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柯上前一步,答道:“大人,關於災民安置,各縣已在高處設立臨時安置點,並調撥糧食、衣物等物資,確保災民有吃有穿。然則,災民眾多,物資短缺,實乃杯水車薪。”
張九德轉頭向身後問:“戶部主事錢訓古何在?”
張夢鯨見他竟當場辦起差事來,拱手勸道:“張大人,一路辛苦,且進驛站洗洗風塵先……”
張九德指著被他們勸迴來的災民,道:“先落實幾件緊要事,這些災民,也等著安置呢。”
錢訓古上前,衝張夢鯨幾人拱手道:“下官,戶部清吏司主事錢訓古,見過諸位大人。”
張九德吩咐道:“孟達,先把開倉放糧的文件,下發到各縣,讓災民先吃飽飯再說,不要洪水沒淹死,倒被餓死了。”
錢訓古,字孟達,見張大人吩咐,忙拱手應是,迴身從馬背上取下一個褡褳,取出一份文件,雙手遞給張九德。
張九德接過來,看了一眼,點點頭,對著張夢鯨幾人展示了一下,說:“南邊的驛路,估計已經斷絕,我這邊派兩位錦衣衛下去傳達,張大要這邊,也派人,帶著後麵這些災民,迴各縣安置吧。”
張夢鯨忙讓屬下去安排,地方上的工作沒做好,讓災民流出河南府,還被賑災的欽差給帶了迴來,讓他很沒麵子,恨不得早早把人打發了。
張九德眉頭緊鎖,問出了最關心的問題:“決口封堵情形如何?”
劉衍拱手道:“大人,目前到達災區的,有六個衛所,一萬兩千人在封堵決口,但水流湍急,多次嚐試都未能成功……加之連日陰雨,河堤鬆軟,更增加了封堵難度,目前決口的三處地方,一處也沒堵上……”
封堵決口,可不象開倉放糧那麽簡單,張九德也沉默了。
“大人,還是先進驛站,洗洗風塵吧,”張夢鯨再一次勸道,“這麽多的隨從人員,也需要休整。”
張九德想了想,讓師爺去請龔同安和惠恩公公過來,二人身上,比張九德還狼狽。
張九德向幾位地方官引薦二人:“這次賑災,太後下旨,要求各縣的惠民藥局,設立災區醫院,醫院所有的開支,都從太後的私帑出……這位龔大人,是太醫院派出來,管理災區醫院的醫官,這位惠安公公,負責管理醫院支出的錢財……”
張夢鯨四人聽了,少不得要跪謝一番天恩。
張九德對龔同安說:“本官這裏要派人到各縣傳信,汪知府也要派人,送這些災民返迴老家,本官知道你們很辛苦,但還是要問一問龔太醫,你們太醫院的車隊,是否一起下去各縣?”
龔同安立即下去安排,本次受災,共二十一個縣,他將藥材分成了二十一份,每個縣有三大車藥材。
太醫每人,要管理兩個縣的醫院,當即就讓他們帶著藥材,隨差役出發了。
張九德這才帶著剩下的人,進到河陽驛休整。
說是休整,他也隻是洗了澡,換上一身幹淨的官服,匆匆吃了一餐飯,來不及休息,就帶著方以智和幾位地方官,上河堤查看災情。
張夢鯨幾人,聽說方以智是湖廣巡撫的公子,都對他另眼相看,紛紛向他打聽,燕京大學裏,都教些什麽學問?
