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京沈陽,皇太極已經做好了出征的準備。


    隻是關於進攻方略,他還在與議政王大臣們商議。


    皇太極計劃用寧完我的計策,將各旗分散開來,衝進遼南哄搶一番就走,讓明軍顧此失彼,救不過來,就算被明軍追上,拚著犧牲一些披甲人,甚至巴牙喇,其他牛錄總會得到撤退的機會。


    隻要踏平遼南,就能掃除後金上下,對大明的恐懼心理,就能破壞掉大明這幾年,在遼南的建設成果,重新樹立起後金在遼南的統治地位,讓逐漸離心的科爾沁蒙古,再不敢起叛離之心……


    但議政王大臣們,因為四年前在大明的慘敗,不再相信皇太極的指揮,他們堅決要執行老汗王的策略:任爾幾路來,我隻一路去!


    老汗王就是用這一招,打敗了明軍的五路進攻,取得了薩爾湖戰役的勝利,一舉奠定了後金的基礎,創造了“後金不滿萬,滿萬不可敵”的神話。


    此時後金的戰力,與老汗當初的實力,相差無幾,而那時候的明軍,可沒有今日明軍的犀利火器!


    “汗王,”代善這個時候,隻好出來充當和事佬,“要不,就先合兵一路,到了遼南,看實際情況再定?”


    皇太極心裏冷笑,心想,說來說去,還是害怕!等遼南歸來,一定要實行六部製改革,像中原王朝一樣,將決策權力,收歸到本汗一人手中,免得這些人在本汗麵前,嘰嘰歪歪地煩人!


    “好,就依大貝勒之言!”皇太析最終拍板。


    議政王大臣會議決定:大貝勒代善,率正紅旗留守沈陽,總領後勤諸務。二貝勒阿敏領鑲藍旗,移駐鴨綠江畔,防止朝鮮趁機反叛。


    碩托的鑲紅旗,多爾袞兄弟的正白旗和鑲白旗,隨皇太極南下。


    豪格死後,他領的鑲黃旗,又迴到皇太極手中。


    莽古爾泰率正藍旗和皇太極的正黃、鑲黃兩旗,合兵一處,殺向遼南!


    雖然八話旗建製任在,但每個旗下麵的牛錄,卻比四年前少了三成,本次出兵人數,連戰兵和包衣、馬奴、雜役,總共也不到三萬人,其中戰兵不到兩萬人。


    難怪莽古爾泰強烈要求合兵,實在是他手下的人手太少,他沒信心能退迴來。


    九月十八,秋高氣爽,皇太極在沈陽城外,殺馬盟誓,率領重新組建的八旗兵,向遼南進發。


    蓋州城裏,毛文龍本來要將總兵府衙,讓給小皇帝平安住,但平安說:“朕今次來遼南,是來觀戰學習的,毛愛卿身負重任,不可輕離總兵府,與朕尋一處院子,能住下這些隨從就行了。”


    毛文龍隻得將總兵府旁邊,他的一座私宅騰出來,請皇帝一行入住,沒辦法,蓋州城裏,除了總兵府,就數他這座私宅最大。


    平安和兩位師傅,以及貼身服侍的太監懷恩,還有兩位師傅的徒弟,住進私宅裏最大的茗玉樓,樓高兩層,視野極佳。


    旁邊的澤蘭居,則撥給了張世澤、徐元祉、朱良輔、劉士偉四位伴讀居住。


    周遇吉、黃得功、吳三桂、曹變蛟四位將領,帶護衛兵拱衛在四周。


    毛文龍在總兵衙門的白虎節堂裏商議軍情時,總要親自來請示平安,是否參加會議。


    平安總是很感興趣,每次都想去,但他一出動,身邊的明衛暗衛,隨從人員一大堆,十分不便。


    方正化隻好向毛文龍建議:“毛大人不如,來這院子的前廳議事,咱家會派人嚴密守護,不讓機密泄露!”


    這天,平安派人請來毛文龍,將一張紙條遞給他:“毛愛卿請看,這是沈陽城裏傳出來的消息,皇太極出兵了。”


    毛文龍十分震驚,他派出去的斥候,還沒有送迴來消息,陛下這裏,卻先收到了沈陽城裏的消息,看來,官場上那個傳聞是真的,太後和陛下,有一支秘密的隱衛部隊,這支隊伍,比錦衣衛還神秘!


