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鳴謙拿來紙筆,在眾人的見證下,與喻致和簽定了開店以來的第一筆肥皂訂單,講明十天後交貨。
各位來賓紛紛上前恭賀,開門不到一個時辰,福吉店就實現了開門紅。
按規矩,喻致和要交納定金,劉鳴謙一揮手道:“不用,幾千塊肥皂而已,就算喻先生不來提貨,交到宮中去即可,不會積壓的。”
眾人坐在二樓,聽著樓下人聲鼎沸,夥計一遍遍地演示肥皂的作用,還有夥計推著小車,不停地從倉庫裏往外補貨。
到了午時,果然坤寧宮的一個小太監,趕著馬車,來店裏拉貨,劉鳴謙拋下客人,親自下去接待,幫著把幾箱肥皂抬上車,恭身送走了小太監。
眾人簇擁在二樓的窗戶邊,親眼見到宮裏的人來拉貨,這才相信,人家真沒有說謊。
西郊皇莊,張泉帶迴來皇店開業的消息:“預備了三天的貨,劉掌櫃說估計一天就得賣完,讓咱們加緊備貨。
最遲明天下午就得拉過去,否則貨架就空了。
還有,這是一位南京客人下的訂單……”
張薔接過訂單,笑得十分開心:“看來,咱們得擴大生產規模了,阿泉,你去找裏正來,本宮有事吩咐他。”
等張泉出去後,她又對薑姑姑道:“走,咱們出去看看,把肥皂廠搬到哪裏好?”
小平安正是粘人的時候,一步也不肯離開阿娘,他本來在炕上學走路,見張薔起身要走,忙雙手著地,飛快地爬過來,撲進張薔懷裏:“娘!娘!”
張薔隻好抱起他:“走吧,平安也一起去!”
方正化見平安出行,也帶上兩名護衛跟上來,一行人圍著主院轉了一圈。
主院的四周,修建著一座座院子,供隨行的大臣和勳貴居住,這些雕梁畫棟的院子,張薔是真不舍得拿來做工廠。
最後,來到最外圍,西南邊的幾排營房,這是隨皇帝出行的士兵居住的營房,寬大的營房青磚黑瓦,十分結實,適合用來做廠房。
張泉領著鄭裏正,也來到了營房,聽張薔說起,要把這裏改造成肥皂廠,讓他安排人手。
鄭裏正為難地說:“娘娘,村裏人正忙著秋收,土豆、番薯都要從地裏刨出來,地窯也要現挖。
娘娘又教了那青貯的法子,那些玉米杆、番薯藤,全都要鍘細青貯起來,現在莊子裏,連五六十歲的老婦人,也要下田幹活,村裏實在抽不出人手來了。”
哦,張薔明白過來,這年代,沒有機器,那些紅薯和土豆,要從地下一鋤一鋤地挖出來,還是很費勁的。
她問:“上次不是讓你們用牛,拉著犁鏵,用翻地的方式,把番薯和土豆,從土裏翻出來嗎?那樣不是更省力,更快一些?”
裏正道:“娘娘的主意,是極好的,隻是那樣扒出來的番薯和土豆,損傷太大,人們不舍得,都改用鋤頭和鐵鍬翻挖,損傷小一些。”
張薔了然,隻好讓他迴去了:“那……裏正迴去忙活莊稼吧,本宮再想想其他法子。”
送走裏正,一行人往迴走,張薔對張泉說:“阿泉,你去吩咐鄭娘子,把肥皂作坊的人,分成三班倒,歇人不歇鍋,實行連續生產。
讓他們辛苦點,工資漲三成。”
張泉搖頭勸道:“也隻是權宜之計,依咱家說啊,還是迴張家村招一批族人過來吧,聽說,老家那邊,三年兩旱的,比咱們進宮前,更難了……”
這家夥,一有機會就想迴張家村招人,以前,張薔想到自己在後宮三災兩難的,不想連累族人,一直不同意與老家聯係。
現在看來,魏忠賢也沒有如後世傳說中那樣強大嘛,她也有製衡他的法子,讓他不敢對自己下手。
莊子是平安的,現在招族人來京,隻在莊子上做做活計的話,應該沒什麽危險。於是她說:“好吧好吧,你去寫信,讓族長帶些機靈點的年輕人來。”
張泉總算得到了,給張家村寫信的許可,激動得抹起了眼淚,忙不迭地答應著,下去準備。
薑姑姑在旁邊建議道:“娘娘,依奴婢看,您還是向萬歲爺要幾戶匠人來吧,改建廠房的事,還是靠專業的匠人比較好。”
“哎呀,”張薔在平安的胖臉上親了一下,高興地說,“還是薑姑姑的建議好,專業的事,要交給專業的人去做,平安,咱們迴去就給你爹捎信,讓他給咱們派些匠人過來。”
小平安:“爹爹……爹爹!”
