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天時間,朝廷發行的兩百萬兩戰爭債券,啊不,“遼東土地債券”,就全部售罄。
可見晚明時期的民間,並不缺錢,缺錢的隻是朝廷。
到最後,吏部不得不上書,為地方官員,增加三十萬兩的投資機會,張薔與三位閣老商量了半天,決定增發三十萬兩的債券。
一支債券,將大明上下,朝堂內外,全都綁上了遼東戰場的戰車,張薔心裏有了底氣,至少能收複沈陽了吧?
………………………………
遼東鎮,袁崇煥、馬世龍、祖大壽三人,收到了朝廷的迴複,又見兵部撥來了他們申請的錢糧,允準招募民夫,修複西平堡到廣寧一線的幾處城堡,三人頓時心氣大盛。
袁崇煥一麵行文給山海關的畢自肅,要求招募民夫,前來修築城堡,一麵安排安排祖大壽的前鋒,越過遼河,向遼陽進軍。
他則親率中軍,隨後跟進,讓馬世龍率後軍,押著糧草輜重墊後,因為小皇帝在蓋州,一定會隨著毛文龍向北進攻,他希望在鞍山或遼陽,親率大軍迎接小皇帝,他袁崇煥要像老上司孫首輔一樣,簡在帝心。
…………………………
皇太極領軍南下以後,代善負責守城,他每隔幾日,就會收到前線傳迴來的戰報,他的心情越來越沉重。
先是合兵一路的後金軍,在蓋州以北的太平山腳下,遭到明軍的火炮轟擊,死傷精銳騎兵一千多人!
皇太極又分兵南下,倒是衝進了遼南,但明軍也派出幾支機動的騎兵隊伍,四處攔截。他們的火器,給後金騎兵造成巨大的傷亡,財貨沒搶到多少,人員傷亡卻驚人。
各位旗主,不得不躲進山裏……
他的二兒子碩托,一個月前已經戰死,雖然這個兒子不聽話,但血濃於水,有哪個做老子的,會真正生兒子的氣?他傷心得幾夜睡不著,至今不敢把消息,告訴二兒媳婦母子。
更令人沮喪的是,阿敏被隔斷在朝鮮,後金唯一的糧食來源通道,也被明軍截斷,南下的軍隊,要是搶不迴糧食,這個冬天,不知要餓死多少人!
所以,代善倡導後金貴族,主要是留在沈陽的女人孩子們,要節約糧食,不能再像從前一樣鋪張浪費,為此,他自己身體力行,每餐隻吃一碗米飯,一碗菜。
這日,他正在用晚餐,一碗麥飯,一碗燒野豬肉,他吃得十分珍惜,一粒麥飯掉到桌子上,他用筷子撿起來,正要往嘴裏送。
一個親衛在門外通報:“主子爺,前線來報,明軍前鋒已經越過遼河,正在往遼陽方向而來……”
代善手一抖,那粒麥飯又掉到桌子上,他卻沒心思再撿,急忙吩咐道:“快叫薩哈璘來!”
那親衛轉身就走,代善又吩咐道:“把瓦克達也叫來!”
代善一共有八個兒子,長子嶽托和次子碩托,同他反目,投靠了皇太極,他身邊,還有三位成年的兒子:三子薩哈璘、五子巴喇瑪、六子瑪占。
代善手裏,有正紅、鑲紅兩旗,後來,他將鑲紅旗分給長子和次子,自己領正紅旗,薩哈璘三兄弟,各在正紅旗下領著幾支牛錄。
遼陽是重鎮,代善吩咐五子巴喇瑪,領十個牛錄的兵力,去協助遼陽守城:“遼陽城的李額附,是漢人,你到了那裏,主要是督促李永芳守城,他一旦起了反叛之心,你可一刀斬之……”
安排三子薩哈璘:“你領五個牛錄的騎兵,前去攔截明軍,要吸取你八叔的教訓,不要與明軍正麵對衝,要避開他們的火器,最好繞到明軍後麵,襲擾他們的糧草……”
兄弟兩人領命,當天下午,就領兵出發了。
代善待在書房裏,思考了一晚上,第二天一早,叫來六子瑪占,遞給他一封信,吩咐道:“你帶上海東青,阿瑪將費巴圖派給你,他手下都是索倫部的戰士,你們進山尋找汗王,將此信交給他,就說盛京危險,讓他速速撤軍迴來……”
二十歲的瑪占,從小嬌生慣養,哪裏吃過苦?更沒有鑽過深山老林,代善連他都派出去了,可見身邊,著實沒人了。
瑪占擔心地問:“阿瑪,兒子們都走了,誰陪您守城?”
