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況從後世人的角度出發。同樣是藩王稱帝,嘉靖皇帝雖然稱得上一句天底下絕頂聰明的人物,天生搞的一把好手,搞政治鬥爭的水平絕對能蔑視景泰。但是後期慕道修仙,所謂「嘉靖嘉靖,家家幹淨」,對天下百姓的關懷又能反過來被景泰蔑視。
所以,如果這樣橫向對比來看,也許景泰才是更為適合被稱為世宗的那個存在。】
「詭異的緣分?」朱瞻基的目光望向時任禮部尚書的胡濙,禮部的人應該對於這種彎彎繞繞更為明白。
可胡濙的臉色卻算不上好看,在朱瞻基的目光中沉默了一會,方才開口。
「後世人應當是覺得皇子的名諱與代宗皇帝的讀音相同,還要特意提一嘴『成王』,臣猜測應是皇子後來封王的名號也有音近成字……」
他頓了頓,將唐代宗李豫一生中最大的功績緩緩道來。
「並且唐朝代宗皇帝平生,最為人所稱道的成就,莫過於即位二年而平復了安史之亂。」
——這就是極委婉地表達了。按照胡濙自朱棣去後就慣於明哲保身不溫不火的性子,能說出這樣的話來,屬實也是被這隱隱的言下之意給震住了心神,頗有幾分不吐不快的意味。
「……所以,在後世人眼中,那所謂土木堡之變,竟和唐朝安史不相上下嗎。」
真正得出這個結論的時候,朱瞻基詭異地感覺到了一陣巨石落地的果然之感,所以連開口道出之時,竟然都帶著幾分早有預料的平靜。
——誰又能猜不到呢?
那天幕簡潔的葬送二十萬大軍,瓦剌兵鋒直指京城的敘述,不早就已經讓他們君臣為之戚戚了嗎?
那滿屏奸宦欺人的影像,以及後來的什麽奪門之變,滿朝人頭滾滾,血流成河的慘狀,不也早為他們所知了嗎?
更有甚者,那句披髮左衽,甚至不都將土木堡戰敗的對象,都委婉地通告於他們了嗎?
眼下不過是終於蓋棺定論罷了。他的長子,他深愛的女人的兒子,他曾經想要立為太子,甚至不惜打算廢後換後的孩子。
——是個徹頭徹尾的昏君。
【雖然是宣宗最小的孩子,貴為皇子出身,但景泰早年的處境卻是徹底的尷尬。
他的父親宣宗皇帝偏愛孫氏和長子,對於他的態度隻能算得上一句平平。
作為生母的吳賢妃不受寵愛,多年來默默無聞;作為嫡母的孫皇後囂張跋扈,並且多年盛寵,自然瞧不上他一個庶子。
而長兄位居嫡長手握禮法大義,早在他出生之前就已經確立了太子的位置。
可以說,如果朱祁鎮不出現什麽意外的話,朱祁鈺這一輩子註定是和皇位沒什麽關係的。】
自己因愛廢立的打算就那樣直白地被後世人昭示在光幕上,就算是早就有所暗示的朱瞻基都不由尷尬地咳了幾聲,進而再聯想到,如果不是光幕的出現,自己早就順暢的立了朱祁鎮為太子,這份尷尬又成了欷歔的悵然與後怕。
朝中眾臣眼觀鼻鼻觀口口觀心,絕口不提立太子一事。
【所以作為庶幼子,朱祁鈺早年一直對自己的身份地位有著非常清醒的認識。他從來不試圖去和兄長爭奪所謂的重視與寵愛,而是安安靜靜地當著朝廷和後宮中雙重意義的小透明。
這種境遇一直持續到了宣德十年。宣宗駕崩,朱祁鎮作為太子合法即位。
朝廷為了向天下展現新君應有的氣度,按照慣例進行了禮儀性的政治作秀,才讓朱祁鈺得以提前加冠。作為宣宗除了堡宗之外的獨子被封為郕王,許奉藩京城】
宣德十年,宣宗駕崩。
雖然早就因為天幕先前那句「早死」而有所預料的朱瞻基都不由再度痛苦地皺緊了眉。
朱瞻基:這天幕說死的早那是真的死的早啊,宣德十年我三十剛出頭吧!