“經世致用之學,”麵對幾位世伯級的高官,方以智毫不怯場,侃侃而談,“除了四書五經,更要學習諸多實用技藝。
如現在,佛郎機人用六分儀測定航向,從西方橫渡重洋來到南洋,甚至大明的南海,相比西方,大明的航海技術,和造船技術,都落後了,所以我們得學習。”
“再如水泥建築技術,遠勝於傳統的磚瓦土木,用水泥修築河堤,比夯土更快,更結實,太後也是知道這點,才要求我們城投集團,來河南選址建廠,近距離地供應修築河堤所用的水泥……”
“故而,燕京大學裏,不止要學傳統的四書五經,更多的,是學習經世致用之學,按西方人的分類,有數學、物理、化學、繪畫、音樂、體育……諸科。”
河陽驛出南門,有一條寬大的官道,正對著孟津渡口,幾人說話間,騎馬登上河堤,往南麵望去。
奔騰不息的黃河,流經三門峽後,流速降低,變得適合船渡,因此孟津成為了一個重要的渡口,也是黃河上最古老的渡口
當年周武王,就是在孟津這個地方,會盟了八百諸侯,東進罰紂,開創周朝八百年江山。
也因為流速變緩,大量的泥沙沉澱淤積,抬高了河床,使河水經常決口,淹沒兩岸州縣。
此次,因為決口寬度長達十裏,淹沒的區域比往年都大。
從河堤上往對麵看,隻見密密麻麻的人影,正在大堤上忙碌,劉衍伸手一指,匯報道:“大人,那些都是接到五軍都督府命令後,趕來封堵決口的衛所兵。
隻因決口太大,河水洶湧,剛築的新堤,往往一夜之間,就會被河水衝掉……故而收效甚微。”
張九德聞言,目光轉向方以智:“方賢侄,你對此有何看法?”
方以智業之前,也是做過功課的,這時上前一步,拱手道:“以學生愚見,河堤築而後毀,是因為地勢低窪,河水都往決口處流,如此大的水量,人力難以勝天。
曆來堵口,皆是‘先浚後築’,‘先堵小口、後堵大口’,‘先堵下流口、後堵上流口’,請問劉世伯,可疏浚河道泄水?”
劉衍是河南省指揮使,是河南省的最高軍事長官,掌握著全河南的衛所力量,負責維護地方治安,帶衛所兵來修河堤,還是第一次。
他根本沒有治水經驗,覺得方以智說的很有道理,也願意死馬當成活馬醫,他當即對方以智道:“賢侄,老夫手下,都是一幫大頭兵,哪裏懂得堵個決口,還有這麽多鳥學問?
聽說您帶了好些師傅來,能否派個人來指導指導?”
方以智道:“好教世伯知曉,密之帶來的師傅,皆是燒製水泥和修築堤壩的專家,至於開溝治水,他們是不懂的。
他們此時,已經在尋找燒製水泥的材料,估計已經進山了……
又道:“也可以變通一下,如果實在沒有泄洪道,就在岸邊的河床上挖溝,隻要開挖一條比決口處深的水溝,就能將河水引迴黃河。
借著河水的衝擊力,水溝會越來越深,越來越寬,引迴的河水越多,決口處的壓力就越小,這時候再修築河堤,封堵決口,就容易多了……”
眾人想想也有道理,河堤修而複決,任何有用的法子,都得拿來試一試。
張九德對劉衍道:“劉都使,不妨一試?”
“世伯若是不嫌棄,密之願意去對岸組織勘探,盡快規劃出一條水道來。”方以智主動請纓道。
“要密之親自去?”張夢鯨幾人沒想到,這個公子哥兒這麽能吃苦,居然要親臨現場去勘探。
張九德卻讚許道:“不愧是劉先生看中的弟子,有擔當,密之先過去,本官也會移駐南岸,到時再來與你會合。”
五軍都督府派來的顧守真,負有監督、協調衛所兵的責任,也要求跟方以智一起過河,張九德揮手同意:“去吧。”
劉衍本來還想找機會,巴結巴結這位貴人,此時當著張九德的麵,卻不好表現出來,忙派了一位親信,陪同二人過河。
災情緊急,方以智也不多話,當即下堤,與顧守真一起,過河而去。
洛陽知府汪喬年,這才上前道:“大人要過河,就請移駐洛陽吧,城中已經為大人安排好館驛。”
張九德在路上,已經把《救災備要》上的內容,全記在了心裏,他問:“周南驛情形如何了?本官打算駐周南驛。”
張九德轉頭向身後問:“戶部主事錢訓古何在?”