代善心下感動,拍拍兒子的肩膀,安慰他道:“你將八叔找迴來,自然就有人守城了,快去!”
代善送走了三個兒子,便找來餘下各牛錄的額真,安排守城事宜。
沈陽城牆上,還有兩門明軍留下的,鏽跡斑斑的紅夷大炮,代善找來幾名漢人鐵匠,讓他們將大炮清理幹淨,試射一下,看還能不能用?
這時候,他十分感激寧完我,讓盛怒之下的皇太極,沒有殺掉這些漢人工匠。
幾名漢人鐵匠,搗鼓了兩天,清理了大炮內壁上的鏽蝕層,裝上火藥,用石彈代替鐵彈,點火試射了一下,居然還能將堅硬的鵝卵石,轟出去五百步遠!
代善欣喜若狂,忙安排人手,到河邊搬來渾圓的鵝卵石,後金嚴重缺鐵,無法鑄造實心彈,估且用鵝卵石代替……卿勝於無吧。
可惜隻有兩門火炮,代善遺憾地想,等後金挺過眼前的難關,也要學學明朝,發展火器才行。
以前,後金對大明的優勢,是轉進如風的騎射戰術,現在,大明有了濟州馬場,每年出產的戰馬,與後金出產的戰馬,相差無幾,後金騎兵的優勢,逐漸失去,明軍又換裝了犀利的火器,雙方的攻守之勢,早就逆轉。
不是皇太極不如老汗,實在是今日的明軍,比老汗那時候,強得太多了!
……………………
再說皇太極,率兵遁入遼南的千山山脈中,後金人,或者說女真人,又迴到他們的故鄉,成為山林裏的野人。
山裏是到處是茫茫的原始森林,樹木巨大粗壯,直刺雲霄,林下是低矮的灌木,各種粗大的藤蔓糾纏不清,阻擋著大軍行進的道路。
好在新抓捕的後金戰士,更習慣在茂密的林子裏生活,他們開路、捕獵、尋找水源和宿營地,做起來駕輕就熟,竟比在外麵搶劫,過得還自在。
皇太極也多次出山打草穀,剛開始,也搶到一些財貨,後來,明國官府,將各村子裏的百姓,都遷進了城裏。
他們出山後,再難搶到百姓和牲畜,反而經常被明軍親自點燃地裏的莊稼,燒死燒傷後金寶貴的精銳騎兵。
皇太極開始懷疑,到遼南打草穀的決定,是不是太草率了?現在想想,遼南的移民都是新來的,並沒有積累多少財貨,如今連待收的莊稼,他們也狠心燒掉,後金還能搶到什麽?
通過海東青傳來信息,他了解道,其他幾支後金軍隊,處境跟他差不多,越往南方的隊伍,下場越慘。
碩托被明軍一槍爆頭,成為本次南征中戰死的最高將領。
多爾袞兄弟出山行動的次數最多,人員傷亡也最重,據說損失了四成精銳!
莽古爾泰躲進山裏消極怠工,總共出山兩次,卻都遇到明軍悍將尚可喜,被追得找不著北,差點就被活捉……
進入十月,天氣越來越冷,將士們身上的單衣,根本抵禦不了寒冷,他們住在臨時搭建的木屋裏,烤著火,瑟瑟發抖。
皇太的帳篷外,也用樹枝和樺樹皮搭建一間木屋,以便抵禦寒冷,此時,他正在與隨軍的寧完我商議軍情。
“報……”有親衛在門外報告,“大貝勒六子瑪占,奉命從盛京來尋找大汗!”
