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記得前世讀書,讀到過徐光啟推廣紅薯的事跡,如今,徐光啟正做著禮部右侍郎,人在北京,找他要種子,是最便捷的路徑了。
選了一個休沐日,張泉拿著西郊皇莊的名貼,直接去了徐光啟的府上投帖子拜訪。
徐家的門房見那貼子的中間,並不是人名,而是“西郊皇莊”幾個字,他覺得這貼子不同尋常,忙把張泉請進門房待茶,自己一溜煙跑進去通報。
徐光啟也很好奇,便推掉了前麵幾位拜訪者,先請張泉到客堂相見。
“冒昧打擾,”張泉見到正主,才掏出長春宮的腰牌,雙手遞過去,說了實話,“咱家是長春宮的管事太監,因萬歲爺賞賜三皇子一座西郊皇莊,裕妃娘娘聽說徐大人在推廣番薯,就差咱家來問問徐大人,可否賣點番薯種子給皇莊?”
徐光啟驚奇地問:“裕妃娘娘要在皇莊種番薯?”
“是的,娘娘聽說還有玉蜀黍、土豆兩種南洋來的作物,大人這裏如果有,請一並賣一些給皇莊,要是能在皇莊種活,那麽北直隸也能種。
我們娘娘說了,這三樣作物推廣開來,萬一遇上災年,也能養活不少人呢。”
徐光啟感慨道:“娘娘仁慈,心裏裝著天下百姓。老夫去年從南方運來一些薯種,準備在北方試種,既是娘娘的皇莊要種,就分一份去吧。”
當即找人從地窖裏,拉了一車番薯,半車土豆、半車玉米,派一個家人,隨張泉一起,送到皇莊。
張薔沒想到他還真有,更沒想到,徐光啟還大方地送了她兩車種子。
她第一次認識到,皇家這個招牌,原來這麽好用。
她也不白要,托徐府的家人,帶迴去兩瓶香水,兩瓶香露、兩盒香脂,送給徐光啟,權當買種子的錢。
陽春三月,氣溫迴升,大地解凍,正是春耕時候。
佃戶們沒有種過這三樣作物,不知道怎麽下種,特別是番薯和土豆,要是一整塊種下去的話,那能種多少地?
前世,張薔看到南方地區的人們種番薯,是育苗,剪薯藤來栽種,市場上還有當蔬菜賣的番薯苗。
她決定親自去地頭指導佃戶育種。
這天,打理好平安後,她穿上特別縫製的工作服、草帽、口罩、手套,全副武裝地來到地裏。
佃戶們以為她是管事姑姑,見到她奇怪的裝束,還覺得這身裝扮,幹淨利落,挺方便幹活。
張薔指導青壯們整理育苗床,施上牛羊糞便做底肥,掏出四尺寬的育苗床,將番薯整齊地擺放在苗床上,再覆上一層鬆軟的細土。
“現在的時辰,晚上還比較交冷,為防止凍害,晚上給苗床搭兩層草簾子。”張薔吩咐鄭裏正。
這時代沒有塑料薄膜,隻好編草簾子來給番薯保暖。
再說徐光啟,自從送了兩車種子給西郊皇莊後,擔心他們不會種,浪費了他辛苦從老家運過來的種子,便找了一個休沐日,親自來皇莊指導下種。
這天在莊門口值守的是陳泰的一個伍人隊,他見徐光啟穿著三品官服,不敢怠慢,忙上前詢問。
“兩月前,本官送了一批種子給皇莊,今日,本官來看看播種情況。”徐光啟道明來意。
陳泰為難地說:“稟大人,皇莊裏住著貴人,不方便接待大人。”
徐光啟問:“拉迴來的種子開播沒有?”
“迴大人,這幾日正在播種。”陳泰恭敬地說。
徐光啟著急起來:“正好,本官正要去看看,請軍爺為本官通傳一聲,本官隻是去地裏看看,不會去打擾貴人的。”
人家好心來指導,又是一名三品高官,陳泰隻好跑去地裏請示。
張薔聽說徐光啟親自來指導,忙讓他把人請進來。
徐光啟到地頭,佃戶們齊刷刷地跪了一地,隻有張薔對他微微點頭:“見過徐大人。”
徐光啟心裏疑惑,此時也不便聲張,也點點頭應付過去,便去看那苗床。
幾個婦人正在往苗床上擺放番薯,有兩塊已經擺好薯種的苗床,青壯們正在覆土。
徐光啟看了,不由得好奇,他問張薔:“這種育苗法子,是從何處學來的?”
