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綜歷史同人] 編造心聲,從秦皇漢武開始 作者:故國有虞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再次被cue到的秦始皇嬴政:......
嗬嗬,朕還有什麽流落在外的、不知從哪個角落裏冒出來的兄弟嗎?朕怎麽不知道?
修長城?活埋?很好,揪出那聲音的主人的範圍又可以進一步被縮小。
話說996和007是什麽,還有資本家?嗯,又是什麽奇奇怪怪的新名詞。
不過——
「超出這個時代兩千多年的智慧嗎?」
屬於這帝王的聲線在這寂寂的宮室中傳遞,並不曾得到任何的響應。而始皇帝所需要的,亦不是那響應,而是一個長久存在於這帝王內心深處的,似乎有答案卻又似乎沒有任何答案的問題。
「我大秦江山,可得多少年?」
自一世而傳至千世、萬世,是這帝王的野心與野望。
但作為一個通曉古今的、理性的帝王,秦始皇本應當知曉,這並不可能。
隻是這帝王的存在,卻又似乎是為了將不可能變為可能而生。而來到此世間,完成前人所未有之功業。
奮六世之餘烈。
相較於那東方六國,甚至是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所存在的那些六國遺民而言,秦國的歷代先君,以及這帝王無疑是格格不入的。
同這世俗的主流及那種種並不相符合。
於他們的眼中,看到的是天下,卻又不僅僅是天下。
欲要將六國盡攬入懷,將天下盡攬入懷。
將東方六國的領土變更為他們秦國的領土,將東方六國的子民變更為他們秦國的子民,將東方六國的律法和製度,變更為他們秦國的律法和製度。
成就大一統之天下。
昔者,秦孝公間商鞅,商鞅以帝道和王道相試。
帝道者何?
三皇五帝之道。
聖人治國,以無為而治天下。
王道者何?
商湯、周武治國之道。
以禮樂而治天下。
秦孝公不悅,對此聽得昏昏欲睡。直至商鞅談及霸道,即諸侯爭霸之道,方才生出幾分興趣。
但,僅僅是興趣而已。
於是最後,圖窮而匕現,商鞅對著秦孝公提出變法強國之道。
從秦孝公啟用商鞅之法開始,經秦惠文王等,直至秦王嬴政。
整整七世。
大秦男兒無一日敢忘東出,無一日不想天下一統。
先輩如是,始皇帝同樣如是,甚至於這帝王的目光與思想早已經超脫了這時代的局限,向著更高更遠的地方而前行。
莊子在《說劍》中有言,有劍,為天子劍。
以七國為劍身,包以四夷,裹以四時,繞以渤海,帶以常山。
製以五行,論以刑德;開以陰陽,持以春秋,行以秋冬。
一旦出鞘,便是上決浮雲,下絕地紀。
始皇帝便是這柄天子劍,這柄一統六國的、致使天下一統的天子劍。
這帝王的存在本身而言,便是為了將那固有的摧毀和打破,完成前人所未完成。
既然自己可以,那麽他的後世子孫,又為何會不行?
大周共主天下八百載,再往前,殷商近六百年,夏四百七十年。
做為他始皇帝的子孫,縱使不可一世二世而至千萬世,當不弱於前人才是。
隻是以指尖叩過桌案,莫名的,這帝王內心當中卻開始生出層層的陰霾。似乎是有什麽不在他預料之內的結果,將要發生或者是已經發生。
但至少於此時刻,在江辭尚不知曉自己的心聲已然由於係統未知錯誤的影響,叫始皇帝所聽去之時這未來人顯然無法給秦始皇做出解答。於那黑冰台的牢獄之內,雖然未必是秦始皇的粉,卻感覺係統當真不解人意的江辭開口,振振有詞的對係統的說法做出辯駁道:
「再說了作為係統,你應當嚴謹對不對?請問你見過秦始皇嗎?請問你挖掘出他的屍骨做過樣貌復原嗎?請問你做過相關調查和採訪嗎?」
係統:......
可憐,弱小,又無助。
心疼的抱住胖胖的自己。
於是江辭自顧自的給出答案,以指尖戳了戳那光屏之上的兔子耳朵,義正詞嚴道:
「都沒有對不對?你看啊,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你又怎麽能夠如此武斷的給出定義和判斷,而不是去走訪、調查和了解呢?」
「別的不說,就始皇帝樣貌這個事,咱就從基因學、遺傳學等方麵來說,始皇帝老爹長的不差吧?不管是名義父親嬴異人也好還是野史父親呂不韋也罷,都算得上是美男子吧?母親就更不必說,雖然思想上那個了一點,但美貌還是有的。」
「還有,知道的是始皇帝刻薄寡恩,不知道的還以為秦始皇殺了個人頭滾滾血流成河呢!總而言之言而總之,我們要以辯證的方法來看待問題對不對?所以做為係統,難道你就不好奇這位華夏祖龍,睡夢都在夢些啥嗎?」
光屏之上,兔子點頭而後又搖頭。於江辭核善的目光之下,抖了抖耳朵,再次吞吞吐吐、略帶遲疑道:
「所以你真的不是秦始皇的粉嗎?」
「封建帝王而已,遲早要被掃進歷史的塵埃,又有什麽可粉的呢!」
江辭大義凜然。
但就在係統似乎是要信了江辭的鬼話,並且對宿主的人民史觀表示認同和讚揚之時,江辭卻是再度開口,搓了搓手道:
嗬嗬,朕還有什麽流落在外的、不知從哪個角落裏冒出來的兄弟嗎?朕怎麽不知道?