可見晚明時期的民間,並不缺錢,缺錢的隻是朝廷。
到最後,吏部不得不上書,為地方官員,增加三十萬兩的投資機會,張薔與三位閣老商量了半天,決定增發三十萬兩的債券。
一支債券,將大明上下,朝堂內外,全都綁上了遼東戰場的戰車,張薔心裏有了底氣,至少能收複沈陽了吧?
………………………………
遼東鎮,袁崇煥、馬世龍、祖大壽三人,收到了朝廷的迴複,又見兵部撥來了他們申請的錢糧,允準招募民夫,修複西平堡到廣寧一線的幾處城堡,三人頓時心氣大盛。
袁崇煥一麵行文給山海關的畢自肅,要求招募民夫,前來修築城堡,一麵安排安排祖大壽的前鋒,越過遼河,向遼陽進軍。
他則親率中軍,隨後跟進,讓馬世龍率後軍,押著糧草輜重墊後,因為小皇帝在蓋州,一定會隨著毛文龍向北進攻,他希望在鞍山或遼陽,親率大軍迎接小皇帝,他袁崇煥要像老上司孫首輔一樣,簡在帝心。
…………………………
皇太極領軍南下以後,代善負責守城,他每隔幾日,就會收到前線傳迴來的戰報,他的心情越來越沉重。
先是合兵一路的後金軍,在蓋州以北的太平山腳下,遭到明軍的火炮轟擊,死傷精銳騎兵一千多人!
皇太極又分兵南下,倒是衝進了遼南,但明軍也派出幾支機動的騎兵隊伍,四處攔截。他們的火器,給後金騎兵造成巨大的傷亡,財貨沒搶到多少,人員傷亡卻驚人。
各位旗主,不得不躲進山裏……
他的二兒子碩托,一個月前已經戰死,雖然這個兒子不聽話,但血濃於水,有哪個做老子的,會真正生兒子的氣?他傷心得幾夜睡不著,至今不敢把消息,告訴二兒媳婦母子。
更令人沮喪的是,阿敏被隔斷在朝鮮,後金唯一的糧食來源通道,也被明軍截斷,南下的軍隊,要是搶不迴糧食,這個冬天,不知要餓死多少人!
所以,代善倡導後金貴族,主要是留在沈陽的女人孩子們,要節約糧食,不能再像從前一樣鋪張浪費,為此,他自己身體力行,每餐隻吃一碗米飯,一碗菜。
這日,他正在用晚餐,一碗麥飯,一碗燒野豬肉,他吃得十分珍惜,一粒麥飯掉到桌子上,他用筷子撿起來,正要往嘴裏送。
一個親衛在門外通報:“主子爺,前線來報,明軍前鋒已經越過遼河,正在往遼陽方向而來……”
代善手一抖,那粒麥飯又掉到桌子上,他卻沒心思再撿,急忙吩咐道:“快叫薩哈璘來!”
那親衛轉身就走,代善又吩咐道:“把瓦克達也叫來!”
代善一共有八個兒子,長子嶽托和次子碩托,同他反目,投靠了皇太極,他身邊,還有三位成年的兒子:三子薩哈璘、五子巴喇瑪、六子瑪占。
代善手裏,有正紅、鑲紅兩旗,後來,他將鑲紅旗分給長子和次子,自己領正紅旗,薩哈璘三兄弟,各在正紅旗下領著幾支牛錄。
遼陽是重鎮,代善吩咐五子巴喇瑪,領十個牛錄的兵力,去協助遼陽守城:“遼陽城的李額附,是漢人,你到了那裏,主要是督促李永芳守城,他一旦起了反叛之心,你可一刀斬之……”
安排三子薩哈璘:“你領五個牛錄的騎兵,前去攔截明軍,要吸取你八叔的教訓,不要與明軍正麵對衝,要避開他們的火器,最好繞到明軍後麵,襲擾他們的糧草……”
兄弟兩人領命,當天下午,就領兵出發了。
代善待在書房裏,思考了一晚上,第二天一早,叫來六子瑪占,遞給他一封信,吩咐道:“你帶上海東青,阿瑪將費巴圖派給你,他手下都是索倫部的戰士,你們進山尋找汗王,將此信交給他,就說盛京危險,讓他速速撤軍迴來……”
二十歲的瑪占,從小嬌生慣養,哪裏吃過苦?更沒有鑽過深山老林,代善連他都派出去了,可見身邊,著實沒人了。
瑪占擔心地問:“阿瑪,兒子們都走了,誰陪您守城?”
