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照夜反正無事,答應下來。
“不知你家公子是誰?”
“哦。”書童撓撓後腦勺,“我喊習慣了。這裏人應該稱唿公子為‘祁太傅’。”
——又是祁溪。
她真不知說什麽才好,這短短數日碰到他的次數,簡直比過去那些年加起來還要多。
書齋裏靜悄悄的,正對門是一架山水畫屏風,旁邊的博山爐內白煙嫋嫋。祁溪靠坐在塌邊閉目養神,膝蓋覆著絨毯,麵色比那日還要蒼白。
“這是您書童送來的湯藥,還請太傅趁熱服用。”
“擱在那兒吧,我一會就喝。”祁溪胸口悶得緊,懶懶的不想說話,連眼皮子都沒有抬。
他聽見碗底輕碰桌麵的脆響,以及輕微的衣物摩擦聲。
那人放下東西後就走了。
通常,人即使閉著眼睛,依舊可以透過眼皮感覺外麵明亮的光線。朦朧的黑暗裏,祁溪忽然覺得有人在深深地打量他。
但他睜開眼,書齋外隻有婆娑樹影。
————
公主纏著衛才人不讓走,陳照夜迴去後又在外麵等了一會。
恰好又遇到方才那位紫衣書童拎著沉甸甸的書箱往這邊來,非常歡喜地朝她招手。
“多謝姐姐,總算趕上啦。”他笑,“忘了介紹,我叫問渠,不知姐姐芳名?”
“陳照夜。”
少年眼睛明亮似星辰,笑起來浮出兩個酒窩,甚是可愛。
“聽說你家太傅還有個妹妹?”她問。
“是呀,就是大皇子的生母文妃娘娘。”問渠道,“姐姐怎麽連這個都不知道?文妃娘娘雖然不如柳昭媛得寵,但陛下待她一直敬重有加。”
“哦,我是半年前才入宮的,因此不太清楚這些。”陳照夜繼續打聽,“那皇後娘娘呢,照理說她才是後宮裏最尊貴的一位呀,為何很少被提及?”
貴妃去世前四皇子還沒迎娶正妃,府邸裏唯有柳楚楚一位侍妾服侍,因此她並未見過那位太後侄女。
“噓。”問渠左右看看,到底還是沒忍住小聲告訴她,“我聽公子說,咱們陛下好像不太喜歡這位皇後娘娘……或許是因為她是王家人吧,太後垂簾這麽多年,陛下心裏應該是有不滿的。”
說著再三叮囑她,“我也就是隨口說說,您可別告訴他人,不然公子定要重重罰我。”
陳照夜連忙起誓絕不外傳。
“還有一事好奇,”她又問,“你家公子得的是什麽病?”
“具體的我也不清楚。那時我還小,隻知道公子是在雪地裏跪久了落下的病根,需慢慢養著。”他嘟噥道,“公子自己也不當迴事,平白惹人擔心呢。”
陳照夜“哦”了一聲,“你家公子年輕,養養就好了。”
她不便多待,問渠難得遇到願意聽他說話的人,臨走時依依不舍送她到門口,說下次來時,再請她吃茶湯。
————
歲末一日冷過一日,皇城的氣氛卻愈發喜慶。
薑嬪終於被景帝招幸,賞了不少東西。她心情不錯,帶著兩個宮殿的下人寫燈謎、掛燈籠。
如今陳碧珠是可以大大方方地膩在西偏殿這裏,與陳照夜一同拿彩紙剪窗花。薑嬪看中她姐姐,連帶她的日子也好過不少,素來爭強好勝的少女突然嚐到了大樹底下好乘涼的滋味,一聲聲“阿姐”越喊越熟練。
“我還是第一年在皇宮過除夕呢。”陳碧珠惋惜道,“隻可惜薑嬪娘娘隻能帶一位宮婢同去,我是看不到那大場麵了。你要是看到了什麽好吃的好玩的,迴來可要說與我聽。”
“也沒什麽特別的。無非是多幾張桌子,菜色精致些。”
“哼,說得跟你經常去似的。”
今年的宴席擺在升平樓外的水閣,布局分左右,中間是舞台,左側坐著各宮嬪妃與皇子公主,右邊則是受邀赴宴的宗室與大臣。
除夕傍晚,薑嬪打扮得花枝招展,早早乘輦過去。
“往年的宮宴,才人可都去了?”陳照夜手提宮燈走在前。
衛茉想了想,道:“我是沒什麽興趣的,但淑寧能見她父皇的機會不多,因此從沒缺席過。”
她位份不高,又早早失寵,座位在最後麵,從不引人注意。
陳照夜陪著衛茉在席麵外露了個臉,隨後找了個理由離開,直接去舞池後麵。
水麵倒映著琉璃色的燈火,絲竹弦樂與觥籌交錯聲順著波紋飄向這裏。
舞池與後場由三扇木雕屏風隔開,好些宮女與樂師都眼巴巴地趴在那裏,透過屏風上的木洞眼偷看宴席那邊的景象。
有個小宮女見陳照夜是第一次來,好心地把自己的位置讓給她。
“喏,你看那邊!紅色衣服的就是咱們陛下!”
