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府尹聞言,嚴厲的目光刷地望過去,臉上的笑意也瞬間收斂,不經意間就露出了幾十年積累起來的官威。
他還沒說話,身側的李若璉就厲聲嗬斥道:“你想抗旨?”
他正愁找不到殺雞儆猴的“雞”呢,這群糧商,居然想得寸進尺,真是不知死字怎麽寫!
剛才問話的,是坐在外地商人那群人裏的田生蘭,在他身邊,還有王登庫、靳良玉,這個晉商三人組雖然在京城沒有糧店,但他們是糧商行會的會員,今日來參會,就是來看形勢的。
剛才討論的是京城的糧店,他們一直做壁上觀,看見李府尹和顏悅色地與人講道理,覺得他好說話,一著急,便把晉商最關心的問題給問了出來。
見府尹大人一下子變臉,他身邊的錦衣衛更是壓了一頂“抗旨”的大帽子下來,田生蘭嚇壞了,忙否認道:“不……不……不是,草民……隻是……隻是問問……”
李府尹沉下臉,指著堂下一塊立著的移動告示牌道:“請諸位好好看看那上麵的告示,陛下的旨意,開宗明義第一條,就是管控京師糧食,許進不許出,爾等可看清楚了。”
各坊市、各糧店的門口,都貼著那告示,在坐的糧商早看得清清楚楚,開糧店的,本來就要運糧進城,哪有把糧食運出城去的,當下紛紛點頭:“清楚清楚……”
晉商三人組不敢吭聲,田生蘭更是恨不得打自己一巴掌:讓你去當這個出頭鳥!府尹大人給了你三分顏色,你竟然就想開染坊了?
李府尹見會議的目標達成,正要端茶,宣布散會。
張守頤適時地插話道:“大人,草民來府衙前,有錦衣衛帶著五城兵馬司的軍爺,封了行會下糧商的十二家店,如今得大人說明,我等都願意按皇爺的旨意換糧賣糧。
大人看……是不是把這些店的掌櫃給放了,讓他們迴去開門營業,也好早日給街坊們售糧……”
眾人都眼巴巴地望著府尹大人,李府尹側頭望向李若璉,示意他講話。
李若璉右手按著腰間的繡春刀,沉著臉哼了一聲道:“早知今日,何必當初?這些開店的掌櫃,狂得沒邊了,不給點教訓,以為官府的大牢是茶館?”
眾人知道,此事就不能善了,沒辦法,隻得等散會後,找門路來撈人吧。
正在沮喪,就聽李若璉道:“被封的門店,罰銀五十兩,至於各位掌櫃,罰二十兩銀子走人!”
張守頤的臉色,難看得跟死了親人似的,被封的十二家店中,他名下的糧店,就占了五家,這還是他來開會之前的數據,在開會的這兩個時辰裏,不知道又被封了多少家呢。
這樣一想,他就坐不住了,忙擠出一個比哭還難看的笑容,對李府尹道:“大人,沒事的話,草民等……”
李府尹端起茶碗,哈哈一笑:“好,本官說話算話,誰家換的糧票多,誰家得的嘉獎就大!都散了吧。”
眾糧商紛紛起身,拱手道別,張守頤一出府衙,就吩咐候在衙門外的長隨:“快,騎馬去通知門店,按官府的要求,兌糧!”
那長隨臨上馬前,還不忘記向東家匯報:“老爺,咱家的糧店被封了八家了……”
張守頤氣得跺腳,急聲道:“知道了,快去!”
但凡跑慢了,就要多幾個掌櫃被請到大牢裏喝茶。
晉商三人組沒有糧店,他們卻是最愁的一撥,高高胖胖的王登庫,本來就生著兩條八字眉,這時候顯得更愁苦了:“這可如何是好?老範說,那邊的糧食賣得更貴,到了這個數……”
他伸出右手,比了一個九字,“要是咱們的糧食運不過去,估計還得漲。”
那邊,指的是建奴占領的東北地區,後世臭名昭著的晉商八大家,就是靠與建奴的走私貿易發達的。
高瘦的田生蘭一聽,哪裏還有半點剛才在京兆府二堂的瑟縮樣子,一雙銳利的眼睛裏滿是熱切:“乖乖!九兩一石?大米還是小麥?”
王登庫撇嘴道,伸手比了一個十二到十五的數字:“當然是小麥啦,大米的話,要這個數。”
田生蘭興奮得雙眼發光:“我的個乖乖,拚了!咱們找九千歲去,就算舍一兩銀子,也要把糧運出城去!”
