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兵改道,晝夜行軍一百裏,奇襲延川。”


    “官兵遭襲,死難溺水者七千餘,賊首王守文、吳煨走入延安。”


    “賊軍請表賊首王守文為鄆州刺史,吳煨為濮州刺史……”


    “夠了!”


    十一月二十三日,得知官軍延川慘敗消息的李忱喝止了馬公儒對軍報的誦讀。


    他緩緩睜開眼睛,宣政殿上文武百官紛紛低頭,不敢吱聲。


    “四鎮兵馬,兩萬餘人,光精騎便六千餘。”


    “如此局麵,竟被賊軍三千人打出慘敗!”


    李忱鐵青著臉:“如今賊軍南下走入延安,距離長安不過五百裏。”


    “朕倒是想問問諸卿,莫不是要讓賊軍打入關中?”


    “臣等惶恐……”


    令狐綯、蕭鄴見狀作揖行禮,百官紛紛依附。


    見狀,李忱黑著臉道:“朕不想聽你們口中所謂惶恐,隻想知道怎麽剿滅叛軍!”


    四鎮兵馬圍剿三千叛軍,結果被打出了個延川慘敗,喪師七千餘。


    此等消息若是傳出去,諸鎮會如何看待朝廷?


    莫不都以為朝廷已經弱不禁風,連小小叛軍都收拾不了,更不要談諸鎮了?


    “陛下,此役之所以慘敗,乃是諸鎮精騎未曾集結,加之軍中缺馬放出塘騎,才被叛軍打了個措手不及。”


    “叛軍之所以南下走入延安,也是知道了其身後有平夏部及三鎮四千餘精騎追趕,這才南下延安。”


    “如今平夏部精騎與官軍兵馬移鎮延水,尚有精騎四千五百,甲兵萬餘。”


    “加之天雄軍兩千精騎已經抵達丹州,賊軍唯有渡河東逃這一個機會。”


    “臣請命,以河中節度使崔璵率軍北上,設重兵於馬鬥關及隰(xi)州,阻截叛軍渡河。”


    “另請天雄軍節度使李承勳率精騎馳往烏仁關,駐守渡口關隘。”


    “此二關嚴防,而諸縣死守,屆時朝廷大軍從延水南下,必然能將叛軍圍剿於延安一縣之地!”


    蕭鄴侃侃而談,李忱聽後卻冷聲道:“既然如此,召迴夏侯孜,請派蕭相北上節製諸鎮!”


    “額……臣……”


    眼見派自己北上節製諸鎮兵馬,蕭鄴當即有些支吾。


    “臣並未領過兵,恐辜負聖眷……”


    李忱臉色更黑幾分,但令狐綯此時站出來打圓場道:


    “陛下,臣以為,不如以天雄軍節度使李承勳為討擊使,節製諸鎮兵馬圍剿叛軍。”


    “陛下,臣附議!”蕭鄴急忙附議。


    不止是二人,就連朝中許多官員都紛紛附議。


    僅延川慘敗看來,夏侯孜著實沒有領兵才能。


    如果不是他擅自派出精騎,使得官軍主力馬匹塘騎不足,那官軍也不會被打個措手不及。


    李承勳在此前擔任的官職就是涇原節度使,事後才調往秦隴擔任天雄軍節度使。


    由他節製諸鎮,平夏部、天雄軍及涇原軍都不會不服。


    至於鳳翔鎮和邠寧鎮,前者在延川慘敗中損失慘重,後者無領兵才幹,不至於為難李承勳。


    這般想著,李忱也隻能點頭道:“擢授天雄軍節度使為鳳翔、涇原、天雄、邠寧四鎮討擊使。”


    “前些日子,西川魏使相稱病乞休,朕始終找不到人選代替。”


    “如今同平章事夏侯孜既然無需操勞兵戎,便以同平章事調任西川節度使,成都尹。”


    一場戰敗,葬送了夏侯孜的仕途,因此調往西川成了使相。


    以皇帝的性子,夏侯孜恐怕是難以迴到朝中了。


    想到這裏,令狐綯不免惋惜,心想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


    在他這般想著的時候,李忱也站了起來,群臣紛紛唱聲送禮。


    待李忱離去,百官先後退朝,而朝臣隊伍中,張議潮與張議潭二人沉默不語,直到走出大明宮,登上馬車後,二人才交談起來。


    “兩萬多官兵,竟然被三千叛軍打得喪師七千。”


