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鏡頭移到高空,向大明北方俯視,可以看到幾支隊伍,正在向著一個方向集結,仿佛正在搬家的螞蟻。
察哈爾的老哈河穀,六萬多人組成的寵大隊伍,正在緩緩前進。
這支隊伍中,有滿蒙騎兵近四萬人,還有充著雜役的包衣、馬奴和漢蒙雜役,近兩萬人和他們趕著的牛羊,夾雜在騎兵中間,浩浩蕩蕩地一路向南。
在長城的南邊,也有一道人流和車流,前後望不到頭,如一道沸騰的河流,正在往三屯營和遵化方向滾動。
在東麵的寧遠城下,一股紅色的潮流,卷起陣陣煙塵,正在往山海關內疾馳,一位頂盔摜甲的將軍,一馬當先,一麵“滿”字帥旗,獵獵飛揚。
這是滿桂率領的五千騎兵,接到命令後,立即起程,他們要在三日之內,趕到喜峰口,從寧遠到山海關,兩百二十多裏,從三海關到喜峰口,有近三百裏。
滿桂的騎兵,隻帶了三天的糧草,三天之內到不了目的地,人馬都要斷糧。
滿桂隻用一天,就到了山海關下,入關城休息一晚,第二日寅初天色微明時,立即出發,身邊的副總兵尤世龍不憤地說:“大人,趙率教身為山海關總兵,薊鎮那幾個關口,正是他的防區,督師為何單差我等入關?”
滿桂有點驕傲:“本官,是兵部點名的,督師也得遵守兵部的命令。”
尤世龍擔憂地道:“以朝廷那幫人的尿性,承諾的火器不知幾時才能送到,如沒有火器,我們這點人馬……”
女真人就是從深山老林裏出來的,在崇山峻嶺的燕山山嶺上作戰,大明官軍一點勝算都沒有。
滿桂拍拍戰馬的脖子,沉聲道:“沒火器,也要戰!薊鎮的南麵,是京師!”
說罷,用手上的馬鞭指向西邊,高聲道:“下一站,三屯營,走!”
北方,後金與蒙古聯軍,已經到達老河口,皇太極命大軍紮營,今晚在此休息。
“傳蘇布迪!”皇太極一入營帳,就下命令道。
蘇布迪是朵顏部的台吉,他這個台吉當得很恓惶,朵顏部是明初成祖賜封的蒙古三衛之一,與明朝的關係,時好時壞。
後金趕走林丹汗後,逼迫朵顏部向明軍購糧,明軍見朵顏部購買的糧食,超出其部落兩千多人的用量,便改變了政策,要求朵顏部計口售糧。
朵顏部兩頭受氣,與明軍相比,後金的拳頭更硬一點,蘇布迪隻得率部投靠了皇太極,領著部中百十名青壯,充當向導,為後金軍帶路。
蘇布迪一直跟在皇太極的身邊,向他介紹燕北山區的地形,為皇太極的決策提供參考。
聽見大汗要召見他,蘇布迪忙丟下正在搭建的帳篷趕了過來,跟隨後金軍二十多天,他的打千禮已經練得很熟練:“奴才參見大汗。”
“蘇布迪台吉,”皇太極隨意地一揮手,示意他站起來迴話,“從這個柳河口,到明軍的邊牆,還有多少天的路程?”
“迴大汗,大軍還有兩天路程,如隻是騎兵前進的話,隻需要半天。”
黃台極點點頭:“知道了,你下去吧。”
蘇布迪猶豫了一下,還是匯報道:“稟大汗,奴才的獵鷹,今日一直在南方的上空盤旋,奴才懷疑,邊牆內的明軍,有異動,至少有軍隊調動的跡象……”
皇太極聞言,這才重視起來,銳利的雙眼瞪視著他:“當真?你部的斥候可有消息送迴來?”
“迴大汗,斥候在邊牆外沒有發現異常,邊牆內的消息,暫時沒有……”
皇太極揮手趕走蘇布迪,立即對帳外吩咐道:“來人,宣各旗主、台吉進帳議事。”
長城南麵,滿桂風塵仆仆地趕到三屯營,已經是第三日晚上,部隊急奔三日,人困馬乏,急需休息,且糧草已盡,要進城補充。
三屯營總兵朱國彥,見滿桂帶領的騎兵,雖然穿著明軍的鴛鴦戰襖,但大半是蒙古人,心裏驚疑不定,怕引狼入室,根本不敢開城門。
大軍被阻在城下,滿桂壓下心中的怒氣,拿出袁崇煥簽發的軍令,在馬上展開,對著城牆上的朱國彥,客客氣氣地說道:“本官奉袁督師命令,率軍馳援喜峰口,三日行軍五百裏,需入城補充糧草,還請朱總兵行個方便。”
朱國彥營中哪有多餘的糧草供五千多騎兵食用?他苦笑道:“本官還沒有接收到朝廷送來的糧草,屯營裏的人馬都吃不飽,哪有糧草接濟友軍?