張夢鯨見他竟當場辦起差事來,拱手勸道:“張大人,一路辛苦,且進驛站洗洗風塵先……”
張九德指著被他們勸迴來的災民,道:“先落實幾件緊要事,這些災民,也等著安置呢。”
錢訓古上前,衝張夢鯨幾人拱手道:“下官,戶部清吏司主事錢訓古,見過諸位大人。”
張九德吩咐道:“孟達,先把開倉放糧的文件,下發到各縣,讓災民先吃飽飯再說,不要洪水沒淹死,倒被餓死了。”
錢訓古,字孟達,見張大人吩咐,忙拱手應是,迴身從馬背上取下一個褡褳,取出一份文件,雙手遞給張九德。
張九德接過來,看了一眼,點點頭,對著張夢鯨幾人展示了一下,說:“南邊的驛路,估計已經斷絕,我這邊派兩位錦衣衛下去傳達,張大要這邊,也派人,帶著後麵這些災民,迴各縣安置吧。”
張夢鯨忙讓屬下去安排,地方上的工作沒做好,讓災民流出河南府,還被賑災的欽差給帶了迴來,讓他很沒麵子,恨不得早早把人打發了。
張九德眉頭緊鎖,問出了最關心的問題:“決口封堵情形如何?”
劉衍拱手道:“大人,目前到達災區的,有六個衛所,一萬兩千人在封堵決口,但水流湍急,多次嚐試都未能成功……加之連日陰雨,河堤鬆軟,更增加了封堵難度,目前決口的三處地方,一處也沒堵上……”
封堵決口,可不象開倉放糧那麽簡單,張九德也沉默了。
“大人,還是先進驛站,洗洗風塵吧,”張夢鯨再一次勸道,“這麽多的隨從人員,也需要休整。”
張九德想了想,讓師爺去請龔同安和惠恩公公過來,二人身上,比張九德還狼狽。
張九德向幾位地方官引薦二人:“這次賑災,太後下旨,要求各縣的惠民藥局,設立災區醫院,醫院所有的開支,都從太後的私帑出……這位龔大人,是太醫院派出來,管理災區醫院的醫官,這位惠安公公,負責管理醫院支出的錢財……”
張夢鯨四人聽了,少不得要跪謝一番天恩。
張九德對龔同安說:“本官這裏要派人到各縣傳信,汪知府也要派人,送這些災民返迴老家,本官知道你們很辛苦,但還是要問一問龔太醫,你們太醫院的車隊,是否一起下去各縣?”
龔同安立即下去安排,本次受災,共二十一個縣,他將藥材分成了二十一份,每個縣有三大車藥材。
太醫每人,要管理兩個縣的醫院,當即就讓他們帶著藥材,隨差役出發了。
張九德這才帶著剩下的人,進到河陽驛休整。
說是休整,他也隻是洗了澡,換上一身幹淨的官服,匆匆吃了一餐飯,來不及休息,就帶著方以智和幾位地方官,上河堤查看災情。
張夢鯨幾人,聽說方以智是湖廣巡撫的公子,都對他另眼相看,紛紛向他打聽,燕京大學裏,都教些什麽學問?