修長城?活埋?很好,揪出那聲音的主人的範圍又可以進一步被縮小。
話說996和007是什麽,還有資本家?嗯,又是什麽奇奇怪怪的新名詞。
不過——
「超出這個時代兩千多年的智慧嗎?」
屬於這帝王的聲線在這寂寂的宮室中傳遞,並不曾得到任何的響應。而始皇帝所需要的,亦不是那響應,而是一個長久存在於這帝王內心深處的,似乎有答案卻又似乎沒有任何答案的問題。
「我大秦江山,可得多少年?」
自一世而傳至千世、萬世,是這帝王的野心與野望。
但作為一個通曉古今的、理性的帝王,秦始皇本應當知曉,這並不可能。
隻是這帝王的存在,卻又似乎是為了將不可能變為可能而生。而來到此世間,完成前人所未有之功業。
奮六世之餘烈。
相較於那東方六國,甚至是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所存在的那些六國遺民而言,秦國的歷代先君,以及這帝王無疑是格格不入的。
同這世俗的主流及那種種並不相符合。
於他們的眼中,看到的是天下,卻又不僅僅是天下。
欲要將六國盡攬入懷,將天下盡攬入懷。
將東方六國的領土變更為他們秦國的領土,將東方六國的子民變更為他們秦國的子民,將東方六國的律法和製度,變更為他們秦國的律法和製度。
成就大一統之天下。
昔者,秦孝公間商鞅,商鞅以帝道和王道相試。
帝道者何?
三皇五帝之道。
聖人治國,以無為而治天下。
王道者何?
商湯、周武治國之道。
以禮樂而治天下。
秦孝公不悅,對此聽得昏昏欲睡。直至商鞅談及霸道,即諸侯爭霸之道,方才生出幾分興趣。
但,僅僅是興趣而已。
於是最後,圖窮而匕現,商鞅對著秦孝公提出變法強國之道。
從秦孝公啟用商鞅之法開始,經秦惠文王等,直至秦王嬴政。
整整七世。
大秦男兒無一日敢忘東出,無一日不想天下一統。
先輩如是,始皇帝同樣如是,甚至於這帝王的目光與思想早已經超脫了這時代的局限,向著更高更遠的地方而前行。
莊子在《說劍》中有言,有劍,為天子劍。
以七國為劍身,包以四夷,裹以四時,繞以渤海,帶以常山。
製以五行,論以刑德;開以陰陽,持以春秋,行以秋冬。
一旦出鞘,便是上決浮雲,下絕地紀。
始皇帝便是這柄天子劍,這柄一統六國的、致使天下一統的天子劍。
這帝王的存在本身而言,便是為了將那固有的摧毀和打破,完成前人所未完成。
既然自己可以,那麽他的後世子孫,又為何會不行?
大周共主天下八百載,再往前,殷商近六百年,夏四百七十年。
做為他始皇帝的子孫,縱使不可一世二世而至千萬世,當不弱於前人才是。
隻是以指尖叩過桌案,莫名的,這帝王內心當中卻開始生出層層的陰霾。似乎是有什麽不在他預料之內的結果,將要發生或者是已經發生。
但至少於此時刻,在江辭尚不知曉自己的心聲已然由於係統未知錯誤的影響,叫始皇帝所聽去之時這未來人顯然無法給秦始皇做出解答。於那黑冰台的牢獄之內,雖然未必是秦始皇的粉,卻感覺係統當真不解人意的江辭開口,振振有詞的對係統的說法做出辯駁道:
「再說了作為係統,你應當嚴謹對不對?請問你見過秦始皇嗎?請問你挖掘出他的屍骨做過樣貌復原嗎?請問你做過相關調查和採訪嗎?」
係統:......
可憐,弱小,又無助。
心疼的抱住胖胖的自己。
於是江辭自顧自的給出答案,以指尖戳了戳那光屏之上的兔子耳朵,義正詞嚴道:
「都沒有對不對?你看啊,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你又怎麽能夠如此武斷的給出定義和判斷,而不是去走訪、調查和了解呢?」
「別的不說,就始皇帝樣貌這個事,咱就從基因學、遺傳學等方麵來說,始皇帝老爹長的不差吧?不管是名義父親嬴異人也好還是野史父親呂不韋也罷,都算得上是美男子吧?母親就更不必說,雖然思想上那個了一點,但美貌還是有的。」
「還有,知道的是始皇帝刻薄寡恩,不知道的還以為秦始皇殺了個人頭滾滾血流成河呢!總而言之言而總之,我們要以辯證的方法來看待問題對不對?所以做為係統,難道你就不好奇這位華夏祖龍,睡夢都在夢些啥嗎?」
光屏之上,兔子點頭而後又搖頭。於江辭核善的目光之下,抖了抖耳朵,再次吞吞吐吐、略帶遲疑道:
「所以你真的不是秦始皇的粉嗎?」
「封建帝王而已,遲早要被掃進歷史的塵埃,又有什麽可粉的呢!」
江辭大義凜然。
但就在係統似乎是要信了江辭的鬼話,並且對宿主的人民史觀表示認同和讚揚之時,江辭卻是再度開口,搓了搓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