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奇見晏然臉色不對,忙解釋道:「你別急,不是你想的那樣。」
不待晏然發問,蔣奇主動說道:「當朝國舅爺與廷言兄的父親是同科及第,二人仕途正盛時,給兩家孩子定了娃娃親,誰知幾年前,因在修建高郵運河之事上,咱們這個國舅爺涉及貪腐,被降了官,你知道我朝自開國起,整治貪腐,手段雷厲,立法嚴峻,溫家本以為這個「親家」此生翻身無望,正琢磨一個好時機,要去退親,誰知道命中富貴的人,註定要富貴,畢竟是皇戚,這張家不但翻身了,還升了官。」
晏然冷笑道:「那自然就不用退親了。」
「是啊,是啊,」蔣奇惋惜道:「溫夫人知道他兒子鍾情於你,故特意在他不在的時候,把婚禮籌備了,這月底,溫廷言就要娶親,未來老丈人,幫他在翰林院謀了一個差事,大婚後就赴京,現在他被困在家中,所以不能與你訴說詳情,而子升......」
「子升怎麽了?」綺雲催問。
「子升沒大礙,聽說被打了幾大板子,被派到馬房去養馬了,應該也被看管起來,在溫廷言大婚之前,不能出府。」
綺雲如釋重負地「哦」了一聲。
晏然知道事情原委後,沉思不語,雖然眼圈通紅,卻一滴眼淚也流不出來,她早就料到會有今日之結果,隻是沒料到她的預感這麽準,真是好的不靈,壞的靈。
蔣奇見晏然有話要說,知道她一定心有不甘,不與溫廷言當麵對質,一定誓不罷休,同時做為多年朋友,她也心疼小姑娘剛失摯友,如今姻緣又斷,可心疼歸心疼,這個世界不會因為誰更可憐,而推翻重來,蔣奇趁晏然還沒說出口,提前打斷了她,「我知道你想說什麽,這個實在難辦。」
「若我今日見不到他,我這輩子可能也見不到他了!」淚水在晏然眼眶中打轉轉,沒想到蘇州一別,竟是永別。
蔣奇也頗為難,自己現在想見溫廷言,都要經過三查六審,更何況帶晏然去見,溫家是蔣家的老主顧,若此事穿幫,惹怒溫夫人,勢必要影響蔣家日後與溫家的生意往來......蔣家長子的身份,不允許他為晏然冒這個險。
晏然不想蔣奇為難,咬著下唇想了片刻,「我不為難你,你可否幫我為溫廷言捎個口信?」
捎話進去總比帶個活人進去要方便多了,蔣奇道:「然妹妹,你盡管說,這個我保證做到。」
晏然道:「你告訴他,今晚二更天,我在溫府靠近恩寧寺方向的牆下等他,有些話,我想聽他當麵說。」
蔣奇說好。
傷心可以鈍化人們對時間的感覺,從蔣家茶鋪出來,直到二更天,晏然像是過了一輩子般漫長,此時已經夜禁,被巡更的捕到,是要定罪的,可晏然顧不上那麽多了,她換上一身黑衣,讓綺雲老老實實在家候著,自己則悄沒聲息的跳出晏家,來到與蔣奇說好的地點。
明朝開國以來,朱皇帝以勤儉著稱,上至官員,下至百姓,在房屋規製上,限製頗多,不論你多有錢,官位有多高,衣食住行,都要堅持能簡樸就簡樸的原則,可到了明中期,此項規定開始鬆泛,被壓抑百餘年的老百姓開始報復性修建房屋,能多奢華就多奢華,比如溫家的院牆,又厚又高。
晏然望牆興嘆,這要是爬進去,還真是有些難度,而且這麵朝恩寧寺方向的院牆,長度足有百米,她不確定溫廷言是站在裏麵哪一處。
如弦的月光下,左右兩側皆是黑漆漆一片,晏然不知是哪裏來的勇氣,腳尖踩著磚牆的凹凸縫隙,如一隻行動矯捷的野貓,轉眼坐到了院牆上麵,上一次坐在高處,俯瞰溫家院落,還是溫府壽宴那日,那日很不愉快,晏然不想繼續想下去,她低頭向近處看,可惜並沒有發現溫廷言的影子。
