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等不到三天,錢陞叔侄一離開盧象升的官廳,錢謙益聽說是工部要建鋼鐵廠,就直接拍板道:
“樂生,這麽好的機會,可得抓住了,蘇州那邊,又不是隻有咱們錢氏的鐵廠,才能煉出蘇鋼,盧大人是宜興人,他隻要稍一打聽,這機會就一定是咱們家的了。”
錢陞心裏還有些可惜,他說:“可是五叔,盧大人隻肯讓錢氏占兩成的股份,其實,就是想要咱們家的煉鋼技術……”
錢謙益對錢沒有概念,他想到的是鋼廠背後的關係,盧大人可是太後親自提名調迴來的,是手眼通天的人物!
“樂生你要知道,”他勸道,“鹽鐵自古以來,都是官營,咱們錢家能開辦鐵廠,是因為朝廷放鬆了監管,一旦朝廷政令有變,錢氏有那煉鋼的技術,又有何用?
你在京城賣蘇鋼,每年要送多少孝敬?還不是為了找到人脈和靠山?如今有工部這個大靠山,你還用四處送孝敬麽?
況且,五叔我,需要結識盧大人這樣的,能在太後麵前說得上話的人!”
最後這句話,讓錢陞點了頭,反正族裏讓他在京裏,全力配合這位五叔,他就聽五叔的。
第二天一大早,錢陞就跑到盧象升的官廳,準備答應與工部合作建廠。
誰知盧象長卻不在,門房迴複說,盧大人一早就出城去了,具體去哪裏,不知道。
這可把錢陞急壞了,生怕盧大人是去找別的商家,京城賣蘇鋼的,可不止他錢氏一家,他中人是比別人的生意做得大一點而已。
早知今日,昨日拿什麽喬啊,直接答應得了。
再說盧象升,不可能坐在公廳裏等錢陞的迴複,昨日送走錢氏叔侄後,他又從工部的匠戶裏,挑選了兩位懂風水勘探的匠人,今日一早,帶上劉真和兩位匠人,往城外去尋找適合建廠的位置。
盧象升和劉真騎馬,兩位匠人不會騎馬,為了跟上盧大人,劉真為二人準備了一輛馬車。
盧象升看見馬車後麵二十多位騎馬的精壯護衛,低聲問劉真:“請這麽些護衛,得多少銀子?本官可沒有銀子他們的工錢,還是請他們迴去吧。”
說著,他拍了拍腰間的佩劍,豪爽地笑道:“本官不才,這把劍也能殺人,三五個毛賊,還近不了身。”
劉真二十五六歲,生得眉清目秀,身上還有一個秀才的功名,好歹算個讀書人,這幾年,跟在叔父劉鳴謙身邊,算是長了見識,處事越發成熟老練。
他恭敬地道:“他們是城投集團的安保人員,每月有固定的工資,大人不必理會。”
盧象升好奇地問:“安保人員?不就是長隨麽?你們城投集團的高管出門,都帶安保人員?”
朝廷對官員們的隨員,是有規定,一至三品官,隻能帶六名隨從,但那是洪武時期的製度,到了晚明時期,這項祖製早就被打破了,這時代治案不好,官員上任、出差時,往往要請鏢行護送,人數早就沒準了。
盧象升是一個嚴於律己的官員,一生奉行“清慎勤”的為官之道,這二十多人,遠遠超過朝廷規定,他生怕一迴京城,就被禦史彈劾。
劉真在馬上恭敬地答道:“迴大人,城投集團的高管們,出門時如果帶有重要文件,或是現銀的,都會安排保安跟隨護衛。
大人放心,這些人,是遵張公公的囑咐安排的,他們是城投集團的人,不是大人的護衛。”
盧象升是迴京後,才知道去年京師地震後,冒出來城投集團這個龐然大物,主持城南街區的災後重建。
這個集團,居然沒用朝廷撥款,就修起來一條比長安街還寬的大街,京城人叫它新前門大街,兩側全是二層、三層的臨街商鋪,比原來氣派多了。
他再一打聽,才知道兩位太後和太上皇,是這家商號的幕後東家,他雖然不知道這集團是如何賺錢的,但看看這些護衛都能人人騎馬,就知道這家商號有多豪橫了。
他也不在護衛的問題上過多計較,轉頭問道:“聽說,當初兵部袁大人出城尋找火器局的新址,也是你跟隨的?”