大周第四位帝王李允堂今年二十有三,正是英姿勃發的年紀,目若朗星,風姿出眾,身穿絳紅圓領大袖袍,被人眾星拱月圍坐正中。
他揚起高足杯往宗室那邊比劃下,隨即一口飲盡,趙王等人紛紛大笑著鼓起掌來。
皇後王璃坐在景帝下首,頭戴華麗繁複的六龍三鳳冠,反倒襯得她有些嬌小單薄。
她見景帝又喝一杯,蹙起眉頭,終於忍不住伸手去掩他的杯子,小聲道:“陛下,少喝些吧,還沒吃菜呢。”
樂師演奏的是一首節奏歡快的曲子,舞台上的女子們身姿靈活,跳得正熱烈。
景帝裝作沒聽見,擺擺手示意宮女繼續倒酒。
王皇後遭遇冷場,薄麵皮頓時有些掛不住。
“沒眼色的東西,還不退下!”她厲聲斥責道。那位倒酒的宮女嚇得膝蓋發軟,連忙跪下認錯。
“幾杯酒而已,皇後過慮了。”景帝心中不悅,顧及到皇後顏麵,還是耐著性子解釋,“朕赴宴前吃了塊糕點,不礙事的。”
“陛下莫不是忘了?去年冬天您就是雪天貪杯,事後胃疼不止,足養了十幾日才好。太後老人家離宮前還專門囑咐過臣妾一定要照顧好陛下,臣妾不敢不從。”王皇後不依不饒。
她今年才滿二十歲,說話語調卻像極了老學究。
景帝聽得窩火,“你拿太後來壓朕?”
“不知你家公子是誰?”
“哦。”書童撓撓後腦勺,“我喊習慣了。這裏人應該稱唿公子為‘祁太傅’。”
——又是祁溪。
她真不知說什麽才好,這短短數日碰到他的次數,簡直比過去那些年加起來還要多。
書齋裏靜悄悄的,正對門是一架山水畫屏風,旁邊的博山爐內白煙嫋嫋。祁溪靠坐在塌邊閉目養神,膝蓋覆著絨毯,麵色比那日還要蒼白。
“這是您書童送來的湯藥,還請太傅趁熱服用。”
“擱在那兒吧,我一會就喝。”祁溪胸口悶得緊,懶懶的不想說話,連眼皮子都沒有抬。
他聽見碗底輕碰桌麵的脆響,以及輕微的衣物摩擦聲。
那人放下東西後就走了。
通常,人即使閉著眼睛,依舊可以透過眼皮感覺外麵明亮的光線。朦朧的黑暗裏,祁溪忽然覺得有人在深深地打量他。
但他睜開眼,書齋外隻有婆娑樹影。
————
公主纏著衛才人不讓走,陳照夜迴去後又在外麵等了一會。
恰好又遇到方才那位紫衣書童拎著沉甸甸的書箱往這邊來,非常歡喜地朝她招手。
“多謝姐姐,總算趕上啦。”他笑,“忘了介紹,我叫問渠,不知姐姐芳名?”
“陳照夜。”
少年眼睛明亮似星辰,笑起來浮出兩個酒窩,甚是可愛。
“聽說你家太傅還有個妹妹?”她問。
“是呀,就是大皇子的生母文妃娘娘。”問渠道,“姐姐怎麽連這個都不知道?文妃娘娘雖然不如柳昭媛得寵,但陛下待她一直敬重有加。”
“哦,我是半年前才入宮的,因此不太清楚這些。”陳照夜繼續打聽,“那皇後娘娘呢,照理說她才是後宮裏最尊貴的一位呀,為何很少被提及?”
