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大將分符自西川,出師嘉州肅南征。
錯妻:入贅半年你說我認錯媳婦了 作者:執傘問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夜色深沉,血戰了一整天的大渡河又再次安靜了下來,靜靜的洗刷著白天的血腥。
大黎的將士用保衛家國的勇氣,悍不畏死的精神終於頂住了吐蕃人又一輪的進攻。
嘉州刺史賀方也終於迴到了龍遊城中的刺史府衙。隻是嚴峻的形勢容不得他休息。
書房裏,賀方正在和屬官以及幾名邊軍將領商討對策,隻是每個人臉色都不好看。
“今天傷亡頗大,雖然現在還沒有全都報上來,但總人數恐怕不下於五千之數!”
說話的是一個三十多歲的年輕將領,身量高大,五官硬朗,臉上滿是邊塞的風霜。
此人正是宣威將軍白行之,是當前邊軍最高長官,同時也是牛茫倚重的心腹主將。
牛芒的罪行在碟文中寫的清清楚楚,是造反謀逆,關鍵還被抓個現行,無可辯駁!
白行之是牛芒的心腹不假,但不意味著白行之就會跟牛芒一條道走到黑的去謀逆。
更何況牛芒本身隻是因為私心,還沒到主動造反那個階段。之所以造反是沈念安釣魚執法的結果,也是沒有退路的無奈選擇。
白行之是否知道牛芒的野心不得而知,但至少人家沒有謀反,所以就不能定罪。否則邊軍將人人自危。相反,還要適當安撫。
“吐蕃人呢?”賀方問道。
“估計在兩萬之數……”
“如果按照目前這麽個傷亡法,咱們頂不了幾天啊……”賀方犯愁的皺起了眉頭。
所謂戰至一兵一卒,那隻是一個說法,實際上隻要傷亡過半,這仗就不用再打了。
“關鍵這次的吐蕃人不比尋常,不光悍不畏死,也不計傷亡。以前要是傷亡這麽多早跑了。現在卻絲毫不退!”白行之說道。
“要是吐蕃人還不退兵,咱們這麽個守法肯定是不行。而且我擔心吐蕃會增兵。”
“要不卑職帶領一支騎兵過江,繞道榮州後再過江西渡,從側麵夾擊這些狗賊?要不然實在太被動了!”中郎將潘嘯建議道。
“船隻咱們倒是足夠了,一片也沒給吐蕃人留下。但問題是……嗯,與其繞道榮州,為何不直接順江水而下?”長史疑惑道。
“那樣的話就隻能步兵,這裏的船隻都不大,沒辦法運馬匹。可步兵行動太過遲緩,也起不到奇兵的作用!”白行之解釋道。
“而且要是帶步兵,就必須得多帶人馬過去才行,到時候恐怕這邊就更加吃力!”
“沒想到這大渡河既是我們依仗的天險,也封住了我們的腳步啊……”賀方歎道。
“哎,要是蕭中郎將在就好了!”潘嘯歎道。以蕭複的戰力,完全可以出奇製勝。
“潘中郎將莫要再說此話,讓別人聽見了不好。況且他的身份你們不是不知道!”
潘嘯沒有再說話,隻是心裏憋屈的慌。倒不是為蕭複,而是想著就那樣的戰力,讓他殺敵建功不好麽?自廢武功,得不償失。
“刺史大人,刺史大人。好消息,咱們的援兵來了!”曹穗心慌慌張張的進了屋。
“此言當真?”賀方眼睛一亮,一把就抓住了曹穗心。旁邊的白行之和潘嘯臉上也滿是喜色。有了援兵可轉圜的餘地就多了。
“下官豈敢欺瞞大人,從眉州沿江而下,幾乎看不到頭……”曹穗心差點被勒死。
“好好好,幾位將軍,跟本府一起去迎接援兵……”賀方興奮的穿上外氅就往門外走去。孩子都特麽快死了,可算是來奶了!
幾人騎馬出了龍遊東門,直奔江水西渡口。老遠就看到長長的火龍自北向南而來。
“是何人領軍?”賀方當先跳下馬來。根據碟文他倒是知道有一個叫沈念安的人弄了個什麽大都督府,難道就是這個人來了?
