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張昶將戰損情況說罷,帳內氣氛不禁沉重起來。
畢竟擺在隴右軍眼前的,還有姑臧、嘉麟、番和三座城池。
即便迴鶻出逃,嘉麟和番和能兵不血刃拿下,但姑臧是始終要打的。
拿下姑臧後,他們又將死傷多少?
如今已經陣沒超過二成弟兄,臨州鳳凰山上也將多出二千餘八十七座墓碑。
“此役陣沒者,烈屬搬入狄道城居住,讓州衙派人修建磚瓦院落,另授烈屬撫恤田百畝,牛五頭,糧五十石及麻布十匹,傷殘者同樣標準。”
“參與此役者,除承諾的破陣、奪旗等拔擢外,另授錢十貫,牛二頭,布十匹。”
劉繼隆承諾下達後,張昶等人紛紛作揖:“節帥高義!”
“賞功罰過,本是如此。”劉繼隆沉聲道:
“此間撫恤及犒賞,明日傳告三軍,莫要讓人汙了撫恤及犒賞!”
他此言,顯然是擔心有人喝兵血,吃絕戶。
哪怕曹茂麾下的都察院不斷巡察各州,但劉繼隆還是不放心。
唯有把烈屬接到臨州,在他眼皮底下,他才能放下心來。
思緒此處,劉繼隆也想到了那姑臧城。
他迫切想要拿下姑臧,但與將士的性命相比,姑臧還能往後放。
“曹茂、李商隱,你二人率一千精騎,兩千甲兵馳往嘉麟、番和。”
“賊若遁走,你等入駐城池迴稟即可,賊若停留,自當包圍城池,等到我攻破姑臧。”
“至於姑臧如何攻打,暫且用投石機進攻,大軍包圍。”
劉繼隆說罷,李商隱與曹茂、張昶紛紛作揖。
不過事後張昶又詢問道:“節帥,如果杜噶支要投降,那怎麽辦?”
城內嗢末部眾不少,如何處置他們,成了擺在眾人眼前的問題。
涼州雖然有六七十萬畝耕地,但那都是劉繼隆留給移民此地漢口的。
昌鬆那邊已經有胡番四萬餘口,而姑臧城內人口在此前陣上觀,恐不低於十萬。
這麽多人口,光養活他們,就足夠消耗七八成耕地,更別提後續的移民了。
對此,劉繼隆也開口道:“此間事,我自然也十分困擾。”
“不過嗢末畢竟是放牧的,隻要他們無甚鬧事者,衙門便可將俘獲牧群交給他們放牧。”
劉繼隆自然也痛恨那些殺死自己麾下將士的敵軍,但他也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河隴的環境,注定不可能物理消滅一個民族。
這並非說做不到,而是沒有必要。
十萬嗢末人固然很多,可隻要把他們打散到各州,想要同化他們並不難。
同化之後,隴右會獲得十萬人力,每年能多開墾十幾二十萬畝荒地。
如今隴右有二十餘萬口漢人,即便收容這十萬嗢末人,也能穩住他們。
待到自己掠奪西川人口的計劃成功,這點嗢末人就更不算什麽了。
想到這裏,劉繼隆便沉聲道:“先行攻城,待拿下姑臧再論也不遲。”
“是!”三人作揖應下,而此時兵馬們也端來了膳食。
張昶拿著那裝滿四兩米酒的酒壺,小心翼翼的淺嚐著。
劉繼隆三人麵前則是各自擺放著炙烤好的羊排、羊腿,以及羊骨湯泡出的飯食。
這羊肉比較柴,顯然是野外的黃羊。
時間不過半個時辰,劉繼隆他們便解決了桌前飯食,三人各自退下休息,而劉繼隆則是飯飽過後,迴到床榻前假寐了兩個時辰。
待到卯時,軍營內開始響起了窸窸窣窣的著甲聲,劉繼隆也起床來到軍營某塊空地上磨煉起了武藝。
李商隱與曹茂率軍離營,朝著嘉麟城行軍而去。
他們離去後,隴右軍在姑臧便隻剩九百餘精騎,兩千八百甲兵和一千傷兵了。
當然,還有隨軍的一萬八千多民夫。
這些民夫在城西打掃戰場,將俘獲的甲胄收集清洗,屍首焚毀。
隴右軍陣沒將士的屍首被裝入骨灰壇中,迴鶻人的死守則是就地焚毀。
時至正午,劉繼隆沒有等來曹茂和李商隱的消息,反倒是等來了張淮深的消息。
“稟告劉節帥,張使君在三泉眼子駐兵,昨夜嘉麟、番和方向有胡雜北上,被我軍截殺甚眾。”
“兩萬餘番口被截下,我軍所俘迴鶻人近四萬,甲兵不少五百,但仍有餘者逃亡居延海。”
“張使君傳令凱旋,命標下傳此書信於節帥您……”
牙帳內,眼看著河西軍的塘兵向自己匯報軍情,並趁機呈上一封書信,劉繼隆當即示意張昶接下。
張昶將書信接下後拆開,確認沒有問題後,轉呈給了劉繼隆。
其中內容則是張淮深寫給劉繼隆的邀請信,邀請他入秋後出兵居延海,將逃亡居延海的迴鶻殘部清掃幹淨。
那兩萬番口和四萬迴鶻人,他大概是要帶迴甘州了。
想到這裏,劉繼隆也不意外,隻是提筆寫下一封書信,答應了張淮深的邀請,並說自己會出精騎兩千配合他。
“把這封信帶給張使君,另外還請告訴張使君,此間事,某必當迴報。”
“標下領命!”
