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鎮西大將軍時封了一個征西將軍,嘉和帝傳遞的信息讓不少官員意識到兩件事。
一,嘉和帝並非和建光帝那樣,過於忌憚手握兵權的賢勇長公主,且有意讓她接手鎮西大將軍的權力。二,嘉和帝不會一再容忍大曆的挑釁,遲早鎮西軍會變成征西軍。
不少官員心想,八成是海運給國庫賺了很多銀子,新帝腰板直了,不怕打仗了。
五皇子被封為康王,不去封地,嘉和帝不僅允他出宮開府,還允他將順太妃接出宮贍養。順嬪在建光帝活的時候沒能升位份,在對方死後,品級反倒升了。
針對康王不去封地這事,不少官員又改變了之前的看法。新帝還是有些忌憚賢勇長公主,才將對方的母親弟弟都留在京城裏。
六公主得封平鄉長公主。平鄉便是她的封地,就在南越一帶,距離她婚約對象的封地很近。
這也是惠太妃所求,如果女兒婚後不幸福,轉頭就可以和離去封地。以免夫家認為女兒與封地以及京城太遠,就欺負她。
當下,平鄉長公主距離出嫁還有許久,便在宮外開府居住。在大家的勸說下,惠太妃也放棄去守皇陵的決定,和女兒一起在公主府生活。
七公主得封慶城長公主,所得的封地最小最貧瘠,就在西北一帶。她沒任何意見,叩謝後,就迫不及待收拾行李、帶著良嬪的屍骨離開了京城,離開了這個可怕的地方。
嘉和帝以九皇子年僅十五就去世,將其從溫氏宗譜上劃去,並不得封。盡管許多官員覺得這個理由過於牽強,但並未與新帝爭執。
其餘的弟弟妹妹,如十公主、十一公主和十三皇子,年紀太小,得封後依舊住在京城,隻是搬出了皇宮。但十二皇子分明年紀也很小,被封為閑王後,竟被嘉和帝催促趕緊去封地。
有官員琢磨了下,發現閑王的封地距離京城以及嘉寧長公主的封地特別遠,但不算小。也不知新帝是喜歡還是討厭他。
建光帝時期得封的慎王與滉王品級與封地不變。
此外,貴太妃意外溺水『身亡』,嘉和帝顧念定安侯夫婦白髮人送黑髮人,同意將貴太妃葬在寧家祖墳而非皇陵附近的寢園。
而沒多久,寧家接了一個遠親的孤女迴家,據說是像極了當年的寧三娘。定安侯夫婦幹脆收其為養女。
有賞有罰,總的來說,這次權力過渡並未起太大波瀾,沒給鄰國可乘之機。
很快新帝又宣布開恩科,這意味著次年,也就是嘉和元年會再有一次會試和武舉。考生們動起來了,商戶們也動起來了,京城比以前更加熱鬧了。
轉眼嘉和元年,比會試先一步到來的是溫知念的七歲生日。
新帝登基後宵衣旰食,後宮至今無人。加上先帝的妃嬪孩子們都搬走了,偌大的皇宮,也就他和溫知念兩個主子。
嘉和帝可不想妹妹的生日如此冷清,又不想邀請假惺惺的宗室們,隻得捏著鼻子同意了雲岫的建議——即在雲家別院裏為溫知念舉辦生辰宴,邀請與溫知念交好的人參加。
當天傍晚,在外邊瘋玩了一天的溫知念領著葉天和和季無畏跑進別院。
這一進院子就愣神了。
隻見不遠處四個人共用兩張臉。
左邊兩個是寧鴻卓和寧鴻羽兄弟,已經十七歲的他們一個玉樹臨風,另一個灑脫不拘。
這兩人平時總愛鬥嘴,這會卻難得站在同一陣線,有些警惕的看著對麵兩個和他們年紀差不多的姑娘。