她坐在牆上,幸好旁邊有一顆梧桐樹,枝葉離披,錯出簷甃之上,將她小小身影籠罩其中,晏然在這個天然保護傘下,一麵提防著巡更差役,一麵琢磨溫廷言何時到?會不會到?等了不知多久,連一隻飛鳥都沒有看到,她想跳下牆直接去找溫廷言,可偌大院落,就算是在白天,無人引導下,也會迷路,何況夜晚。
晏然默默等了一會,直到二更三刻,她不得不跳下牆,失望地迴家。
第二天,她又去了那麵牆上,仍舊沒有看到溫廷言的身影。
第三天,蔣奇找到她,晏然方知溫廷言近日入更後,均要到父母麵前「聽訓」,實難抽出身赴她的約,溫父溫母從家族榮光到個人前途,各種利弊一一為溫廷言分析,結論就是:官商通婚是作踐自己,若在開國初年,這是違犯律法的。
誠然,溫父溫母都不是腐儒之輩,成化年間,世風與開國初期已經大大不同,官商通婚,驟得富貴的賤民,最後締眷華胄者並不再是新鮮事,可人在談判時,自然是要把對自己有利的一套說辭擺出來,溫廷言畢竟年輕,哪裏是「人精父母」的對手,當父親把律法和儒家道理掛在嘴邊上,他的心思漸漸開始動搖。
對他個人而言,他深知自己讀書天賦不高,不像沈山一舉及第,他到現在還隻是一個舉子,雖然在父蔭下,以後他的仕途也能暢順,但若有皇親的身份加持,那必將暢順加倍、萬事亨通,溫廷言隻是讀書不濟,但他不傻,這一點,他自然也會考慮到。
但晏然是他第一個動心的姑娘,他是真心喜愛她,想與她舉案齊眉,白頭到老,可若真娶了晏然,他的前途也就一眼看到頭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不待晏然發問,蔣奇主動說道:「當朝國舅爺與廷言兄的父親是同科及第,二人仕途正盛時,給兩家孩子定了娃娃親,誰知幾年前,因在修建高郵運河之事上,咱們這個國舅爺涉及貪腐,被降了官,你知道我朝自開國起,整治貪腐,手段雷厲,立法嚴峻,溫家本以為這個「親家」此生翻身無望,正琢磨一個好時機,要去退親,誰知道命中富貴的人,註定要富貴,畢竟是皇戚,這張家不但翻身了,還升了官。」
晏然冷笑道:「那自然就不用退親了。」
「是啊,是啊,」蔣奇惋惜道:「溫夫人知道他兒子鍾情於你,故特意在他不在的時候,把婚禮籌備了,這月底,溫廷言就要娶親,未來老丈人,幫他在翰林院謀了一個差事,大婚後就赴京,現在他被困在家中,所以不能與你訴說詳情,而子升......」
「子升怎麽了?」綺雲催問。
「子升沒大礙,聽說被打了幾大板子,被派到馬房去養馬了,應該也被看管起來,在溫廷言大婚之前,不能出府。」
綺雲如釋重負地「哦」了一聲。
晏然知道事情原委後,沉思不語,雖然眼圈通紅,卻一滴眼淚也流不出來,她早就料到會有今日之結果,隻是沒料到她的預感這麽準,真是好的不靈,壞的靈。
蔣奇見晏然有話要說,知道她一定心有不甘,不與溫廷言當麵對質,一定誓不罷休,同時做為多年朋友,她也心疼小姑娘剛失摯友,如今姻緣又斷,可心疼歸心疼,這個世界不會因為誰更可憐,而推翻重來,蔣奇趁晏然還沒說出口,提前打斷了她,「我知道你想說什麽,這個實在難辦。」
「若我今日見不到他,我這輩子可能也見不到他了!」淚水在晏然眼眶中打轉轉,沒想到蘇州一別,竟是永別。