“您是刺史大人?我家大人是右都督李宜李大人,李都督在後麵的船上,應該也快到了!”有已經上岸的校尉忙跑過來迴道。
“你們家大都督呢?”賀方問道。
“大都督率三萬兵馬去了洪雅。”
“他去那裏幹什麽,那裏又沒吐蕃人!”賀方氣道。眼下他這邊火燒眉毛,再加上這個沈念安莫名其妙,他很難不往壞處想。
比如這個沈念安貪生怕死,紙上談兵。也不怪賀方如此想,原來就沒聽過這麽個人。
碟文中關於沈念安的信息很少,隻說他抓捕蕭複,一舉破獲了牛芒謀逆案。並組建臨時大都督府來救援邊關,其他一概不知。
若非現在形勢緊迫,賀方也會像張從善一樣選擇不搭理沈念安,畢竟名不正言不順。
如果這個沈念安就是一個狼子野心之徒,他要是選擇了從附,事後就沒辦法說清楚。但眼下他顧不上了,事有大小內外之別。
“刺史大人,這種事情卑職就不知道了,等李都督來了,應該會跟大人說明緣由!”
賀方點了點頭沒再追問,而是往前走到了渡口往江麵上看去。但看著就皺起了眉頭。
不說渡口已經快要亂了套,就是江麵上的這些援軍就讓賀方很是無語。好多船隻根本靠不過來,而是直接順著江水漂了下去。
停靠在渡口這邊的,更是一船接著一船的撞在一起,好好的船還沒上戰場就報廢了。
“這是怎麽迴事?”賀方迴身道。
“大人,這次的援軍大都是臨時招募的,就在路上訓練了幾天。至於駕船,也是在眉州才上的船,會的人少!”校尉尷尬道。
“來了多少人?”賀方又問道。
“兩萬,全是步兵!”
本來還抱著指望的賀方幾人臉色不好看了,這特麽算哪門子援兵?連一天都頂不住。
等了一會兒,右都督李宜終於上了岸。幾人客套的含暄了幾句就一同迴了刺史衙門。後衙,屋裏隻留下了賀方和白行之兩人。
喝了點茶吃了點心,李宜就將錦城的情況和沈念安的事情大概講了一下,兩人這才了解了這個年輕人。不得不說很讓人驚訝。
不說在抓捕蕭複和牛芒的過程中展現的智慧,就沈念安有好幾個像蕭複那樣的人就很讓人震驚。更別說還和清微劍仙是夫妻。
難怪天子親使和幾個京官推他出來暫領劍南。可問題是眼下的行為仍然看不明白啊!
“既然大都督有如此智慧和戰力,為何去洪雅?吐蕃人一時半會兒還到不了那裏!”
“現在的戰況,我們在眉州就已經知曉,眼下龍遊還在,對於大局來說就還算好。”
“大都督進駐洪雅,圖謀的不是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著眼於整個戰局。我西南與吐蕃拉鋸日久,但卻始終無法徹底解決!”
“大都督的意思是要打就徹底打疼吐蕃人,一舉解決西南問題。大都督現在有一個初步的想法,我說出來大家參詳參詳……”
一路相處的李宜很佩服沈念安的戰略眼光和勇氣,他們著眼的都是一場仗怎麽打,而在那個年輕人眼裏,仿佛天下皆是棋子。
兩人聽完久久都沒有迴神。不說成與不成,光是這份格局和氣魄確實非常人可比。
“現在我們要把所有騎兵和戰船全部往洪雅和青神縣集中。還要把悍不畏死的老兵抽調過去!讓新兵以戰代練。”李宜說道。
“可現在的形勢很嚴峻,光是今天一戰我們就折損了五千兵馬……”賀方愁苦道。
“河裏打木樁了沒有,有沒有用猛火油?這樣吧,明天我跟諸位大人一起去看看,沫水這條防線咱們必須堅守半月以上……”
“為何半個月?”白行之奇怪道。
“如今吐蕃和南詔聯軍可謂勢如破竹,占領了大片土地。阻擋他們的就隻有這幾道天險。而劍南如今無主,吐蕃人會如何?”
“繼續派遣援兵?”白行之驚道。
“正是,按照大都督預料,吐蕃人必然舍不得已經占領的大片領土和難得的機會。隻要吐蕃援兵一到,才是我軍決戰之時!”