且你們從寧遠出發,就沒多帶兩日糧草?”
滿桂:……他能說這是袁督師的“督軍之策”麽?
尤世龍大怒,罵道:“tnd,老子們馬都跑瘦了,來救援你們,卻被爾等拒之門外,是何道理?”
朱國彥冷笑道:“我等自有薊遼總督劉大人,薊鎮巡撫王大人指揮迎敵,本官並不曾接到招待寧遠軍的命令,將軍可怪不著我等!”
熱爆爆的臉,貼在冷屁股上,滿桂身後的幾位副將都不忿地鼓噪起來。
尤世龍氣哼哼地對滿桂道:“將軍,這廝牛氣烘烘的,看來不需要咱們救援,咱們迴山海關得了。”
其他人也紛紛叫道:“是呀,得去附近的村子裏尋些糧草,人馬可都還餓著肚子呢。”
所謂尋找糧草,還不是去村子裏強索?
滿桂舉起右手,阻止了身後的吵鬧,他好聲好氣地與城牆上朱國彥商量道:“我等來此,不止是袁督師的命令,還有後部的調令,將軍難道沒收到上頭的命令麽?”
朱國彥冷冷地說:“收到啊,上官命令我等加強戒備,並沒有命令本官要接你們入城。”
滿桂對這個強種沒辦法,退迴山海關是不可能的,去村子裏尋糧草,更無可能,五千人馬撒出去,萬一有敵情,一時半會兒哪裏收得迴來?
他隻好跟朱國彥商量道:“我軍不進城也行,還請朱總兵借我些糧草,朝廷正在加緊往這邊運送糧草,待我軍拿到糧草,立即還給朱總兵,如何?”
朱國彥心想,不讓進城還說得過去,如果連糧草也不借,也太不給滿桂麵了,沉吟半晌,他答應道:“城裏也沒有多餘的糧草,總兵大人的五千人馬,隻能讓大人的人馬,今晚填飽肚子。”
與此同時,三屯營東邊的遵化城下,盧象升謝絕了薊鎮巡撫王元雅的入城邀請,在城下與他道別。
“王大人,軍情緊急,本官這批軍資,要押送到三屯營。”盧象升遞給他一份清單,“這是留在遵化的物資清單,本官的助理方中和,負責物資的交接。”
王元雅早接到了前敵指揮部的命令,他拱手道:“盧大人放心,本官一定挑選優秀士兵,配合京營的行動。”
盧象升顧不得天寒地凍,命令士兵舉起鬆明火把,連夜向三屯營趕去。
而北麵的清軍,已經到達喜峰口外。
察哈爾的老哈河穀,六萬多人組成的寵大隊伍,正在緩緩前進。
這支隊伍中,有滿蒙騎兵近四萬人,還有充著雜役的包衣、馬奴和漢蒙雜役,近兩萬人和他們趕著的牛羊,夾雜在騎兵中間,浩浩蕩蕩地一路向南。
在長城的南邊,也有一道人流和車流,前後望不到頭,如一道沸騰的河流,正在往三屯營和遵化方向滾動。
在東麵的寧遠城下,一股紅色的潮流,卷起陣陣煙塵,正在往山海關內疾馳,一位頂盔摜甲的將軍,一馬當先,一麵“滿”字帥旗,獵獵飛揚。
這是滿桂率領的五千騎兵,接到命令後,立即起程,他們要在三日之內,趕到喜峰口,從寧遠到山海關,兩百二十多裏,從三海關到喜峰口,有近三百裏。
滿桂的騎兵,隻帶了三天的糧草,三天之內到不了目的地,人馬都要斷糧。
滿桂隻用一天,就到了山海關下,入關城休息一晚,第二日寅初天色微明時,立即出發,身邊的副總兵尤世龍不憤地說:“大人,趙率教身為山海關總兵,薊鎮那幾個關口,正是他的防區,督師為何單差我等入關?”
滿桂有點驕傲:“本官,是兵部點名的,督師也得遵守兵部的命令。”
尤世龍擔憂地道:“以朝廷那幫人的尿性,承諾的火器不知幾時才能送到,如沒有火器,我們這點人馬……”
女真人就是從深山老林裏出來的,在崇山峻嶺的燕山山嶺上作戰,大明官軍一點勝算都沒有。
滿桂拍拍戰馬的脖子,沉聲道:“沒火器,也要戰!薊鎮的南麵,是京師!”
說罷,用手上的馬鞭指向西邊,高聲道:“下一站,三屯營,走!”