轉頭虛弱地看著滿臉恍惚的大臣們,他隻能哽咽著保證:「朕以後會更加注意身體的。」
少玩蛐蛐多養生,短命的janky也許能活久一點呢?
【在這裏要反駁一個經常被拿來攻擊景泰的論點:朱祁鎮和朱祁鈺早年關係很好,景泰後來不做人囚禁親哥哥對堡宗萬分殘酷,不念舊情把以為弟弟愛他的堡宗傷的很深,簡直被權利扭曲了真心,變得殘酷多疑等等等等。
對,這裏指名道姓《明朝那x事兒》。
景泰後來對堡宗的態度如何我們後麵再來分析,在這裏主要來駁斥他倆早年關係很好這條傳言。
說景泰和堡宗關係好的理由無非就那麽幾條:給朱祁鈺封王;讓朱祁鈺留在京城不讓他就藩;給朱祁鈺賞賜;讓朝臣在大節的時候去「朝王」;以及完全沒有史料支撐的,想像出來的,哎呀朱瞻基膝下就這兩個兒子,沒有皇位之爭年齡又相仿,玩得好不是很正常的嗎?
——就都很讓人無語。
一條條來分析。給朱祁鈺封王,讓他留在京城不必就藩,這真的是捨不得嗎?
我們之前說過,景泰的郕王之位是在宣宗過世之後得封的,被許奉京城。
他能夠封王的理由,本質上就是完全的政治作秀,是一項宣告皇帝正統名義,劃開君臣上下之分的政治儀式。
由朱祁鎮作為皇帝去冊封同樣作為宣宗血脈的朱祁鈺。從此正式宣告了朱祁鎮作為大宗的存在,朱祁鈺一脈隻能是小宗身份,斷絕了朱祁鈺除了意外途徑以外所有的即位合理性。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所以,如果這樣橫向對比來看,也許景泰才是更為適合被稱為世宗的那個存在。】
「詭異的緣分?」朱瞻基的目光望向時任禮部尚書的胡濙,禮部的人應該對於這種彎彎繞繞更為明白。
可胡濙的臉色卻算不上好看,在朱瞻基的目光中沉默了一會,方才開口。
「後世人應當是覺得皇子的名諱與代宗皇帝的讀音相同,還要特意提一嘴『成王』,臣猜測應是皇子後來封王的名號也有音近成字……」
他頓了頓,將唐代宗李豫一生中最大的功績緩緩道來。
「並且唐朝代宗皇帝平生,最為人所稱道的成就,莫過於即位二年而平復了安史之亂。」
——這就是極委婉地表達了。按照胡濙自朱棣去後就慣於明哲保身不溫不火的性子,能說出這樣的話來,屬實也是被這隱隱的言下之意給震住了心神,頗有幾分不吐不快的意味。
「……所以,在後世人眼中,那所謂土木堡之變,竟和唐朝安史不相上下嗎。」
真正得出這個結論的時候,朱瞻基詭異地感覺到了一陣巨石落地的果然之感,所以連開口道出之時,竟然都帶著幾分早有預料的平靜。
——誰又能猜不到呢?
那天幕簡潔的葬送二十萬大軍,瓦剌兵鋒直指京城的敘述,不早就已經讓他們君臣為之戚戚了嗎?
那滿屏奸宦欺人的影像,以及後來的什麽奪門之變,滿朝人頭滾滾,血流成河的慘狀,不也早為他們所知了嗎?
更有甚者,那句披髮左衽,甚至不都將土木堡戰敗的對象,都委婉地通告於他們了嗎?