塘報從劉繼隆手中接過書信,隨後被張昶派人禮送出帳。
待他走後,張昶看向劉繼隆:“節帥,您準備怎麽迴報張使君?”
劉繼隆聞言深吸口氣道:“河西所缺,無非糧食與人口。”
“人口我們也缺,自然不可能給他們。”
“昔年他借我糧食,如今又來助我,我便送些糧食助他收複西州吧!”
糧食對於隴右而言,雖然需求很大,但可獲取的地方太多了。
山南西道和劍南道都產糧食,有錢就能買到糧食。
反正涼州收複後,涼州官道便會成為河西與隴右的主要貿易路線,屆時無數香料都將通過此地販往他處,隴右也能從中獲利。
買賣幾萬石糧食送給張淮深,這並非什麽難事。
這般想著,劉繼隆看向張昶:“姑臧情況如何?”
“今早他們眼見我軍分兵,試圖從北門突圍,但被北門守橋兵卒所阻,未能成功。”
張昶迴應一聲,隨後便沉默下來。
與此同時,投石機卻在不斷進攻,而陣上的投石機數量也來到了四十台之多,並且還在不斷搭建。
劉繼隆與張昶來到陣上,但見姑臧東城城牆上的不少牆磚碎裂脫落,但整體依舊無恙。
“倒是可以借此機會,看看我們的城防是否需要加強。”
劉繼隆眺望姑臧城牆說著,張昶自然點頭附和。
夯土包磚的方式都大差不多,論堅固程度,姑臧城與隴右境內那幾座堅城差不多。
借助進攻姑臧的機會,倒是可以看看隴右自己城防的缺陷。
二人如此作響,同時南邊也不斷有迴鶻、嗢末等小部落帶著牧群北上。
由於突圍匆忙,黠利根本沒來得及帶走太多牧群。
他們從居延海帶來的牧群,大多便宜了隴右軍。
時至黃昏,西邊也傳來了消息。
嘉麟、昌鬆兩城空無一人,李商隱已經帶精騎五百入主嘉麟,曹茂率另五百精騎往番和趕去。
兩千甲兵休整一夜,明日返迴姑臧。
如此一來,整個涼州僅有姑臧沒有被拿下了。
劉繼隆並不著急,而是依舊陳兵包圍姑臧,沒有貿然強攻。
在他陳兵包圍姑臧的同時,東邊的大唐也動亂漸大。
時間進入三月後,浙東的裘甫與官軍幾次交戰,接連取得勝利。
浙東觀察使鄭祗德心有不甘,不斷募集壯勇,派沈君縱、張公署等將領率軍三千,主動出擊。
三月初十,雙方大戰於剡縣之西。
彼時剡縣城西有三條溪水,裘甫在三溪之北布陣,卻在三溪之南暗設伏兵,並在溪水上遊加以壅塞,使溪流淺可涉渡。
雙方開戰不久,農民軍便佯敗引唐軍追擊。
唐軍渡河過半時,裘甫派人挖斷壅塞,三溪水洶湧而來,以至唐軍甲兵漂沒,溺死者無算。
沈君縱、張公署等唐軍將領急忙指揮大軍後撤,裘甫趁機指揮在溪南埋伏的農民軍及時出動。
浙東唐軍被圍殲,唐將沈君縱、張公署僅以身免。
三溪大捷以後,農民軍威風大震,附近的流民和小股農民軍,紛紛參加裘甫領導的義軍,裘甫麾下兵馬達三萬餘人。
三月十二,裘甫發布檄文,自稱“天下都知兵馬使”,建年號羅平,以劉勝為謀主,劉慶、劉從簡為副帥,積極屯儲糧食、製造器械,準備奪取兩浙。
得知此事後,觀察使鄭祗德倉皇派出輕騎,請長安派浙西鎮海軍、宣歙宣州軍、福建威武軍出兵馳援。
消息傳至長安,李忱不得不緊急召開常朝。
“兩浙是朝廷賦稅命門,此賊竟敢建元,定不能饒!”