往年,晉商也會在京城買糧,京城從未進行過糧食管控,沒想到今年,年輕的天子想一出是一出,居然要管控糧食,許進不許出,三人屯在城裏的二十幾萬石糧食,一下子被扣在了城裏。
他說的一兩銀子,是一石糧送一兩銀子的賄賂,他們在京城購糧,九錢到一兩五一石,運到建奴的地方,就是十幾倍的利潤,就算一石糧給一兩銀子的賄賂,也還有十倍以上的利潤。
如何不令他們瘋狂?
高大粗狂的靳良玉,也出主意道:“在京中買糧的,又不止咱們三家,老範才是大頭,迴去商量一下,大家一起出錢,那位的胃口大,錢少了不行。”
官府的高壓手段,終於迫使城裏的糧店接受了糧票,印黑字的糧票,鬥米八文,鬥麥五文,與豐年秋收時的糧價持平,印紅字的糧票,直接兌換糧食。
幾乎九成的持票百姓,都把大米和小麥,換成了雜糧,因為這個月過了,不知道官府下個月還發不發糧票,得省點糧食救命。
發放糧票、開放寺廟道觀安置無家可歸者,兩項措施開始執行後,京城裏總算沒有往城外運送凍餓而死的屍體,京兆府尹李春茂總算能睡個安穩覺了。
朱由校在禦書房聽了李若璉的匯報,心情大好,見到李府尹請求為糧商們頒發嘉獎令的請求,也大筆一揮,親自寫了個“準”。
魏忠賢今天在禦書房伺候,見狀心裏很不是滋味,這麽好的法子,那裕妃是從哪兒聽來的呢?裕妃給萬歲爺出主意,誰在裕妃背後給她出主意呢?
他絕不相信,鄉下丫頭,宮女出身的張薔,懂得朝堂上的政事,她身後,一定有高人指導,他定要將這個高人找出來,一旦找到,無論使用什麽手段,都要拉到自己的陣營來。
他正在滿肚皮的官司,就見朱由校丟下筆,對他道:“伴伴,朕好久沒做木匠活了,今日心情好,咱們去後殿裏玩玩?
將今日的折子交給魏如意,送到暖閣裏讓裕妃處理。”
總算又能陪著萬歲爺玩木頭了,魏忠賢差點喜極而泣,連聲答應著,疾步上前,扶著朱由校往後殿去:“萬歲爺,您那個三大殿的小樣,就快完工了……”
他還沒說話,身側的李若璉就厲聲嗬斥道:“你想抗旨?”
他正愁找不到殺雞儆猴的“雞”呢,這群糧商,居然想得寸進尺,真是不知死字怎麽寫!
剛才問話的,是坐在外地商人那群人裏的田生蘭,在他身邊,還有王登庫、靳良玉,這個晉商三人組雖然在京城沒有糧店,但他們是糧商行會的會員,今日來參會,就是來看形勢的。
剛才討論的是京城的糧店,他們一直做壁上觀,看見李府尹和顏悅色地與人講道理,覺得他好說話,一著急,便把晉商最關心的問題給問了出來。
見府尹大人一下子變臉,他身邊的錦衣衛更是壓了一頂“抗旨”的大帽子下來,田生蘭嚇壞了,忙否認道:“不……不……不是,草民……隻是……隻是問問……”
李府尹沉下臉,指著堂下一塊立著的移動告示牌道:“請諸位好好看看那上麵的告示,陛下的旨意,開宗明義第一條,就是管控京師糧食,許進不許出,爾等可看清楚了。”
各坊市、各糧店的門口,都貼著那告示,在坐的糧商早看得清清楚楚,開糧店的,本來就要運糧進城,哪有把糧食運出城去的,當下紛紛點頭:“清楚清楚……”
晉商三人組不敢吭聲,田生蘭更是恨不得打自己一巴掌:讓你去當這個出頭鳥!府尹大人給了你三分顏色,你竟然就想開染坊了?
李府尹見會議的目標達成,正要端茶,宣布散會。
張守頤適時地插話道:“大人,草民來府衙前,有錦衣衛帶著五城兵馬司的軍爺,封了行會下糧商的十二家店,如今得大人說明,我等都願意按皇爺的旨意換糧賣糧。
大人看……是不是把這些店的掌櫃給放了,讓他們迴去開門營業,也好早日給街坊們售糧……”
眾人都眼巴巴地望著府尹大人,李府尹側頭望向李若璉,示意他講話。
李若璉右手按著腰間的繡春刀,沉著臉哼了一聲道:“早知今日,何必當初?這些開店的掌櫃,狂得沒邊了,不給點教訓,以為官府的大牢是茶館?”
