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巡撫衙門。
巡撫李邦華正在解讀朝廷的重要通知:要求地方官府清查通課司最近十年的經營情況。
文件的後麵,還附了一張表格,要求按統一格式填寫。
天津是京航大運河上的一個重要碼頭,商賈雲集,朝廷肯定會在這裏開設官店,但李邦華任巡撫三年來,壓根兒沒見過有官店的收入報上來。
站在他身邊的師爺鄒科,接過文件瀏覽了一遍,主動請纓道:“學生去問問書房的曹書吏,他家三代都在衙門裏做書吏,天津府有沒有通課司,有幾家通課司,他一定清楚。”
李邦華想了想,否定了他的提議:“還是先去皇冊庫查一查檔案吧,本官在此三年,從未見有官店的收入報上來,要是沒有官店還罷了,要是有,你想想這衙門裏,有多少人牽涉其中?”
鄒科心下一凜,想想大人說得有道理,忙迴道:“大人說的是,學生親自去查。”
兩個時辰後,鄒科拿著一本黃冊進來,臉色十分難看。
“大人,”他在李邦華的桌案上攤開黃冊,“這是畢大人留下來的檔案,畢大人到任後,從前任手中接手了兩家官店,後來,又親手開設了三家官店,自大人您接手後,這五家官店竟沒有消息了……”
畢自嚴任天津巡撫之時,設置水軍,修造戰艦、設置沿海炮台,所需費用,除了朝廷撥款外,五家官店的收入,肯定也補貼了不少,不然,他不會在原來的基礎上,再開設三家官店。
李邦華的臉,黑得能滴出水來,畢大人能把天津治理得政通人和,自己在天津,依靠朝廷撥款,僅僅是維持而已,他還曾經懷疑自己,到底比畢自嚴差在哪裏?
卻原來,畢自嚴有官店的收入補貼,才能練水軍,造炮台,增強天津武備。
要不是朝廷下旨清查,這五家官店,就要從自己任期內消失!想到此,一股怒火騰地升起,一拍桌子起身道:“走,去現場看看究竟是怎麽迴事?”
兩刻鍾後,李邦華換了一身儒士服,帶著鄒科,出了巡撫衙門,徑直往黃冊上記錄的第一家官店走去。
二人離開官衙不久,一名經曆從黃冊庫出來,急急忙忙往副使謝汝泰的公廳裏去,附在他耳邊嘀咕了幾句。
謝汝泰臉色一沉,嚇得噌地站了起來,不相信自己聽到的話:“當真?”
那經曆道:“剛才,鄒先生來黃冊庫查找通課司的檔案,是下官幫他找出來的,下官多嘴問了一句,鄒先生說是朝廷下了通知,要清查全國的官店。”
謝汝泰失神地坐迴到椅子上,臉色變幻不定,喃喃地說:“這可如何是好……”
經曆一看急了,那官店是他給這位謝副使出主意瞞下來的,這幾年的收入,他可沒少拿,如今朝廷清查下來,他脫不了幹係,丟烏紗事小,掉腦袋可就麻煩了。
見謝副使六神無主的樣子,他隻得出主意到:“大人快快派人去店裏通知掌櫃,千萬不要把咱們牽扯進來,就說……就說三年前,東廠的楊寰楊公公就接手了天津的官店。
反正楊寰已經自殺,死無對證,以往的收入,也統統被楊公公收走……先把咱們撇出來。”
“快,你去!”謝汝泰急忙道,“你去說得更清楚一點。”
楊寰確實來天津,接手過皇店的管理,把官店之事推到他身上,也說得過去。
事情緊急,經曆也顧不得其他,立即跑出門去。
再說李邦華二人,出門後直奔衙前大街的一家門店,這是離巡撫衙門最近的一家店,據黃冊上的記錄,開設於正德朝,是天津最老的一家官店。
二人走近,隻見這是一家三開間的大店,青磚灰瓦,高大軒敞,十分氣派。
售賣的商品,從鐵器、食鹽、酒水,到日用雜貨,足足有上百種,客人們進進出出,單是夥計就請了四五個,看來生意不錯。
跨進店裏,迎上來的夥計見李邦華氣度不凡,忙熱情地招唿道:“二位客官來啦?客官要買什麽貨?本店的貨品很全,小人為二人介紹介紹?”