“當發鎮海、宣州、威武等軍入浙西圍剿此賊!”
“是極是極!”
麵對裘甫造反,不論南衙北司,都一致認為應該鎮壓。
畢竟對他們來說,百姓叛亂這種事情是絕不容許的,更別提叛亂的地方還是大唐的錢袋子了。
假若裘甫占據兩浙,那必然會影響朝廷的度支,更別提裘甫還有可能憑借兩浙之富庶招兵買馬了。
想到這裏,就連金台上的李忱都不斷咳嗽道:
“咳咳咳……此事……便請幾位相公拿個…咳咳……拿個主意吧!”
此刻的李忱病態難掩,盡管他對外宣稱是風寒,但他那蒼白的臉色令人擔憂。
饒是如此,群臣卻不敢提出質疑,因為但凡質疑皇帝病因的人,大部分都被外放了。
所有人隻能忽略皇帝的疾病,將話題放在江南和河南上。
“鄭觀察圍剿叛軍數月,竟然數月都未曾拿下叛軍,恐不知兵。”
“臣以為,不若派名知兵的將領前往浙東,同時征發淮南、浙西、福建三處兵馬圍剿此僚。”
令狐綯主動開口行禮,而主管度支,剛剛成為同平章事不久的蔣伸聞言也作揖道:
“臣以為,不如請崔使相節製三軍,鎮壓此僚!”
李忱聞言,心裏雖然不喜崔鉉作為,但崔鉉此前在處理宣州軍上十分得體,因此他也挑不出毛病來。
思索片刻後,他便點頭道:“既然如此,便依二位相公所言。”
“此外,河南道叛軍王守文占據濮州日久,裴使相為何遲遲未能將其鎮壓?”
李忱在擔心裴休養寇自重,令狐綯聞言倒是難得為人開解道:
“陛下,濮州城池高大,叛軍又蠱惑濮州百姓與朝廷為敵,故此才久久不曾拿下。”
對於令狐綯的解釋,李忱並不滿意,因此他咳嗽道:
“五月前,朕希望聽到濮州叛軍被鎮壓的消息……”
話音落下,李忱還想說什麽,但紫宸殿門口卻傳來急報。
班值宦官見狀接下急報,走入殿內作揖:“陛下,徐州傳來急報。”
“念……咳咳!”
李忱一邊咳嗽一邊示意,宦官見狀打開急報,誦讀道:
“彭城官吏奏表武寧節度使康季榮不恤士卒,士卒噪而逐之。”
徐州武寧軍屢次驅逐節度使,眾人早就習以為常,因此也沒有太大反應。
李忱聽後深吸一口氣,強壓咽喉的不適道:“以左金吾大將軍田牟為武寧節度使,另貶康季榮於湖南。”
“陛下聖明……”
望著眼前諸臣歌頌的模樣,李忱強撐道:“事既如此,諸卿可還有事啟奏?”
“陛下,河西觀察使索勳、涼州刺史索忠顗,涼州別駕王端章奏表,請朝廷派軍收複涼州。”
蕭鄴走出來作揖奏表,李忱聽後卻沉聲道:“此三人丟失涼州,竟還有臉向朕……咳咳!”
難以壓製的不適感讓李忱咳嗽,令狐綯見狀作揖道:
“陛下,三人為朝廷戍邊,實有功,然涼州暫不可複,不如另外委派官職?”
令狐綯在隱晦提醒李忱,三人畢竟是幫朝廷做事的。
盡管涼州被胡虜奪走,但他們也算完成了隔絕河西與隴右的任務。
若是兔死狗烹,日後各藩鎮還有多少人會幫朝廷辦事?
