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從前不同的是,如今皇後和太子的關係頗為微妙。
皇後手裏有鳳令鳳印,淑妃一時半會倒不敢有動作,雖然她想皇後身底下的那個座都快想瘋了。太子李仁不怎麽聰明,但在幾位臣子的輔佐下,又兼沒發生什麽大事,他還幹得有模有樣地。
朝政上頭毫無波瀾,不過這個國家這一年最大的風波,卻不是因著朝政。
八年九月初十,禦史上書奏皇後與已死的昭王有私情,所謂的鐵證是皇後在昨日重陽宴上所做詩詞中的一句「日月輝澤,我心將往」。
隻有八個字。張禦史解釋道:日月,就是昭的釋義,皇後是在緬懷昭王,所以一定有私情。
太子李仁負責處理此事,朝中以劉丞相為首的翰林官員指責張禦史捕風捉影汙蔑皇後,當處以極刑。然而另有不少文臣以為這句詩的確有曖昧之處。
與此同時,淑妃拿著太子手令秘密出京,至武夷山懇請太後迴宮。張太後在昭王死後心灰意冷、兩耳不聞窗外事,也不知淑妃用了什麽法子,竟然請動了太後。張太後在一月之後很突然地出現在太子臨朝的龍椅之後,垂簾聽政,令滿朝文武瞠目結舌。
張太後不為別的,就是作為長輩、作為皇後的婆母,來處理「通奸」一案。太後在朝堂上親口念出這個難聽的詞的時候,許多人都傻了。他們明白且震驚於太後的態度,不過是八個意味不明的字,堂堂皇後,何至於此?
然而張太後隨後拿出來的東西堪稱驚悚。那一日,她命皇後與她一同上朝,在當眾從昭王遺物中拿出了一塊半月形墨玉佩後,她對皇後說:「請把你脖子上那穿著紅線的東西,也一並拿下來。」
皇後靜坐不語,太後身側的嬤嬤強拉了皇後,從她脖子上拽下來另一塊玉佩半月形的白玉,與昭王那塊墨玉合在一起,嚴絲合縫。
滿朝嘩然,立即有性子激進的老臣喊道:「賜死皇後!這是滔天大罪!」
皇後是皇帝的正室,沒有皇帝下旨,連太後都沒有資格處置皇後。然而在臣子們的激憤下,皇後還是被囚禁甘泉宮。淑妃奉張太後命,在三日之後趁夜將匕首、白綾、毒酒三樣東西送進甘泉宮,對皇後道:「雖然沒有辦法定您的死罪,但出了這樣羞憤的事,相信您也沒有臉麵苟活了吧。這些東西,都是給您行方便的。」
皇後沒有迴答。
淑妃冷笑著告辭了。
「娘娘,您真的會自盡嗎?」在淑妃的身後,一個送膳食的小宮女擅自留了下來,轉身對著皇後問。
皇後看清她的麵容,忍不住皺眉道:「混進來做什麽?這個時候,你不應該再來甘泉宮了。」
那位宮女赫然就是趙寶音所裝扮的。她垂頭歎一口氣:「宮中的侍衛大多聽命與您而不是太後,我混進來倒是不難,隻是我很擔心您。娘娘,您知道淑妃是怎麽逼死金嵐兒的,她現在就是在故技重施。」
皇後便笑了:「我又不是金嵐兒。她們真以為這樣就可以殺我嗎?不過趙嬪,你今天也算來對了,我有一句話必須要告訴你請你一定要相信,你自己的處境比我更危險。我這個樣子,暫時沒辦法幫你,但希望你不要掉以輕心。」
趙寶音猛地抬頭,眼睛裏的神色顫抖著,似乎不可置信。
皇後道:「快走!」
她抿一抿嘴唇,拔腿跑了。
趙寶音迴宮後仔細地迴想兩月以來發生的所有從皇帝離宮,到現在。是的,皇後說得對,淑妃不會放過這個對自己動手的好機會。
但,刀子會藏在哪裏呢?
難道也給她扣上個私通的罪名?不太可能,她沒有什麽「兩塊合一塊」的玉佩供人陷害。而且她曾患有腫瘤,進宮之前是沒法和人通奸還留下野種的。進宮後每個月的彤史、飲食起居都有記錄,隻要沒做過,就難出紕漏。
畢竟這後宮各處都很公正嚴明,六局管事都是皇帝心腹,不會出現「寢殿裏突然被塞了不好的東西」、「彤史被某女官惡意篡改」之類的種種。
即便如此,她還是緊張地失眠了好幾個晚上。因著精神頭不好,七皇子一個奶娃娃還心思細膩地很,比大人還靈敏地感覺到了寶音的焦躁。在這種情緒的感染下,七皇子在秋冬交替之際病倒了,一天到晚頭痛打噴嚏喉嚨發炎。嬰兒感冒是會要命的,寶音初為人母還沒什麽經驗,一時嚇壞了。
於是她更睡不著了,白天飲食也沒有胃口,很快和七皇子一樣得了風寒。她幹脆縮在自己宮裏不出門了,抱著七皇子喂藥喂飯。靜嬪來探望她還被她拒之門外,她想著如果自己真的被淑妃弄死了,可不好把人家靜嬪也牽連進去。
陽朔九年除夕夜,張太後在寧壽宮設宴,請了些皇親貴胄和肱骨大臣。皇後還待罪聽候發落,張太後的心情卻沒有受影響,在筵席上笑著與眾人敬酒,慈愛地召皇子們上前說話。台下臣子竊語不斷皇太後從昭王死了後就跟心死了一樣,如今反倒活過來了?
就在眾人酒酣之時,太後正了神色,肅然道:「皇後之事該做個了斷了。」
下頭一群人心道:好好地過個年,你提這破事兒做啥啊。不會等過完了年再說?