“可這樣會不會太過冒險了?我等一旦戰敗,整個劍南再無轉圜!”賀方猶豫道。
“兩位放心,大都督現在也隻是一個初步的想法,這些天他會勘察地形,也會與咱們商討。終歸會想出一個萬全之策來……”
“而且我說句不客氣的,咱們除了賭他能成,咱們還有別的選擇嗎?”李宜說道。
大黎的將士用保衛家國的勇氣,悍不畏死的精神終於頂住了吐蕃人又一輪的進攻。
嘉州刺史賀方也終於迴到了龍遊城中的刺史府衙。隻是嚴峻的形勢容不得他休息。
書房裏,賀方正在和屬官以及幾名邊軍將領商討對策,隻是每個人臉色都不好看。
“今天傷亡頗大,雖然現在還沒有全都報上來,但總人數恐怕不下於五千之數!”
說話的是一個三十多歲的年輕將領,身量高大,五官硬朗,臉上滿是邊塞的風霜。
此人正是宣威將軍白行之,是當前邊軍最高長官,同時也是牛茫倚重的心腹主將。
牛芒的罪行在碟文中寫的清清楚楚,是造反謀逆,關鍵還被抓個現行,無可辯駁!
白行之是牛芒的心腹不假,但不意味著白行之就會跟牛芒一條道走到黑的去謀逆。
更何況牛芒本身隻是因為私心,還沒到主動造反那個階段。之所以造反是沈念安釣魚執法的結果,也是沒有退路的無奈選擇。
白行之是否知道牛芒的野心不得而知,但至少人家沒有謀反,所以就不能定罪。否則邊軍將人人自危。相反,還要適當安撫。
“吐蕃人呢?”賀方問道。
“估計在兩萬之數……”
“如果按照目前這麽個傷亡法,咱們頂不了幾天啊……”賀方犯愁的皺起了眉頭。
所謂戰至一兵一卒,那隻是一個說法,實際上隻要傷亡過半,這仗就不用再打了。
“關鍵這次的吐蕃人不比尋常,不光悍不畏死,也不計傷亡。以前要是傷亡這麽多早跑了。現在卻絲毫不退!”白行之說道。
“要是吐蕃人還不退兵,咱們這麽個守法肯定是不行。而且我擔心吐蕃會增兵。”
“要不卑職帶領一支騎兵過江,繞道榮州後再過江西渡,從側麵夾擊這些狗賊?要不然實在太被動了!”中郎將潘嘯建議道。
“船隻咱們倒是足夠了,一片也沒給吐蕃人留下。但問題是……嗯,與其繞道榮州,為何不直接順江水而下?”長史疑惑道。
“那樣的話就隻能步兵,這裏的船隻都不大,沒辦法運馬匹。可步兵行動太過遲緩,也起不到奇兵的作用!”白行之解釋道。
“而且要是帶步兵,就必須得多帶人馬過去才行,到時候恐怕這邊就更加吃力!”
“沒想到這大渡河既是我們依仗的天險,也封住了我們的腳步啊……”賀方歎道。
“哎,要是蕭中郎將在就好了!”潘嘯歎道。以蕭複的戰力,完全可以出奇製勝。
“潘中郎將莫要再說此話,讓別人聽見了不好。況且他的身份你們不是不知道!”
潘嘯沒有再說話,隻是心裏憋屈的慌。倒不是為蕭複,而是想著就那樣的戰力,讓他殺敵建功不好麽?自廢武功,得不償失。
“刺史大人,刺史大人。好消息,咱們的援兵來了!”曹穗心慌慌張張的進了屋。
“此言當真?”賀方眼睛一亮,一把就抓住了曹穗心。旁邊的白行之和潘嘯臉上也滿是喜色。有了援兵可轉圜的餘地就多了。
“下官豈敢欺瞞大人,從眉州沿江而下,幾乎看不到頭……”曹穗心差點被勒死。
“好好好,幾位將軍,跟本府一起去迎接援兵……”賀方興奮的穿上外氅就往門外走去。孩子都特麽快死了,可算是來奶了!
幾人騎馬出了龍遊東門,直奔江水西渡口。老遠就看到長長的火龍自北向南而來。
“是何人領軍?”賀方當先跳下馬來。根據碟文他倒是知道有一個叫沈念安的人弄了個什麽大都督府,難道就是這個人來了?