李忱顯然也明白這個道理,因此在令狐綯點破後,他便無奈擺手道:
“罷了,貶索勳為黔州刺史,索忠顗任黔州長史,王端章任黔州別駕。”
黔州是黔中道人口前三的中州,但即便如此,人口也不過二萬餘。
加之當地南蠻、西南夷與漢人雜居,不易治理,常被視作化外之地。
可以說,李忱算是將三人打發了,日後恐怕也不會再啟用。
令狐綯見狀也十分滿意,並不打算繼續為三人謀取利益。
至於王宗實,他不殺索勳三人就算好了,根本不可能為三人開口。
“好了,諸卿退下吧。”
李忱眼見所有事情安排妥當,當即起身走向偏殿。
盡管他依舊強裝無礙,但他的步伐卻十分不穩,身體情況如何,眾人可見。
待他走入偏殿,群臣這才先後離開紫宸殿。
在這其中,張議潮顯得憂心忡忡,而張議潭則是臉上笑意濃重。
待二人離開了大明宮,登上馬車之後,張議潭才主動道:
“二郎如此憂心,莫不是擔心陛下身體?”
“嗯……”張議潮點了點頭,隨後才道:
“鄆王與夔王,二人我都有幸見過。”
“鄆王言行舉止十分謹慎,但我聽群臣所說,鄆王如此做派已然持續十餘年。”
“如此壓抑,若是得以解放,恐會放縱……”
張議潮見過鄆王李溫,在他看來,李溫行事小心,這顯然是環境過於壓抑的結果。
這樣的人在史書上並不少見,但他們大部分都會在壓抑解除後,忍不住放縱起來。
大唐如今的局麵,若是迎來一個放縱的天子,恐怕不是什麽好事。
“夔王呢?”張議潭忍不住詢問,張議潮則是搖頭道:
“夔王好華服,雖得陛下寵愛,但畢竟年紀尚幼。”
“若是陛下此次無礙,夔王興許還能展露才能。”
“若是陛下……”
張議潮沒有繼續說下去,張議潭聽後卻輕笑道:
“二郎你就是想得太多,倘若看開些,似我這般,哪還有那麽多值得憂愁的事情?”
“今日那索氏父子被貶至黔州,我便瞧著高興,待會迴到了府上,記得與我對飲兩杯。”
張議潭笑聲爽朗,驅散了張議潮眉宇間的不少擔憂。
“大兄放心,今日必然好生陪大兄飲酒。”
張議潮作出迴應,與此同時張議潭卻開口道:“停車!”
車夫聞言立馬停下馬車,張議潭將馬車簾子掀開,張議潮十分不解:“大兄?”
“嗬嗬,楊押衙倒是好興致啊。”
張議潭對外笑道,而張議潮也順著他的目光朝外望去,隻見隴右的押衙楊信正在與一三旬男子下車,準備走入西市。
被抓包的楊信反應過來後,當即笑著作揖道:
“常侍莫要打趣我了,我乃是為了招唿舊友,方才來的西市,平日裏可不會過來。”
“舊友?”張議潭看向楊信身旁那三旬不得意的男子,那男子感受到目光,當即也作揖行禮道:“參見常侍。”
“嗬嗬,小友為何皺眉?”
張議潭年紀大了,就喜歡與年輕人交談,楊信平日就不少去他府上。
麵對此人不得意的表情,他也好奇詢問了起來。
楊信見狀說道:“常侍,我這舊友科舉未中,我正欲開解他。”
“哦?”張議潭聞言打量了眼前男子,隨後爽朗笑道:
“小友無需如此,老夫觀你體態健壯,即便科舉不成,也可從軍出頭,不必拘泥於一道。”
“謝常侍勸導,某確實不準備繼續科舉了……”
男子喪氣說著,而張議潭見他如此頹喪,當即也不再勸說,隻是搖搖頭看向楊信。
“好好玩樂吧,不然到了老夫這般年紀,想玩可就沒有機會了,哈哈哈……”
張議潭拂袖示意車夫駕車,車夫見狀抖動韁繩,駕車繼續往府邸趕去。
楊信與男子先後作揖送離他們,這才與男子說道:
“黃郎君,剛才那是我們歸義軍的張司徒和張常侍,就連我家節帥都對他們敬重有加。”
“張常侍既然說了你從軍會出頭,不如你就從了我,去隴右從軍吧!”
能被楊信稱唿為黃郎君的,自然隻有備戰科舉三年的黃巢了。
隻是他的三年備戰,卻如笑話般未曾上榜。
正因如此,他才會如此頹廢,即便麵對楊信的招攬,他也興致缺缺。
“某此間思緒紊亂,參軍之事容後再議吧。”
“如今河南道兵災混亂,某隻想迴家看看阿耶與耶耶,確定他們平安無事,然後在其膝前盡孝。”
“好!”楊信也不掃興,當即說道:
“既然思緒紊亂,那就喝酒清醒清醒,我可是答應了陳瑛那廝要好好招待你,可不能讓他覺得我怠慢了你。”
“走!去楊柳閣,點十個小娘子為你助助興!”