“迴大人,是的,去年,城投集團要建磚瓦廠和水泥廠,學生隨著幾位叔伯,把城郊跑了一遍。
後來兵部要建火器局,集團就派學生,帶著袁大人去看了幾處地方,袁大人最後選擇了現在的地方。”
劉真落後盧象升半個馬頭,既守著規矩,又能及時迴話。
“哦,那劉公子對京郊地方很熟悉,有何好的建議給本官?”盧象升當初聽說劉真是劉鳴謙侄兒的時候,覺得這就是一個憑裙帶關係進來的公子公,他對他並沒抱太大的希望。
劉真從隨身的挎包裏,掏出一張手繪的簡易地圖,攤開來遞給盧象升,為他指點道:“這是學生繪製的,京城各大水道的流向圖,煉鐵需要的煤和鐵礦石,都需要借助水運,才能降低運輸成本。
按照這個思路,鋼鐵廠要建在水運方便的地方,學生覺得這裏、這裏還有這裏,都比較合適,大人要不要先考察這幾處?”
盧象升聽了,對這位年輕人的印象,大大地改觀,他收起那份簡陋的圖紙,高興地道:“有目標就好,省得咱們再瞎跑,走吧!承本官去選一處合適的地方!”
一甩馬鞭,打馬往前跑去。
一行人馬不停蹄地跑了一天,最後選定了通惠河與北運河交界的一片地方,這裏交通方便,北運河是海河的支流,徐州、萊蕪的毛鐵和鐵礦石,可以運河直達廠區。
再者,這裏人煙稀少,大片的地方是河灘荒地,不用占用耕地,這點讓盧象升特別滿意,不擾民。
為了保險起見,他還選了一處地方,就在兵部建造的火器局的後方三裏遠的地方,這裏也有一條河流貫通南北,隻是水麵沒有第一處地方寬大,走不了大船。
跑了一天,迴城的時候,城門已經關閉,劉真請盧象升去磚瓦廠的招待所暫住一晚,明日一早再進城。
盧象升欣然同意,他也想去看看水泥廠的高爐,他好奇地問:“招待所是什麽?客棧麽?”
劉真道:“跟客棧差不多,但它隻服務城投集團的員工,集團裏的員工,時常出城公幹,晚了迴不了城,就在招待所裏住一晚,第二天再進城。”
給員工住的?好在盧象升不嫌棄,好歹將就一晚,他後悔沒將太後給的那份計劃書帶出來,晚上還能加班研讀研讀。
城投集團的招待所,是一座兩進的小院,二十幾名護衛和兩名匠人,住在前院。
第二進的五間正房和兩側各兩間廂房,都是二層的小樓,盧象生被安排進了正房二樓的一間套房。
劉真住在他樓下,以便隨時聽候他的差遣。
盧象升沒有帶長隨,招待所派了一名夥計來隨身伺候。
招待所的設施,把盧象升整不會了,幸好劉真堅持讓夥計留了下來,否則,盧大人連上廁所也不會!
“樂生,這麽好的機會,可得抓住了,蘇州那邊,又不是隻有咱們錢氏的鐵廠,才能煉出蘇鋼,盧大人是宜興人,他隻要稍一打聽,這機會就一定是咱們家的了。”
錢陞心裏還有些可惜,他說:“可是五叔,盧大人隻肯讓錢氏占兩成的股份,其實,就是想要咱們家的煉鋼技術……”
錢謙益對錢沒有概念,他想到的是鋼廠背後的關係,盧大人可是太後親自提名調迴來的,是手眼通天的人物!
“樂生你要知道,”他勸道,“鹽鐵自古以來,都是官營,咱們錢家能開辦鐵廠,是因為朝廷放鬆了監管,一旦朝廷政令有變,錢氏有那煉鋼的技術,又有何用?
你在京城賣蘇鋼,每年要送多少孝敬?還不是為了找到人脈和靠山?如今有工部這個大靠山,你還用四處送孝敬麽?
況且,五叔我,需要結識盧大人這樣的,能在太後麵前說得上話的人!”
最後這句話,讓錢陞點了頭,反正族裏讓他在京裏,全力配合這位五叔,他就聽五叔的。
第二天一大早,錢陞就跑到盧象升的官廳,準備答應與工部合作建廠。
誰知盧象長卻不在,門房迴複說,盧大人一早就出城去了,具體去哪裏,不知道。
這可把錢陞急壞了,生怕盧大人是去找別的商家,京城賣蘇鋼的,可不止他錢氏一家,他中人是比別人的生意做得大一點而已。
早知今日,昨日拿什麽喬啊,直接答應得了。
再說盧象升,不可能坐在公廳裏等錢陞的迴複,昨日送走錢氏叔侄後,他又從工部的匠戶裏,挑選了兩位懂風水勘探的匠人,今日一早,帶上劉真和兩位匠人,往城外去尋找適合建廠的位置。
盧象升和劉真騎馬,兩位匠人不會騎馬,為了跟上盧大人,劉真為二人準備了一輛馬車。
盧象升看見馬車後麵二十多位騎馬的精壯護衛,低聲問劉真:“請這麽些護衛,得多少銀子?本官可沒有銀子他們的工錢,還是請他們迴去吧。”
說著,他拍了拍腰間的佩劍,豪爽地笑道:“本官不才,這把劍也能殺人,三五個毛賊,還近不了身。”
劉真二十五六歲,生得眉清目秀,身上還有一個秀才的功名,好歹算個讀書人,這幾年,跟在叔父劉鳴謙身邊,算是長了見識,處事越發成熟老練。
他恭敬地道:“他們是城投集團的安保人員,每月有固定的工資,大人不必理會。”
盧象升好奇地問:“安保人員?不就是長隨麽?你們城投集團的高管出門,都帶安保人員?”