鄒科伸手擋住他,不耐煩地說:“掌櫃的在哪裏?找掌櫃的出來說話。”
那夥計收起笑臉,仍是耐心地道:“二位要是買貨的話,可在大廳裏隨意挑選,要見掌櫃的話,請問二位從哪裏來?見掌櫃有何事?”
李邦華嗬嗬笑道:“見貴店的掌櫃,還需要像官府一樣登記啊?”
夥計頭一抬,傲嬌地說:“客官你說對了,咱們這店啊,就是官府開的!”
李邦華和鄒科對視一眼,不動聲色地問:“哦,官府平日裏都派誰來巡查店鋪啊?”
夥計道:“府衙裏的大人,哪裏會管我們商賈之事?都是我們掌櫃的,每月按時往官府送錢,所以,我們掌櫃的,也算是半個官府之人,不是什麽人都能見的!
喂,二位還沒通報來自哪裏呢,這卻不好讓你們去見掌櫃的了。”
鄒科還要上前說話,李邦華用眼神製止了他,拱拱手說道:“我二人從南直隸來,路過天津,想找幾家店鋪合作,售賣我們的南貨,不知貴店平日裏都從哪裏進貨?”
夥計說:“這樣啊,我勸你二人再找別家店吧,我們這是官店,自有來貨渠道,尋常商人,沒有官府的介紹,就甭想在我們這兒賣貨。”
李邦華失望地道:“那算了,謝謝小二哥,我二人再去別家店看看。”
“去吧去吧,掌櫃的不會見你們的。”夥計揮揮手,不耐煩地說道。
這時代,連店鋪粘了一個“官”字,夥計都敢這麽牛,李邦華麵無表情地走出門店。
等在廊簷下的轎夫上前,李邦華低頭間,眼光瞥見一個熟悉的身影,躲進了旁邊一家門店,他一遲疑,還是鑽進轎子裏。
鄒科問:“大人,去下一家麽?”
李邦華皺起一對濃眉,沉思片刻後道:“不,迴衙門,調標營,將這五家店給本官圍了。”
直到他的轎子轉過了街口,皇冊庫的經曆才從隔壁的店裏跑出來,轉進官店來,對著夥計喊道:“快快快,叫你們掌櫃出來!”
接待他的,還是剛才那位夥計,他上前傲嬌地問:“請問客官從哪裏來?找掌櫃何事?”
經曆一甩手就給了他一耳光:“混蛋!讓你喊你就喊,多什麽嘴?耽誤了本官的事,要你的狗命!”
那夥計聽他說“本官”,料定是位官爺,不敢還嘴,忙跑到閣樓,把掌櫃叫了下來。
“哎喲!”肥胖的掌櫃一見來人,忙上前低聲道,“姐夫,你怎麽來啦?”
經曆顧不得其他,問他:“剛人進來的那兩人,都問了你什麽?”
掌櫃的一頭霧水:“誰?沒人來找過我啊?”
剛挨打的夥計,期期艾艾地上前道:“迴掌櫃的,那是兩個來賣南貨的商人,小人給迴了,咱們店裏又不缺南貨供貨商……”
“他們還問了什麽?”經曆懶得聽他囉嗦,打斷他問道。
“他……他們沒問啥,隻說掌櫃的這麽難見,還得跟衙門一樣登記啊?小人就告訴他們,這是官店,算半個衙門……”
“你……”經曆氣得揮起手,又給他左臉上來了一耳光,罵道,“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東西!”
胖掌櫃不解地問:“姐夫,三子沒說錯啊。”
經曆道:“那是巡撫大人,微服私訪的!”