自張昶將戰損情況說罷,帳內氣氛不禁沉重起來。
畢竟擺在隴右軍眼前的,還有姑臧、嘉麟、番和三座城池。
即便迴鶻出逃,嘉麟和番和能兵不血刃拿下,但姑臧是始終要打的。
拿下姑臧後,他們又將死傷多少?
如今已經陣沒超過二成弟兄,臨州鳳凰山上也將多出二千餘八十七座墓碑。
“此役陣沒者,烈屬搬入狄道城居住,讓州衙派人修建磚瓦院落,另授烈屬撫恤田百畝,牛五頭,糧五十石及麻布十匹,傷殘者同樣標準。”
“參與此役者,除承諾的破陣、奪旗等拔擢外,另授錢十貫,牛二頭,布十匹。”
劉繼隆承諾下達後,張昶等人紛紛作揖:“節帥高義!”
“賞功罰過,本是如此。”劉繼隆沉聲道:
“此間撫恤及犒賞,明日傳告三軍,莫要讓人汙了撫恤及犒賞!”
他此言,顯然是擔心有人喝兵血,吃絕戶。
哪怕曹茂麾下的都察院不斷巡察各州,但劉繼隆還是不放心。
唯有把烈屬接到臨州,在他眼皮底下,他才能放下心來。
思緒此處,劉繼隆也想到了那姑臧城。
他迫切想要拿下姑臧,但與將士的性命相比,姑臧還能往後放。
“曹茂、李商隱,你二人率一千精騎,兩千甲兵馳往嘉麟、番和。”
“賊若遁走,你等入駐城池迴稟即可,賊若停留,自當包圍城池,等到我攻破姑臧。”
“至於姑臧如何攻打,暫且用投石機進攻,大軍包圍。”
劉繼隆說罷,李商隱與曹茂、張昶紛紛作揖。
不過事後張昶又詢問道:“節帥,如果杜噶支要投降,那怎麽辦?”
城內嗢末部眾不少,如何處置他們,成了擺在眾人眼前的問題。
涼州雖然有六七十萬畝耕地,但那都是劉繼隆留給移民此地漢口的。
昌鬆那邊已經有胡番四萬餘口,而姑臧城內人口在此前陣上觀,恐不低於十萬。
這麽多人口,光養活他們,就足夠消耗七八成耕地,更別提後續的移民了。
對此,劉繼隆也開口道:“此間事,我自然也十分困擾。”
“不過嗢末畢竟是放牧的,隻要他們無甚鬧事者,衙門便可將俘獲牧群交給他們放牧。”
劉繼隆自然也痛恨那些殺死自己麾下將士的敵軍,但他也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河隴的環境,注定不可能物理消滅一個民族。
這並非說做不到,而是沒有必要。
十萬嗢末人固然很多,可隻要把他們打散到各州,想要同化他們並不難。
同化之後,隴右會獲得十萬人力,每年能多開墾十幾二十萬畝荒地。
如今隴右有二十餘萬口漢人,即便收容這十萬嗢末人,也能穩住他們。
待到自己掠奪西川人口的計劃成功,這點嗢末人就更不算什麽了。
想到這裏,劉繼隆便沉聲道:“先行攻城,待拿下姑臧再論也不遲。”
“是!”三人作揖應下,而此時兵馬們也端來了膳食。
張昶拿著那裝滿四兩米酒的酒壺,小心翼翼的淺嚐著。
劉繼隆三人麵前則是各自擺放著炙烤好的羊排、羊腿,以及羊骨湯泡出的飯食。
這羊肉比較柴,顯然是野外的黃羊。
時間不過半個時辰,劉繼隆他們便解決了桌前飯食,三人各自退下休息,而劉繼隆則是飯飽過後,迴到床榻前假寐了兩個時辰。
待到卯時,軍營內開始響起了窸窸窣窣的著甲聲,劉繼隆也起床來到軍營某塊空地上磨煉起了武藝。
李商隱與曹茂率軍離營,朝著嘉麟城行軍而去。
他們離去後,隴右軍在姑臧便隻剩九百餘精騎,兩千八百甲兵和一千傷兵了。
當然,還有隨軍的一萬八千多民夫。
這些民夫在城西打掃戰場,將俘獲的甲胄收集清洗,屍首焚毀。
隴右軍陣沒將士的屍首被裝入骨灰壇中,迴鶻人的死守則是就地焚毀。
時至正午,劉繼隆沒有等來曹茂和李商隱的消息,反倒是等來了張淮深的消息。
“稟告劉節帥,張使君在三泉眼子駐兵,昨夜嘉麟、番和方向有胡雜北上,被我軍截殺甚眾。”
“兩萬餘番口被截下,我軍所俘迴鶻人近四萬,甲兵不少五百,但仍有餘者逃亡居延海。”
“張使君傳令凱旋,命標下傳此書信於節帥您……”
牙帳內,眼看著河西軍的塘兵向自己匯報軍情,並趁機呈上一封書信,劉繼隆當即示意張昶接下。
張昶將書信接下後拆開,確認沒有問題後,轉呈給了劉繼隆。
其中內容則是張淮深寫給劉繼隆的邀請信,邀請他入秋後出兵居延海,將逃亡居延海的迴鶻殘部清掃幹淨。
那兩萬番口和四萬迴鶻人,他大概是要帶迴甘州了。
想到這裏,劉繼隆也不意外,隻是提筆寫下一封書信,答應了張淮深的邀請,並說自己會出精騎兩千配合他。
“把這封信帶給張使君,另外還請告訴張使君,此間事,某必當迴報。”
“標下領命!”
