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總算沒蠢到當場答應客魏二人的請求,用他爺爺萬曆帝搪塞大臣的話迴答道:“皇後年輕,朕還會有嫡子。”
皇後張嫣,本來已懷有六個月的身孕,被客氏買通了身邊的宮女,在為皇後按摩的時候,故意使力,導致皇後小產,生下一個死胎。
朱由校十分傷心,為這個胎死腹中的兒子,取名朱慈燃,封懷衝太子。
朱由校的一句“嫡子”,堵得客魏二人啞口無言,看來,要將任氏的兒子送上太子之位,還得想其他的辦法。
朱由校做了五年皇帝,漸漸地有了自己的主張,沒那麽聽話了。
客氏見朱由校要走,忙拉住他的手道:“萬歲爺,貴妃娘娘為你生了兒子,你不賞賜賞賜?”
“對哦,朕還沒賞賜愛妃呢,”朱由校又迴身坐迴床前的椅子上,“愛妃想要什麽賞賜?”
任氏已經貴為皇貴妃,隻比皇後低一等,份位已經升無可升,隻能賞些金銀珠寶之類的財貨。
任貴妃產後十分虛弱,知道這個機會,是客嬤嬤為她爭取來的,她伸手抓住朱由校的袖子,打起精神迴道:“臣妾有炅兒足矣,萬歲爺要賞,就賞賜咱們炅兒吧。”
朱由校望向魏忠賢和客氏:“大伴和客媽媽覺得,朕賞點什麽好呢?”
魏忠賢恭敬地道:“迴萬歲爺,仿皇三子故事就好。”
皇三子朱慈煌,被賞了西郊一座皇莊,剛出生的皇四子,要賞一座更大的皇莊,才能顯出尊貴來。
客氏嫌棄地說:“小皇子的生母是皇貴妃,一座皇莊怎麽配得上?依老身的意見,起碼得封個王,萬歲爺,您說呢?”
任氏聞言,拉了拉朱由校的衣袖,虛弱地撒嬌道:“萬歲爺……”
朱由校望一眼愛妃,又望望躺在愛妃身邊的兒子,一拍手道:“好,就封炅兒為……齊王!把通州那坐皇莊賜給炅兒,愛妃可滿意?”
“齊王”,為一字親王,曆來封爵中,以“晉王、秦王、齊王、楚王”四個封號王爵最為尊貴,因為在春秋時期,這四個諸侯國是當時最強盛的國家。
任貴妃哪裏知道這些?她想聽聽幹爹魏忠賢的意見,卻不想,魏忠賢本來就是個文盲,為他出謀劃策的賓客又不在身邊,他哪裏知道晉王大還是秦王大?
但他料想,萬歲爺就是看在他的麵子上,給任氏母子的賞賜就不會差,齊王楚王的他不知道,通州的莊子他是知道的,那是朱由校封太子時,先帝劃撥的太子莊田!
比西郊那座皇太後莊田,大了兩倍不止。
客氏更不知道哪個王大,見魏忠賢臉上的神情變幻不定,卻沒有出聲反駁,她便上前笑道:“萬歲爺金口玉言,貴妃母子哪有不滿意的?”
得了賞賜,任貴妃一邊掙紮著起身,一邊虛弱地說:“謝萬歲爺,臣妾給萬歲爺磕個頭吧。”
朱由校忙阻止道:“愛妃身子虛弱,先歇著。”
客氏也說:“貴妃累了,咱們也別鬧她了,讓她母子休息吧。”
說完,帶頭與魏忠賢告辭出來,已過了醜時,二人也不用出宮了,就到乾清宮旁邊的值房裏休息。
朱由校也跟著二人出來,本想去皇後那裏休息,鑒於客嬤嬤在,怕惹她生氣,隻好跟著二人迴乾清宮。
站在乾清宮外麵的廊簷下,朱由校抬頭望天,深藍的天幕上,鑲嵌著幾顆亮閃閃的星子。
他不由得想起皇三子出生時,那場摧枯拉朽的暴風雨,以及雨後那道絢麗奪目的七色彩虹。
他想起裕妃抱著兒子,浸在血水裏的樣子……
同樣是他的女人,他的兒子,裕妃生子,何其慘烈?
他的煌兒,算一算,已經有九個月大的吧?會坐了嗎?會爬了嗎?
朱由校一思考,魏忠賢就發慌,他躬身勸道:“夜深露重,萬歲爺該歇息了。”
朱由校迴身,一邊往臥房去,一邊吩咐道:“大伴,明日,哦不,今日記得提醒朕,著人接裕妃母子迴來,朕想煌兒了。”
魏忠賢點頭,任氏已經生子,且有他和客氏二人做靠山,裕妃的兒子,怎麽也爭不過齊王。
這朱由校長大了,他再不敢像原來那樣,拿一些精巧的小玩意兒,哄他去玩木頭了。
隻好想其他法子拖著。
五月十八日這天,陽光明媚,客氏和魏忠賢陪著朱由校到西苑遊玩,朱由校又掉進了水裏!