“經世致用之學,”麵對幾位世伯級的高官,方以智毫不怯場,侃侃而談,“除了四書五經,更要學習諸多實用技藝。
如現在,佛郎機人用六分儀測定航向,從西方橫渡重洋來到南洋,甚至大明的南海,相比西方,大明的航海技術,和造船技術,都落後了,所以我們得學習。”
“再如水泥建築技術,遠勝於傳統的磚瓦土木,用水泥修築河堤,比夯土更快,更結實,太後也是知道這點,才要求我們城投集團,來河南選址建廠,近距離地供應修築河堤所用的水泥……”
“故而,燕京大學裏,不止要學傳統的四書五經,更多的,是學習經世致用之學,按西方人的分類,有數學、物理、化學、繪畫、音樂、體育……諸科。”
河陽驛出南門,有一條寬大的官道,正對著孟津渡口,幾人說話間,騎馬登上河堤,往南麵望去。
奔騰不息的黃河,流經三門峽後,流速降低,變得適合船渡,因此孟津成為了一個重要的渡口,也是黃河上最古老的渡口
當年周武王,就是在孟津這個地方,會盟了八百諸侯,東進罰紂,開創周朝八百年江山。
也因為流速變緩,大量的泥沙沉澱淤積,抬高了河床,使河水經常決口,淹沒兩岸州縣。
此次,因為決口寬度長達十裏,淹沒的區域比往年都大。
從河堤上往對麵看,隻見密密麻麻的人影,正在大堤上忙碌,劉衍伸手一指,匯報道:“大人,那些都是接到五軍都督府命令後,趕來封堵決口的衛所兵。
隻因決口太大,河水洶湧,剛築的新堤,往往一夜之間,就會被河水衝掉……故而收效甚微。”
張九德聞言,目光轉向方以智:“方賢侄,你對此有何看法?”
方以智業之前,也是做過功課的,這時上前一步,拱手道:“以學生愚見,河堤築而後毀,是因為地勢低窪,河水都往決口處流,如此大的水量,人力難以勝天。
曆來堵口,皆是‘先浚後築’,‘先堵小口、後堵大口’,‘先堵下流口、後堵上流口’,請問劉世伯,可疏浚河道泄水?”
劉衍是河南省指揮使,是河南省的最高軍事長官,掌握著全河南的衛所力量,負責維護地方治安,帶衛所兵來修河堤,還是第一次。
他根本沒有治水經驗,覺得方以智說的很有道理,也願意死馬當成活馬醫,他當即對方以智道:“賢侄,老夫手下,都是一幫大頭兵,哪裏懂得堵個決口,還有這麽多鳥學問?
聽說您帶了好些師傅來,能否派個人來指導指導?”
方以智道:“好教世伯知曉,密之帶來的師傅,皆是燒製水泥和修築堤壩的專家,至於開溝治水,他們是不懂的。
他們此時,已經在尋找燒製水泥的材料,估計已經進山了……
又道:“也可以變通一下,如果實在沒有泄洪道,就在岸邊的河床上挖溝,隻要開挖一條比決口處深的水溝,就能將河水引迴黃河。
借著河水的衝擊力,水溝會越來越深,越來越寬,引迴的河水越多,決口處的壓力就越小,這時候再修築河堤,封堵決口,就容易多了……”
眾人想想也有道理,河堤修而複決,任何有用的法子,都得拿來試一試。
張九德對劉衍道:“劉都使,不妨一試?”
“世伯若是不嫌棄,密之願意去對岸組織勘探,盡快規劃出一條水道來。”方以智主動請纓道。
“要密之親自去?”張夢鯨幾人沒想到,這個公子哥兒這麽能吃苦,居然要親臨現場去勘探。
張九德卻讚許道:“不愧是劉先生看中的弟子,有擔當,密之先過去,本官也會移駐南岸,到時再來與你會合。”
五軍都督府派來的顧守真,負有監督、協調衛所兵的責任,也要求跟方以智一起過河,張九德揮手同意:“去吧。”
劉衍本來還想找機會,巴結巴結這位貴人,此時當著張九德的麵,卻不好表現出來,忙派了一位親信,陪同二人過河。
災情緊急,方以智也不多話,當即下堤,與顧守真一起,過河而去。
洛陽知府汪喬年,這才上前道:“大人要過河,就請移駐洛陽吧,城中已經為大人安排好館驛。”
張九德在路上,已經把《救災備要》上的內容,全記在了心裏,他問:“周南驛情形如何了?本官打算駐周南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