塘報從劉繼隆手中接過書信,隨後被張昶派人禮送出帳。
待他走後,張昶看向劉繼隆:“節帥,您準備怎麽迴報張使君?”
劉繼隆聞言深吸口氣道:“河西所缺,無非糧食與人口。”
“人口我們也缺,自然不可能給他們。”
“昔年他借我糧食,如今又來助我,我便送些糧食助他收複西州吧!”
糧食對於隴右而言,雖然需求很大,但可獲取的地方太多了。
山南西道和劍南道都產糧食,有錢就能買到糧食。
反正涼州收複後,涼州官道便會成為河西與隴右的主要貿易路線,屆時無數香料都將通過此地販往他處,隴右也能從中獲利。
買賣幾萬石糧食送給張淮深,這並非什麽難事。
這般想著,劉繼隆看向張昶:“姑臧情況如何?”
“今早他們眼見我軍分兵,試圖從北門突圍,但被北門守橋兵卒所阻,未能成功。”
張昶迴應一聲,隨後便沉默下來。
與此同時,投石機卻在不斷進攻,而陣上的投石機數量也來到了四十台之多,並且還在不斷搭建。
劉繼隆與張昶來到陣上,但見姑臧東城城牆上的不少牆磚碎裂脫落,但整體依舊無恙。
“倒是可以借此機會,看看我們的城防是否需要加強。”
劉繼隆眺望姑臧城牆說著,張昶自然點頭附和。
夯土包磚的方式都大差不多,論堅固程度,姑臧城與隴右境內那幾座堅城差不多。
借助進攻姑臧的機會,倒是可以看看隴右自己城防的缺陷。
二人如此作響,同時南邊也不斷有迴鶻、嗢末等小部落帶著牧群北上。
由於突圍匆忙,黠利根本沒來得及帶走太多牧群。
他們從居延海帶來的牧群,大多便宜了隴右軍。
時至黃昏,西邊也傳來了消息。
嘉麟、昌鬆兩城空無一人,李商隱已經帶精騎五百入主嘉麟,曹茂率另五百精騎往番和趕去。
兩千甲兵休整一夜,明日返迴姑臧。
如此一來,整個涼州僅有姑臧沒有被拿下了。
劉繼隆並不著急,而是依舊陳兵包圍姑臧,沒有貿然強攻。
在他陳兵包圍姑臧的同時,東邊的大唐也動亂漸大。
時間進入三月後,浙東的裘甫與官軍幾次交戰,接連取得勝利。
浙東觀察使鄭祗德心有不甘,不斷募集壯勇,派沈君縱、張公署等將領率軍三千,主動出擊。
三月初十,雙方大戰於剡縣之西。
彼時剡縣城西有三條溪水,裘甫在三溪之北布陣,卻在三溪之南暗設伏兵,並在溪水上遊加以壅塞,使溪流淺可涉渡。
雙方開戰不久,農民軍便佯敗引唐軍追擊。
唐軍渡河過半時,裘甫派人挖斷壅塞,三溪水洶湧而來,以至唐軍甲兵漂沒,溺死者無算。
沈君縱、張公署等唐軍將領急忙指揮大軍後撤,裘甫趁機指揮在溪南埋伏的農民軍及時出動。
浙東唐軍被圍殲,唐將沈君縱、張公署僅以身免。
三溪大捷以後,農民軍威風大震,附近的流民和小股農民軍,紛紛參加裘甫領導的義軍,裘甫麾下兵馬達三萬餘人。
三月十二,裘甫發布檄文,自稱“天下都知兵馬使”,建年號羅平,以劉勝為謀主,劉慶、劉從簡為副帥,積極屯儲糧食、製造器械,準備奪取兩浙。
得知此事後,觀察使鄭祗德倉皇派出輕騎,請長安派浙西鎮海軍、宣歙宣州軍、福建威武軍出兵馳援。
消息傳至長安,李忱不得不緊急召開常朝。
“兩浙是朝廷賦稅命門,此賊竟敢建元,定不能饒!”