眼下不過是終於蓋棺定論罷了。他的長子,他深愛的女人的兒子,他曾經想要立為太子,甚至不惜打算廢後換後的孩子。
——是個徹頭徹尾的昏君。
【雖然是宣宗最小的孩子,貴為皇子出身,但景泰早年的處境卻是徹底的尷尬。
他的父親宣宗皇帝偏愛孫氏和長子,對於他的態度隻能算得上一句平平。
作為生母的吳賢妃不受寵愛,多年來默默無聞;作為嫡母的孫皇後囂張跋扈,並且多年盛寵,自然瞧不上他一個庶子。
而長兄位居嫡長手握禮法大義,早在他出生之前就已經確立了太子的位置。
可以說,如果朱祁鎮不出現什麽意外的話,朱祁鈺這一輩子註定是和皇位沒什麽關係的。】
自己因愛廢立的打算就那樣直白地被後世人昭示在光幕上,就算是早就有所暗示的朱瞻基都不由尷尬地咳了幾聲,進而再聯想到,如果不是光幕的出現,自己早就順暢的立了朱祁鎮為太子,這份尷尬又成了欷歔的悵然與後怕。
朝中眾臣眼觀鼻鼻觀口口觀心,絕口不提立太子一事。
【所以作為庶幼子,朱祁鈺早年一直對自己的身份地位有著非常清醒的認識。他從來不試圖去和兄長爭奪所謂的重視與寵愛,而是安安靜靜地當著朝廷和後宮中雙重意義的小透明。
這種境遇一直持續到了宣德十年。宣宗駕崩,朱祁鎮作為太子合法即位。
朝廷為了向天下展現新君應有的氣度,按照慣例進行了禮儀性的政治作秀,才讓朱祁鈺得以提前加冠。作為宣宗除了堡宗之外的獨子被封為郕王,許奉藩京城】
宣德十年,宣宗駕崩。
雖然早就因為天幕先前那句「早死」而有所預料的朱瞻基都不由再度痛苦地皺緊了眉。
朱瞻基:這天幕說死的早那是真的死的早啊,宣德十年我三十剛出頭吧!
轉頭虛弱地看著滿臉恍惚的大臣們,他隻能哽咽著保證:「朕以後會更加注意身體的。」
少玩蛐蛐多養生,短命的janky也許能活久一點呢?
【在這裏要反駁一個經常被拿來攻擊景泰的論點:朱祁鎮和朱祁鈺早年關係很好,景泰後來不做人囚禁親哥哥對堡宗萬分殘酷,不念舊情把以為弟弟愛他的堡宗傷的很深,簡直被權利扭曲了真心,變得殘酷多疑等等等等。
對,這裏指名道姓《明朝那x事兒》。
景泰後來對堡宗的態度如何我們後麵再來分析,在這裏主要來駁斥他倆早年關係很好這條傳言。
說景泰和堡宗關係好的理由無非就那麽幾條:給朱祁鈺封王;讓朱祁鈺留在京城不讓他就藩;給朱祁鈺賞賜;讓朝臣在大節的時候去「朝王」;以及完全沒有史料支撐的,想像出來的,哎呀朱瞻基膝下就這兩個兒子,沒有皇位之爭年齡又相仿,玩得好不是很正常的嗎?
——就都很讓人無語。
一條條來分析。給朱祁鈺封王,讓他留在京城不必就藩,這真的是捨不得嗎?
我們之前說過,景泰的郕王之位是在宣宗過世之後得封的,被許奉京城。
他能夠封王的理由,本質上就是完全的政治作秀,是一項宣告皇帝正統名義,劃開君臣上下之分的政治儀式。
由朱祁鎮作為皇帝去冊封同樣作為宣宗血脈的朱祁鈺。從此正式宣告了朱祁鎮作為大宗的存在,朱祁鈺一脈隻能是小宗身份,斷絕了朱祁鈺除了意外途徑以外所有的即位合理性。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