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頁
[綜歷史同人] 編造心聲,從秦皇漢武開始 作者:故國有虞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恰如同一個坐擁家財萬貫,卻不敢將丁點財物予人的守財奴。
牢牢守著那堆積成山的珠寶,將所有人視作是仇寇。
便連妻兒亦不例外。
抑或者說他所防備的,恰是那一同走過了大半生的枕邊人以及寄予厚望的、將要將家業託付的兒子。
「朕給你的,你才能拿。朕不給你,你便老老實實的跪著,等著,垂聽聖言!」
「朕一日不死,你便永遠是臣,是太子!」
這樣想著的劉徹顯然是忘記了,當初的自己是何等期盼一個屬於自己兒子的到來,又是對太子劉據、他的嫡長子寄予何等的厚望。
劉徹的帝王之路並非是全然的一帆風順,更並非是沒有任何的波折。
隻是最大的危機卻並非是竇太皇太後在世時的打壓,更非是所謂的阿嬌嫁給誰,那麽最終坐上皇位的便會是誰。
老太太且不去說,那是劉徹的親祖母。就算年紀大了看不得年輕人胡來,所做的亦不過是壓製而已,又能夠活得了幾年?
再者說,劉徹的這位老祖母,漢王朝的這位老太後可不胡塗。
至於阿嬌......不會吧不會吧,不會真有人以為刻薄寡恩如大漢棋聖景帝,真的會因為外人的影響,而改變立儲的想法。
這大漢朝姓劉,可不是姓陳。
便是陳阿嬌的母親長公主劉嫖再如何受寵,可若說要因此徹底左右儲君的人選......隻能說,很多人還是小瞧了老劉家皇帝的心黑程度。
畢竟從拋妻棄子把兒女推下車的高祖劉邦到諸呂之亂被平定之後,原配及其所生之子女便莫名其妙的病逝便連姓名都不曾留下的文帝劉恆,及至一個不開心便拿棋盤把吳王世子給開瓢了的景帝劉啟......
人品?道德?
對於老劉家的皇帝而言,顯然是不存在的。
可莫要小瞧了他們家祖傳的黑心爛肺程度。
不過劉徹之所以能夠上位能夠成為太子最終的推手究竟是誰咱暫且不說,畢竟景帝雖然有一定的演技存在,可是相較其清清白白堪稱好大一朵白蓮花,以及後世完美聖君形象老父親文帝而言,還是有不少差距的。
可謂是人生如戲,全靠演技。
劉徹即位之後,雖然自稱可三日不食,不可一日無婦。但直到元朔元年,劉徹二十九歲時,方才有衛子夫為其誕下第一個皇子。
劉據。
此時距離劉徹十六歲登基已經過了十三年。
劉據出生之前,劉徹後宮中女人雖多,但能夠誕下皇子的......一個都沒有。
不僅沒有皇子,便連公主......直到衛子夫出現並且懷孕受寵之前,都沒有公主降生。
由不得世人不對這位皇帝陛下的生育能力,提出質疑。
畢竟他們老劉家是真的有皇位要繼承。
你以為劉徹寵幸衛子夫所帶來的僅僅是帝國雙璧衛青和霍去病,以及做為隱藏ssr卡的霍光嗎?
不不不,在此之前,劉徹的舅父田蚡都認為其不孕不育,對淮南王表示:
當今皇帝是老劉家的子孫,你老人家同樣是老劉家的子孫。
淮南王你呢,從現在開始搞好名聲做好個人ip。等到有朝一日皇帝去世,那麽舍你其誰?
在這樣的前提條件之下,劉徹對嫡長子劉據的期待與欣喜,可想而知。
「太子敦重好靜,必能安天下,不使朕憂。」
玩歸玩,鬧歸鬧。理智狀態下的劉徹自然是不曾考慮過其餘的繼承人選的。
但——
晚年發豬瘟精神狀態穩定到把堪稱是獨苗苗的繼承人給寄了,隻差那麽一點點便要步上原本時間在線始皇帝死後不詳的後塵......隻能說這位漢孝武皇帝確實是有點東西在身上的。
似乎繼承了竇太皇太後長壽基因的劉徹正在不斷老去,一點點衰老。與之相對應的,卻是太子正當壯年且年富力強,足以對他的君父形成威脅。
天下豈有三十年之太子?
無數次午夜夢迴裏驚醒,冷酷,多疑,剛愎自用......
本就是唯我獨尊的帝王看向任何人的眼裏,都帶有著濃濃的警惕與不信任。
陪伴了他多年的皇後與太子尤甚。
又或者說於此時的劉徹而言,年老色衰的衛後及已然成年的太子已經不再是他的妻兒及政治盟友,而是時時覬覦他權柄的,足以搶奪他權柄的政敵。
即便衛後及太子未必有這個心思,而劉徹同樣清楚他們未必有這個心思。可是當死亡一日日逼近與來臨之時,這位曾經高喊出「寇可往,我亦可往」的帝王終究是感覺到了恐懼與害怕。
害怕什麽呢?