“您是刺史大人?我家大人是右都督李宜李大人,李都督在後麵的船上,應該也快到了!”有已經上岸的校尉忙跑過來迴道。
“你們家大都督呢?”賀方問道。
“大都督率三萬兵馬去了洪雅。”
“他去那裏幹什麽,那裏又沒吐蕃人!”賀方氣道。眼下他這邊火燒眉毛,再加上這個沈念安莫名其妙,他很難不往壞處想。
比如這個沈念安貪生怕死,紙上談兵。也不怪賀方如此想,原來就沒聽過這麽個人。
碟文中關於沈念安的信息很少,隻說他抓捕蕭複,一舉破獲了牛芒謀逆案。並組建臨時大都督府來救援邊關,其他一概不知。
若非現在形勢緊迫,賀方也會像張從善一樣選擇不搭理沈念安,畢竟名不正言不順。
如果這個沈念安就是一個狼子野心之徒,他要是選擇了從附,事後就沒辦法說清楚。但眼下他顧不上了,事有大小內外之別。
“刺史大人,這種事情卑職就不知道了,等李都督來了,應該會跟大人說明緣由!”
賀方點了點頭沒再追問,而是往前走到了渡口往江麵上看去。但看著就皺起了眉頭。
不說渡口已經快要亂了套,就是江麵上的這些援軍就讓賀方很是無語。好多船隻根本靠不過來,而是直接順著江水漂了下去。
停靠在渡口這邊的,更是一船接著一船的撞在一起,好好的船還沒上戰場就報廢了。
“這是怎麽迴事?”賀方迴身道。
“大人,這次的援軍大都是臨時招募的,就在路上訓練了幾天。至於駕船,也是在眉州才上的船,會的人少!”校尉尷尬道。
“來了多少人?”賀方又問道。
“兩萬,全是步兵!”
本來還抱著指望的賀方幾人臉色不好看了,這特麽算哪門子援兵?連一天都頂不住。
等了一會兒,右都督李宜終於上了岸。幾人客套的含暄了幾句就一同迴了刺史衙門。後衙,屋裏隻留下了賀方和白行之兩人。
喝了點茶吃了點心,李宜就將錦城的情況和沈念安的事情大概講了一下,兩人這才了解了這個年輕人。不得不說很讓人驚訝。
不說在抓捕蕭複和牛芒的過程中展現的智慧,就沈念安有好幾個像蕭複那樣的人就很讓人震驚。更別說還和清微劍仙是夫妻。
難怪天子親使和幾個京官推他出來暫領劍南。可問題是眼下的行為仍然看不明白啊!
“既然大都督有如此智慧和戰力,為何去洪雅?吐蕃人一時半會兒還到不了那裏!”
“現在的戰況,我們在眉州就已經知曉,眼下龍遊還在,對於大局來說就還算好。”
“大都督進駐洪雅,圖謀的不是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著眼於整個戰局。我西南與吐蕃拉鋸日久,但卻始終無法徹底解決!”
“大都督的意思是要打就徹底打疼吐蕃人,一舉解決西南問題。大都督現在有一個初步的想法,我說出來大家參詳參詳……”
一路相處的李宜很佩服沈念安的戰略眼光和勇氣,他們著眼的都是一場仗怎麽打,而在那個年輕人眼裏,仿佛天下皆是棋子。
兩人聽完久久都沒有迴神。不說成與不成,光是這份格局和氣魄確實非常人可比。
“現在我們要把所有騎兵和戰船全部往洪雅和青神縣集中。還要把悍不畏死的老兵抽調過去!讓新兵以戰代練。”李宜說道。
“可現在的形勢很嚴峻,光是今天一戰我們就折損了五千兵馬……”賀方愁苦道。
“河裏打木樁了沒有,有沒有用猛火油?這樣吧,明天我跟諸位大人一起去看看,沫水這條防線咱們必須堅守半月以上……”
“為何半個月?”白行之奇怪道。
“如今吐蕃和南詔聯軍可謂勢如破竹,占領了大片土地。阻擋他們的就隻有這幾道天險。而劍南如今無主,吐蕃人會如何?”
“繼續派遣援兵?”白行之驚道。
“正是,按照大都督預料,吐蕃人必然舍不得已經占領的大片領土和難得的機會。隻要吐蕃援兵一到,才是我軍決戰之時!”
“可這樣會不會太過冒險了?我等一旦戰敗,整個劍南再無轉圜!”賀方猶豫道。
“兩位放心,大都督現在也隻是一個初步的想法,這些天他會勘察地形,也會與咱們商討。終歸會想出一個萬全之策來……”
“而且我說句不客氣的,咱們除了賭他能成,咱們還有別的選擇嗎?”李宜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