“當發鎮海、宣州、威武等軍入浙西圍剿此賊!”
“是極是極!”
麵對裘甫造反,不論南衙北司,都一致認為應該鎮壓。
畢竟對他們來說,百姓叛亂這種事情是絕不容許的,更別提叛亂的地方還是大唐的錢袋子了。
假若裘甫占據兩浙,那必然會影響朝廷的度支,更別提裘甫還有可能憑借兩浙之富庶招兵買馬了。
想到這裏,就連金台上的李忱都不斷咳嗽道:
“咳咳咳……此事……便請幾位相公拿個…咳咳……拿個主意吧!”
此刻的李忱病態難掩,盡管他對外宣稱是風寒,但他那蒼白的臉色令人擔憂。
饒是如此,群臣卻不敢提出質疑,因為但凡質疑皇帝病因的人,大部分都被外放了。
所有人隻能忽略皇帝的疾病,將話題放在江南和河南上。
“鄭觀察圍剿叛軍數月,竟然數月都未曾拿下叛軍,恐不知兵。”
“臣以為,不若派名知兵的將領前往浙東,同時征發淮南、浙西、福建三處兵馬圍剿此僚。”
令狐綯主動開口行禮,而主管度支,剛剛成為同平章事不久的蔣伸聞言也作揖道:
“臣以為,不如請崔使相節製三軍,鎮壓此僚!”
李忱聞言,心裏雖然不喜崔鉉作為,但崔鉉此前在處理宣州軍上十分得體,因此他也挑不出毛病來。
思索片刻後,他便點頭道:“既然如此,便依二位相公所言。”
“此外,河南道叛軍王守文占據濮州日久,裴使相為何遲遲未能將其鎮壓?”
李忱在擔心裴休養寇自重,令狐綯聞言倒是難得為人開解道:
“陛下,濮州城池高大,叛軍又蠱惑濮州百姓與朝廷為敵,故此才久久不曾拿下。”
對於令狐綯的解釋,李忱並不滿意,因此他咳嗽道:
“五月前,朕希望聽到濮州叛軍被鎮壓的消息……”
話音落下,李忱還想說什麽,但紫宸殿門口卻傳來急報。
班值宦官見狀接下急報,走入殿內作揖:“陛下,徐州傳來急報。”
“念……咳咳!”
李忱一邊咳嗽一邊示意,宦官見狀打開急報,誦讀道:
“彭城官吏奏表武寧節度使康季榮不恤士卒,士卒噪而逐之。”
徐州武寧軍屢次驅逐節度使,眾人早就習以為常,因此也沒有太大反應。
李忱聽後深吸一口氣,強壓咽喉的不適道:“以左金吾大將軍田牟為武寧節度使,另貶康季榮於湖南。”
“陛下聖明……”
望著眼前諸臣歌頌的模樣,李忱強撐道:“事既如此,諸卿可還有事啟奏?”
“陛下,河西觀察使索勳、涼州刺史索忠顗,涼州別駕王端章奏表,請朝廷派軍收複涼州。”
蕭鄴走出來作揖奏表,李忱聽後卻沉聲道:“此三人丟失涼州,竟還有臉向朕……咳咳!”
難以壓製的不適感讓李忱咳嗽,令狐綯見狀作揖道:
“陛下,三人為朝廷戍邊,實有功,然涼州暫不可複,不如另外委派官職?”
令狐綯在隱晦提醒李忱,三人畢竟是幫朝廷做事的。
盡管涼州被胡虜奪走,但他們也算完成了隔絕河西與隴右的任務。
若是兔死狗烹,日後各藩鎮還有多少人會幫朝廷辦事?
