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都知道,這兩個人,一個管著張薔的皇家店鋪,另一個掌握著張薔名下的城投集團,是張薔手下的兩位“錢袋子”。


    他們來這兒幹啥呢?


    兩人進來後,先給張薔鞠了個躬,然後又向其他人行禮,大家也都迴禮了。接著,懷恩領著他們,在龔廷賢旁邊坐下。


    剛坐下沒多久,懷恩又通傳道:“戶部侍郎、大明中央銀行行長王家彥到……”


    嗬,後麵進來的這三位,也都是管錢的財神爺。


    郭允厚心裏暗暗鬆了口氣,心想,看來太後不會隻逮著戶部一隻羊薅了。


    但張薔卻沒提錢糧的事,而是向三位閣老提出了另一個問題:“這次賑災跟萬曆二十二年那次不一樣,這次不僅要救災,還得治河。所以,本宮希望派個重臣去災區坐鎮。


    自潘尚書之後,本宮還沒聽說過哪個大臣,有治河的經驗,諸位有沒有合適的人選推薦?”


    三位閣老相互看了看,潘季馴前後治河二十多年,大明還有誰能比得上他?


    突然,韓爌拍手說:“太後這麽一說,臣想起來一個人,此人叫張九德,在寧夏兵備道任上,主持修築了靈州河堤……”


    話還沒說完,就被張薔打斷了,她著急地問:“此人現在何處?”


    盧象升舉手迴答:“迴太後,張大人現在工部,任工部右侍郎……”


    袁可立也想起來了:“張九德,三年前因為功績被調迴朝廷,洪承疇接替的就是他的延綏巡撫職位……”


    張薔對懷恩說:“去請工部右侍郎張九德,來這兒商量事情!”


    說話間,法容悄悄遞上來一張紙條,上麵簡單寫著張九德的經曆:張九德,浙江慈溪人……在靈州修水利,還築了六千多丈的黃河堤,老百姓稱為“張公堤”……


    不一會兒,懷恩通報:“工部侍郎張九德到……”


    門簾一掀,進來一個五十多歲、看起來文質彬彬的官員,他先給張薔行揖禮:“臣,工部侍郎張九德,參見太後。”


    張薔看到法容遞上來的紙條上寫著,這位曾擔任過正二品的陝西布政使,現在怎麽成了正三品的工部侍郎了?


    這時候也不好多問,她溫言道:“張大人第一次來乾清宮開會,不用拘禮,坐下來聽講就是。”


    張九德見參會人員,竟然與太後圍坐在一張橢圓形的桌子上,雖然太後坐的是主位,但作為臣子,這樣坐總有些失禮。


    他正在猶豫,盧象升走上前,拉著他在身邊坐下,低聲說:“這是會議室,黃河孟津渡河段決口了,淹了二十多個縣,太後正召集大家商量賑災治河的事,張大人坐下來聽聽吧。”


    張九德一聽黃河決口了,忙向三位閣老、郭允厚、龔廷賢、王家彥、張泉和劉鳴謙拱了拱手,默默地坐到盧象升旁邊。


    張薔說:“盧大人,你年紀最小,你先給後麵來的這三位說說前麵的安排。”


    盧象升站起來,給後麵來的三人講述了會議已經作出的安排:“太後今早醜時就收到奏報,一大早就召集我們開會……


    太後迴複的旨意,已經在寅時二刻發出,八百裏加急送出去了……


    監督禦史和觀政士,巳時一刻已經出發……


    調衛河南各地的衛所兵封堵決口的旨意,寅時三刻已經發出……


    調去災區維持治安的京營兵,午後未時三刻出發……”


    張九德邊聽邊點頭,聽完就明白了自己的任務:“太後是希望臣,去孟津渡治河吧?”