代善心下感動,拍拍兒子的肩膀,安慰他道:“你將八叔找迴來,自然就有人守城了,快去!”
代善送走了三個兒子,便找來餘下各牛錄的額真,安排守城事宜。
沈陽城牆上,還有兩門明軍留下的,鏽跡斑斑的紅夷大炮,代善找來幾名漢人鐵匠,讓他們將大炮清理幹淨,試射一下,看還能不能用?
這時候,他十分感激寧完我,讓盛怒之下的皇太極,沒有殺掉這些漢人工匠。
幾名漢人鐵匠,搗鼓了兩天,清理了大炮內壁上的鏽蝕層,裝上火藥,用石彈代替鐵彈,點火試射了一下,居然還能將堅硬的鵝卵石,轟出去五百步遠!
代善欣喜若狂,忙安排人手,到河邊搬來渾圓的鵝卵石,後金嚴重缺鐵,無法鑄造實心彈,估且用鵝卵石代替……卿勝於無吧。
可惜隻有兩門火炮,代善遺憾地想,等後金挺過眼前的難關,也要學學明朝,發展火器才行。
以前,後金對大明的優勢,是轉進如風的騎射戰術,現在,大明有了濟州馬場,每年出產的戰馬,與後金出產的戰馬,相差無幾,後金騎兵的優勢,逐漸失去,明軍又換裝了犀利的火器,雙方的攻守之勢,早就逆轉。
不是皇太極不如老汗,實在是今日的明軍,比老汗那時候,強得太多了!
……………………
再說皇太極,率兵遁入遼南的千山山脈中,後金人,或者說女真人,又迴到他們的故鄉,成為山林裏的野人。
山裏是到處是茫茫的原始森林,樹木巨大粗壯,直刺雲霄,林下是低矮的灌木,各種粗大的藤蔓糾纏不清,阻擋著大軍行進的道路。
好在新抓捕的後金戰士,更習慣在茂密的林子裏生活,他們開路、捕獵、尋找水源和宿營地,做起來駕輕就熟,竟比在外麵搶劫,過得還自在。
皇太極也多次出山打草穀,剛開始,也搶到一些財貨,後來,明國官府,將各村子裏的百姓,都遷進了城裏。
他們出山後,再難搶到百姓和牲畜,反而經常被明軍親自點燃地裏的莊稼,燒死燒傷後金寶貴的精銳騎兵。
皇太極開始懷疑,到遼南打草穀的決定,是不是太草率了?現在想想,遼南的移民都是新來的,並沒有積累多少財貨,如今連待收的莊稼,他們也狠心燒掉,後金還能搶到什麽?
通過海東青傳來信息,他了解道,其他幾支後金軍隊,處境跟他差不多,越往南方的隊伍,下場越慘。
碩托被明軍一槍爆頭,成為本次南征中戰死的最高將領。
多爾袞兄弟出山行動的次數最多,人員傷亡也最重,據說損失了四成精銳!
莽古爾泰躲進山裏消極怠工,總共出山兩次,卻都遇到明軍悍將尚可喜,被追得找不著北,差點就被活捉……
進入十月,天氣越來越冷,將士們身上的單衣,根本抵禦不了寒冷,他們住在臨時搭建的木屋裏,烤著火,瑟瑟發抖。
皇太的帳篷外,也用樹枝和樺樹皮搭建一間木屋,以便抵禦寒冷,此時,他正在與隨軍的寧完我商議軍情。
“報……”有親衛在門外報告,“大貝勒六子瑪占,奉命從盛京來尋找大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