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象升趕到乾清宮,被懷恩請進側殿東廂房的會議廳,剛好是中途的休息時間。


    他一進跨進門,頓時愣住了:太師孫承宗、首輔黃立極、次輔施鳳來、兵部尚書袁可立、戶部尚書郭允厚、工部尚書李從心、新任都察院左都禦史畢自嚴、英國公張維賢、司禮監秉筆太監王應昌、通政使呂圖南、錦衣衛提督李若璉……旁邊還有一位黑衣僧人!


    全都是大佬,正一邊喝茶,一邊低聲交談,見他跟著懷恩進來,十幾道目光齊刷刷地射過來,看得盧象升如芒刺在背。


    最後,他看到坐在角落裏的商學院院長徐光啟,這位跟自己一樣,也是侍郎銜,他才稍稍定下心來,確認自己沒被帶錯地方。


    他早就知道,天子和太後,隻參加每月初一、十五的大朝會,日朝是沒有的,太後每五日一次,主持召開由六部九卿等眾臣參加的小朝會。


    如果有需要,也會請當日議題中涉及的官員參加。


    盧象升想:今日的會議,也許會提到鋼鐵廠?所以才全邀請他來說明情況?


    他正在發愣,就聽懷恩唱道:“工部左侍郎盧象升到……”


    盧象升連忙雙手合抱,團團一揖,大聲道:“晚輩盧象升,見過諸位大人!”


    眾位大佬紛紛起身,拱手還禮,孫承宗最是德高望重,他笑哈哈地道:“建鬥,哈哈哈,果然是一派朝氣,後生可畏!”


    原本的曆史上,盧象生在崇禎十一年犧牲的時候,隻有三十九歲,這時候,正是二十八九的青年時期,大好年華。


    “晚輩何德何能?當不得老太師誇獎!”盧象升對著孫承宗一揖。


    老上司李從心向他招手:“建鬥,過這邊來,昨日是沒趕上迴城?”


    李從心這是在為他的遲到作解釋,盧象升趕緊接住這個台階,一邊走向李從心,一邊迴道:“迴大人,是的,昨日跑了幾處地方,晚了就歇在磚瓦廠的招待所,今日一早進的城……”


    徐光啟見終於來了個跟自己同級別的人,正要過來打招唿,就聽懷恩大聲唱道:“萬歲爺駕到!太後駕到!”


    眾人紛紛起身,待天子和太後坐好,懷恩唱道:“禮……”


    眾官一起行揖禮,禮畢,太後道:“各位大人,歸座吧,會議繼續。”


    盧象升人的座位,在李從心身邊,他抬眼望去,小天子朱慈煌規規矩矩地坐在太後身邊的椅子上,頭帶小小的翼善冠,身上穿著一件明皇色的夾襖,小臉紅撲撲的,一對狹長的丹鳳眼,與太上皇一模一樣,眼睛上方一對劍眉,平添了幾份威嚴。


    哪怕是個五歲的孩子,他也是天子,自有天子的威勢,盧象升忙低下頭,不敢與之對視。


    今日的會議,由首輔黃立極主持,他見中書舍人和值班翰林已經在窗邊的條案前坐定,就開口道:“下一個議題:關於禮部左右侍郎的提名和廷推日期,要確定下來。”


    盧象升學著旁邊李從心的樣子,翻開麵前的一本冊子,冊子有十來頁,已經翻到了第六頁,前麵的議題,估計已經討論過了。


    盧象升很遺憾,自己漏掉了前麵的議題,這裏討論的每一項,都是朝中大事,他剛迴京,漏掉一項都是遺憾啊。


    隻聽黃立極說道:“次輔施大人,屢次上書乞骸骨,太後多次挽留,施大人勉力完成今年的冬至大察後,再次上書言退。”


    次輔施鳳來顫顫巍巍地站起來,先對著天子和太後一揖,再對眾人拱拱手,點點頭,坐下來。


    盧象升望過去,見他還帶著病容的臉上,是終於得償所願的欣喜。


    按照慣例,新任禮部尚書的人選,應該由施鳳來推薦,黃立極列行公事地問他:“施大人卸職,推薦誰接任?”


