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這些錢糧可不夠啊!”簡誌鴻費勁的從椅子上站了起來,背著雙手,緩緩的走向窗口。
他背在身後的手中,捏著薄薄一疊銀票。
堂下,師爺心中怒罵,幾天前,如果不是自己及時攔下了簡誌鴻,這個傻子用印之後,公文早發去了都司衙門。再如果,沒有自己拿著沒蓋知州大印的公文去詐唬王、孫兩個大戶,哪來眼下的兩千多兩銀票,上百石糧食?
自己略施小計,便多了這一筆意外之財,誰知這會兒簡誌鴻反而嫌少,屬實貪得無厭!
心中雖然把簡誌鴻的祖宗十八代罵了個遍,但是,師爺嘴上依舊恭敬的說道:“大牧將,這些錢糧肯定不夠剿匪所需,可是作為補充,總歸聊勝於無。”
“夫子啊,本官知道你為此事出力不少,可是,黃、馬兩家,盤踞多年,斂財無數。現如今,那兩家隻拿出這點東西來敷衍本官,傳將出去,世人還不笑我狀如乞兒?”薄綢之下,簡誌鴻滿身的肥肉,隨著話語的節奏顫動。
“大牧將所言極是!但王、孫二人也屬實無奈。”師爺伸手進袖袋中,摸了摸私下裏扣下的五百兩銀票。
慢慢的轉過身,簡誌鴻眯起小眼睛,看著師爺,說道:“有何無奈?他們又有何說辭?”
師爺眨巴眨巴小眼,咽了一口唾沫之後,說道:“大牧將請聽我細細道來。”
“王大戶派人去馬家,被暴民算計,不但人手全部折損,馬家的莊子還被暴民占了去,可以說是偷雞不成蝕把米,所幸最終馬家沒留活口。這是其一。”師爺說的是實情,根本無需說謊。
“孫大戶派去黃家的那些無腦亡命徒,隻顧殺人,確實沒留一個活口,可後果卻是,除了莊子中所見之物,黃家隱匿起來的浮財也斷了線索,半點都沒撈著。”師爺的手指,繼續在袖袋中摸著銀票,他太喜歡那薄薄的紙片,給自己心中帶來的滿足感。
“因此,在黃家莊子裏搜得的錢糧,王、孫兩人未留分毫,已全部捐出。”當然,師爺肯定不會說,二人拿來的銀票總計兩千八百兩,而不是交到簡誌鴻手裏的兩千三百兩。
聽了師爺所說,簡誌鴻沒有吭聲,依舊眯著小眼睛盯著他,眼神不斷地上下打量。
打量許久,見師爺神色沒有半點異常,簡誌鴻幽幽的問道:“依夫子所見,那二人確實沒有瞞弊本官?”
“以愚之所見,想必王、孫二人已傾囊而出,諒他們也不敢瞞弊。並且二人還立下重誓,事成之後,定唯大牧將馬首是瞻,往後年年都要重禮叩謝您的提攜之恩!“什麽”馬首是瞻“、”重禮叩謝“,都是師爺自己編出來的,像簡誌鴻這種流官,說不定一兩年就換地方了,“往後年年”純屬屁話。
“嗯,還算他們識趣。”簡誌鴻給自己找了個台階下,見好就收,也是為官之道。
“用印吧,明日把它發出去。”簡誌鴻慢慢的走迴書案。
“南寧府的人馬,也快來了,屆時又是一番雞飛狗跳。”重重的坐迴椅子上,簡誌鴻喃喃自語。
-------------------------------------
馬家莊子
客廳中,隻剩下了許山海一個人。
伸手案幾上的草袋中,許山海取出兩粒白丸子。
兩粒丸子如湯圓般大小,通體雪白,上麵星星點點的遍布著紅色的小點,並且散發出淡淡的酒香味。草袋是韋阿洪特意送給許山海的,裏麵白色的丸子,據韋阿洪所說,是他們僮家人代代相傳的酒曲。
上一次來的時候,韋阿洪留意到,許山海對釀酒之事頗感興趣,不停地詢問自己有關釀酒方麵的問題,心中便暗暗記下。此番,送土兵們過來時,韋阿洪便特意裝了一袋子的酒曲,“送金送銀,不如投其所好”,何況,金銀之物韋阿洪確實也送不起。