那夥計嚇得跌坐在地,經曆顧不得他,拉著掌櫃上閣樓去,交待他,巡撫衙門查起來,要怎麽應對。
巡撫李邦華正在解讀朝廷的重要通知:要求地方官府清查通課司最近十年的經營情況。
文件的後麵,還附了一張表格,要求按統一格式填寫。
天津是京航大運河上的一個重要碼頭,商賈雲集,朝廷肯定會在這裏開設官店,但李邦華任巡撫三年來,壓根兒沒見過有官店的收入報上來。
站在他身邊的師爺鄒科,接過文件瀏覽了一遍,主動請纓道:“學生去問問書房的曹書吏,他家三代都在衙門裏做書吏,天津府有沒有通課司,有幾家通課司,他一定清楚。”
李邦華想了想,否定了他的提議:“還是先去皇冊庫查一查檔案吧,本官在此三年,從未見有官店的收入報上來,要是沒有官店還罷了,要是有,你想想這衙門裏,有多少人牽涉其中?”
鄒科心下一凜,想想大人說得有道理,忙迴道:“大人說的是,學生親自去查。”
兩個時辰後,鄒科拿著一本黃冊進來,臉色十分難看。
“大人,”他在李邦華的桌案上攤開黃冊,“這是畢大人留下來的檔案,畢大人到任後,從前任手中接手了兩家官店,後來,又親手開設了三家官店,自大人您接手後,這五家官店竟沒有消息了……”
畢自嚴任天津巡撫之時,設置水軍,修造戰艦、設置沿海炮台,所需費用,除了朝廷撥款外,五家官店的收入,肯定也補貼了不少,不然,他不會在原來的基礎上,再開設三家官店。
李邦華的臉,黑得能滴出水來,畢大人能把天津治理得政通人和,自己在天津,依靠朝廷撥款,僅僅是維持而已,他還曾經懷疑自己,到底比畢自嚴差在哪裏?
卻原來,畢自嚴有官店的收入補貼,才能練水軍,造炮台,增強天津武備。
要不是朝廷下旨清查,這五家官店,就要從自己任期內消失!想到此,一股怒火騰地升起,一拍桌子起身道:“走,去現場看看究竟是怎麽迴事?”
兩刻鍾後,李邦華換了一身儒士服,帶著鄒科,出了巡撫衙門,徑直往黃冊上記錄的第一家官店走去。
二人離開官衙不久,一名經曆從黃冊庫出來,急急忙忙往副使謝汝泰的公廳裏去,附在他耳邊嘀咕了幾句。
謝汝泰臉色一沉,嚇得噌地站了起來,不相信自己聽到的話:“當真?”
那經曆道:“剛才,鄒先生來黃冊庫查找通課司的檔案,是下官幫他找出來的,下官多嘴問了一句,鄒先生說是朝廷下了通知,要清查全國的官店。”
謝汝泰失神地坐迴到椅子上,臉色變幻不定,喃喃地說:“這可如何是好……”
經曆一看急了,那官店是他給這位謝副使出主意瞞下來的,這幾年的收入,他可沒少拿,如今朝廷清查下來,他脫不了幹係,丟烏紗事小,掉腦袋可就麻煩了。
見謝副使六神無主的樣子,他隻得出主意到:“大人快快派人去店裏通知掌櫃,千萬不要把咱們牽扯進來,就說……就說三年前,東廠的楊寰楊公公就接手了天津的官店。
反正楊寰已經自殺,死無對證,以往的收入,也統統被楊公公收走……先把咱們撇出來。”
“快,你去!”謝汝泰急忙道,“你去說得更清楚一點。”
楊寰確實來天津,接手過皇店的管理,把官店之事推到他身上,也說得過去。
事情緊急,經曆也顧不得其他,立即跑出門去。
再說李邦華二人,出門後直奔衙前大街的一家門店,這是離巡撫衙門最近的一家店,據黃冊上的記錄,開設於正德朝,是天津最老的一家官店。
二人走近,隻見這是一家三開間的大店,青磚灰瓦,高大軒敞,十分氣派。
售賣的商品,從鐵器、食鹽、酒水,到日用雜貨,足足有上百種,客人們進進出出,單是夥計就請了四五個,看來生意不錯。
跨進店裏,迎上來的夥計見李邦華氣度不凡,忙熱情地招唿道:“二位客官來啦?客官要買什麽貨?本店的貨品很全,小人為二人介紹介紹?”