    “我倒是不曾想到,這王守文和吳煨竟然有此等本事。”


    張議潭撫須感歎,張議潮聞言則是搖頭道:


    “並非他們厲害,隻是諸鎮官兵承平日久,不如此二人在涼州戍邊警惕罷了。”


    “如今朝廷讓李承勳擔任討擊使,此二人若是還不變通,恐怕真的會被圍剿延安。”


    “不過相比較這些,我更在意涼州那邊的情況。”


    張議潭與張議潮入朝都是為了河隴太平,如今涼州動亂雖然是計劃中一環,但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因此張議潮還是有些擔心的。


    對此,張議潭伸出手安撫他道:“無礙,有淮深與那劉繼隆在,區區胡雜,不成氣候。”


    “但願吧……”張議潮歎了口氣,而張議潭也詢問道:


    “淮銓那邊可曾傳來消息?”


    “嗯!”張議潮點了點頭,隨後開口道;


    “他眼下率軍在烏蘭城外駐兵,並未前往涼州。”


    “不過此舉並非他主意,而是那監軍王宗會得知胡虜南下圍攻涼州,不敢前往涼州。”


    “這樣也好。”張議潭鬆了口氣:


    “王宗會是王宗實族人,倘若是他下令駐兵不前,即便朝廷知道,也不會怪罪淮銓。”


    “屆時涼州事情塵埃落定,淮銓也就能返迴長安了。”


    交談間,馬車迴到了宣陽坊,二人各自走下馬車,返迴了府邸。


    隻是在他們返迴府邸之餘,長安的旨意也發往了延、丹二州。


    與此同時,延安城外的天平軍營內,王守文與吳煨等人也在討論下一步。


    “如今我們被朝廷打作叛軍,眾兄弟說說,是迴鄆州,還是尋一處地方投靠?”


    牙帳內,王守文詢問眾人,其中一名將領見狀作揖道:


    “我們本來就是為了迴家,為了迴家不惜嘩變。”


    “如今朝廷即便把我們打作叛軍又如何,官兵也不過如此,根本無法阻攔我等迴鄉!”


    “沒錯!”另一名將領見狀也附和道:


    “聽說河北、河南、淮南發了大水,幾十萬人受難,誰知道其中有沒有自己的父母弟兄?”


    “我們軍中有甲胄,如果能迴到鄆州,到時候振臂一唿,就不信河南沒有前來投軍的!”


    兩人說罷,眾人紛紛點頭認可,王守文也看向吳煨:“大郎,你覺得呢?”


    “娘賊的,自然是迴家!”吳煨咬牙道:


    “我等被打作叛軍,又有幾人敢於收留?”


    “即便找到某處角落占山為王,但是沒有百姓支持,弟兄們死一個少一個。”


    “倒不如趁機迴鄉,就像趙三郎說的一樣,振臂一唿,河南道不知有多少受了難的百姓前來投靠!”


    “好!”聽到眾人意見統一,王守文見狀開口道:


    “如果要迴家,我們必須兵貴神速,今夜熄火動身,明日正午就能抵達黃河。”


    “即便黃河未曾結冰,但我們準備了那麽多羊皮筏子,不怕渡不了黃河。”


    “隻是前往河中後,恐怕那河中已然得了朝廷旨意,屆時必然會阻截我們!”


    王守文話音未落,眾人便鼓噪道:


    “怕甚,大不了一路殺迴家去!”


    “沒錯,官兵也就那樣!”


    見狀,王守文點頭道:“那就說好了,今夜熄火,趁城中官兵不曾發現,留下營帳迷惑他們,大軍趁夜前往黃河。”