他現在已經能喊得清清楚楚了。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先說紫禁城裏。
朱由校自打迴到乾清宮,覺得身子沒有在莊子上好了,而且一天不如一天,他以為是宮裏太憋悶,沒有莊子裏趟亮的原因。
實際情況是,他迴宮後,沒了張薔每日靈泉水的滋養,落水留下的病根,又開始發作,咳嗽、低熱、胸悶氣短、體虛,連後院裏的木匠活,也沒有心情去做了。
為了打消他要迴莊子的想法,客氏時時跟在身邊,連晚上,也守在側殿裏,親自值夜。
魏忠賢更是每日裏拿一大堆奏折,來向他請示匯報,搞得他分身乏術。
這天,張皇後來看他,朱由校剛喝完一碗太醫院開的苦藥,客氏正端著一碟炸薯條,讓他送藥。
朱由校推開薯條:“媽媽端下去吧,朕沒胃口。”
客氏還要勸,朱由校擺手:“媽媽下去,朕和皇後說會話。”
客氏這才端著薯條下去了,為了抓住朱由校的胃,客氏竟學會了炸薯條,她炸的薯條,有甜口的,有鹹口的,還有酸甜口的,椒鹽口的,每日裏輪換著給朱由校吃……
張皇後見朱由校的樣子,不由得一陣心疼,她拉著朱由校的手,流淚道:“萬歲爺,裕妃妹妹說了,炸薯條雖好,也不能日日吃,火氣重,不利於養病啊。”
朱由校隻有在張皇後麵前,才能說說心裏話,他說:“阿嫣,朕想迴莊子上去……朕想煌兒了,朕在宮裏,身子就不好,去到莊子上,身子就爽利。”
張皇後正色勸道:“萬歲爺乃一國之君,每日裏有那麽多大事,等著萬歲爺決斷,豈能隻想著到莊子上玩樂。
臣妾也想去,但臣妾不能去,臣妾就在宮裏,陪著萬歲爺……”
朱由校見得不到皇後的支持,隻好躺迴龍床上,煩悶地說:“遼東軍在柳河打了敗仗,那些禦史言官交章彈劾,孫師傅已經上了三道請辭折子,朕不想讓他走啊。”
張皇後秉持著後宮不得幹政的原則,隻是說:“待萬歲爺養好身子,再處置這些事吧。
臣妾今日來,是要為裕妃妹妹,來求一個恩典。”
“哦?”朱由校從床上直起身子,“快快講來,阿薔有何事求朕?”
各位來賓紛紛上前恭賀,開門不到一個時辰,福吉店就實現了開門紅。
按規矩,喻致和要交納定金,劉鳴謙一揮手道:“不用,幾千塊肥皂而已,就算喻先生不來提貨,交到宮中去即可,不會積壓的。”
眾人坐在二樓,聽著樓下人聲鼎沸,夥計一遍遍地演示肥皂的作用,還有夥計推著小車,不停地從倉庫裏往外補貨。
到了午時,果然坤寧宮的一個小太監,趕著馬車,來店裏拉貨,劉鳴謙拋下客人,親自下去接待,幫著把幾箱肥皂抬上車,恭身送走了小太監。
眾人簇擁在二樓的窗戶邊,親眼見到宮裏的人來拉貨,這才相信,人家真沒有說謊。
西郊皇莊,張泉帶迴來皇店開業的消息:“預備了三天的貨,劉掌櫃說估計一天就得賣完,讓咱們加緊備貨。
最遲明天下午就得拉過去,否則貨架就空了。
還有,這是一位南京客人下的訂單……”
張薔接過訂單,笑得十分開心:“看來,咱們得擴大生產規模了,阿泉,你去找裏正來,本宮有事吩咐他。”
等張泉出去後,她又對薑姑姑道:“走,咱們出去看看,把肥皂廠搬到哪裏好?”
小平安正是粘人的時候,一步也不肯離開阿娘,他本來在炕上學走路,見張薔起身要走,忙雙手著地,飛快地爬過來,撲進張薔懷裏:“娘!娘!”
張薔隻好抱起他:“走吧,平安也一起去!”
方正化見平安出行,也帶上兩名護衛跟上來,一行人圍著主院轉了一圈。
主院的四周,修建著一座座院子,供隨行的大臣和勳貴居住,這些雕梁畫棟的院子,張薔是真不舍得拿來做工廠。
最後,來到最外圍,西南邊的幾排營房,這是隨皇帝出行的士兵居住的營房,寬大的營房青磚黑瓦,十分結實,適合用來做廠房。
張泉領著鄭裏正,也來到了營房,聽張薔說起,要把這裏改造成肥皂廠,讓他安排人手。
鄭裏正為難地說:“娘娘,村裏人正忙著秋收,土豆、番薯都要從地裏刨出來,地窯也要現挖。
娘娘又教了那青貯的法子,那些玉米杆、番薯藤,全都要鍘細青貯起來,現在莊子裏,連五六十歲的老婦人,也要下田幹活,村裏實在抽不出人手來了。”
哦,張薔明白過來,這年代,沒有機器,那些紅薯和土豆,要從地下一鋤一鋤地挖出來,還是很費勁的。
她問:“上次不是讓你們用牛,拉著犁鏵,用翻地的方式,把番薯和土豆,從土裏翻出來嗎?那樣不是更省力,更快一些?”