兩個姑娘模樣很像,氣質卻截然相反。將長刀杵在地上的那個穿著勁裝,隻紮了馬尾,英姿颯爽,正朝著兩兄弟咧嘴笑,笑容帶著明晃晃的挑釁。坐在石桌旁的那個氣質清雅,看上去有些文弱,笑起來明明很溫柔,卻又同時讓人背後一寒。
溫知念張大嘴瞅著這一幕。
葉天和卻想起祖父說的事,朝兩個姑娘拱手。
「想必就是二位識破彭陽王調兵遣將的計謀,於彭陽城阻止援軍入京。」
他這麽一說,溫知念就知道這兩人的具體身份了。是鎮北軍左翼將軍寧暎的雙胎女兒,牧楨、牧楓姐妹。
兩姐妹隻比寧鴻卓兄弟小幾個月,其中姐姐牧楨原本也打算參加建光二十一年的武舉,隻是在她們帶著僕人來京城途中發現了彭陽城的異動。
曾經小小年紀就帶著護院上山擒賊,這兩姑娘發現彭陽城的異動後,毫不猶豫選擇留下來調查,連武舉都不參加。
這份膽大帶來的收穫是,她們及時發現了一批廂軍被調動,立馬聯繫了河中路軍的崔大將軍,將支援彭陽王的軍隊攔截下來。
盡管這批廂軍實力不怎麽樣,就算入京支援彭陽王,也會被準備萬全的嘉和帝等人擊潰,可及時阻止,就能避免沿路更多的百姓被戰亂影響。
是以彭陽王謀逆案結束後,嘉和帝還想召兩人入京封賞。如果兩人想入朝為官,也可以憑藉這次功勞入朝,卻被寧將軍拒絕。寧將軍認為兩個女兒還需要磨礪,特別是打算和她一樣入伍的大女兒牧楨,過於衝動,太早入朝為官反而會影響仕途。兩姐妹也無意這次封賞。
溫知念是後來從寧家人那得知兩姐妹的行動,佩服不已,隻可惜一直無緣見麵。
她天生自來熟,這會看到兩姐妹看過來,毫不猶豫撲過去。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一,嘉和帝並非和建光帝那樣,過於忌憚手握兵權的賢勇長公主,且有意讓她接手鎮西大將軍的權力。二,嘉和帝不會一再容忍大曆的挑釁,遲早鎮西軍會變成征西軍。
不少官員心想,八成是海運給國庫賺了很多銀子,新帝腰板直了,不怕打仗了。
五皇子被封為康王,不去封地,嘉和帝不僅允他出宮開府,還允他將順太妃接出宮贍養。順嬪在建光帝活的時候沒能升位份,在對方死後,品級反倒升了。
針對康王不去封地這事,不少官員又改變了之前的看法。新帝還是有些忌憚賢勇長公主,才將對方的母親弟弟都留在京城裏。
六公主得封平鄉長公主。平鄉便是她的封地,就在南越一帶,距離她婚約對象的封地很近。
這也是惠太妃所求,如果女兒婚後不幸福,轉頭就可以和離去封地。以免夫家認為女兒與封地以及京城太遠,就欺負她。
當下,平鄉長公主距離出嫁還有許久,便在宮外開府居住。在大家的勸說下,惠太妃也放棄去守皇陵的決定,和女兒一起在公主府生活。
七公主得封慶城長公主,所得的封地最小最貧瘠,就在西北一帶。她沒任何意見,叩謝後,就迫不及待收拾行李、帶著良嬪的屍骨離開了京城,離開了這個可怕的地方。
嘉和帝以九皇子年僅十五就去世,將其從溫氏宗譜上劃去,並不得封。盡管許多官員覺得這個理由過於牽強,但並未與新帝爭執。
其餘的弟弟妹妹,如十公主、十一公主和十三皇子,年紀太小,得封後依舊住在京城,隻是搬出了皇宮。但十二皇子分明年紀也很小,被封為閑王後,竟被嘉和帝催促趕緊去封地。