    “好!”眾人紛紛叫好,王守文見狀也吩咐他們各自散去。


    兩個時辰後,隨著天色漸黑,兩千九百多存活下來的天平軍開始熄火偷渡,直到向東走出三裏後才敢點燃火把,沿著官道向東南前進。


    由於此時夏侯孜正在延水整頓敗軍,因此一路上倒是沒有人阻攔他們。


    翌日清晨,當延安縣的縣令看到天平軍營盤久久沒有動靜,這才大膽派出人前去查看。


    得知天平軍留下營盤後消失,他立馬派人騎驢向延川、延水等縣傳去消息。


    從延安縣前往最近的黃河渡口,一共有八十餘裏。


    但是從延安縣送消息去延川和延水,距離分別是八十裏和一百二十裏。


    正因如此,當延水縣夏侯孜得到消息的時候,河中鎮馬鬥關已經傳來消息,叛軍在馬鬥關下遊渡口試圖橫渡黃河。


    馬鬥關官兵僅六百步卒,不敢前往阻擊。


    夏侯孜得知消息,當即派拓跋思恭、來崇二人走延水進入永和關,試圖南下阻擊叛軍。


    隻是相比較他們的速度,天平軍的速度更快。


    拓跋思恭和來崇剛剛渡過黃河,來到永和關。


    南邊的天平軍就已經渡過了黃河,在馬鬥關下遊一處淺灘集結,走隰州進入晉州。


    河中節度使崔璵得知消息,當即開始集結河中兵馬北上。


    夏侯孜還沒開始行動,便被天平軍打亂了計劃。


    待他整頓大軍南下時,朝廷的旨意已經抵達延水,他被罷討擊使,即日南下前往西川任職。


    丹州的李承勳成為討擊使,不僅能夠節製四鎮兵馬及平夏部,也能進入河中圍剿叛軍。


    然而丹州距離延水二百餘裏,李承勳身邊隻有兩千天雄精騎。


    為此,李承勳隻能急調延水大軍歸鳳翔節度使蔣係統轄,要求蔣係渡過黃河,沿著永和關走入晉州。


    李承勳則是率領兩千精騎南下渡過龍門關,與河中府的崔璵聯合北上。


    屆時,四鎮兵馬與河中兵馬一南一北,一東一西夾擊叛軍於晉、絳二州。


    軍令傳往諸州,隰州境內諸縣嚴防死守,不得讓叛軍從呂梁山脈中走入河晉盆地(臨汾盆地)。


    李承勳的軍令下達後,渡過黃河的王守文等人,確實遭遇到了抵抗。


    “砸!”


    “嘭嘭嘭——”


    “城塌了!!”


    “把豁口堵上!把豁口堵上!”


    十一月二十五日,天平軍在王守文率領下東渡黃河,在隰州大寧縣遭到阻擊。


    大寧縣內官兵僅四百,但由於地勢狹長,城池占據了東出的官道,因此隻能強攻。


    李承勳本以為大寧縣能擋住叛軍三五日,以此為五鎮兵馬集結獲取時間。


    然而對於在涼州戍邊六年的天平軍而言,他們在涼州戍邊六年,除了練就騎射本事外,其次的本事就是修建配重式投石機。


    在配重式投石機的狂轟濫炸下,大寧縣那本就不高的夯土城牆在一晝夜的時間內垮塌,天平軍衝入大寧城內,舉起了屠刀。


    血與火中,大寧城被破,四百官兵盡數被殺,城中居民死難者半。


    王守文、吳煨釋放囚牢中二百罪犯,充入軍中隨軍駕車東進。


    二十八日,天平軍攻破蒲縣,戰火將蒲縣點燃。


    與此同時,北邊三鎮步卒才渡過黃河,抵達永和縣,想要走出呂梁山脈,還需要最少七日。


    南邊的李承勳急招平夏部的拓跋思恭、兵馬使來崇等人南下,與河中兵馬在太平縣匯合。


    大軍匯合後,李承勳先行渡過蒲水,在蒲水東岸設防。


    臘月初一,天平軍走出呂梁山脈,進入河晉盆地北部的晉州範圍。


    王守文將兩千精騎派出二十裏打探消息,僅留八百精騎和四百充軍的罪犯守護輜重車。


    臘月初三,唿聲焦躁,叛軍與官軍主力在臨汾縣北部隔著蒲水對峙。


    平夏、河中、涇原、鳳翔、邠寧等鎮旌旗在蒲水東岸招展。


    六千五百精騎在大軍兩翼壓陣,中軍為河中鎮五千甲兵。


    蒲河西岸,兩千八百天平精騎與四百餘河中囚犯組成的叛軍同樣意氣風發。


    王守文與吳煨率軍打穿關內道、已然來到河東道。


    關內道的四鎮步卒被他們遠遠拋在身後,若非李承勳指揮得當,四鎮與平夏部精騎估計還在黃河以西。


    “兵馬雄壯,難怪相公不是他們對手!”