    他立即招來陳繼盛,將從陛下那裏得來的消息,拿給他看,再打開地圖,指著地圖上一個位置,吩咐道:“皇太極采用的,是合兵一處的戰略,按原定計劃,我軍要前出蓋州城北三十裏的孛羅鋪,組織防禦陣地……


    正好利用太平山上的烽火台,觀察敵情。


    本兵要親自領兵,前去阻擊後金軍!蓋州城和陛下的安危,就交給您了!”


    陳繼盛同沈世魁一樣,也有一個女兒,嫁給毛文龍為妾,他在東江鎮的地位,表麵上與沈世魁並肩 ,但私下裏,毛文龍更依賴沈世魁。


    他知道,有陛下在蓋州城,大人必會親自領兵,他沒資格與毛文龍爭,便幹脆地拱手道:“屬下遵令,一定守好蓋州城,這就下去安排大人出兵事宜。”


    當天下午,毛文龍率部出城,三千五百人的騎兵部隊,分為前軍和後軍,中間護衛著一隊火炮兵,和一支兩千多人的火槍兵隊伍,還有幾十輛大車拉著的補給。


    這些都是東江鎮的寶貝,為了打贏第一場阻擊戰,在小皇帝麵前爭個頭功,毛文龍把家底都掏出來了。


    因為,小皇帝也要親臨前線,觀看這場戰鬥,毛文龍不敢托大,置小皇帝於危險之中。


    毛文龍的大部隊後麵,跟隨著小皇帝的隊伍,遵照太後的要求,這支隊伍沒有擺鸞駕,打龍旗,而是全員披甲,沉默地跟在大部隊後麵,如一條甲光閃亮的尾巴。


    因為有步兵,部隊兩個時辰後才到達孛羅鋪,毛文龍先將小皇帝和他的隨從和護衛部隊,送到旁邊的太平山上:“此處地勢高,陛下請在此坐鎮,看臣為陛下殺敵!”


    跟哄小孩子似的。


    “朕有兩位師傅在,毛愛卿不用理會朕這邊,全力殺敵就是。”平安吩咐道,隨即和兩位師傅,登上烽火台,舉起望遠鏡向北方遙望。


    鏡頭裏隻有遠山和草地,並沒有敵人的影子。


    自從大明收複了蓋州,北麵的耀州堡、海州城,就成了後金的邊疆,為了防備明軍北進,皇太極派了,最信任的碩托旗下的兩個牛錄,分守兩座城池。


    他興兵南下以來,一直關注著蓋州方向的動靜,吩咐將耀州的哨騎,撒出去百裏外,查探明軍動靜。


    兩邊的斥候,經常在兩城之間的野外遭遇,發生猝不及防的遭遇戰,互有死傷,總的來說,後金哨騎的傷亡更大一些,因為被火槍擊中後,許多人死於傷後的高熱。


    他們不知道,鉛彈留在身體裏,時間久了會產生鉛中毒,更加速了傷兵的死亡。


    到後來,明軍的斥候前出越來越遠,而後金的哨騎,撒出的範圍越來越近。


    而明軍隻前出蓋州三十裏,後金的哨騎不敢靠得這麽近,現在,大汗命他們前出百裏,他們在耀州堡南五十裏處,就遭遇了明軍的斥候。


    “扯唿!”哨騎隊長打一聲唿哨,率先北退,撥轉馬頭就跑。


    往日裏,明軍斥候見他們逃跑,也撥轉馬頭,不再追擊,因為明軍的戰馬,沒有女真人照顧得好,多數時候,是追不上他們的。


    但今日不同,他們都逃了,那些明軍的斥候卻不轉身,而是提起馬速,向他們追來。


    今日這些斥候騎乘的戰馬,也比往日神駿,居然被他們慢慢地追上來了。


    隻聽身後,響起咻咻咻的射箭聲音,與往日裏的火槍聲部不同,而是箭矢高速劃過空中時,引起的那種嘯叫聲。


    “今日的斥候,換成了神箭手?”領隊的女真哨騎,來不及轉頭觀望,就被一支短小的鐵箭,射中左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大明之秉國太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種菊南山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種菊南山下並收藏穿越大明之秉國太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