北方,後金與蒙古聯軍,已經到達老河口,皇太極命大軍紮營,今晚在此休息。
“傳蘇布迪!”皇太極一入營帳,就下命令道。
蘇布迪是朵顏部的台吉,他這個台吉當得很恓惶,朵顏部是明初成祖賜封的蒙古三衛之一,與明朝的關係,時好時壞。
後金趕走林丹汗後,逼迫朵顏部向明軍購糧,明軍見朵顏部購買的糧食,超出其部落兩千多人的用量,便改變了政策,要求朵顏部計口售糧。
朵顏部兩頭受氣,與明軍相比,後金的拳頭更硬一點,蘇布迪隻得率部投靠了皇太極,領著部中百十名青壯,充當向導,為後金軍帶路。
蘇布迪一直跟在皇太極的身邊,向他介紹燕北山區的地形,為皇太極的決策提供參考。
聽見大汗要召見他,蘇布迪忙丟下正在搭建的帳篷趕了過來,跟隨後金軍二十多天,他的打千禮已經練得很熟練:“奴才參見大汗。”
“蘇布迪台吉,”皇太極隨意地一揮手,示意他站起來迴話,“從這個柳河口,到明軍的邊牆,還有多少天的路程?”
“迴大汗,大軍還有兩天路程,如隻是騎兵前進的話,隻需要半天。”
黃台極點點頭:“知道了,你下去吧。”
蘇布迪猶豫了一下,還是匯報道:“稟大汗,奴才的獵鷹,今日一直在南方的上空盤旋,奴才懷疑,邊牆內的明軍,有異動,至少有軍隊調動的跡象……”
皇太極聞言,這才重視起來,銳利的雙眼瞪視著他:“當真?你部的斥候可有消息送迴來?”
“迴大汗,斥候在邊牆外沒有發現異常,邊牆內的消息,暫時沒有……”
皇太極揮手趕走蘇布迪,立即對帳外吩咐道:“來人,宣各旗主、台吉進帳議事。”
長城南麵,滿桂風塵仆仆地趕到三屯營,已經是第三日晚上,部隊急奔三日,人困馬乏,急需休息,且糧草已盡,要進城補充。
三屯營總兵朱國彥,見滿桂帶領的騎兵,雖然穿著明軍的鴛鴦戰襖,但大半是蒙古人,心裏驚疑不定,怕引狼入室,根本不敢開城門。
大軍被阻在城下,滿桂壓下心中的怒氣,拿出袁崇煥簽發的軍令,在馬上展開,對著城牆上的朱國彥,客客氣氣地說道:“本官奉袁督師命令,率軍馳援喜峰口,三日行軍五百裏,需入城補充糧草,還請朱總兵行個方便。”
朱國彥營中哪有多餘的糧草供五千多騎兵食用?他苦笑道:“本官還沒有接收到朝廷送來的糧草,屯營裏的人馬都吃不飽,哪有糧草接濟友軍?
且你們從寧遠出發,就沒多帶兩日糧草?”
滿桂:……他能說這是袁督師的“督軍之策”麽?
尤世龍大怒,罵道:“tnd,老子們馬都跑瘦了,來救援你們,卻被爾等拒之門外,是何道理?”
朱國彥冷笑道:“我等自有薊遼總督劉大人,薊鎮巡撫王大人指揮迎敵,本官並不曾接到招待寧遠軍的命令,將軍可怪不著我等!”
熱爆爆的臉,貼在冷屁股上,滿桂身後的幾位副將都不忿地鼓噪起來。
尤世龍氣哼哼地對滿桂道:“將軍,這廝牛氣烘烘的,看來不需要咱們救援,咱們迴山海關得了。”
其他人也紛紛叫道:“是呀,得去附近的村子裏尋些糧草,人馬可都還餓著肚子呢。”
所謂尋找糧草,還不是去村子裏強索?
滿桂舉起右手,阻止了身後的吵鬧,他好聲好氣地與城牆上朱國彥商量道:“我等來此,不止是袁督師的命令,還有後部的調令,將軍難道沒收到上頭的命令麽?”
朱國彥冷冷地說:“收到啊,上官命令我等加強戒備,並沒有命令本官要接你們入城。”
滿桂對這個強種沒辦法,退迴山海關是不可能的,去村子裏尋糧草,更無可能,五千人馬撒出去,萬一有敵情,一時半會兒哪裏收得迴來?
他隻好跟朱國彥商量道:“我軍不進城也行,還請朱總兵借我些糧草,朝廷正在加緊往這邊運送糧草,待我軍拿到糧草,立即還給朱總兵,如何?”
朱國彥心想,不讓進城還說得過去,如果連糧草也不借,也太不給滿桂麵了,沉吟半晌,他答應道:“城裏也沒有多餘的糧草,總兵大人的五千人馬,隻能讓大人的人馬,今晚填飽肚子。”
與此同時,三屯營東邊的遵化城下,盧象升謝絕了薊鎮巡撫王元雅的入城邀請,在城下與他道別。
“王大人,軍情緊急,本官這批軍資,要押送到三屯營。”盧象升遞給他一份清單,“這是留在遵化的物資清單,本官的助理方中和,負責物資的交接。”
王元雅早接到了前敵指揮部的命令,他拱手道:“盧大人放心,本官一定挑選優秀士兵,配合京營的行動。”
盧象升顧不得天寒地凍,命令士兵舉起鬆明火把,連夜向三屯營趕去。
而北麵的清軍,已經到達喜峰口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