是貴族的後代,畢竟他出生在陳郡陽城縣,那裏本來是陳國的領土,而古代又有因國為氏的傳統,陳勝就算是落魄的陳國王族也沒什麽稀奇。
可是陳國早在公元前479年,也就是距離始皇帝兼併天下超過兩百年的過去,就已經被楚國消滅吞併。而後來造反的陳勝,其行其為,乃至於所思所想,都常常帶有著楚人的遺風。
他都落魄到與人傭耕的地步了,再胡扯說他為首的起義不是農民起義,就多少有些太過荒謬了。】
劉季沉默了,對於後世人口中,言下之意都帶著點無語的對陰謀論的批駁,感覺到了一種感同身受的荒謬。
說句難聽點的話,貴族們一代代地開枝散葉,多少人往上攀附關係,說不定都能找到這樣那樣的聯繫呢。
陳國都是多麽遙遠的過去了?陳勝就算和它有關係,那又能算得上什麽呢?
他還說他劉季的祖上是魏國的大夫呢!這和他原本是個出生在楚國的平民農民,現在是秦朝麾下的小吏有什麽關係嗎?
——戰國時代啊,就是大動盪大變革的時代。
【而說它又不是什麽都沒有,其實也很好理解。
因為他們此行被徵集起來的目的,並不是去修建工程服徭役,而是去漁陽戍守邊疆。如果刨除掉這隻起義軍的農民身份,他們在當時的性質,可能更接近於軍隊/暴動。
在這裏我來給大家大致展示一下,我為什麽覺得陳勝吳廣起義是具有合理性的。
他們這隻九百人的小隊,基本上都是從陳郡各個縣徵調而來的戍卒。我們假定他們是被聚集到陳郡的治所,也就是相當於我們現在的省會,陳縣出發。
陳縣大概在現在的河南省淮陽一帶,而漁陽卻遠在現在北京市高密區附近。雖然現在是我們人盡皆知的首都,但在當時也就是個偏僻的小城。地圖直線距離就有差不多825公裏,我開高○地圖都計算不出步行的軌跡到底要走差不多多少天,隻能大致估算一下。】
「啊?」
蕭相懵了,他盯著後世人切換出來的畫麵,上頭那遠比現在精確多了的輿圖,一瞬間看得他眼花繚亂又有點如癡如醉。
這次不像是上迴,也許是模仿著他們現在輿圖的粗略。
大大小小的城市以紅點標註的方式星羅棋布地散落著光幕之上,象徵著水係的藍色蜿蜒曲折,而更令蕭相一時之間難以理解的,則是那黃綠摻雜的底色,和錯綜複雜的黃紅黑白線條。
「後世人標註的那條路線,好像一直貼合在一條黃線上。那黃線是後世的道路,不,直道、馳道嗎?那其餘的紅線呢?那黑白間續的線條呢?」
「漁陽那塊地帶,遠在邊疆的地帶,後來竟然都能成為首都,也就是京城?」
「後世人是怎麽做到的?北邊呢?北邊的敵人怎麽辦?他們是消滅了匈奴嗎?不對,等到孝武皇帝的時候就漠南無王庭了。但是草原呢?草原上要是再誕生新的所謂遊牧民族,後世人改怎麽抵禦他們的侵擾?」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這樣堪稱天作之合的關係,也成了後世很多君主,為了拉近自己和謀臣之間的關係的固定用語,比如三國時期那幾家,動不動就是「吾之子房」的,張良看了都得跟他們要版權費。】
「難道不應該是朕先生氣嗎?」
劉邦迷惑住了:你們沒有自己的謀士嗎?你們沒有自己的詞彙嗎?
子房是他的謀士懂不懂?不要輕易來沾邊碰瓷啊!
並且,劉邦在心裏理了理上一次光幕透露出來的後世信息。
他開創的漢朝,後來被後世人稱唿為西漢,後麵又有什麽東漢和蜀漢,開創者還都是劉啟兒子的後代。
西漢之所以會變成東漢,應該是後世人在講漢的正朔流變的時候,那王莽第一次篡漢,後來被他那叫劉秀的好子孫光復河山了。嗯,真不愧是廟號是世祖,諡號是光武的皇帝啊!