皇後手裏有鳳令鳳印,淑妃一時半會倒不敢有動作,雖然她想皇後身底下的那個座都快想瘋了。太子李仁不怎麽聰明,但在幾位臣子的輔佐下,又兼沒發生什麽大事,他還幹得有模有樣地。
朝政上頭毫無波瀾,不過這個國家這一年最大的風波,卻不是因著朝政。
八年九月初十,禦史上書奏皇後與已死的昭王有私情,所謂的鐵證是皇後在昨日重陽宴上所做詩詞中的一句「日月輝澤,我心將往」。
隻有八個字。張禦史解釋道:日月,就是昭的釋義,皇後是在緬懷昭王,所以一定有私情。
太子李仁負責處理此事,朝中以劉丞相為首的翰林官員指責張禦史捕風捉影汙蔑皇後,當處以極刑。然而另有不少文臣以為這句詩的確有曖昧之處。
與此同時,淑妃拿著太子手令秘密出京,至武夷山懇請太後迴宮。張太後在昭王死後心灰意冷、兩耳不聞窗外事,也不知淑妃用了什麽法子,竟然請動了太後。張太後在一月之後很突然地出現在太子臨朝的龍椅之後,垂簾聽政,令滿朝文武瞠目結舌。
張太後不為別的,就是作為長輩、作為皇後的婆母,來處理「通奸」一案。太後在朝堂上親口念出這個難聽的詞的時候,許多人都傻了。他們明白且震驚於太後的態度,不過是八個意味不明的字,堂堂皇後,何至於此?
然而張太後隨後拿出來的東西堪稱驚悚。那一日,她命皇後與她一同上朝,在當眾從昭王遺物中拿出了一塊半月形墨玉佩後,她對皇後說:「請把你脖子上那穿著紅線的東西,也一並拿下來。」
皇後靜坐不語,太後身側的嬤嬤強拉了皇後,從她脖子上拽下來另一塊玉佩半月形的白玉,與昭王那塊墨玉合在一起,嚴絲合縫。
滿朝嘩然,立即有性子激進的老臣喊道:「賜死皇後!這是滔天大罪!」
皇後是皇帝的正室,沒有皇帝下旨,連太後都沒有資格處置皇後。然而在臣子們的激憤下,皇後還是被囚禁甘泉宮。淑妃奉張太後命,在三日之後趁夜將匕首、白綾、毒酒三樣東西送進甘泉宮,對皇後道:「雖然沒有辦法定您的死罪,但出了這樣羞憤的事,相信您也沒有臉麵苟活了吧。這些東西,都是給您行方便的。」
皇後沒有迴答。
淑妃冷笑著告辭了。
「娘娘,您真的會自盡嗎?」在淑妃的身後,一個送膳食的小宮女擅自留了下來,轉身對著皇後問。
皇後看清她的麵容,忍不住皺眉道:「混進來做什麽?這個時候,你不應該再來甘泉宮了。」
那位宮女赫然就是趙寶音所裝扮的。她垂頭歎一口氣:「宮中的侍衛大多聽命與您而不是太後,我混進來倒是不難,隻是我很擔心您。娘娘,您知道淑妃是怎麽逼死金嵐兒的,她現在就是在故技重施。」
皇後便笑了:「我又不是金嵐兒。她們真以為這樣就可以殺我嗎?不過趙嬪,你今天也算來對了,我有一句話必須要告訴你請你一定要相信,你自己的處境比我更危險。我這個樣子,暫時沒辦法幫你,但希望你不要掉以輕心。」
趙寶音猛地抬頭,眼睛裏的神色顫抖著,似乎不可置信。
皇後道:「快走!」
她抿一抿嘴唇,拔腿跑了。
趙寶音迴宮後仔細地迴想兩月以來發生的所有從皇帝離宮,到現在。是的,皇後說得對,淑妃不會放過這個對自己動手的好機會。
但,刀子會藏在哪裏呢?
難道也給她扣上個私通的罪名?不太可能,她沒有什麽「兩塊合一塊」的玉佩供人陷害。而且她曾患有腫瘤,進宮之前是沒法和人通奸還留下野種的。進宮後每個月的彤史、飲食起居都有記錄,隻要沒做過,就難出紕漏。
畢竟這後宮各處都很公正嚴明,六局管事都是皇帝心腹,不會出現「寢殿裏突然被塞了不好的東西」、「彤史被某女官惡意篡改」之類的種種。
即便如此,她還是緊張地失眠了好幾個晚上。因著精神頭不好,七皇子一個奶娃娃還心思細膩地很,比大人還靈敏地感覺到了寶音的焦躁。在這種情緒的感染下,七皇子在秋冬交替之際病倒了,一天到晚頭痛打噴嚏喉嚨發炎。嬰兒感冒是會要命的,寶音初為人母還沒什麽經驗,一時嚇壞了。
於是她更睡不著了,白天飲食也沒有胃口,很快和七皇子一樣得了風寒。她幹脆縮在自己宮裏不出門了,抱著七皇子喂藥喂飯。靜嬪來探望她還被她拒之門外,她想著如果自己真的被淑妃弄死了,可不好把人家靜嬪也牽連進去。
陽朔九年除夕夜,張太後在寧壽宮設宴,請了些皇親貴胄和肱骨大臣。皇後還待罪聽候發落,張太後的心情卻沒有受影響,在筵席上笑著與眾人敬酒,慈愛地召皇子們上前說話。台下臣子竊語不斷皇太後從昭王死了後就跟心死了一樣,如今反倒活過來了?
就在眾人酒酣之時,太後正了神色,肅然道:「皇後之事該做個了斷了。」
下頭一群人心道:好好地過個年,你提這破事兒做啥啊。不會等過完了年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