    跟聰明人打交道就是痛快,張薔點了點頭:“本宮對張大人的期望,可不止治河這麽簡單。


    張大人此去河南,不僅要治河,還要賑災,需要調動周邊府縣的資源,不管是河南的,還是山西的、陝西的,隻要對賑災治河有利,都可以調動。


    本宮授予你臨機處斷之權……”


    就差沒給他尚方寶劍了……


    張九德因為給魏忠賢的生祠寫過頌詞,王永光不敢重用他,調迴中央後,還給他降了兩級。


    見太後這麽重視自己,他眼眶都紅了,鼻子也酸了,哽咽著說:“臣……何德何能……”


    張薔說:“三位閣老都肯定了你在陝西的成績,本宮當然要重用你,災情緊急,張大人先把會議聽完吧?”


    “臣遵旨……”張九德又坐下了。


    盧象升忙給他麵前的茶杯裏,加了點熱茶,遞到他手上:“張大人,先喝口茶。”


    “謝謝建鬥。”張九德接過茶杯,喝了一口茶,畢竟是重臣,他很快就冷靜下來,拋開雜念,專心聽大家發言。


    隻聽張薔對龔廷賢說:“龔院正,大災後必有大疫,太醫院在災區各縣的惠民藥局,得擔負起治病救人,衛生防疫的責任來,您得派太醫,下去支援啊。


    惠民藥局的任務有三個:一是救治傷病的災民,二是組織疫病防治,三是宣傳防病知識……我草擬了一些意見,龔院正可以參考參考……”


    法容走上前,把一本冊子放在龔廷賢麵前。


    張九德偏頭看了一眼,見封麵上寫著《災區疫病防治條例》,他想,下來後找龔太醫借來學學……


    隻聽張薔又說:“這次災區防疫的費用,包括藥局用的帳篷、藥材、聘請大夫的費用和其他開支,皆由張公公的皇店出……”


    張泉吃驚地瞪大了眼睛,然後又趕忙低下頭,應道:“是……”


    他心裏在滴血,那可是太後的私房錢,是他一文一文掙迴來的啊。


    張薔笑著道:“張公公別舍不得嘛,本宮早就說過,皇店的錢,取之於民,也要用之於民,否則,賺錢來幹什麽用呢?”


    “是……”張泉悶悶不樂地應道,也學著張九德的樣子,拿起麵前的茶杯,借喝茶來平複心情。


    “好了,你和龔院正下去合計一下,先撥一筆銀子給院正,讓他在京城買一批藥材,讓太醫們先帶去災區……


    剩下的銀子,存到洛陽的央行……王大人,你的央行開到洛陽了嗎?”


    最後這句話是問王家彥的,他現在是大明中央銀行的首任行長。


    王家彥站起來,拱手道:“迴太後,洛陽是中原重鎮,在首批布點名單裏,四月底就已經開門營業了。”


    “很好,郭大人,雖然賑災所需的款項,還沒有統計出來,但本宮建議,戶部先撥一部分銀子,到洛陽的央行應急,方便各縣用來購買救災物資。”


    孫承宗點頭讚同:“太後英明,通過銀行撥款,可以減少地方官員的貪腐。”


    韓爌舉手說:“我同意。”


    袁可立殷切地望著郭允厚,就差起身拱手了。


    郭允厚大方地說:“臣也覺得太後這法子好,戶部就先撥十萬……


    他看了看袁可立,狠狠心道:“先撥二十萬兩吧。”


    張薔問張九德:“張大人,前期二十萬兩夠嗎?”


    張九德搖了搖頭:“二十多個縣呢,不夠。光是安置災民,一個縣就不止花一萬兩。”


    郭允厚轉向張九德說:“這隻是第一筆款,你到了當地,勘查明白,把所需費用統計迴來,本官自會撥第二筆款過去。”


    王家彥對張九德說:“張大人放心,銀錢不夠的話,央行可以先貸款給你,利息由戶部支付……”


    郭允厚想了想,賑災款是必須要出的,但再給一筆利息就不劃算了。


    他對著王家彥笑罵道:“你這個胳膊肘往外拐的行長,你是戶部的……算了,首筆銀子,先撥三十萬吧。”


    大家都笑了起來,張九德向王家彥和郭允厚拱了拱手:“多謝兩位大人的支持。”


    張薔把劉鳴謙介紹給張九德:“張大人,這位是城投集團的總經理,我請他來助你一臂之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大明之秉國太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種菊南山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種菊南山下並收藏穿越大明之秉國太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