李忱顯然也明白這個道理,因此在令狐綯點破後,他便無奈擺手道:
“罷了,貶索勳為黔州刺史,索忠顗任黔州長史,王端章任黔州別駕。”
黔州是黔中道人口前三的中州,但即便如此,人口也不過二萬餘。
加之當地南蠻、西南夷與漢人雜居,不易治理,常被視作化外之地。
可以說,李忱算是將三人打發了,日後恐怕也不會再啟用。
令狐綯見狀也十分滿意,並不打算繼續為三人謀取利益。
至於王宗實,他不殺索勳三人就算好了,根本不可能為三人開口。
“好了,諸卿退下吧。”
李忱眼見所有事情安排妥當,當即起身走向偏殿。
盡管他依舊強裝無礙,但他的步伐卻十分不穩,身體情況如何,眾人可見。
待他走入偏殿,群臣這才先後離開紫宸殿。
在這其中,張議潮顯得憂心忡忡,而張議潭則是臉上笑意濃重。
待二人離開了大明宮,登上馬車之後,張議潭才主動道:
“二郎如此憂心,莫不是擔心陛下身體?”
“嗯……”張議潮點了點頭,隨後才道:
“鄆王與夔王,二人我都有幸見過。”
“鄆王言行舉止十分謹慎,但我聽群臣所說,鄆王如此做派已然持續十餘年。”
“如此壓抑,若是得以解放,恐會放縱……”
張議潮見過鄆王李溫,在他看來,李溫行事小心,這顯然是環境過於壓抑的結果。
這樣的人在史書上並不少見,但他們大部分都會在壓抑解除後,忍不住放縱起來。
大唐如今的局麵,若是迎來一個放縱的天子,恐怕不是什麽好事。
“夔王呢?”張議潭忍不住詢問,張議潮則是搖頭道:
“夔王好華服,雖得陛下寵愛,但畢竟年紀尚幼。”
“若是陛下此次無礙,夔王興許還能展露才能。”
“若是陛下……”
張議潮沒有繼續說下去,張議潭聽後卻輕笑道:
“二郎你就是想得太多,倘若看開些,似我這般,哪還有那麽多值得憂愁的事情?”
“今日那索氏父子被貶至黔州,我便瞧著高興,待會迴到了府上,記得與我對飲兩杯。”
張議潭笑聲爽朗,驅散了張議潮眉宇間的不少擔憂。
“大兄放心,今日必然好生陪大兄飲酒。”
張議潮作出迴應,與此同時張議潭卻開口道:“停車!”
車夫聞言立馬停下馬車,張議潭將馬車簾子掀開,張議潮十分不解:“大兄?”
“嗬嗬,楊押衙倒是好興致啊。”
張議潭對外笑道,而張議潮也順著他的目光朝外望去,隻見隴右的押衙楊信正在與一三旬男子下車,準備走入西市。
被抓包的楊信反應過來後,當即笑著作揖道:
“常侍莫要打趣我了,我乃是為了招唿舊友,方才來的西市,平日裏可不會過來。”
“舊友?”張議潭看向楊信身旁那三旬不得意的男子,那男子感受到目光,當即也作揖行禮道:“參見常侍。”
“嗬嗬,小友為何皺眉?”
張議潭年紀大了,就喜歡與年輕人交談,楊信平日就不少去他府上。
麵對此人不得意的表情,他也好奇詢問了起來。
楊信見狀說道:“常侍,我這舊友科舉未中,我正欲開解他。”
“哦?”張議潭聞言打量了眼前男子,隨後爽朗笑道:
“小友無需如此,老夫觀你體態健壯,即便科舉不成,也可從軍出頭,不必拘泥於一道。”
“謝常侍勸導,某確實不準備繼續科舉了……”
男子喪氣說著,而張議潭見他如此頹喪,當即也不再勸說,隻是搖搖頭看向楊信。
“好好玩樂吧,不然到了老夫這般年紀,想玩可就沒有機會了,哈哈哈……”
張議潭拂袖示意車夫駕車,車夫見狀抖動韁繩,駕車繼續往府邸趕去。
楊信與男子先後作揖送離他們,這才與男子說道:
“黃郎君,剛才那是我們歸義軍的張司徒和張常侍,就連我家節帥都對他們敬重有加。”
“張常侍既然說了你從軍會出頭,不如你就從了我,去隴右從軍吧!”
能被楊信稱唿為黃郎君的,自然隻有備戰科舉三年的黃巢了。
隻是他的三年備戰,卻如笑話般未曾上榜。
正因如此,他才會如此頹廢,即便麵對楊信的招攬,他也興致缺缺。
“某此間思緒紊亂,參軍之事容後再議吧。”
“如今河南道兵災混亂,某隻想迴家看看阿耶與耶耶,確定他們平安無事,然後在其膝前盡孝。”
“好!”楊信也不掃興,當即說道:
“既然思緒紊亂,那就喝酒清醒清醒,我可是答應了陳瑛那廝要好好招待你,可不能讓他覺得我怠慢了你。”
“走!去楊柳閣,點十個小娘子為你助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