鄒科伸手擋住他,不耐煩地說:“掌櫃的在哪裏?找掌櫃的出來說話。”
那夥計收起笑臉,仍是耐心地道:“二位要是買貨的話,可在大廳裏隨意挑選,要見掌櫃的話,請問二位從哪裏來?見掌櫃有何事?”
李邦華嗬嗬笑道:“見貴店的掌櫃,還需要像官府一樣登記啊?”
夥計頭一抬,傲嬌地說:“客官你說對了,咱們這店啊,就是官府開的!”
李邦華和鄒科對視一眼,不動聲色地問:“哦,官府平日裏都派誰來巡查店鋪啊?”
夥計道:“府衙裏的大人,哪裏會管我們商賈之事?都是我們掌櫃的,每月按時往官府送錢,所以,我們掌櫃的,也算是半個官府之人,不是什麽人都能見的!
喂,二位還沒通報來自哪裏呢,這卻不好讓你們去見掌櫃的了。”
鄒科還要上前說話,李邦華用眼神製止了他,拱拱手說道:“我二人從南直隸來,路過天津,想找幾家店鋪合作,售賣我們的南貨,不知貴店平日裏都從哪裏進貨?”
夥計說:“這樣啊,我勸你二人再找別家店吧,我們這是官店,自有來貨渠道,尋常商人,沒有官府的介紹,就甭想在我們這兒賣貨。”
李邦華失望地道:“那算了,謝謝小二哥,我二人再去別家店看看。”
“去吧去吧,掌櫃的不會見你們的。”夥計揮揮手,不耐煩地說道。
這時代,連店鋪粘了一個“官”字,夥計都敢這麽牛,李邦華麵無表情地走出門店。
等在廊簷下的轎夫上前,李邦華低頭間,眼光瞥見一個熟悉的身影,躲進了旁邊一家門店,他一遲疑,還是鑽進轎子裏。
鄒科問:“大人,去下一家麽?”
李邦華皺起一對濃眉,沉思片刻後道:“不,迴衙門,調標營,將這五家店給本官圍了。”
直到他的轎子轉過了街口,皇冊庫的經曆才從隔壁的店裏跑出來,轉進官店來,對著夥計喊道:“快快快,叫你們掌櫃出來!”
接待他的,還是剛才那位夥計,他上前傲嬌地問:“請問客官從哪裏來?找掌櫃何事?”
經曆一甩手就給了他一耳光:“混蛋!讓你喊你就喊,多什麽嘴?耽誤了本官的事,要你的狗命!”
那夥計聽他說“本官”,料定是位官爺,不敢還嘴,忙跑到閣樓,把掌櫃叫了下來。
“哎喲!”肥胖的掌櫃一見來人,忙上前低聲道,“姐夫,你怎麽來啦?”
經曆顧不得其他,問他:“剛人進來的那兩人,都問了你什麽?”
掌櫃的一頭霧水:“誰?沒人來找過我啊?”
剛挨打的夥計,期期艾艾地上前道:“迴掌櫃的,那是兩個來賣南貨的商人,小人給迴了,咱們店裏又不缺南貨供貨商……”
“他們還問了什麽?”經曆懶得聽他囉嗦,打斷他問道。
“他……他們沒問啥,隻說掌櫃的這麽難見,還得跟衙門一樣登記啊?小人就告訴他們,這是官店,算半個衙門……”
“你……”經曆氣得揮起手,又給他左臉上來了一耳光,罵道,“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東西!”
胖掌櫃不解地問:“姐夫,三子沒說錯啊。”
經曆道:“那是巡撫大人,微服私訪的!”
那夥計嚇得跌坐在地,經曆顧不得他,拉著掌櫃上閣樓去,交待他,巡撫衙門查起來,要怎麽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