眾人知道,此事就不能善了,沒辦法,隻得等散會後,找門路來撈人吧。
正在沮喪,就聽李若璉道:“被封的門店,罰銀五十兩,至於各位掌櫃,罰二十兩銀子走人!”
張守頤的臉色,難看得跟死了親人似的,被封的十二家店中,他名下的糧店,就占了五家,這還是他來開會之前的數據,在開會的這兩個時辰裏,不知道又被封了多少家呢。
這樣一想,他就坐不住了,忙擠出一個比哭還難看的笑容,對李府尹道:“大人,沒事的話,草民等……”
李府尹端起茶碗,哈哈一笑:“好,本官說話算話,誰家換的糧票多,誰家得的嘉獎就大!都散了吧。”
眾糧商紛紛起身,拱手道別,張守頤一出府衙,就吩咐候在衙門外的長隨:“快,騎馬去通知門店,按官府的要求,兌糧!”
那長隨臨上馬前,還不忘記向東家匯報:“老爺,咱家的糧店被封了八家了……”
張守頤氣得跺腳,急聲道:“知道了,快去!”
但凡跑慢了,就要多幾個掌櫃被請到大牢裏喝茶。
晉商三人組沒有糧店,他們卻是最愁的一撥,高高胖胖的王登庫,本來就生著兩條八字眉,這時候顯得更愁苦了:“這可如何是好?老範說,那邊的糧食賣得更貴,到了這個數……”
他伸出右手,比了一個九字,“要是咱們的糧食運不過去,估計還得漲。”
那邊,指的是建奴占領的東北地區,後世臭名昭著的晉商八大家,就是靠與建奴的走私貿易發達的。
高瘦的田生蘭一聽,哪裏還有半點剛才在京兆府二堂的瑟縮樣子,一雙銳利的眼睛裏滿是熱切:“乖乖!九兩一石?大米還是小麥?”
王登庫撇嘴道,伸手比了一個十二到十五的數字:“當然是小麥啦,大米的話,要這個數。”
田生蘭興奮得雙眼發光:“我的個乖乖,拚了!咱們找九千歲去,就算舍一兩銀子,也要把糧運出城去!”
往年,晉商也會在京城買糧,京城從未進行過糧食管控,沒想到今年,年輕的天子想一出是一出,居然要管控糧食,許進不許出,三人屯在城裏的二十幾萬石糧食,一下子被扣在了城裏。
他說的一兩銀子,是一石糧送一兩銀子的賄賂,他們在京城購糧,九錢到一兩五一石,運到建奴的地方,就是十幾倍的利潤,就算一石糧給一兩銀子的賄賂,也還有十倍以上的利潤。
如何不令他們瘋狂?
高大粗狂的靳良玉,也出主意道:“在京中買糧的,又不止咱們三家,老範才是大頭,迴去商量一下,大家一起出錢,那位的胃口大,錢少了不行。”
官府的高壓手段,終於迫使城裏的糧店接受了糧票,印黑字的糧票,鬥米八文,鬥麥五文,與豐年秋收時的糧價持平,印紅字的糧票,直接兌換糧食。
幾乎九成的持票百姓,都把大米和小麥,換成了雜糧,因為這個月過了,不知道官府下個月還發不發糧票,得省點糧食救命。
發放糧票、開放寺廟道觀安置無家可歸者,兩項措施開始執行後,京城裏總算沒有往城外運送凍餓而死的屍體,京兆府尹李春茂總算能睡個安穩覺了。
朱由校在禦書房聽了李若璉的匯報,心情大好,見到李府尹請求為糧商們頒發嘉獎令的請求,也大筆一揮,親自寫了個“準”。
魏忠賢今天在禦書房伺候,見狀心裏很不是滋味,這麽好的法子,那裕妃是從哪兒聽來的呢?裕妃給萬歲爺出主意,誰在裕妃背後給她出主意呢?
他絕不相信,鄉下丫頭,宮女出身的張薔,懂得朝堂上的政事,她身後,一定有高人指導,他定要將這個高人找出來,一旦找到,無論使用什麽手段,都要拉到自己的陣營來。
他正在滿肚皮的官司,就見朱由校丟下筆,對他道:“伴伴,朕好久沒做木匠活了,今日心情好,咱們去後殿裏玩玩?
將今日的折子交給魏如意,送到暖閣裏讓裕妃處理。”
總算又能陪著萬歲爺玩木頭了,魏忠賢差點喜極而泣,連聲答應著,疾步上前,扶著朱由校往後殿去:“萬歲爺,您那個三大殿的小樣,就快完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