    蒲水東岸,李承勳眯著眼睛打量河對岸的天平精騎。


    乘馬在其身旁的河中節度使崔嶼聞言冷哼:“眼下我軍近四倍於叛軍,本官不信他們還能叫囂!”


    李承勳沒有理會崔嶼的話,河中的兵馬確實不錯,但缺少足夠的精騎,在平原上作戰,很難在叛軍手中討好。


    好在自己集結了諸鎮精騎,如今精騎數量是叛軍兩倍,足夠圍剿叛軍。


    “娘賊的,官軍哪來的這麽多精騎?!”


    天平軍陣中,吳煨及其餘將領難得產生了畏懼。


    他們此次東歸,在延川擊敗兩萬官軍,隨後橫渡黃河,連續攻破大寧、蒲縣。


    如今隻需要渡過蒲河,南下進入河陽,便能沿著黃河返迴家鄉。


    可眼前官軍陣勢,顯然不是當初在延川擊敗的那支兵馬所能比的。


    “節帥,他們兵力是我們四五倍,這仗怎麽打?”


    一名都將詢問王守文,王守文見狀也麵色猶豫。


    “先紮營……”


    王守文猶豫再三,還是不知道怎麽與對岸的官兵作戰,隻能紮營想辦法。


    但是他也知道,時間拖得越久,就對他們越不利,因此他必須快些想出辦法來。


    夜裏蒲水兩岸火光通明,東岸是官軍,西岸是叛軍。


    但從火光來看,官軍營盤是叛軍的四五倍。


    王守文黑著臉前來查看,敗興而歸。


    他返迴牙帳,召來諸將商議道:“眼下官軍在東岸設營,兵力是我們四五倍。”


    “後方還有蔣係一萬多官兵在朝著晉州開拔而來,最多六七日便能抵達臨汾。”


    “現在我召集大家,主要是想辦法,看看有什麽辦法渡過蒲水,南下返迴河南!”


    王守文話音落下,帳內寂寂無聲,眾人麵麵相覷,始終提不出辦法來。


    好不容易提升的士氣,在今日瞧見李承勳等六千餘精騎的時候遭到了打擊。


    “就沒有一個人有辦法嗎!”


    王守文來了脾氣,忍不住質問眾人。


    吳煨他們想說什麽,卻不知道能說什麽。


    見狀,一名小將忍不住站起身來。


    王守文見他臉生,想了想後才想起,這人是被他從囚軍中提拔起來,負責管理那四百囚軍的都將。


    “你說!”


    王守文也不抱有什麽期待,擺擺手示意他開口說話。


    這都將聞言作揖道:“軍中有那麽多甲胄錢糧,我們為何不招募兵馬,與官軍決戰呢?”


    聞言,王守文露出失望之色,天平軍的老將也開口嘲諷道:


    “我們是叛軍,又有幾人會接受招募?”


    “為何沒有?”都將反駁道:


    “這一路走來,難道大兄們沒有發現,這河東道內胡雜遍地,朝廷官員不得民心?”


    “倘若節帥願意發出錢糧募兵,那四周胡雜必然來投,而我軍中俘獲的數千套甲胄也能派上用場。”


    都將話音落下,王守文眼前一亮:“你繼續說!”


    聞言,這名都將感激作揖,隨後解釋道:


    “這河東胡雜,大多都是過去幾十年時間裏從關內道遷入的,數量十餘萬。”


    “大中六年時,河東節度使李業就曾縱使吏民侵掠雜胡,妄殺降者,引起北邊騷動。”


    “盡管後來因盧鈞安定下來,但盧鈞、魏謨調走後,胡雜又遭官吏侵害,怨聲載道,饑寒交迫。”


    “這些胡雜平日裏牧羊為生,馬術精湛,隻要為他們穿上甲胄,那就是天生的騎兵。”


    “節帥若是願意散出錢財,必然有大批胡雜來投,兵力超過官軍也不算什麽!”


    聞言,王守文站了起來,來迴渡步後才道:


    “我拔擢你為天平軍左廂兵馬使,由你派人招募胡雜。”


    “軍中錢糧甲胄,盡由你分配!”


    都將聞言跪下,渾身顫抖激動道:


    “末將定不辱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歸義非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北城二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北城二千並收藏歸義非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