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國普遍幹旱,夏秋田賦加起來,隻有往年的四成,張薔不得不下旨免掉災區的賦稅,農民沒有糧食賣,哪有銀子交稅?


    鯨海裏的漁獲,縱然可觀,但人不能隻吃魚,所以遼東的糧食,就是今明兩年度過災荒的唯一希望。


    張薔密切關注著遼東墾荒的進展,遼東左布政使楊嗣昌的折子,一月一報,不停地匯報著移民安置、荒地開發,糧食種植的進度。


    好在遼東今年沒有水旱災害,到九月底,從西北兩省遷往遼東的移民,達三百五十三萬多,建立移民村七千零六十個,開墾荒地並種上莊稼的土地,有五億多畝!


    另外,各家大戶開墾的荒地,有近三億畝!其中有一半的土地,種上了莊稼。


    張薔放心了,要知道,後世的種花家,十四億人口,也才隻有十八億的紅線內耕地。


    這時代的產量,肯定趕不上後世,但這時期的大明人口,加上隱戶,也不到兩億。


    遼東今年的糧食,摻上鯨海裏運迴來的魚獲,能保證大明兩億人口,明年不餓肚子了……


    張薔在心裏默默地算了算這筆賬,這才鬆了口氣,她擼著阿寶的皮毛,開心地說:“阿寶,大明有糧了。”


    阿寶閉著眼睛,慵懶地叫道:“喵……糧食在遼東,運輸是個大問題。”


    “是啊,”張薔拿起毛筆,倒過來用筆尾點著桌子上的地圖,“我看看,遼東的官道修到哪裏了。”


    她的筆從北京出發,一路往東北方身延伸,良久,將毛筆叭地拍到桌子上,失望地說:“唉,還沒過山海關,還是太慢了。”


    主要是今年沒有那麽多糧食,無法招募大量的民工來平整地基。


    “明年,”她說,“明年一定要將水泥路的官道修到沈陽!”


    “喵……等到上凍,關外可以用雪橇車運糧……”


    “真想去遼東看看啊,”張薔哼哼道,“滿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


    外興安嶺,楊古安部族的營地。


    年初,楊古安用三個女子,換迴來三個其他部族的女子,部族裏隻有他一個成年男子,三個女子,就成了他的女人。


    人家沒有騙他,如今,三個女人都大著肚子,到明年春天,部族就有新生命誕生了,這是部族的希望。


    “楊古安,河穀裏的莊稼熟了,夏知府讓咱們去收割莊稼呢。”一個高大健壯男子,騎著馴鹿從村外跑來,一見到楊古安,就大聲喊道。


    他叫烏倫,是楊古安救迴來的,今年春天,楊古安帶著考察隊進山捕獵馴鹿,遇到他正被一頭黑熊攻擊,冬眠剛醒來的黑熊,異常兇猛,烏倫眼看著就要被熊掌拍倒。


    考察隊隊長淩立開槍擊斃了黑熊,救下了他,當楊古安聽說,他的部族在前幾年就被後金滅掉,族人都被抓走,隻他一人逃時深山時,就熱情的邀請他加入烏日力部。


    “女人,”他說,“跟我迴烏力吉部族,送你兩個女人!”


    烏倫一個人在山林裏生活了七八年,如一頭孤狼,十分渴望跟同類在一起,他扛起地上的黑熊,高興地送給楊古安:“聘禮!”


    夏允彝給這位野人取名“烏倫”,派人為他搭建了寬敞的木屋,楊古安果然送給他兩個能生育的女人,烏倫就在烏日力部安下家來。


    夏允彝帶領護衛隊,在基地周邊開墾了四百多畝地,種上土豆、玉米、紅薯、小麥、高粱等各種作物,這裏離沈陽實在太遠,他們必須自己解決糧食供應問題。


    烏力吉部的族人不會種地,楊古安帶著女人們,來基地跟著護衛隊一起燒荒,播種,跟著鋤草,看著種子生根發芽,長出茂盛的莊稼,都十分盼望秋天的收成。


    七月中旬,外興安嶺的就秋天到了,北山府基地所在的三角州小平原,植被變得五彩斑斕,河水清澈平靜,宛若一麵鏡子,倒映著天空和周圍的山巒。


    遠處山巒起伏,層林盡染,漫山遍野的色彩斑斕,令人賞心悅目,夏允彝這位江南才子,一口氣寫了十幾首詩,將北山秋色,吟誦了遍,要不是忙著秋收,他就要提起畫筆,將這絕美的秋色,全都畫下來。


    楊古安和烏倫,帶著族裏十四個女人,其中有五位孕婦……來到北山府基地,準備參加勞動。


    莫日根跑過來,指著莊稼長得最好的尋塊地,對楊古安道:“夏知府說了,這塊地給咱們部族,但要咱們自己收獲。”


    莫日根年少活潑,不想在山林裏放養馴鹿,跑到金水河裏與漢人們一起淘金,如今已經學會日常的漢語,成了部族與府衙溝通的橋梁。


    近日要收購的是小麥,楊古安給每人發了一把鐮刀,這些帶著鋸齒的鐮刀,割起麥子來又快又省力,他指著正在勞動的漢人護衛們說:“學他們那樣,先割倒。”


    夏允彝指揮著護衛,抬來一隻木頭打製的大木桶,足有八尺見方,他招唿楊古安道:“楊,抱一捆麥穗過來,教你們如何使用。”


    楊古安抱著一捆麥穗過來,護衛接過來放在地上,用手分出一小捆,用雙手握著,叭叭叭地在木桶的內側摔打起來,隻幾下,麥穗上的麥粒,就掉進木桶裏。


    烏倫上前,跟楊古安一起,各自拿起一捆麥穗,學著護衛的樣子,叭叭叭地摔打起來。


    這是南方人收割水稻的法子,夏允彝沒有平整場地,而是利用滿山的林木,打製了這種大木桶,這樣收獲的糧食,沒有泥沙,磨粉的時候,不用再清洗一遍。


    經過十來天的勞動,夏允彝的北山府衙,收獲了兩百來石麥子,烏力吉部,也收獲了兩千多斤麥子。


    緊接著是玉米,收獲了三千多斤,夏允彝分了兩百斤給烏力吉部。


    “明年的種子,”他說,“明年多開地,玉米比麥子長得好,秸稈可以喂馴鹿。”


    產量最高的,是土豆,八十多畝地收了五萬多斤!黃澄澄堆得跟小山似的,烏力吉部也分到了五千多斤土豆,一千多斤紅薯。


    夏允彝派了幾名護衛隊員,來到烏力吉部,教他們挖了一個大大的地窖,將土豆、紅薯、全都存在地窖裏。


    外興安嶺的第一場雪下來的時候,烏力吉部與護衛隊員們,一起收割了高粱,在糧食匱乏的時候,高粱是人類的糧食,現在有了麥子土豆,高粱就成了馴鹿的口糧。


    楊古安的部族,包括烏倫原來的部族,從來沒有在秋天貯存過如此多的糧食,望著滿倉的糧食,聽說今年冬天不會再挨餓,部族裏的女人們,就忍不住痛哭……


    烏倫豎起大拇指,對楊古安道:“楊,夏大人給咱們糧食,是安達,咱們送一頭馴鹿給他!”


    部族裏的五頭馴鹿,三頭母鹿,是楊古安用鹽巴換迴來的,兩頭公鹿是用母鹿在山林裏引誘迴來的,是部族最珍貴的財產。


    楊古安咬了咬牙,決定送一頭公鹿給夏知府,以表達他們的謝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大明之秉國太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種菊南山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種菊南山下並收藏穿越大明之秉國太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