皇宮裏一陣忙亂,接裕妃母子迴宮的提議,又被擱置起來,除了魏忠賢,再無人知曉。
另外,朱慈炅封王之事,在朝堂上引起了軒然大波,魏忠賢再也無暇處理裕妃之事了。
按祖製,皇子要長到十歲,才可封王,二十歲就藩,未滿十歲就封王的,除非是死後追封。
朱由校封一個剛生下來的小兒為齊王,不合祖製。
再有,封王的建議,應該由禮部提出,並提供幾個王爵供皇帝挑選,而今,朱由校越過禮部,直接新生兒為齊王,於禮不合。
另外,朱由校還有一個皇三子,為何隻封皇四子,不封皇三子?明顯就是閹黨在背後弄權,豈能讓這幫小人,禍亂朝綱?
東林魁首,禮部主事錢謙益,明確拒絕為皇四子籌備封王大典。
同時,禦史和各科給事中,又開始彈章大賽,批評皇帝既不遵守祖製,又逾越禮製。
閹黨本來就不受文臣們待見,這一次,更是被彈得滿頭包。
連閣臣顧秉謙也私下裏對魏廣微發牢騷道:“九千歲這次,也忒急了些,陛下才二十歲,急著搶太子之位做什麽?吃相也太難看了些。”
魏忠賢向來看不上文臣們在折子上彈來彈去的,他的應對更直接:下令東廠和錦衣衛,收集大臣們的黑材料,把那些上折子彈劾萬歲爺的,彈劾他魏公公的言官,以各種罪名投入牢獄。
沒有罪名,也要給整出罪名來!
這場鬥爭持續了大半年,最後的結果是:朱慈炅固然暫時沒能封王,東林黨卻折了三位大佬:首輔葉向高、次輔韓爌 、禮部主事錢謙益,三人分別以年紀老邁、生病休養為由,退出了大明的政治舞台。
錢謙益後來遺臭萬年的表演,是在滿清入關後,大明都亡了,那是後話。
新補進內閣的四人,周如磐、黃立極、丁紹軾、馮銓,周如磐是福建人,丁紹軾為貴州人,均不是東林黨。
而黃立極和馮銓,名列閹黨十狗,是閹黨核心人物。
東林黨在內閣,隻剩一個遠在遼東的孫承宗,且排名在最後!
一名小兒的誕生,引來朝堂一場大洗牌,東林黨式微,閹黨大盛,許多正直的朝臣,眼看朝堂上一派烏煙瘴氣,紛紛辭官。
這是後話。
…………
且說張薔,帶著兒子躲在西郊皇莊,一邊吃朝堂上的瓜,一邊做自己的事。
皇後張嫣,本來已懷有六個月的身孕,被客氏買通了身邊的宮女,在為皇後按摩的時候,故意使力,導致皇後小產,生下一個死胎。
朱由校十分傷心,為這個胎死腹中的兒子,取名朱慈燃,封懷衝太子。
朱由校的一句“嫡子”,堵得客魏二人啞口無言,看來,要將任氏的兒子送上太子之位,還得想其他的辦法。
朱由校做了五年皇帝,漸漸地有了自己的主張,沒那麽聽話了。
客氏見朱由校要走,忙拉住他的手道:“萬歲爺,貴妃娘娘為你生了兒子,你不賞賜賞賜?”
“對哦,朕還沒賞賜愛妃呢,”朱由校又迴身坐迴床前的椅子上,“愛妃想要什麽賞賜?”
任氏已經貴為皇貴妃,隻比皇後低一等,份位已經升無可升,隻能賞些金銀珠寶之類的財貨。
任貴妃產後十分虛弱,知道這個機會,是客嬤嬤為她爭取來的,她伸手抓住朱由校的袖子,打起精神迴道:“臣妾有炅兒足矣,萬歲爺要賞,就賞賜咱們炅兒吧。”
朱由校望向魏忠賢和客氏:“大伴和客媽媽覺得,朕賞點什麽好呢?”
魏忠賢恭敬地道:“迴萬歲爺,仿皇三子故事就好。”
皇三子朱慈煌,被賞了西郊一座皇莊,剛出生的皇四子,要賞一座更大的皇莊,才能顯出尊貴來。
客氏嫌棄地說:“小皇子的生母是皇貴妃,一座皇莊怎麽配得上?依老身的意見,起碼得封個王,萬歲爺,您說呢?”
任氏聞言,拉了拉朱由校的衣袖,虛弱地撒嬌道:“萬歲爺……”
朱由校望一眼愛妃,又望望躺在愛妃身邊的兒子,一拍手道:“好,就封炅兒為……齊王!把通州那坐皇莊賜給炅兒,愛妃可滿意?”
“齊王”,為一字親王,曆來封爵中,以“晉王、秦王、齊王、楚王”四個封號王爵最為尊貴,因為在春秋時期,這四個諸侯國是當時最強盛的國家。
任貴妃哪裏知道這些?她想聽聽幹爹魏忠賢的意見,卻不想,魏忠賢本來就是個文盲,為他出謀劃策的賓客又不在身邊,他哪裏知道晉王大還是秦王大?