貴妃去世前四皇子還沒迎娶正妃,府邸裏唯有柳楚楚一位侍妾服侍,因此她並未見過那位太後侄女。
“噓。”問渠左右看看,到底還是沒忍住小聲告訴她,“我聽公子說,咱們陛下好像不太喜歡這位皇後娘娘……或許是因為她是王家人吧,太後垂簾這麽多年,陛下心裏應該是有不滿的。”
說著再三叮囑她,“我也就是隨口說說,您可別告訴他人,不然公子定要重重罰我。”
陳照夜連忙起誓絕不外傳。
“還有一事好奇,”她又問,“你家公子得的是什麽病?”
“具體的我也不清楚。那時我還小,隻知道公子是在雪地裏跪久了落下的病根,需慢慢養著。”他嘟噥道,“公子自己也不當迴事,平白惹人擔心呢。”
陳照夜“哦”了一聲,“你家公子年輕,養養就好了。”
她不便多待,問渠難得遇到願意聽他說話的人,臨走時依依不舍送她到門口,說下次來時,再請她吃茶湯。
————
歲末一日冷過一日,皇城的氣氛卻愈發喜慶。
薑嬪終於被景帝招幸,賞了不少東西。她心情不錯,帶著兩個宮殿的下人寫燈謎、掛燈籠。
如今陳碧珠是可以大大方方地膩在西偏殿這裏,與陳照夜一同拿彩紙剪窗花。薑嬪看中她姐姐,連帶她的日子也好過不少,素來爭強好勝的少女突然嚐到了大樹底下好乘涼的滋味,一聲聲“阿姐”越喊越熟練。
“我還是第一年在皇宮過除夕呢。”陳碧珠惋惜道,“隻可惜薑嬪娘娘隻能帶一位宮婢同去,我是看不到那大場麵了。你要是看到了什麽好吃的好玩的,迴來可要說與我聽。”
“也沒什麽特別的。無非是多幾張桌子,菜色精致些。”
“哼,說得跟你經常去似的。”
今年的宴席擺在升平樓外的水閣,布局分左右,中間是舞台,左側坐著各宮嬪妃與皇子公主,右邊則是受邀赴宴的宗室與大臣。
除夕傍晚,薑嬪打扮得花枝招展,早早乘輦過去。
“往年的宮宴,才人可都去了?”陳照夜手提宮燈走在前。
衛茉想了想,道:“我是沒什麽興趣的,但淑寧能見她父皇的機會不多,因此從沒缺席過。”
她位份不高,又早早失寵,座位在最後麵,從不引人注意。
陳照夜陪著衛茉在席麵外露了個臉,隨後找了個理由離開,直接去舞池後麵。
水麵倒映著琉璃色的燈火,絲竹弦樂與觥籌交錯聲順著波紋飄向這裏。
舞池與後場由三扇木雕屏風隔開,好些宮女與樂師都眼巴巴地趴在那裏,透過屏風上的木洞眼偷看宴席那邊的景象。
有個小宮女見陳照夜是第一次來,好心地把自己的位置讓給她。
“喏,你看那邊!紅色衣服的就是咱們陛下!”
大周第四位帝王李允堂今年二十有三,正是英姿勃發的年紀,目若朗星,風姿出眾,身穿絳紅圓領大袖袍,被人眾星拱月圍坐正中。
他揚起高足杯往宗室那邊比劃下,隨即一口飲盡,趙王等人紛紛大笑著鼓起掌來。
皇後王璃坐在景帝下首,頭戴華麗繁複的六龍三鳳冠,反倒襯得她有些嬌小單薄。
她見景帝又喝一杯,蹙起眉頭,終於忍不住伸手去掩他的杯子,小聲道:“陛下,少喝些吧,還沒吃菜呢。”
樂師演奏的是一首節奏歡快的曲子,舞台上的女子們身姿靈活,跳得正熱烈。
景帝裝作沒聽見,擺擺手示意宮女繼續倒酒。
王皇後遭遇冷場,薄麵皮頓時有些掛不住。
“沒眼色的東西,還不退下!”她厲聲斥責道。那位倒酒的宮女嚇得膝蓋發軟,連忙跪下認錯。
“幾杯酒而已,皇後過慮了。”景帝心中不悅,顧及到皇後顏麵,還是耐著性子解釋,“朕赴宴前吃了塊糕點,不礙事的。”
“陛下莫不是忘了?去年冬天您就是雪天貪杯,事後胃疼不止,足養了十幾日才好。太後老人家離宮前還專門囑咐過臣妾一定要照顧好陛下,臣妾不敢不從。”王皇後不依不饒。
她今年才滿二十歲,說話語調卻像極了老學究。
景帝聽得窩火,“你拿太後來壓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