蔣奇也頗為難,自己現在想見溫廷言,都要經過三查六審,更何況帶晏然去見,溫家是蔣家的老主顧,若此事穿幫,惹怒溫夫人,勢必要影響蔣家日後與溫家的生意往來......蔣家長子的身份,不允許他為晏然冒這個險。
晏然不想蔣奇為難,咬著下唇想了片刻,「我不為難你,你可否幫我為溫廷言捎個口信?」
捎話進去總比帶個活人進去要方便多了,蔣奇道:「然妹妹,你盡管說,這個我保證做到。」
晏然道:「你告訴他,今晚二更天,我在溫府靠近恩寧寺方向的牆下等他,有些話,我想聽他當麵說。」
蔣奇說好。
傷心可以鈍化人們對時間的感覺,從蔣家茶鋪出來,直到二更天,晏然像是過了一輩子般漫長,此時已經夜禁,被巡更的捕到,是要定罪的,可晏然顧不上那麽多了,她換上一身黑衣,讓綺雲老老實實在家候著,自己則悄沒聲息的跳出晏家,來到與蔣奇說好的地點。
明朝開國以來,朱皇帝以勤儉著稱,上至官員,下至百姓,在房屋規製上,限製頗多,不論你多有錢,官位有多高,衣食住行,都要堅持能簡樸就簡樸的原則,可到了明中期,此項規定開始鬆泛,被壓抑百餘年的老百姓開始報復性修建房屋,能多奢華就多奢華,比如溫家的院牆,又厚又高。
晏然望牆興嘆,這要是爬進去,還真是有些難度,而且這麵朝恩寧寺方向的院牆,長度足有百米,她不確定溫廷言是站在裏麵哪一處。
如弦的月光下,左右兩側皆是黑漆漆一片,晏然不知是哪裏來的勇氣,腳尖踩著磚牆的凹凸縫隙,如一隻行動矯捷的野貓,轉眼坐到了院牆上麵,上一次坐在高處,俯瞰溫家院落,還是溫府壽宴那日,那日很不愉快,晏然不想繼續想下去,她低頭向近處看,可惜並沒有發現溫廷言的影子。
她坐在牆上,幸好旁邊有一顆梧桐樹,枝葉離披,錯出簷甃之上,將她小小身影籠罩其中,晏然在這個天然保護傘下,一麵提防著巡更差役,一麵琢磨溫廷言何時到?會不會到?等了不知多久,連一隻飛鳥都沒有看到,她想跳下牆直接去找溫廷言,可偌大院落,就算是在白天,無人引導下,也會迷路,何況夜晚。
晏然默默等了一會,直到二更三刻,她不得不跳下牆,失望地迴家。
第二天,她又去了那麵牆上,仍舊沒有看到溫廷言的身影。
第三天,蔣奇找到她,晏然方知溫廷言近日入更後,均要到父母麵前「聽訓」,實難抽出身赴她的約,溫父溫母從家族榮光到個人前途,各種利弊一一為溫廷言分析,結論就是:官商通婚是作踐自己,若在開國初年,這是違犯律法的。
誠然,溫父溫母都不是腐儒之輩,成化年間,世風與開國初期已經大大不同,官商通婚,驟得富貴的賤民,最後締眷華胄者並不再是新鮮事,可人在談判時,自然是要把對自己有利的一套說辭擺出來,溫廷言畢竟年輕,哪裏是「人精父母」的對手,當父親把律法和儒家道理掛在嘴邊上,他的心思漸漸開始動搖。
對他個人而言,他深知自己讀書天賦不高,不像沈山一舉及第,他到現在還隻是一個舉子,雖然在父蔭下,以後他的仕途也能暢順,但若有皇親的身份加持,那必將暢順加倍、萬事亨通,溫廷言隻是讀書不濟,但他不傻,這一點,他自然也會考慮到。
但晏然是他第一個動心的姑娘,他是真心喜愛她,想與她舉案齊眉,白頭到老,可若真娶了晏然,他的前途也就一眼看到頭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