    施鳳來早有準備,他又要站起來,太後插言道:“施大人坐下講吧。”


    施鳳來衝太後拱了拱手表示感謝,他清清嗓子,提高聲音道:“臣推薦現任禮部右侍郎溫體仁,接任禮部尚書。”


    作為閹黨成員的施鳳來,絕對不會推薦有東林背景的人,相比之下,溫體仁一不親閹黨,二不親東林黨,也是施鳳來多方權衡之下的選擇。


    “施閣老可還有人選推薦?”黃立極的問詢,也是朝廷慣例。


    “沒有。”


    “那,記下來,等待廷推的名額上來,再提交給太後定奪。”黃立極拍板道。


    盧象升見旁邊的李從心在這條議題上打了個對勾,提筆寫上溫體仁三個字,他隻好有樣學樣地照做,他一個侍郎,參與討論一位尚書的提名,想來都覺得不可思議。


    但在座之人,無一人提出異議,他隻好不出聲。


    按廷推的規矩,吏部下來要召集六部九卿、科道言官推舉數人,最後由天子確認最終的人選。


    下一條關於補充兩位禮部侍郎的提議,太後拍板:吏部一起安排廷推。


    盧象升偷偷翻到後麵,見隻有一項議:開平元年預算!


    這倒是個新鮮詞兒!不但他不懂,在座的大佬們也是一臉懵逼的樣子,所以黃立極翻到這一項的時候,也苦笑著向太後拱手道:“太後,這預算,要如何做,臣實在不懂,還請太後為我等解惑。”


    盧象升不敢直視太後,隻聽到太後清亮的聲音傳來:“本宮與諸位講一段,與陛下在西郊莊子上的經曆吧。


    四年前,太上皇賞三皇子一座西郊的莊子,本宮與繈褓中的三皇子剛去莊子的時候,帶著長春宮的太監宮女,內操軍一百一十六人,共一百三十多人,住在西郊別院裏。


    一百三十多人的吃穿住行,包括月奉和餉銀,本宮算了一下,每個月大概要花兩千兩左右,為了增加進項,本宮準備辦一間香水作坊,預計需要五千兩銀子。


    香水作坊從投產到產生利潤,要一個月左右,所以,本宮預計,這一百多人要做到完全自給自足,需要兩到三個月。


    本宮預計了三個月的花銷,差不多要一萬兩銀子,後來,本宮想法子籌集到了這筆銀子……”


    盧象升心想,原來官場上的傳言是真的,太後母子被趕到西郊莊子的時候,是開當輔的商人劉鳴謙,破例貸款,雪中送炭,才有了劉鳴謙今日的富貴:城投集團的總經理,大孫子入宮伴讀天子……


    他正在胡思亂想,就聽太後道:“家國天下,齊家、治國、平天下,在本宮看來,其本質都是一樣的:一個家庭,要有新年的計劃,一個國家,也要做好一年的預算。


    大明列來沒有詳細的預算政策,開支隨意,加上近些年天災不斷,稅入減少,所以不得不加征遼餉,所以才會發生延綏邊軍三年沒發餉銀的大事,所以上個月,吳牲前往陝西振災的時候,戶部隻能拿出區區十萬兩……


    鑒於此,本宮提議,自開平元年起,大明從中央到地方,逐步推行預算製度,每個單位,每個部門,都要借鑒前三年的開支明細,做出明年的開支預算。


    最後匯總到戶部,戶事整理匯總後,提交給聯合審計組審計,哪些費用是固定支出,哪些是臨時支出,哪些是備用支出,哪些該增,哪些該減,審計組要嚴格把關。


    最後,戶部有本賬,本宮心裏有數,才知道明年的稅收,能否支付明年的開支,如果有赤字……赤字,指缺額,用紅筆書寫,姑且稱為赤字。


    如果有赤字,大家再來討論,在何處開源?何處截流?才不會發生三年不開餉的惡性事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大明之秉國太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種菊南山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種菊南山下並收藏穿越大明之秉國太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