用俗稱“大紅龍”的野草(辣蓼草),配以糯米粉,再經發酵製成的酒曲,他並不知道,在漢人眼裏,酒曲意味著什麽?但是,這玩意兒在韋阿洪眼裏根本就不算得一迴事,隻要許山海喜歡。
要知道,史上,曆朝曆代,酒水與鹽巴、鐵器都由朝廷專營,民間根本不允許染指。直到宋代,朝廷才放寬了管製,由酒水專營改為了管控酒曲。
所以,除了位高權重之家之外,即便是酒坊都隻能從官府購買酒曲,用以釀酒。並且購買的酒曲,不但價格高,還嚴格限定數量。以至於,很多酒坊,為了追求利潤,不斷地往酒中摻水。這也導致,本就度數不高的米酒,到最後變得寡淡無味,但凡有點酒量的人,喝上十碗八碗都沒有醉意。
端詳著手中的酒曲,許山海心中一陣狂喜,一些想法開始不斷地在他腦海中湧現。
身後傳來的腳步聲,打斷了許山海的沉思,原來,去送韋阿洪的韋阿昌迴來了。
“阿昌,你知道這個是從哪裏弄來的嗎?”許山海用拇指和食指拈起一粒酒曲,問道。
“迴小先生,這是峒中人自己做的,用來釀酒。”韋阿昌生怕許山海聽不明白,還做了一個喝酒的手勢。
“峒中人自己做的?”許山海看看手中的酒曲,再看看韋阿昌,反問道。
“是的,峒中的很多老人都會做,一到季節,他們便會去山中采大紅龍的花,那種野草在山中很常見。采迴來的花可以做酒母。”韋阿昌把酒曲稱為“酒母”,想一想其實也貼切。
如果依韋阿昌所說,酒曲的原料很常見,他們峒中又有很多老人會做,豈不是可以輕易的獲得大量的酒曲?有了源源不斷的酒曲,那麽釀酒就易如反掌……
想到這兒,許山海強忍住心中的狂喜,把酒曲放迴草袋中。
既然土兵們人已經到了,許山海自然要對他們有所要求,有所約束,但是,土兵們言語不通,許山海隻能通過韋阿昌,給他們提要求。
1、努力學習官話,盡快達到能溝通交流的程度。
2、服從命令,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行動。和睦相處,不與人發生衝突。
3、每日,除留下幾人與守衛一起值守莊子,其餘人等加強訓練。
沒有從軍經曆,也沒有帶過兵,許山海暫時能想出來的也就這麽多。
這幾條,在韋阿昌看來,都是理應之事,隻是向許山海提出,莊中地方太小,能不能把操練之地移到後山中,畢竟土兵們在山野中長大,更習慣於山林那種環境。
土兵們的一身能耐都在山野中,讓他們學著官軍那樣,排好陣型,亦步亦趨,才是愚蠢至極。況且,後山離莊子不遠,哪怕有突發情況,趕迴來也不用多久。
思索片刻,許山海同意了韋阿昌的建議。
韋阿昌領命出去,眼見太陽將要下山,他要帶著土兵們,趕緊把木屋打掃一番,不然夜裏隻能繼續露天睡覺。
從客廳出來,許山海一邊伸手、扭腰,活動筋骨,一邊往內院走去,從清早就開始忙碌,之後又進山去到營地,這一整天下來,屬實疲憊。
聽到院門被推開,沈南秋從窗口探出頭,隻見許山海正背身關門。
放下手中的毛筆,理了理衣裳,然後提著裙擺,沈南秋飛快的跑出屋子,朝許山海奔過去。
“先生哥哥,你可迴來了。”人還沒到,沈南秋清脆的聲音就鑽進了許山海的耳朵。
“太陽快落山了,我再不迴來,一會兒天黑,我會迷路的。”看著飛奔而來的沈南秋,許山海心中一陣莫名的溫暖,嘴上卻故意說笑。
停下腳步,沈南秋抬頭看了看天,再看見許山海臉上戲謔的笑容,嬌嗲的跺了跺腳,說道:“南秋記掛著先生哥哥,哥哥卻戲耍於我,好生可惡!”