害怕死亡害怕生命的流逝,害怕自己尚且還活著,可是卻政令不通宮人不聞。所有人俱皆離自己遠遠地,徒勞掙紮無力低喘,再不復曾經的雄姿英發。
「朕奈何不了病痛與生死,難道還控製不了手中的權柄不成?」
「莫要動,朕不過是在磨練你而已!這江山終歸要交到你手中。但在此之前,隻要朕還尚在一日。那麽是龍,你得給朕盤著,是虎,你得給朕蹲著!」
「是誰,是誰,究竟是誰!總有刁民想害朕!想要叫朕早死!」
「朕知道,朕就知道,是你對不對,是你們,一個個的盼著朕早死!想要朕給新君騰地方!」
已然年老的、陷入到病痛折磨中的帝王神智都似乎由此而變得不再清楚,而分不清真心與假意。
牢牢守著那堆積成山的珠寶,將所有人視作是仇寇。
便連妻兒亦不例外。
抑或者說他所防備的,恰是那一同走過了大半生的枕邊人以及寄予厚望的、將要將家業託付的兒子。
「朕給你的,你才能拿。朕不給你,你便老老實實的跪著,等著,垂聽聖言!」
「朕一日不死,你便永遠是臣,是太子!」
這樣想著的劉徹顯然是忘記了,當初的自己是何等期盼一個屬於自己兒子的到來,又是對太子劉據、他的嫡長子寄予何等的厚望。
劉徹的帝王之路並非是全然的一帆風順,更並非是沒有任何的波折。
隻是最大的危機卻並非是竇太皇太後在世時的打壓,更非是所謂的阿嬌嫁給誰,那麽最終坐上皇位的便會是誰。
老太太且不去說,那是劉徹的親祖母。就算年紀大了看不得年輕人胡來,所做的亦不過是壓製而已,又能夠活得了幾年?
再者說,劉徹的這位老祖母,漢王朝的這位老太後可不胡塗。
至於阿嬌......不會吧不會吧,不會真有人以為刻薄寡恩如大漢棋聖景帝,真的會因為外人的影響,而改變立儲的想法。
這大漢朝姓劉,可不是姓陳。
便是陳阿嬌的母親長公主劉嫖再如何受寵,可若說要因此徹底左右儲君的人選......隻能說,很多人還是小瞧了老劉家皇帝的心黑程度。
畢竟從拋妻棄子把兒女推下車的高祖劉邦到諸呂之亂被平定之後,原配及其所生之子女便莫名其妙的病逝便連姓名都不曾留下的文帝劉恆,及至一個不開心便拿棋盤把吳王世子給開瓢了的景帝劉啟......
人品?道德?
對於老劉家的皇帝而言,顯然是不存在的。
可莫要小瞧了他們家祖傳的黑心爛肺程度。
不過劉徹之所以能夠上位能夠成為太子最終的推手究竟是誰咱暫且不說,畢竟景帝雖然有一定的演技存在,可是相較其清清白白堪稱好大一朵白蓮花,以及後世完美聖君形象老父親文帝而言,還是有不少差距的。
可謂是人生如戲,全靠演技。
劉徹即位之後,雖然自稱可三日不食,不可一日無婦。但直到元朔元年,劉徹二十九歲時,方才有衛子夫為其誕下第一個皇子。
劉據。
此時距離劉徹十六歲登基已經過了十三年。
劉據出生之前,劉徹後宮中女人雖多,但能夠誕下皇子的......一個都沒有。
不僅沒有皇子,便連公主......直到衛子夫出現並且懷孕受寵之前,都沒有公主降生。
由不得世人不對這位皇帝陛下的生育能力,提出質疑。
畢竟他們老劉家是真的有皇位要繼承。
你以為劉徹寵幸衛子夫所帶來的僅僅是帝國雙璧衛青和霍去病,以及做為隱藏ssr卡的霍光嗎?
不不不,在此之前,劉徹的舅父田蚡都認為其不孕不育,對淮南王表示:
當今皇帝是老劉家的子孫,你老人家同樣是老劉家的子孫。
淮南王你呢,從現在開始搞好名聲做好個人ip。等到有朝一日皇帝去世,那麽舍你其誰?
在這樣的前提條件之下,劉徹對嫡長子劉據的期待與欣喜,可想而知。
「太子敦重好靜,必能安天下,不使朕憂。」
玩歸玩,鬧歸鬧。理智狀態下的劉徹自然是不曾考慮過其餘的繼承人選的。
但——
晚年發豬瘟精神狀態穩定到把堪稱是獨苗苗的繼承人給寄了,隻差那麽一點點便要步上原本時間在線始皇帝死後不詳的後塵......隻能說這位漢孝武皇帝確實是有點東西在身上的。
似乎繼承了竇太皇太後長壽基因的劉徹正在不斷老去,一點點衰老。與之相對應的,卻是太子正當壯年且年富力強,足以對他的君父形成威脅。
天下豈有三十年之太子?
無數次午夜夢迴裏驚醒,冷酷,多疑,剛愎自用......
本就是唯我獨尊的帝王看向任何人的眼裏,都帶有著濃濃的警惕與不信任。
陪伴了他多年的皇後與太子尤甚。
又或者說於此時的劉徹而言,年老色衰的衛後及已然成年的太子已經不再是他的妻兒及政治盟友,而是時時覬覦他權柄的,足以搶奪他權柄的政敵。
即便衛後及太子未必有這個心思,而劉徹同樣清楚他們未必有這個心思。可是當死亡一日日逼近與來臨之時,這位曾經高喊出「寇可往,我亦可往」的帝王終究是感覺到了恐懼與害怕。
害怕什麽呢?
害怕死亡害怕生命的流逝,害怕自己尚且還活著,可是卻政令不通宮人不聞。所有人俱皆離自己遠遠地,徒勞掙紮無力低喘,再不復曾經的雄姿英發。
「朕奈何不了病痛與生死,難道還控製不了手中的權柄不成?」
「莫要動,朕不過是在磨練你而已!這江山終歸要交到你手中。但在此之前,隻要朕還尚在一日。那麽是龍,你得給朕盤著,是虎,你得給朕蹲著!」
「是誰,是誰,究竟是誰!總有刁民想害朕!想要叫朕早死!」
「朕知道,朕就知道,是你對不對,是你們,一個個的盼著朕早死!想要朕給新君騰地方!」
已然年老的、陷入到病痛折磨中的帝王神智都似乎由此而變得不再清楚,而分不清真心與假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