但他料想,萬歲爺就是看在他的麵子上,給任氏母子的賞賜就不會差,齊王楚王的他不知道,通州的莊子他是知道的,那是朱由校封太子時,先帝劃撥的太子莊田!
比西郊那座皇太後莊田,大了兩倍不止。
客氏更不知道哪個王大,見魏忠賢臉上的神情變幻不定,卻沒有出聲反駁,她便上前笑道:“萬歲爺金口玉言,貴妃母子哪有不滿意的?”
得了賞賜,任貴妃一邊掙紮著起身,一邊虛弱地說:“謝萬歲爺,臣妾給萬歲爺磕個頭吧。”
朱由校忙阻止道:“愛妃身子虛弱,先歇著。”
客氏也說:“貴妃累了,咱們也別鬧她了,讓她母子休息吧。”
說完,帶頭與魏忠賢告辭出來,已過了醜時,二人也不用出宮了,就到乾清宮旁邊的值房裏休息。
朱由校也跟著二人出來,本想去皇後那裏休息,鑒於客嬤嬤在,怕惹她生氣,隻好跟著二人迴乾清宮。
站在乾清宮外麵的廊簷下,朱由校抬頭望天,深藍的天幕上,鑲嵌著幾顆亮閃閃的星子。
他不由得想起皇三子出生時,那場摧枯拉朽的暴風雨,以及雨後那道絢麗奪目的七色彩虹。
他想起裕妃抱著兒子,浸在血水裏的樣子……
同樣是他的女人,他的兒子,裕妃生子,何其慘烈?
他的煌兒,算一算,已經有九個月大的吧?會坐了嗎?會爬了嗎?
朱由校一思考,魏忠賢就發慌,他躬身勸道:“夜深露重,萬歲爺該歇息了。”
朱由校迴身,一邊往臥房去,一邊吩咐道:“大伴,明日,哦不,今日記得提醒朕,著人接裕妃母子迴來,朕想煌兒了。”
魏忠賢點頭,任氏已經生子,且有他和客氏二人做靠山,裕妃的兒子,怎麽也爭不過齊王。
這朱由校長大了,他再不敢像原來那樣,拿一些精巧的小玩意兒,哄他去玩木頭了。
隻好想其他法子拖著。
五月十八日這天,陽光明媚,客氏和魏忠賢陪著朱由校到西苑遊玩,朱由校又掉進了水裏!
皇宮裏一陣忙亂,接裕妃母子迴宮的提議,又被擱置起來,除了魏忠賢,再無人知曉。
另外,朱慈炅封王之事,在朝堂上引起了軒然大波,魏忠賢再也無暇處理裕妃之事了。
按祖製,皇子要長到十歲,才可封王,二十歲就藩,未滿十歲就封王的,除非是死後追封。
朱由校封一個剛生下來的小兒為齊王,不合祖製。
再有,封王的建議,應該由禮部提出,並提供幾個王爵供皇帝挑選,而今,朱由校越過禮部,直接新生兒為齊王,於禮不合。
另外,朱由校還有一個皇三子,為何隻封皇四子,不封皇三子?明顯就是閹黨在背後弄權,豈能讓這幫小人,禍亂朝綱?
東林魁首,禮部主事錢謙益,明確拒絕為皇四子籌備封王大典。
同時,禦史和各科給事中,又開始彈章大賽,批評皇帝既不遵守祖製,又逾越禮製。
閹黨本來就不受文臣們待見,這一次,更是被彈得滿頭包。
連閣臣顧秉謙也私下裏對魏廣微發牢騷道:“九千歲這次,也忒急了些,陛下才二十歲,急著搶太子之位做什麽?吃相也太難看了些。”
魏忠賢向來看不上文臣們在折子上彈來彈去的,他的應對更直接:下令東廠和錦衣衛,收集大臣們的黑材料,把那些上折子彈劾萬歲爺的,彈劾他魏公公的言官,以各種罪名投入牢獄。
沒有罪名,也要給整出罪名來!
這場鬥爭持續了大半年,最後的結果是:朱慈炅固然暫時沒能封王,東林黨卻折了三位大佬:首輔葉向高、次輔韓爌 、禮部主事錢謙益,三人分別以年紀老邁、生病休養為由,退出了大明的政治舞台。
錢謙益後來遺臭萬年的表演,是在滿清入關後,大明都亡了,那是後話。
新補進內閣的四人,周如磐、黃立極、丁紹軾、馮銓,周如磐是福建人,丁紹軾為貴州人,均不是東林黨。
而黃立極和馮銓,名列閹黨十狗,是閹黨核心人物。
東林黨在內閣,隻剩一個遠在遼東的孫承宗,且排名在最後!
一名小兒的誕生,引來朝堂一場大洗牌,東林黨式微,閹黨大盛,許多正直的朝臣,眼看朝堂上一派烏煙瘴氣,紛紛辭官。
這是後話。
…………
且說張薔,帶著兒子躲在西郊皇莊,一邊吃朝堂上的瓜,一邊做自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