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薔趕到臘月二十九這天,整理好了焦碳煉鋼的全部資料,在文件袋上壓上“絕密”的火漆,讓法安連夜送到盧象升府上。


    她估計,這個年,盧象升是過不好了。


    這個年,太仆寺卿吳炳庶也過得不好。


    他在臘月二十,朝廷都快放年假了,才收到羅寅的“炭敬”,想到耽羅島遠懸海上,往來不便,他就釋然了。


    誰知年三十這日,他卻被錦衣衛請到北鎮撫司喝茶,問他知不知道,沈世魁從耽羅島運走六百匹戰馬這件事。


    吳炳庶確實不知道這件事,錦衣衛也沒有為難他,隻讓他迴去查清楚,年後再來匯報。


    吳炳庶到錦衣衛走了一遭,迴到家,忙把羅寅送的炭敬全部裝起來,直接送到了錦衣衛,誰知大年初一,錦衣衛也放假了,他隻好又拿迴家,跟拿著個燙手山芋似的。


    其中有幾張貂皮,已經被他送給夫人,夫人準備縫製一件貂皮大氅,幸好裁縫店也關門放假了,那貂皮還沒拿出去。


    吳炳庶好說歹說,才從夫人那裏,哄迴了貂皮,害得他大過年的,還要睡書房,氣得他把羅寅曆代的祖宗,問候了無數遍。


    他更不敢怠慢,連夜寫了信,派一個家人南去,雇船去耽羅島,打聽沈世魁運馬的詳細經過,年後好向錦衣衛交待,免掉自己的罪責。


    而耽羅島上的沈世魁,聽說太後在詢問他私自調馬的事,也嚇得不輕,親自跑迴複州,向毛文龍匯報這件事。


    毛文龍知道自己闖了禍,六百匹戰馬,可不是個小數目,隻得上折子請罪,情願用東江鎮的軍費,來向朝廷購買這批戰馬……堪堪保住總兵的職位,也是因為遼南剛剛收服,朝廷還要用他來對抗後金的反撲,才沒有動他。


    這是後話。


    …………………………


    忙了一年,到大年三十這天,張薔放下手裏的工作,攜平安和乾清宮一眾人,到西苑與太上皇朱由校一起過年。


    皇家過年,也講究闔家團圓。


    這一天,西苑崇智殿,從未有過的熱鬧,神宗萬曆皇帝的三個小兒子,瑞王朱常浩、惠王朱常潤、桂王朱常瀛,因為天啟年間多事,都滯留在宮裏,沒有就藩,今日攜家眷來團聚。


    信王朱由校還未大婚,一個人來參加家宴,相比於三位王叔家裏的熱鬧,顯得形單影隻,所以一到西苑,就被懿安太後叫到朱由校身邊,陪朱由校聊天。


    今兒的家宴,是懿安太後張嫣操持的,張薔來到西苑,什麽都不用管,隻陪著朱由校在崇智殿的暖閣裏喝茶,聊一些朱由校關心的問題。


    “朝廷調整了遼東的策略,取消了在大淩河築城的計劃,所以,今年的遼餉減少了一百萬兩,”張薔與朱由校、信王朱由檢兄弟在圍爐煮茶,將紅棗、核桃、還有蒸熟的土豆、紅薯放在爐子周圍的鐵絲網上烘烤。


    空氣中散發出茶香和紅棗、紅薯的甜香,朱由校也不讓人伺候,拿起一顆烤得爆開的核桃,親自動手撿出核桃仁,放一瓣到張薔的碟子裏,再放一瓣到信王的碟子裏,很有成就感地道:“嚐嚐,烤熟的就是香。”


    吃東西也不耽誤他關心國家大事,他問:“袁崇煥明年的預算是多少?”


    “三百萬兩,其中一百萬兩,用來購置火器,另外兩百萬兩,是餉銀。”張薔拿起一顆紅棗,用小剪刀一點點剪碎,要放進茶壺裏煮。


    朱由校擋住她的手:“那是綠茶!”