“嗬嗬嗬~~~,在外都是說正事,這不,見到南秋妹妹才能放鬆下來,說笑兩句。”明知沈南秋略帶撒嬌,許山海也還是趕緊解釋,女孩子嘛,哄著總沒錯。
殘陽餘暉,昏黃的光線,籠罩著沈南秋。忽閃忽閃的大眼睛,又長又彎的睫毛,吹彈可破的臉龐上,覆著稀疏的汗毛,圓領上裳,襯托出她光潔的脖頸,肩膊已有幾分成人的圓潤……
看著眼前,被夕陽籠罩著,猶如剪影般的沈南秋,許山海如癡如醉。
“來~~~先生哥哥,隨我來!”沈南秋沒有發現許山海的異樣,拉起他的手,向屋中走去。
進到屋中,沈南秋從書案上取來一本,裝訂精巧的小冊子,封麵上書四個古樸的隸書——《醫護小記》。
翻開封麵,由上而下,一行行娟秀的館閣體,映入許山海的眼簾。
冊子中的每一個字,筆畫粗細、字體間距工整,與後世的印刷體相比,毫不遜色。
冊子中所書,正是前兩日,許山海口述的內容。
昨日被吳立峰匆忙的叫走前,許山海囑咐沈南秋,把所述內容,整理好,再謄抄兩份。令許山海沒想到的是,沈南秋不但謄抄好,還費盡心思的裱上封麵,裝訂成冊。
“南秋謄抄了兩份,先生哥哥再校驗一下吧,免得有所謬誤或是遺漏。”說罷,沈南秋又把另一本冊子取了過來,交到許山海手中。
許山海一邊看,一邊不停的誇讚:“不錯不錯,沒想到南秋妹妹的字寫地好,手也巧。”
“先生哥哥過獎了,南秋隻是幫忙記錄。至於裝訂成冊嘛,全靠了金枝,我可不敢貪功。”許山海不但誇她字寫地好,還誇她手巧,不由得沈南秋心花怒放。
嘴上說著謙虛的詞兒,大大的眼睛卻笑成了一彎月牙兒。
“金枝呢?怎麽沒見她?”沈南秋說到金枝,許山海才發現,自己迴到內院好一會兒了,也沒見到金枝露麵。
沈南秋用手遙指著偏院的方向,說道:“今日有肉,金枝擔心夥房煮的不合先生哥哥的口味,所以,跑去偏院,說是要自己去煮方能放心。”
許山海沒想到,金枝那個丫頭居然如此用心,開心的說道:“好好好!既然金枝如此有心,那我先去洗漱一番,再好好的嚐嚐她的手藝。”
他背在身後的手中,捏著薄薄一疊銀票。
堂下,師爺心中怒罵,幾天前,如果不是自己及時攔下了簡誌鴻,這個傻子用印之後,公文早發去了都司衙門。再如果,沒有自己拿著沒蓋知州大印的公文去詐唬王、孫兩個大戶,哪來眼下的兩千多兩銀票,上百石糧食?
自己略施小計,便多了這一筆意外之財,誰知這會兒簡誌鴻反而嫌少,屬實貪得無厭!
心中雖然把簡誌鴻的祖宗十八代罵了個遍,但是,師爺嘴上依舊恭敬的說道:“大牧將,這些錢糧肯定不夠剿匪所需,可是作為補充,總歸聊勝於無。”
“夫子啊,本官知道你為此事出力不少,可是,黃、馬兩家,盤踞多年,斂財無數。現如今,那兩家隻拿出這點東西來敷衍本官,傳將出去,世人還不笑我狀如乞兒?”薄綢之下,簡誌鴻滿身的肥肉,隨著話語的節奏顫動。
“大牧將所言極是!但王、孫二人也屬實無奈。”師爺伸手進袖袋中,摸了摸私下裏扣下的五百兩銀票。
慢慢的轉過身,簡誌鴻眯起小眼睛,看著師爺,說道:“有何無奈?他們又有何說辭?”
師爺眨巴眨巴小眼,咽了一口唾沫之後,說道:“大牧將請聽我細細道來。”
“王大戶派人去馬家,被暴民算計,不但人手全部折損,馬家的莊子還被暴民占了去,可以說是偷雞不成蝕把米,所幸最終馬家沒留活口。這是其一。”師爺說的是實情,根本無需說謊。
“孫大戶派去黃家的那些無腦亡命徒,隻顧殺人,確實沒留一個活口,可後果卻是,除了莊子中所見之物,黃家隱匿起來的浮財也斷了線索,半點都沒撈著。”師爺的手指,繼續在袖袋中摸著銀票,他太喜歡那薄薄的紙片,給自己心中帶來的滿足感。
“因此,在黃家莊子裏搜得的錢糧,王、孫兩人未留分毫,已全部捐出。”當然,師爺肯定不會說,二人拿來的銀票總計兩千八百兩,而不是交到簡誌鴻手裏的兩千三百兩。
聽了師爺所說,簡誌鴻沒有吭聲,依舊眯著小眼睛盯著他,眼神不斷地上下打量。
打量許久,見師爺神色沒有半點異常,簡誌鴻幽幽的問道:“依夫子所見,那二人確實沒有瞞弊本官?”