因為他在上海縣的老家試種的時候,是挖一個坑,埋進去兩個番苗,等到薯苗長出來,再剪薯藤移栽的。
“好教大人知曉,”張薔說,“這是兩廣那邊的育苗法子。”
徐光啟把這種育苗方法,跟自己的育種方式比較了一番,不禁捋著胡子讚道:“嗯,這種法子,更省地,更省工,好。”
又忍不住提醒道:“番薯是生長在地下的塊莖,要選土壤疏鬆的地塊種植才好。
藤蔓要長到一尺以上才能剪下來移栽,剪藤蔓的時候,基部留兩到三片葉子,讓它發新芽……”
張薔心裏很感動,在大明官場一片嘴炮的時候,徐光啟能把番薯種植技術研究得如此細致,隻此一點,就值得人敬重。
“謝謝徐大人的指導,本……本人記下了,迴頭教給他們栽種。”張薔真心誠意地謝道。
徐光啟點點頭,把目光投向遠處的田野:“土豆種在哪裏的?可否帶本官去看看?”
“大人這邊請,”鄭裏正在頭前帶路,張薔陪著徐光啟,往種土豆的地塊走去。
徐光啟已經猜到了張薔的身份,他不敢與她並肩走,便落後她一點,走在她的右手邊。
張薔也不管他,一行人來到地邊,男女青壯們,正在地裏忙活:施底肥、深耕土地,起壟、播種、覆土,忙而不亂,有條不紊。
這套流程,是張薔前世從一個基地裏學來的,那個基地是她的一個投資項目。但她隻是知道而已,並沒有親自動手種過。
徐光啟撿起一塊切開的土豆,奇怪地問:“這是拌了草木灰?卻是何道理?”
鄭裏正哪裏知道什麽道理,隻好望向張薔,他們完全是按照這位貴人的指點來播種的。
“呃……”張薔也拿起一個種塊,指著那斷麵說,“這個切開的地方,水份太大,埋到土裏後容易腐爛,用草木灰拌一拌,防腐防蟲……”
徐光啟沉吟著說:“若說要防止腐爛,把土豆切開後,在大太陽下曬兩日也是可以的。”
“大人說得有道理,”張薔從善如流,“這些種塊是今日現切的,並沒有曬過,裏正,通知下去,種塊播下去後,曬兩日再蓋土。”
鄭裏正忙跑下地去安排。
“那個……”徐光啟看過了土豆,還想去看玉蜀黍的播種情況,他沒想到,裕妃娘娘竟然親自在地裏指導播種,又不好跪下行禮,隻好問道,“下官……可不可以去看看玉蜀黍?”
選了一個休沐日,張泉拿著西郊皇莊的名貼,直接去了徐光啟的府上投帖子拜訪。
徐家的門房見那貼子的中間,並不是人名,而是“西郊皇莊”幾個字,他覺得這貼子不同尋常,忙把張泉請進門房待茶,自己一溜煙跑進去通報。
徐光啟也很好奇,便推掉了前麵幾位拜訪者,先請張泉到客堂相見。
“冒昧打擾,”張泉見到正主,才掏出長春宮的腰牌,雙手遞過去,說了實話,“咱家是長春宮的管事太監,因萬歲爺賞賜三皇子一座西郊皇莊,裕妃娘娘聽說徐大人在推廣番薯,就差咱家來問問徐大人,可否賣點番薯種子給皇莊?”
徐光啟驚奇地問:“裕妃娘娘要在皇莊種番薯?”
“是的,娘娘聽說還有玉蜀黍、土豆兩種南洋來的作物,大人這裏如果有,請一並賣一些給皇莊,要是能在皇莊種活,那麽北直隸也能種。
我們娘娘說了,這三樣作物推廣開來,萬一遇上災年,也能養活不少人呢。”
徐光啟感慨道:“娘娘仁慈,心裏裝著天下百姓。老夫去年從南方運來一些薯種,準備在北方試種,既是娘娘的皇莊要種,就分一份去吧。”
當即找人從地窖裏,拉了一車番薯,半車土豆、半車玉米,派一個家人,隨張泉一起,送到皇莊。
張薔沒想到他還真有,更沒想到,徐光啟還大方地送了她兩車種子。
她第一次認識到,皇家這個招牌,原來這麽好用。
她也不白要,托徐府的家人,帶迴去兩瓶香水,兩瓶香露、兩盒香脂,送給徐光啟,權當買種子的錢。
陽春三月,氣溫迴升,大地解凍,正是春耕時候。
佃戶們沒有種過這三樣作物,不知道怎麽下種,特別是番薯和土豆,要是一整塊種下去的話,那能種多少地?
