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南片區的工地上,絲綢商人蘇應璧,正指揮著成千上萬的男女青壯,在清理廢墟。


    自城南工地開工後,城東的難民營裏,每日裏隻供養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和十二歲以下的孩子,和生病的病弱之人,每日兩頓,每頓一碗濃稠的雜糧粥,勉強能填飽肚子。


    其餘的男女青壯,全都趕到城南的工地上幹活掙錢,再用錢買飯吃。


    張薔迴宮已經四五天,長春宮總管太監張泉,也不用在莊子和京城來迴奔波,這天,他奉命來工地視察。


    劉鳴謙在百忙中抽出時間,陪他前往工地。


    工地上的條件,比南熏坊的總部艱苦多了。


    蘇應璧帶著人,用廢墟裏扒出來的材料,在街上搭起了一排棚子,在棚子裏擺上桌椅板凳、文房四寶,就帶著臨時招募的團隊,在棚子裏辦公。


    “蘇先生這裏的辦公環境,也忒差了一些!”張泉感慨地說,又轉頭問身邊的劉鳴謙道,“劉先生,有沒有法子給改善改善?”


    工地上塵土飛揚,棚子裏的桌椅上,也蒙了厚厚的一層塵土,蘇應璧一個綢緞商人,身上穿的卻是麻布衫,帽子上和衣衫上,都落滿了塵土。


    蘇應璧笑笑,用一塊帕子擦幹淨兩套桌椅,請二人就坐:“這不是才開工嘛,有點亂,兩位請坐。”


    劉鳴謙看看四麵空空,隻有一個頂棚的辦公場所,又看看蘇應璧和幾十個忙碌的書吏,搖搖頭說:“不了,咱們這就上工地去。”


    三人走出工棚,劉鳴謙說:“大器,張公公說得不錯,你至少在棚子四周掛上草簾子,擋擋塵土也好。”


    又拍著蘇應璧的肩膀說:“別擔心沒錢,告訴你吧,這街上的鋪子,都賣完了,銀子都收了七八成,買幾張草簾子不算啥。”


    蘇應璧吃驚地張大嘴巴,一股風吹來,吹進滿嘴的塵土,他趕緊閉上。


    張泉見了,想起一件事來,他從袖子裏掏出一張疊成長方形的小帕子,給蘇劉二人每人發了一個,自己手上還拿著一個。


    “這是何物?”蘇應璧拿在手上,一摸就知道是棉布做的,他不解地問。


    隻見張泉拉起小帕子兩側的帶子,掛在耳朵上,把口鼻完全遮蓋起來,他說:“這是早上出門時,娘娘身邊的薑姑姑給咱家的,說是叫口罩,用來護住口鼻,擋灰塵用的。”


    蘇應璧一聽,立即學他的樣子戴上了口罩,嗡聲嗡氣地說:“還別說,戴上這口罩,雖然出氣兒沒那麽順暢,但喉嚨感覺好多了。”


    劉鳴謙聽了,也乖乖地戴上了,在工地上待了不到一個時辰,他的喉嚨已經感覺不舒服了。


    三人戴著口罩走在工地上,吸引了眾多的目光,有人大膽地問:“蘇大人,您戴那玩意兒做什麽用的?”


    蘇應璧一腳踢過去,笑罵道:“叫蘇管事,再叫大人,扣錢工錢!”


    那人也不怕他,改口道:“你嘴上戴那玩意兒,跟驢嚼子似的,有什麽用啊?”


    周圍的人都哈哈大笑起來,蘇應璧摘下口罩,罵道:“會不會說話?會不會說話?你才驢嚼子呢!這叫口罩懂不懂?用它遮住口鼻,塵土進不了嘴巴和鼻子,少生病不咳嗽,懂嗎?”


    有人不信:“真有好麽好?晚上收工迴去,讓我老娘也幫我縫一個,明兒也戴上!”