有官員琢磨了下,發現閑王的封地距離京城以及嘉寧長公主的封地特別遠,但不算小。也不知新帝是喜歡還是討厭他。
建光帝時期得封的慎王與滉王品級與封地不變。
此外,貴太妃意外溺水『身亡』,嘉和帝顧念定安侯夫婦白髮人送黑髮人,同意將貴太妃葬在寧家祖墳而非皇陵附近的寢園。
而沒多久,寧家接了一個遠親的孤女迴家,據說是像極了當年的寧三娘。定安侯夫婦幹脆收其為養女。
有賞有罰,總的來說,這次權力過渡並未起太大波瀾,沒給鄰國可乘之機。
很快新帝又宣布開恩科,這意味著次年,也就是嘉和元年會再有一次會試和武舉。考生們動起來了,商戶們也動起來了,京城比以前更加熱鬧了。
轉眼嘉和元年,比會試先一步到來的是溫知念的七歲生日。
新帝登基後宵衣旰食,後宮至今無人。加上先帝的妃嬪孩子們都搬走了,偌大的皇宮,也就他和溫知念兩個主子。
嘉和帝可不想妹妹的生日如此冷清,又不想邀請假惺惺的宗室們,隻得捏著鼻子同意了雲岫的建議——即在雲家別院裏為溫知念舉辦生辰宴,邀請與溫知念交好的人參加。
當天傍晚,在外邊瘋玩了一天的溫知念領著葉天和和季無畏跑進別院。
這一進院子就愣神了。
隻見不遠處四個人共用兩張臉。
左邊兩個是寧鴻卓和寧鴻羽兄弟,已經十七歲的他們一個玉樹臨風,另一個灑脫不拘。
這兩人平時總愛鬥嘴,這會卻難得站在同一陣線,有些警惕的看著對麵兩個和他們年紀差不多的姑娘。
兩個姑娘模樣很像,氣質卻截然相反。將長刀杵在地上的那個穿著勁裝,隻紮了馬尾,英姿颯爽,正朝著兩兄弟咧嘴笑,笑容帶著明晃晃的挑釁。坐在石桌旁的那個氣質清雅,看上去有些文弱,笑起來明明很溫柔,卻又同時讓人背後一寒。
溫知念張大嘴瞅著這一幕。
葉天和卻想起祖父說的事,朝兩個姑娘拱手。
「想必就是二位識破彭陽王調兵遣將的計謀,於彭陽城阻止援軍入京。」
他這麽一說,溫知念就知道這兩人的具體身份了。是鎮北軍左翼將軍寧暎的雙胎女兒,牧楨、牧楓姐妹。
兩姐妹隻比寧鴻卓兄弟小幾個月,其中姐姐牧楨原本也打算參加建光二十一年的武舉,隻是在她們帶著僕人來京城途中發現了彭陽城的異動。
曾經小小年紀就帶著護院上山擒賊,這兩姑娘發現彭陽城的異動後,毫不猶豫選擇留下來調查,連武舉都不參加。
這份膽大帶來的收穫是,她們及時發現了一批廂軍被調動,立馬聯繫了河中路軍的崔大將軍,將支援彭陽王的軍隊攔截下來。
盡管這批廂軍實力不怎麽樣,就算入京支援彭陽王,也會被準備萬全的嘉和帝等人擊潰,可及時阻止,就能避免沿路更多的百姓被戰亂影響。
是以彭陽王謀逆案結束後,嘉和帝還想召兩人入京封賞。如果兩人想入朝為官,也可以憑藉這次功勞入朝,卻被寧將軍拒絕。寧將軍認為兩個女兒還需要磨礪,特別是打算和她一樣入伍的大女兒牧楨,過於衝動,太早入朝為官反而會影響仕途。兩姐妹也無意這次封賞。
溫知念是後來從寧家人那得知兩姐妹的行動,佩服不已,隻可惜一直無緣見麵。
她天生自來熟,這會看到兩姐妹看過來,毫不猶豫撲過去。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