前世,張薔看到南方地區的人們種番薯,是育苗,剪薯藤來栽種,市場上還有當蔬菜賣的番薯苗。
她決定親自去地頭指導佃戶育種。
這天,打理好平安後,她穿上特別縫製的工作服、草帽、口罩、手套,全副武裝地來到地裏。
佃戶們以為她是管事姑姑,見到她奇怪的裝束,還覺得這身裝扮,幹淨利落,挺方便幹活。
張薔指導青壯們整理育苗床,施上牛羊糞便做底肥,掏出四尺寬的育苗床,將番薯整齊地擺放在苗床上,再覆上一層鬆軟的細土。
“現在的時辰,晚上還比較交冷,為防止凍害,晚上給苗床搭兩層草簾子。”張薔吩咐鄭裏正。
這時代沒有塑料薄膜,隻好編草簾子來給番薯保暖。
再說徐光啟,自從送了兩車種子給西郊皇莊後,擔心他們不會種,浪費了他辛苦從老家運過來的種子,便找了一個休沐日,親自來皇莊指導下種。
這天在莊門口值守的是陳泰的一個伍人隊,他見徐光啟穿著三品官服,不敢怠慢,忙上前詢問。
“兩月前,本官送了一批種子給皇莊,今日,本官來看看播種情況。”徐光啟道明來意。
陳泰為難地說:“稟大人,皇莊裏住著貴人,不方便接待大人。”
徐光啟問:“拉迴來的種子開播沒有?”
“迴大人,這幾日正在播種。”陳泰恭敬地說。
徐光啟著急起來:“正好,本官正要去看看,請軍爺為本官通傳一聲,本官隻是去地裏看看,不會去打擾貴人的。”
人家好心來指導,又是一名三品高官,陳泰隻好跑去地裏請示。
張薔聽說徐光啟親自來指導,忙讓他把人請進來。
徐光啟到地頭,佃戶們齊刷刷地跪了一地,隻有張薔對他微微點頭:“見過徐大人。”
徐光啟心裏疑惑,此時也不便聲張,也點點頭應付過去,便去看那苗床。
幾個婦人正在往苗床上擺放番薯,有兩塊已經擺好薯種的苗床,青壯們正在覆土。
徐光啟看了,不由得好奇,他問張薔:“這種育苗法子,是從何處學來的?”
因為他在上海縣的老家試種的時候,是挖一個坑,埋進去兩個番苗,等到薯苗長出來,再剪薯藤移栽的。
“好教大人知曉,”張薔說,“這是兩廣那邊的育苗法子。”
徐光啟把這種育苗方法,跟自己的育種方式比較了一番,不禁捋著胡子讚道:“嗯,這種法子,更省地,更省工,好。”
又忍不住提醒道:“番薯是生長在地下的塊莖,要選土壤疏鬆的地塊種植才好。
藤蔓要長到一尺以上才能剪下來移栽,剪藤蔓的時候,基部留兩到三片葉子,讓它發新芽……”
張薔心裏很感動,在大明官場一片嘴炮的時候,徐光啟能把番薯種植技術研究得如此細致,隻此一點,就值得人敬重。
“謝謝徐大人的指導,本……本人記下了,迴頭教給他們栽種。”張薔真心誠意地謝道。
徐光啟點點頭,把目光投向遠處的田野:“土豆種在哪裏的?可否帶本官去看看?”
“大人這邊請,”鄭裏正在頭前帶路,張薔陪著徐光啟,往種土豆的地塊走去。
徐光啟已經猜到了張薔的身份,他不敢與她並肩走,便落後她一點,走在她的右手邊。
張薔也不管他,一行人來到地邊,男女青壯們,正在地裏忙活:施底肥、深耕土地,起壟、播種、覆土,忙而不亂,有條不紊。
這套流程,是張薔前世從一個基地裏學來的,那個基地是她的一個投資項目。但她隻是知道而已,並沒有親自動手種過。
徐光啟撿起一塊切開的土豆,奇怪地問:“這是拌了草木灰?卻是何道理?”
鄭裏正哪裏知道什麽道理,隻好望向張薔,他們完全是按照這位貴人的指點來播種的。
“呃……”張薔也拿起一個種塊,指著那斷麵說,“這個切開的地方,水份太大,埋到土裏後容易腐爛,用草木灰拌一拌,防腐防蟲……”
徐光啟沉吟著說:“若說要防止腐爛,把土豆切開後,在大太陽下曬兩日也是可以的。”
“大人說得有道理,”張薔從善如流,“這些種塊是今日現切的,並沒有曬過,裏正,通知下去,種塊播下去後,曬兩日再蓋土。”
鄭裏正忙跑下地去安排。
“那個……”徐光啟看過了土豆,還想去看玉蜀黍的播種情況,他沒想到,裕妃娘娘竟然親自在地裏指導播種,又不好跪下行禮,隻好問道,“下官……可不可以去看看玉蜀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