裏正道:“娘娘的主意,是極好的,隻是那樣扒出來的番薯和土豆,損傷太大,人們不舍得,都改用鋤頭和鐵鍬翻挖,損傷小一些。”
張薔了然,隻好讓他迴去了:“那……裏正迴去忙活莊稼吧,本宮再想想其他法子。”
送走裏正,一行人往迴走,張薔對張泉說:“阿泉,你去吩咐鄭娘子,把肥皂作坊的人,分成三班倒,歇人不歇鍋,實行連續生產。
讓他們辛苦點,工資漲三成。”
張泉搖頭勸道:“也隻是權宜之計,依咱家說啊,還是迴張家村招一批族人過來吧,聽說,老家那邊,三年兩旱的,比咱們進宮前,更難了……”
這家夥,一有機會就想迴張家村招人,以前,張薔想到自己在後宮三災兩難的,不想連累族人,一直不同意與老家聯係。
現在看來,魏忠賢也沒有如後世傳說中那樣強大嘛,她也有製衡他的法子,讓他不敢對自己下手。
莊子是平安的,現在招族人來京,隻在莊子上做做活計的話,應該沒什麽危險。於是她說:“好吧好吧,你去寫信,讓族長帶些機靈點的年輕人來。”
張泉總算得到了,給張家村寫信的許可,激動得抹起了眼淚,忙不迭地答應著,下去準備。
薑姑姑在旁邊建議道:“娘娘,依奴婢看,您還是向萬歲爺要幾戶匠人來吧,改建廠房的事,還是靠專業的匠人比較好。”
“哎呀,”張薔在平安的胖臉上親了一下,高興地說,“還是薑姑姑的建議好,專業的事,要交給專業的人去做,平安,咱們迴去就給你爹捎信,讓他給咱們派些匠人過來。”
小平安:“爹爹……爹爹!”
他現在已經能喊得清清楚楚了。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先說紫禁城裏。
朱由校自打迴到乾清宮,覺得身子沒有在莊子上好了,而且一天不如一天,他以為是宮裏太憋悶,沒有莊子裏趟亮的原因。
實際情況是,他迴宮後,沒了張薔每日靈泉水的滋養,落水留下的病根,又開始發作,咳嗽、低熱、胸悶氣短、體虛,連後院裏的木匠活,也沒有心情去做了。
為了打消他要迴莊子的想法,客氏時時跟在身邊,連晚上,也守在側殿裏,親自值夜。
魏忠賢更是每日裏拿一大堆奏折,來向他請示匯報,搞得他分身乏術。
這天,張皇後來看他,朱由校剛喝完一碗太醫院開的苦藥,客氏正端著一碟炸薯條,讓他送藥。
朱由校推開薯條:“媽媽端下去吧,朕沒胃口。”
客氏還要勸,朱由校擺手:“媽媽下去,朕和皇後說會話。”
客氏這才端著薯條下去了,為了抓住朱由校的胃,客氏竟學會了炸薯條,她炸的薯條,有甜口的,有鹹口的,還有酸甜口的,椒鹽口的,每日裏輪換著給朱由校吃……
張皇後見朱由校的樣子,不由得一陣心疼,她拉著朱由校的手,流淚道:“萬歲爺,裕妃妹妹說了,炸薯條雖好,也不能日日吃,火氣重,不利於養病啊。”
朱由校隻有在張皇後麵前,才能說說心裏話,他說:“阿嫣,朕想迴莊子上去……朕想煌兒了,朕在宮裏,身子就不好,去到莊子上,身子就爽利。”
張皇後正色勸道:“萬歲爺乃一國之君,每日裏有那麽多大事,等著萬歲爺決斷,豈能隻想著到莊子上玩樂。
臣妾也想去,但臣妾不能去,臣妾就在宮裏,陪著萬歲爺……”
朱由校見得不到皇後的支持,隻好躺迴龍床上,煩悶地說:“遼東軍在柳河打了敗仗,那些禦史言官交章彈劾,孫師傅已經上了三道請辭折子,朕不想讓他走啊。”
張皇後秉持著後宮不得幹政的原則,隻是說:“待萬歲爺養好身子,再處置這些事吧。
臣妾今日來,是要為裕妃妹妹,來求一個恩典。”
“哦?”朱由校從床上直起身子,“快快講來,阿薔有何事求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