“以愚之所見,想必王、孫二人已傾囊而出,諒他們也不敢瞞弊。並且二人還立下重誓,事成之後,定唯大牧將馬首是瞻,往後年年都要重禮叩謝您的提攜之恩!“什麽”馬首是瞻“、”重禮叩謝“,都是師爺自己編出來的,像簡誌鴻這種流官,說不定一兩年就換地方了,“往後年年”純屬屁話。
“嗯,還算他們識趣。”簡誌鴻給自己找了個台階下,見好就收,也是為官之道。
“用印吧,明日把它發出去。”簡誌鴻慢慢的走迴書案。
“南寧府的人馬,也快來了,屆時又是一番雞飛狗跳。”重重的坐迴椅子上,簡誌鴻喃喃自語。
-------------------------------------
馬家莊子
客廳中,隻剩下了許山海一個人。
伸手案幾上的草袋中,許山海取出兩粒白丸子。
兩粒丸子如湯圓般大小,通體雪白,上麵星星點點的遍布著紅色的小點,並且散發出淡淡的酒香味。草袋是韋阿洪特意送給許山海的,裏麵白色的丸子,據韋阿洪所說,是他們僮家人代代相傳的酒曲。
上一次來的時候,韋阿洪留意到,許山海對釀酒之事頗感興趣,不停地詢問自己有關釀酒方麵的問題,心中便暗暗記下。此番,送土兵們過來時,韋阿洪便特意裝了一袋子的酒曲,“送金送銀,不如投其所好”,何況,金銀之物韋阿洪確實也送不起。
用俗稱“大紅龍”的野草(辣蓼草),配以糯米粉,再經發酵製成的酒曲,他並不知道,在漢人眼裏,酒曲意味著什麽?但是,這玩意兒在韋阿洪眼裏根本就不算得一迴事,隻要許山海喜歡。
要知道,史上,曆朝曆代,酒水與鹽巴、鐵器都由朝廷專營,民間根本不允許染指。直到宋代,朝廷才放寬了管製,由酒水專營改為了管控酒曲。
所以,除了位高權重之家之外,即便是酒坊都隻能從官府購買酒曲,用以釀酒。並且購買的酒曲,不但價格高,還嚴格限定數量。以至於,很多酒坊,為了追求利潤,不斷地往酒中摻水。這也導致,本就度數不高的米酒,到最後變得寡淡無味,但凡有點酒量的人,喝上十碗八碗都沒有醉意。
端詳著手中的酒曲,許山海心中一陣狂喜,一些想法開始不斷地在他腦海中湧現。
身後傳來的腳步聲,打斷了許山海的沉思,原來,去送韋阿洪的韋阿昌迴來了。
“阿昌,你知道這個是從哪裏弄來的嗎?”許山海用拇指和食指拈起一粒酒曲,問道。
“迴小先生,這是峒中人自己做的,用來釀酒。”韋阿昌生怕許山海聽不明白,還做了一個喝酒的手勢。
“峒中人自己做的?”許山海看看手中的酒曲,再看看韋阿昌,反問道。
“是的,峒中的很多老人都會做,一到季節,他們便會去山中采大紅龍的花,那種野草在山中很常見。采迴來的花可以做酒母。”韋阿昌把酒曲稱為“酒母”,想一想其實也貼切。
如果依韋阿昌所說,酒曲的原料很常見,他們峒中又有很多老人會做,豈不是可以輕易的獲得大量的酒曲?有了源源不斷的酒曲,那麽釀酒就易如反掌……
想到這兒,許山海強忍住心中的狂喜,把酒曲放迴草袋中。
既然土兵們人已經到了,許山海自然要對他們有所要求,有所約束,但是,土兵們言語不通,許山海隻能通過韋阿昌,給他們提要求。
1、努力學習官話,盡快達到能溝通交流的程度。
2、服從命令,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行動。和睦相處,不與人發生衝突。
3、每日,除留下幾人與守衛一起值守莊子,其餘人等加強訓練。
沒有從軍經曆,也沒有帶過兵,許山海暫時能想出來的也就這麽多。