之後東漢末年陷入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局麵,最後被那曹老闆,不,曹老闆的兒子篡位建立了魏,同時代並列出了蜀漢和東吳——這就應該是那三國時代了。
劉邦:你們三國篡了我們漢朝的位置,還要用我和子房的故事?好離譜!
他無師自通了那個版權費的意思:這要是他們能站在他麵前,不給點補償費什麽的都說不過去!
【話說迴劉邦,他在芒碭山呆了其實也沒多長時間。因為隨著胡亥的倒行逆施,各地的起義情緒終於隨著二世元年七月,陳勝吳廣的大澤鄉起義而達到了巔峰。
這裏要說一句,陳勝吳廣起義,雖然絕對不像是有些人陰謀論的那樣,六國貴族復國運動的提前布局,也不是兩個懂法的法外狂徒欺負文盲,但也確實不是司馬遷口中的真·「斬木為兵,揭竿為旗」,什麽都沒有的樸實無華的鬥爭。
說它不是貴族復國運動是因為,為首的陳勝吳廣兩個人,確確實實就是普通的閭左人士,也就是在封建時代身份地位很卑賤的,接近無產者的窮困家庭。
陳勝雖然確實可能是貴族的後代,畢竟他出生在陳郡陽城縣,那裏本來是陳國的領土,而古代又有因國為氏的傳統,陳勝就算是落魄的陳國王族也沒什麽稀奇。
可是陳國早在公元前479年,也就是距離始皇帝兼併天下超過兩百年的過去,就已經被楚國消滅吞併。而後來造反的陳勝,其行其為,乃至於所思所想,都常常帶有著楚人的遺風。
他都落魄到與人傭耕的地步了,再胡扯說他為首的起義不是農民起義,就多少有些太過荒謬了。】
劉季沉默了,對於後世人口中,言下之意都帶著點無語的對陰謀論的批駁,感覺到了一種感同身受的荒謬。
說句難聽點的話,貴族們一代代地開枝散葉,多少人往上攀附關係,說不定都能找到這樣那樣的聯繫呢。
陳國都是多麽遙遠的過去了?陳勝就算和它有關係,那又能算得上什麽呢?
他還說他劉季的祖上是魏國的大夫呢!這和他原本是個出生在楚國的平民農民,現在是秦朝麾下的小吏有什麽關係嗎?
——戰國時代啊,就是大動盪大變革的時代。
【而說它又不是什麽都沒有,其實也很好理解。
因為他們此行被徵集起來的目的,並不是去修建工程服徭役,而是去漁陽戍守邊疆。如果刨除掉這隻起義軍的農民身份,他們在當時的性質,可能更接近於軍隊/暴動。
在這裏我來給大家大致展示一下,我為什麽覺得陳勝吳廣起義是具有合理性的。
他們這隻九百人的小隊,基本上都是從陳郡各個縣徵調而來的戍卒。我們假定他們是被聚集到陳郡的治所,也就是相當於我們現在的省會,陳縣出發。
陳縣大概在現在的河南省淮陽一帶,而漁陽卻遠在現在北京市高密區附近。雖然現在是我們人盡皆知的首都,但在當時也就是個偏僻的小城。地圖直線距離就有差不多825公裏,我開高○地圖都計算不出步行的軌跡到底要走差不多多少天,隻能大致估算一下。】
「啊?」
蕭相懵了,他盯著後世人切換出來的畫麵,上頭那遠比現在精確多了的輿圖,一瞬間看得他眼花繚亂又有點如癡如醉。
這次不像是上迴,也許是模仿著他們現在輿圖的粗略。
大大小小的城市以紅點標註的方式星羅棋布地散落著光幕之上,象徵著水係的藍色蜿蜒曲折,而更令蕭相一時之間難以理解的,則是那黃綠摻雜的底色,和錯綜複雜的黃紅黑白線條。
「後世人標註的那條路線,好像一直貼合在一條黃線上。那黃線是後世的道路,不,直道、馳道嗎?那其餘的紅線呢?那黑白間續的線條呢?」
「漁陽那塊地帶,遠在邊疆的地帶,後來竟然都能成為首都,也就是京城?」
「後世人是怎麽做到的?北邊呢?北邊的敵人怎麽辦?他們是消滅了匈奴嗎?不對,等到孝武皇帝的時候就漠南無王庭了。但是草原呢?草原上要是再誕生新的所謂遊牧民族,後世人改怎麽抵禦他們的侵擾?」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