朝廷對官員們的隨員,是有規定,一至三品官,隻能帶六名隨從,但那是洪武時期的製度,到了晚明時期,這項祖製早就被打破了,這時代治案不好,官員上任、出差時,往往要請鏢行護送,人數早就沒準了。
盧象升是一個嚴於律己的官員,一生奉行“清慎勤”的為官之道,這二十多人,遠遠超過朝廷規定,他生怕一迴京城,就被禦史彈劾。
劉真在馬上恭敬地答道:“迴大人,城投集團的高管們,出門時如果帶有重要文件,或是現銀的,都會安排保安跟隨護衛。
大人放心,這些人,是遵張公公的囑咐安排的,他們是城投集團的人,不是大人的護衛。”
盧象升是迴京後,才知道去年京師地震後,冒出來城投集團這個龐然大物,主持城南街區的災後重建。
這個集團,居然沒用朝廷撥款,就修起來一條比長安街還寬的大街,京城人叫它新前門大街,兩側全是二層、三層的臨街商鋪,比原來氣派多了。
他再一打聽,才知道兩位太後和太上皇,是這家商號的幕後東家,他雖然不知道這集團是如何賺錢的,但看看這些護衛都能人人騎馬,就知道這家商號有多豪橫了。
他也不在護衛的問題上過多計較,轉頭問道:“聽說,當初兵部袁大人出城尋找火器局的新址,也是你跟隨的?”
“迴大人,是的,去年,城投集團要建磚瓦廠和水泥廠,學生隨著幾位叔伯,把城郊跑了一遍。
後來兵部要建火器局,集團就派學生,帶著袁大人去看了幾處地方,袁大人最後選擇了現在的地方。”
劉真落後盧象升半個馬頭,既守著規矩,又能及時迴話。
“哦,那劉公子對京郊地方很熟悉,有何好的建議給本官?”盧象升當初聽說劉真是劉鳴謙侄兒的時候,覺得這就是一個憑裙帶關係進來的公子公,他對他並沒抱太大的希望。
劉真從隨身的挎包裏,掏出一張手繪的簡易地圖,攤開來遞給盧象升,為他指點道:“這是學生繪製的,京城各大水道的流向圖,煉鐵需要的煤和鐵礦石,都需要借助水運,才能降低運輸成本。
按照這個思路,鋼鐵廠要建在水運方便的地方,學生覺得這裏、這裏還有這裏,都比較合適,大人要不要先考察這幾處?”
盧象升聽了,對這位年輕人的印象,大大地改觀,他收起那份簡陋的圖紙,高興地道:“有目標就好,省得咱們再瞎跑,走吧!承本官去選一處合適的地方!”
一甩馬鞭,打馬往前跑去。
一行人馬不停蹄地跑了一天,最後選定了通惠河與北運河交界的一片地方,這裏交通方便,北運河是海河的支流,徐州、萊蕪的毛鐵和鐵礦石,可以運河直達廠區。
再者,這裏人煙稀少,大片的地方是河灘荒地,不用占用耕地,這點讓盧象升特別滿意,不擾民。
為了保險起見,他還選了一處地方,就在兵部建造的火器局的後方三裏遠的地方,這裏也有一條河流貫通南北,隻是水麵沒有第一處地方寬大,走不了大船。
跑了一天,迴城的時候,城門已經關閉,劉真請盧象升去磚瓦廠的招待所暫住一晚,明日一早再進城。
盧象升欣然同意,他也想去看看水泥廠的高爐,他好奇地問:“招待所是什麽?客棧麽?”
劉真道:“跟客棧差不多,但它隻服務城投集團的員工,集團裏的員工,時常出城公幹,晚了迴不了城,就在招待所裏住一晚,第二天再進城。”
給員工住的?好在盧象升不嫌棄,好歹將就一晚,他後悔沒將太後給的那份計劃書帶出來,晚上還能加班研讀研讀。
城投集團的招待所,是一座兩進的小院,二十幾名護衛和兩名匠人,住在前院。
第二進的五間正房和兩側各兩間廂房,都是二層的小樓,盧象生被安排進了正房二樓的一間套房。
劉真住在他樓下,以便隨時聽候他的差遣。
盧象升沒有帶長隨,招待所派了一名夥計來隨身伺候。
招待所的設施,把盧象升整不會了,幸好劉真堅持讓夥計留了下來,否則,盧大人連上廁所也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