這幾條,在韋阿昌看來,都是理應之事,隻是向許山海提出,莊中地方太小,能不能把操練之地移到後山中,畢竟土兵們在山野中長大,更習慣於山林那種環境。
土兵們的一身能耐都在山野中,讓他們學著官軍那樣,排好陣型,亦步亦趨,才是愚蠢至極。況且,後山離莊子不遠,哪怕有突發情況,趕迴來也不用多久。
思索片刻,許山海同意了韋阿昌的建議。
韋阿昌領命出去,眼見太陽將要下山,他要帶著土兵們,趕緊把木屋打掃一番,不然夜裏隻能繼續露天睡覺。
從客廳出來,許山海一邊伸手、扭腰,活動筋骨,一邊往內院走去,從清早就開始忙碌,之後又進山去到營地,這一整天下來,屬實疲憊。
聽到院門被推開,沈南秋從窗口探出頭,隻見許山海正背身關門。
放下手中的毛筆,理了理衣裳,然後提著裙擺,沈南秋飛快的跑出屋子,朝許山海奔過去。
“先生哥哥,你可迴來了。”人還沒到,沈南秋清脆的聲音就鑽進了許山海的耳朵。
“太陽快落山了,我再不迴來,一會兒天黑,我會迷路的。”看著飛奔而來的沈南秋,許山海心中一陣莫名的溫暖,嘴上卻故意說笑。
停下腳步,沈南秋抬頭看了看天,再看見許山海臉上戲謔的笑容,嬌嗲的跺了跺腳,說道:“南秋記掛著先生哥哥,哥哥卻戲耍於我,好生可惡!”
“嗬嗬嗬~~~,在外都是說正事,這不,見到南秋妹妹才能放鬆下來,說笑兩句。”明知沈南秋略帶撒嬌,許山海也還是趕緊解釋,女孩子嘛,哄著總沒錯。
殘陽餘暉,昏黃的光線,籠罩著沈南秋。忽閃忽閃的大眼睛,又長又彎的睫毛,吹彈可破的臉龐上,覆著稀疏的汗毛,圓領上裳,襯托出她光潔的脖頸,肩膊已有幾分成人的圓潤……
看著眼前,被夕陽籠罩著,猶如剪影般的沈南秋,許山海如癡如醉。
“來~~~先生哥哥,隨我來!”沈南秋沒有發現許山海的異樣,拉起他的手,向屋中走去。
進到屋中,沈南秋從書案上取來一本,裝訂精巧的小冊子,封麵上書四個古樸的隸書——《醫護小記》。
翻開封麵,由上而下,一行行娟秀的館閣體,映入許山海的眼簾。
冊子中的每一個字,筆畫粗細、字體間距工整,與後世的印刷體相比,毫不遜色。
冊子中所書,正是前兩日,許山海口述的內容。
昨日被吳立峰匆忙的叫走前,許山海囑咐沈南秋,把所述內容,整理好,再謄抄兩份。令許山海沒想到的是,沈南秋不但謄抄好,還費盡心思的裱上封麵,裝訂成冊。
“南秋謄抄了兩份,先生哥哥再校驗一下吧,免得有所謬誤或是遺漏。”說罷,沈南秋又把另一本冊子取了過來,交到許山海手中。
許山海一邊看,一邊不停的誇讚:“不錯不錯,沒想到南秋妹妹的字寫地好,手也巧。”
“先生哥哥過獎了,南秋隻是幫忙記錄。至於裝訂成冊嘛,全靠了金枝,我可不敢貪功。”許山海不但誇她字寫地好,還誇她手巧,不由得沈南秋心花怒放。
嘴上說著謙虛的詞兒,大大的眼睛卻笑成了一彎月牙兒。
“金枝呢?怎麽沒見她?”沈南秋說到金枝,許山海才發現,自己迴到內院好一會兒了,也沒見到金枝露麵。
沈南秋用手遙指著偏院的方向,說道:“今日有肉,金枝擔心夥房煮的不合先生哥哥的口味,所以,跑去偏院,說是要自己去煮方能放心。”
許山海沒想到,金枝那個丫頭居然如此用心,開心的說道:“好好好!既然金枝如此有心,那我先去洗漱一番,再好好的嚐嚐她的手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