    蘇應璧一揮手,高聲道:“縫去縫去!老李頭,你們今兒的活幹完了麽?掙不到前三名,就拿不到獎勵的五斤豬肉了,還不趕緊的。”


    一個五十來歲的老頭一聽,想起正事兒來了,忙嗬斥道:“幹活去!幹活去!”


    眾人嘻嘻哈哈地散了。


    蘇應璧解釋道:“按張公公送來的《工地現場管理條例》上麵的安排,這一大片工地,共分成了十個大片區,每個大片區,又分成若幹個小片區,實行的是片區承包製。


    這些災民,讓他們按家族、親戚朋友、鄰居,自動組成大小不同的小組,選出他們的負責人,到管理處承包若幹片區。


    管理處負責監督檢查,工錢發放到負責人處,由他們再發給工人。”


    一路走來,果然見一隊隊的團隊,在緊張地忙碌著,見三人戴著口罩,有人好奇的看過來,卻再無人上前調笑。


    “蘇先生說獎勵豬肉是怎麽迴事?”張泉好奇地問。


    “這個啊,條例上說要給予適當的獎懲麽?在下本來是想發銀錢的,有管理員建議,對災民們來說,沒有比豬羊肉更好的獎勵了。


    這不,就出了這個獎勵措施:每日裏完成任務第一名的小組,獎勵十斤豬肉,第二名獎勵八斤,第三名,獎勵五斤……”


    劉鳴謙點頭道:“這個辦法好,可以適當加多一點,隻要能早日完工,不要擔心銀子。”


    蘇應璧正要迴話,就聽前方一個工地上傳來驚叫聲:“阿治!阿治暈倒了!”


    有人叫:“快抬去管理處,那裏有大夫!”


    有人道:“他這是餓的!快給他喂口水!”


    三人疾步上去,蘇應璧撥開人群,三人擠進去,隻見一個十來歲的男孩子,臉色蒼白地躺在地上,四肢不停地抖動。


    “阿治!”蘇應璧認識那男孩,是他的鄰居,他以為這家人都不在了,想不到在工地上碰到這孩子。


    “誰收他進來的?”蘇應璧跪到地上,伸手抱起小男孩,“他哪裏有十三歲?”


    周圍的人都不作聲了,工地上要求男孩子最小要滿十三歲,一孩子一看就沒到歲數,都是親戚鄰居,為了一口吃的,誰忍心為難一個孩子?


    “讓開!讓開水來了!”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捧著一個粗瓷碗,一邊喊著,一邊擠進來。


    見到蘇應璧,他愣了一下,隨即說:“蘇管事,小人給他喂口水先?”


    蘇應璧伸出一隻手:“拿來!”


    年輕人把碗遞給他,張泉出聲道:“慢著!”


    眾人的目光刷地向他射過來,張泉忙掏出一塊黃冰糖,放在碗裏,解釋道:“咱……在下聽人說,這種時候,喝糖水比喝白水效果更好,剛好身上帶著糖,快給這孩子用吧。”


    蘇應璧晃了晃碗,也不等那糖塊完全化開,就端起碗,慢慢地喂他。


    那孩子本能地吞咽著,很快就把一碗水喝了下去。


    年輕人看看碗裏剩下的,沒融化的冰糖,忙接過碗說:“小人再去打一碗水來。”


    喝了糖水,那孩子不一會兒就睜開了眼,見到蘇應璧,也認出了他,他立即漲紅了臉,呐呐地道:“蘇先生!”


    見孩子醒了,一個四十多歲的漢子招唿眾人道:“好啦好啦,都幹活去,別圍著啦。”


    年輕人又捧迴來一碗水,遞給孩子說:“阿治,快喝,這是糖水,可甜呢。”


    蘇應璧四下裏望望,黑著臉問道:“這片工地,誰是領頭的?”


    阿治嚇得連水也顧不得喝了,小臉又變得蒼白起來,他拉拉蘇應璧的袖子,央求道:“蘇先生,求你不要罰牛叔,是我央求他收到我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大明之秉國太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種菊南山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種菊南山下並收藏穿越大明之秉國太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