    信王忙拎過另一隻茶壺,揭開蓋子道:“嫂嫂放這裏,這壺是果茶。”


    “孫師傅沒意見麽?”朱由校對孫承宗,是十分尊敬的,孫承宗在遼東築城,差點將國庫掏空,朝廷不得不加征遼餉,朱由校仍然支持他。


    “他有什麽意見?”張薔反問道,“他在遼東築城,築得東虜變成了後金,越變越強,大明越來越弱,年初抗擊後金,他親眼見到,火炮才是打擊騎兵的利器。


    所以,撤消大淩河築城計劃,是孫首輔親自提出來的,況且,今年的遼餉,隻收上來二百一十萬兩,全靠戶部清理官店的收入,才填上這個窟窿。”


    提到官店,朱由校就十分羞愧,他一直以為,魏伴伴幫他把朝堂打理得井井有條,每年還能給內帑掙上百萬兩的銀子。


    誰知張薔一秉國,單是清理全國各地的官店,收繳被侵吞的國有資產,國庫就得到近三百萬兩的收入,而官店的收入,隻有三成上繳到國庫,地方留存達七成!


    這麽多銀子,地方官府能辦多少事?


    朱由校識趣地轉了話題:“各部去年製定的預算,今年執行得如何?”


    “大部分是固定開支,”張薔提起果茶,給自己倒了一杯,朱由校兄弟都喝綠茶,她就沒管他們,“戶部全力籌措,年終的赤字四十三萬兩,是本宮從皇店的收入裏,拿出來填上的。”


    張泉管理的皇店,收入三成歸太上皇朱由校,餘下七成,歸平安的內帑,現在歸張薔管理。


    就是這三成,也與往年魏忠賢上交的數量相當,想想被魏忠賢和他的黨羽貪汙的七成,朱由校更鬱悶,越發地覺得,自己讓賢這步棋,是走對了。


    “有了今年的實踐經驗,明年的預算,各部門就做得更詳細了,”爐子裏紅亮亮的銀絲炭,映得張薔清秀的臉龐紅通通地,她笑咪咪地道,“今年十三省,有六個省都做了財政預算迴來,嗬嗬。”


    朱由校對信王笑道:“怕不做預算,到時候從戶部拿不到錢。”


    信王點點頭,恭敬地道:“嫂嫂這法子好,心中有數,才能早做打算。”


    張薔看向這位原本曆史上的悲情皇帝,突然想起一件事來:“信王滿十七歲了吧,該安排大婚了,上皇,宗人府有沒有做信王大婚的預算?”


    信王的臉刷地紅了,他提起茶壺,為張薔斟了點果茶,羞澀地說道:“嫂嫂又取笑臣弟,臣弟還小……”


    朱由校拍手笑道:“是極是極,這事啊,你懿安嫂嫂向朕提起過,朕讓她操辦來著,待會宴席上,朕再問問她,哈哈哈!”


    信王起身,衝朱由校和張薔拱手致謝:“臣弟謝過哥哥嫂嫂,裕安嫂嫂日理萬機,還惦記著臣弟的婚事,真是……真是……”


    可憐的娃,父母不在,跟著哥哥長大,此時說起婚事,眼眶都紅了。


    張薔心裏酸酸的,她想起了留在西郊莊子上的阿爹和弟弟,年後,叫張泉在阜財坊給他們買座院子,把他們接進城裏來生活吧。


    張薔也提起茶壺,給他倒一杯綠茶,笑道:“信王可別謝錯了人,待會啊,你多敬你懿安嫂嫂兩杯酒,到明年大年三十,你也添丁進口,跟外麵三位叔叔一樣了。”


    信王被二人笑得不好意思,他起身道:“臣弟去看平安滑冰……”


    轉身跑了。


    逗得張薔和朱由校哈哈大笑,笑著笑著,朱由校又傷感起來,他道:“信王大婚後,就該就藩了,以後,朕再想見他一麵,難啊……”


    張薔也不想將這些大明的藩王,當豬一樣圈養起來,拖垮大明財政的因素很多,宗藩也是其中之一,宗藩製度改革勢在必行!


    朱由校還在心痛他的弟弟,他擦著眼淚說:“阿薔,你要給信王找個富裕的藩地啊,朕舍不得他去外麵受苦。”


    “大過年的,一家子高高興興吃頓飯,上皇快別傷感了,”張薔用叉子叉了一塊紅薯遞給他,“信王還沒大婚呢,再說了,三位王叔還沒就藩,哪裏就輪到信王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大明之秉國太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種菊南山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種菊南山下並收藏穿越大明之秉國太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